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教育中讨论方法的运用
在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讨论的时机选择在操作的不同阶段,就会对幼儿的 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
有的讨论在操作前进行,目的是了解操作内容、操作材料及操作规则。这种讨论主要伴随着对范例和演示 活动的分析进行。如“看看珠子是怎么排列的?”通过这一讨论,就使幼儿懂得了要先找出珠子的排列规律, 才能按排列规律接着穿。这样既有利于幼儿掌握操作要求,又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分析能力。
有的讨论在操作后进行,目的是帮助幼儿将他们在操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予以整理、归纳,从而获得正确 的数学概念。如在有关形体的操作后,讨论形体的特征;在有关数组成的操作后,讨论数组成的关系等。这些 讨论的着眼点都在于帮助幼儿进行抽象概括,使他们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向内在的、有规律的思 考。
有的讨论则是根据操作的进展随机进行的。如在图形块分类的操作中,大多数幼儿是按颜色、形状的标准 给图形块分类的,当发现有人按厚薄标准分类时,便可乘机让幼儿讨论:“你们看,这个小朋友和你们分的有 什么不同?”这样就能扩展幼儿的思路。虽然这种讨论不是列入计划的,但它针对性强,是有目的、有计划教 育的一种完善和必要的补充。
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宜采用不同的讨论形式,这是能否发挥讨论的教学功能的重要一环。
1.辨别性讨论。常常用于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内容进行比较时。如用四种颜色的笔描画出长方形、正方形 后,要求幼儿讨论:“这两种图形有什么相同的?什么不相同的?”教师鼓励幼儿充分讨论、仔细辨别,从而 进一步感知两种图形的特征。进行这种讨论时,着眼点不在追求答案,而在于使幼儿学会比较和积极思考。
2.修正性讨论。通过讨论,让幼儿认识到操作中的谬误所在,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提出修正办法 。如下面两张用图形块进行分类操作后的记录单,让幼儿观察后讨论:“这两张记录单分别记录了分类的结果 ,哪张是记错的,哪张是对的,为什么?”幼儿通过分析,逐步认识到分类标准与分类标记必须一致。由于幼 儿找到了其中一张的错误所在,因而,他们更清晰地掌握了正确的分类和记录的方法。进行这种讨论时,应着 重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这是提出修正办法的先导。
(附图 {图})
3.交流性讨论。主要用于有多种答案的问题的讨论,讨论时应注意让每个幼儿陈述不同的操作体验,扩展 幼儿的思路。如把8个圆片等分后讨论:“你把圆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个?”让幼儿说出不同的等分方法。 这样,幼儿便从讨论中获得了三种不同的等分方法,丰富了知识经验。
4.归纳性讨论。它能帮助幼儿归纳操作中的体验,使之条理化、概念化。如让幼儿将圆片等分后讨论:“ 哪种分法使每份的圆片多些?哪种分法少些?哪种分法最少?”通过讨论,引导幼儿概括出在等分中,若分的 份数越少,每份的数量就越多;分的份数越多,每份的数量就越少的关系。在这里,不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