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设问在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中的作用
在实施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维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那么,学生的思维是怎样发生的?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它是借助言语实现人的理性认识过程。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古今中外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无不注重问题的设计。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何卓有成效地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思维活动的持续发展,从而更有效地达到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要求。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如分式的化简,可设计如下的诱发过程:
化简
大多学生对分式的加减运算都懂得先通分后加减。可问学生能否用其它方法对它进行化简。这一问题便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思维活跃起来,对该式进行观察、分析。原来 可化为 ,从而达到了化简的目的。
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衡量问题情境设计的标准有两个:(一)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二)要直接有利于教学目的。
二、启发引导,保持思维的待续性。
在合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但怎样保持这种积极性,使其持续下去而不中断呢?
1、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值得研究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多少思考时间。实验表明,思考时间若非常短,学生的回答通常也很简短,但若把思考时间延长一点时间,学生就会更加全面和较为完整的回答问题,这样,合乎要求和正确的回答率就会提高。当然,思考时间的长短,是与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密切相关的。目前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思考时间,要求学生立刻回答。当学生不能立刻回答时,便不断重复他的问题,或者另外提出一些问题来弥补这个"冷场"。其实,这是干扰学生的思考,"冷场"往往是学生正在思考,表面冷静,实际上思维活动却很活跃。
2、启发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
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要让学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要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喧宾夺主。
例如:初中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这一内容时,教师可选用如下的例题:
已知:BE和CF是△ABC的中线,它们相交于G,
求证:
有的
[1] [2]
【浅谈设问在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中的作用】相关文章:
浅谈情境教学对学生思维的激发作用04-29
直觉思维在创新中的作用04-28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04-29
浅谈教学中的创造思维训练04-29
浅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04-29
浅谈数学教学中构造思维的培养04-27
浅谈关联理论在翻译中的作用04-27
浅谈音乐在舞蹈训练中的作用04-29
浅谈数学概念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04-29
浅谈思维学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