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教材·导学法·促思维--从两个教学片段,看学法指导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最近,听了我校一位数学教师的两节课。第一节课,结构紧凑、教法灵活,尤其是新授课部分,他把一个很不起眼的教学内容,上成了集学法指导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于一炉的好课,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教版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七册P130例3。这道例题讲的是有括号的整数、小数四测混合运算,教材编排是由3.6÷1.2+0.5×5逐步过渡到(1) 3.6÷(1.2+0.5)×5和(2) 3.6÷[(1.2+0.5)×5]。教材中对例题的讲解很精炼、很清楚,最后用黑体字概括出了运算顺序,而且其中还穿插了取商的近似值的知识。这一教学内容的编排与以前的教材相比有较大的改进,中等以上的学生基本上能通过自学例题即可掌握,或者是象传统的教法那样,教师在上面讲解,板书全过程,学生在下面听,被动地接受,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教者能较深刻地理解教材象这样编的寓意,能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教学中,在较好地实施学法指导的同时,也尽可能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体。教学中他是这样做的:……?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P130,我们来学习和研究例3。请同学们从第一行一直看到倒数第三行,连续看三遍,然后我们一起来讨论,看谁发言最积极。 (这里的"学习、"研究"和"讨论",表明教者采用的是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约5分钟后。
师:请问同学们,从刚才看的内容中,你学到了什么? (一个"你学到了什么"就能很好地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导得有方。)
生:我学到了有括号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生: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课本上的黑体字)
师:对。这就是有括号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及时加以肯定,就能消除学生的模糊印象)
生:我学到了,要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就必须添括号。
师:这位同学的认识深入了一层。
生:我认为,括号是用来改变运算顺序的。
师:你把刚才那位同学的话换了一种说法。 (学生能换一种说法,说明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了)……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不但掌握了,而且还理解了。 (这一很平常的肯定,不但鼓励了学生,而且为教学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设置了一个很好的台阶)
生:老师,我还学到了在混合运算中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师:那么,怎样理解"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呢? (这一问,既指导了学习方法,又再次激活学生思维,这就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
生:我认为,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时保留两位小数,另一种是商出现循环小数时保留两位小数。
师:这位同学理解得不错。
生: (好多学生举手)还有,这里指的是除法,而不是乘法。
师:这一补充,就全面了。
生:老师,这里说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指的是多少呢? (思维的火花自然而然地蹦出来了)
师: (一愣)这位同学不错,肯动脑筋。这里的"较多"应该指的是三位和三位以上的小数。 (这个问题可能出乎教者的意料之外)
沉默了一会儿。 (学生在认真地看课本)
师:是不是再没有了呢?
生:我想补充一点,取近似值时应写约等号。
师:对,这一点也很重要。
又沉默了一会儿。
这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发现这里(1)式和(2)式约等号的位置不一样。" (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是教师导的结果)
师: (非常高兴)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呢? (又一次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
生: (恍然大悟似地)我知道了,这说明,在哪一步取近似值,就在哪一步写约等号。 (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时的激动心情溢于言表)
师:很好!同学们看得很仔细,学得很认真。今后在计算中就要注意这个问题。
师:除了刚才说的那些,我们还能受到什么启发?
生:我们今后看课本,要认真地看,认真的想,要多问一个"为什么"。
生:我们在列综合算式解文字题或应用题时,不能用错了括号。 (学生能从这里概括出学习方法,没有教者长期的训练是不可能达到的)…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