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以原型启发为中介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罗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沈庆灿 松山中心小学 陈强仁)
数学知识是有严密组织的知识系统,学生学习数学,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也就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为 了促进正迁移,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在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设置“原型”,并将其作为中介物,把新旧知识有机 地联结起来,启发学生思维,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一、以“过渡题”为原型,由此及彼,同化新知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形成和改组,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又是从良好的教材结构转 化过来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十分重视教材结构,增加了“准备题”的内容,以沟通新旧知识,但在具体的教 学中怎么沟通,并不能简单化,需要以原型的启发作为纽带。我们在新教材第一册“9+几”(第一教时)这节 研讨课的准备过程中,对这点有较深的体会。“9+几”的计算方法是“凑十法”,其分析基础是10以内数的组 成与分解,计算基础为得数是10的加法及10+几的计算。教材中的三类准备题:(1)
(附图 {图})
……(2)9+()=10 9+1+1=□……(3)10+510+7……显然是让学生复习为“凑十法”计算作准备的旧知识。有 的教师让学生做了以上的练习之后,以为可以教新课了,即转入新课例1:教师出示皮球盒,内有10个空格,装 9个花皮球,教师又拿出2个花皮球,问学生求一共有多少个皮球怎样列式?为了引入“凑十法”,教师又问: 从盒子外拿几个皮球放入盒内算得比较快?这时问题就来了,有的说不要再拿皮球放进盒里,只要口算就知道 是11个;有的虽说出放进盒里1个,但追问为什么时,竟反问:盒子不是只剩下一个空格子了吗?
课后我们觉得,应该在准备题与例题之间设计“过渡题”作为中介。通过“过渡题”这个原型的启发作用 ,引导学生开展主动的认识活动,把新旧知识沟通起来。于是决定在练完准备题后,增加两道“圈10”练习作 为过渡题。第一题教师在绒板左边贴9只小鸟,右边贴4只小鸟,教师先与学生一起一只一只地数,数清共13只 小鸟。然后指出这样数虽然也可以,但比较麻烦,下面老师教同学们一种算得快的方法。接着教师提问:左边 有几只小鸟?(9只)从右边移动几只小鸟到左边,左边的小鸟就可以凑成10只?(1只)教师移动1只后马上把 左边的10只小鸟用毛线圈上,再问右边还剩下几只?(3只)现在左边有10只,右边有3只,一共是多少只?( 13只)这样算快不快?(快)这时学生情绪很高,教师紧接着出示第2题:左9只小猴,右7只小猴,问你们也能 像刚才移动小鸟那样,移一移小猴,使大家算得快吗?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完成后,教师以问答形式及时小结 :刚才的9只小鸟添上几只凑成10只?9只小猴添上几只凑成10只,那也就是9添上几凑成10?9加1凑成10后,再 用10+几的计算方法算得快吗?(快)然后教师指出遇到算9+几时,我们先把9添上1凑成10再计算比较快。这道 过渡题既上承了三类准备题旧知识,又为学生理解例1做了坚实的铺垫。通过“圈10”这道过渡题的练习,启发 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对“凑十”的过程与原理有了初步感性的认识,教师顺利地完成例1的教学任务。对后面三 道“凑十法”例题的教学起了原型启发的作用。最后通过课后“做一做”中的比较题9+1+3= 9+4= 的练习, 教师再度启发:9加1再加3,一共加了几?那么9+4怎么计算?从而把新旧知识从理性上连成一体,扩展了学生 的认知结构。
二、以“比较题”为原型,求同辨异,促成分化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表面形式相似的内容,学生往往容易混淆,要消除这类错误就必须在教学中以比较题为 原型进行对比。如教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例6、例7,学生虽对某数×(1±n/n)和某数÷(1±n/n)两类分数应 用题有了一定的理解,但不一定深刻,还有部分学生仍产生混淆。我们教这两道例题的处理方法是:把重点放 在例6、例
[1] [2] [3]
【以原型启发为中介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相关文章:
认知结构与听力理解05-02
汉字与心理原型05-01
日本文化女装原型与东华原型之比较05-02
启作文04-30
论主体认知结构的形成04-28
启手启足(啓手啓足)04-29
狮子座的爱情原型11-18
陈启宇04-29
口语交谈中的自启话语与他启话语04-26
原型范畴与间接指令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