- 相关推荐
活动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摘要】:本文浅述了“活动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课堂;数学;教学;模式
创新教育是教育的核心,而课堂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构建体现创新教育要求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用以指导和规范数学教学过程,才能真正使数学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几年来我们在数学活动课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多方位的探索后逐步形成了“活动数学”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恢模式是创新教育的优选活动方式。
1.模式的结构特点,小学“活动数学”教学是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其基本程序可概括为:
激情导思活动,探究发现活动,成功构建活动,发展和谐心智
1.1.激情导思活动。课一开始,教师要满怀激情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当好主持人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把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个性,创设出能提出若干层次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开放式地提出各种想学的疑难问题。“导”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入问题状态,而教师的主要作用主要表现为:点火—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引路—设问置疑,引导学生探究的途径;授法—指点方法,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如教学“最大公约数”时,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情境:
先请每位同学写出各自学号的所有约数,接着汇报交流写约数情况。重点请18号同学说出他的所有公约数:1、2、18、9、3、6,请这6个学号的同学占站到讲台左边;再请30号同学说出他的所有公约数:1、30、2、15、3、10、5、6,请这8个学号的同学站到讲台右边。这时1、2、3、6号的同学从讲台的左边跑到右边。教师趁机问18号同学:你的约数怎么只有9和18了?(跑到30号那边去了),你说该怎么办?此时出现“1、2、3、6”这4位同学18号要请他们站到讲台左边,30号要请他们站到讲台右边的局面。
通过教师问全班学生“1、2、3、6”到底应站在哪里,从而激发起学生情感,引导学生思考。在多个学生发表意见后,根据一致意见,把“1、2、3、6”站到讲台中间。说明他们既是18的约数,又是30的约数,也就是18和30的公有约数,其中“6”是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水到渠成,揭示课题,提出学习目标。
1.2.探究发现活动。这是一堂课的主要环节。表现为学生针对问题即一定的学习目标,分小组讨论、思考,突破重点、难点,放手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到各组组织辅导,真正保证学生个体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维活动和实践操作活动,然后自由讨论,产生头脑风暴,涌现创新思想,探索出解答问题的最佳方案、策略。教师当好主持人角色,对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及时进行讨论、判断,强化正确,纠正偏差,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及时获得成功后的满足感。同时,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教师进一步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保证探索活动的有效进行。教师的作用表现为:控场——组织学生遵守教学秩序,学会尊重和倾听同学发言,投入到热烈而有序的讨论中;激励——不断强化学习动力,保证并推动探究活动的持续进行;点拨——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及时的引导、调控和补救。 例如:圆锥体积公式的教学:首先让学生分组活动,思考要计算圆锥的体积,可以通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体积来替代。在空圆锥里装满水分别倒入空长方体、空正方体、空圆柱体中,那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中水的体积,即为圆锥的体积。其次,让学生讨论用这三种办法哪种最有利于推导圆锥的体积?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空圆柱体最适合。用怎样的圆柱最有利于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底面积相等)。先猜想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的关系,再通过度量发现倒入圆柱后水的高度是圆柱高度的1/3,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最后,应用书上的等底等高的空圆柱、空圆锥做实验,验证以上结论。
又如"31×24"的新授课教学,先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尝试怎样解决?分小组讨论后学生发现了10种解决办法:(1)31×4×6(2)31×3×8(3)24×10+24×10+24×10+24(4)24×5×6+24(5)24×30+24(6)24十24十......+24(7)31+31十........十31(8)31×30—31×6(9)31×20+31×4(10)24×7÷4+24×3。从这里可以发现只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肯定会发挥出各自的聪明才智。学生的探究发现活动,也就是学生的发展过程。
1.3.成功建构活动。品尝到探究成功后的喜悦。同时把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的知识和规律进行同化、顺应使新旧知识连结,构建比较系统的有整合力的认知结构。教师用变式训练的方式组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与独立思考的能力,精心设计好一组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变式练习题,即给予学生一次次成功的机会,又把学生的思维逐渐引向新的深度,从而有效实现同化,切实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并能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如除法的二种含义教学,在独立练习阶段,利用多媒体电脑课件,充分发挥人手一台电脑的优势,设计,组奋勇闯关题,让学生练习,每答对一题奖给一颗五星,每错一题即给予一定的提示,想一想再解答,然后一题题的成功一题题往下做,直到圆满成功。
2.实践效果与分析。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应试教育将分数作为衡量教学的唯一标准,以分为本,程式化的数学教学将教例题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盛行“准备练习—例题教学—巩固练习(试一试,练一练)—独立练习”的文本分解模式。而活动数学则是将“立人”做为数学教学的根本价值标准,他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达到发展人、完善人的最终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活动数学的结构模式,较好地处理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开展活动型的课堂教学,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按自己的速度练习,按自己的方式思考,按自己的发现解答,也就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当好主持人的角色。而在学生探究活动、获取知识、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承受挫折的意志品质和毅力,唤起自主意识,主动地学习数学。同时,通过讨论活动,开展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懂得和谐的与他人相处的艺术,维持融洽的人际关系,最终达到心智和谐发展。
这—模式的初步实现,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很喜欢上这样的数学课。
【活动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论文】相关文章:
“活动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04-30
初探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论文05-01
生物实验课堂教学模式初探05-02
高职大学英语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论文05-02
挑战顾客营销模式初探论文04-29
小学英语活动课教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04-25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三]04-30
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模式初探04-27
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模式初探04-26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论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