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3-04-30 10:14:11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比较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指的是人脑把一些事物和现象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的思维过程。这是一种常用的思维方式,我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经常用到。 

比较有三个主要作用:1、揭示某些事物的共性。世界上事物繁多,有些事物没有共同之处,有些事物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的特点。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知道这些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对所要研究的事物进行比较,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例如、凸多面体概念的教学。常常是先出示一些不同形状的凸多面体,让学生对它们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抽象出凸多面体的定义。2、揭示某些事物的不同点。世界是一个相对的世界,绝对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便是非常相近的同类事物,也有不同之处。有时候,人们希望知道这些事物的不同点。通过对这些事物的比较可以找出它们的不同点。例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两个相似的概念。如果把两个定义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它们的不同点,就而把两个概念区分开。3、揭示某些事物之间的联系。事物和事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显而易见,有的深不可测。然而,当我们把这些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之后,就有可能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 

比较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说白了,就是研究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之间的不同点、相同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中经常使用到“比较”的方法。 

一、    定义概念 

数学的特点是逻辑严谨。在科学的数学体系中,知识就像一根链条,前后环环相扣,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的知识是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演绎而得到的。演绎推理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如果从后向前追溯推理的根据,那么总能够找到一些没有推理依据的数学知识。这就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譬如,几何中的“点”、“经过三个不共线的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自然数中的“0”。因为基本的概念和规律没有推理的基础,所以,教学这些知识,通常是先对一些特殊的事例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再概括出概念的定义或者归纳出规律。例如、教学“正数”的定义,可以先让学生拿5,1.5,10, ,8848与0相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都大于0。再引导学生概括出正数的定义: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二、揭示规律 

规律即事物的共性。可以通过对具体例子的比较获得。如,在中学一年级代数课中教学加法的交换律,可以先让学生比较下面几个算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然后归纳出一般规律。 

3+5=5+3; 

  

1.5+3.3=3.3+1.5; 

…… 

通过比较,发现它们等号右边的加式,都是左边的加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到的。由此得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有一些数学知识虽然能够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得到,但是,教学起来有些麻烦,学生不容易接受。对于这些知识,可以采用演绎推理和比较归纳相结合的方法教学。先进行比较归纳,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所学规律的正确性,再从理论上进一步证明,使学生坚信所学规律是可靠的。比如,在中学教学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可以先让学生计算数列 

 ……; 

与3,3,3,3,……; 

的极限,以及这两个数列和的极限,再计算两个常数列 

1,1,1,1,……; 

与1.5,1.5,1.5,1.5,……; 

的极限,以及这两个数列和的极限。最后让学生对两个实例加以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就而归纳出数列极限加法的运算法则: 

  

中学生虽然没有专一地学习逻辑学,但他们凭自己的经验知道,这种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对刚才归纳出的结论可能半信半疑。要使他们确信这一法则的正确性,还必须使用极限的“ε-N”定义进行严格的证明。因为“ε-N”实在是太难了,学生很难接受“ε-

[1] [2] [3] 

【比较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相关文章:

浅谈比较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04-29

数学实验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04-30

抗滑桩与锚索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及比较05-02

学习环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05-01

浅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04-30

网络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05-01

数学建模在数学中的应用04-29

高、低感觉寻求者的心理差异比较及在教学中的应用04-28

EDI在电厂除盐水处理中的应用与比较04-27

环境监测中应用环境化学的比较研究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