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物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教学论文1
摘要:概念图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起到复习、巩固和自我评价的重要作用,还能够帮助教师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展示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关键词:初中生物;概念图
概念图由国外学者提出,近几年引进国内,并被大力推广。概念图教学法,是指通过概念图可视化的表现形式,把某个领域中的知识元素,按照一种固定的联系进行组织意义上的建构,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一、概念图的教学功能
1.具有教学工具的功能
概念图的教学工具功能主要表现在:第一,它能帮助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因为教学设计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关键,所以在网络背景下,概念图直接成为了教师的备课工具,教师可借此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第二,它能展示教师的教学内容。概念图和网络接轨,与传统的条款式教学内容不同,它能清晰地展示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看到教师教学思维的全过程;第三,它是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工具。概念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而教师也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具有学生学习工具的功能
概念图具有学生学习工具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第一,它能帮助学生做笔记。传统的笔记法跟不上教师的讲解速度,而概念图能够帮助学生及时记录概念以及对概念进行理解,从而有助于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和思考;第二,它能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在学习过程中,虽然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但却没有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方式。而概念图能够完全展示学生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更容易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第三,它能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帮助学生进行复习,有助于学生联系自身所学知识。
二、概念图教学的实践
1.加强概念图框架的学习
由于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概念图,所以在上课前,教师可以直接嵌入概念图框架构造的学习。经过短时间的练习,学生就能熟练掌握概念图的具体形式。
2.开展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创造出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如在设计某节生物课的教学时,笔者应利用学生熟知的《大长今》来设计教学,利用概念图设计成短信的形式,发送给学生:“治好皇上的病后,医官们对于皇上饮用的牛奶和食用的蔬菜感到困惑,请你解答他们的困惑。”这种方式促使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
3.学生合作完成概念图
教师布置教学任务之后,学生可以小组形式完成绿色植物的概念图。在完成概念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明确分工,而学生可以结合教师提供的文献,从网络上获取学习所需的材料。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是把概念图作为学习的主要工具,利用它来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4.上传、查阅及评价学生作品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上传自己完成的作品,同时也可以查阅和下载其他小组完成的作品。最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的代表进行发言,向全班展示本小组的作品,而其他小组可以评价该作品,指出该作品存在的问题或缺失的知识点,并提出修正意见,直至达到教师的要求。
三、结语
概念图教学法能够把概念具体化,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构建出结构化、系统化的教学过程,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最终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国庆.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应用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xx,(5).
[2]吴成军.初中生物学教科书中如何体现概念的传递、形成和转变过程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xx,(4).
生物教学论文2
摘要:分层教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实施分层教学不仅挑战教师的耐心、心理承受能力、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还挑战相关部门对学生和学校的评价方式。因此,要落实分层教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也要不断更新观念。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xx)12-0350-240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我校属于偏远地区学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个体间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逐渐增大。仍采用传统的“齐步走”方式进行授课,对班级内的中等生可能是适合的,但是会严重阻碍班内优生和后进生的发展。优秀生“吃不饱”,而后进生“吃不消”,结果导致尖子生冒不出,差生又跟不上。为落实我校“给每个学生以希望,让每一个体都发展”的办学理念,近几年来我校生物备课组尝试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经过几年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但是,分层教学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挑战教师的耐心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分层教学的基础,学生分层的客观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分层教学目标及其效果的实现。因此,实施分层教学前教师要充分掌握学情,不仅要记住所教的每位学生的姓名,还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和知识储备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更为合理的分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测试成绩等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每位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尤其是后进生,使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可见,要做好分层教学,教师就要投入更多的课余时间,付出更大的耐心,关注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多交流,和学生做朋友,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心理状况。
二、挑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实施分层教学就要做好备课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及作业分层,教师作为分层教学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新课改的精神,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对生物知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其次,分层备课是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及高考大纲。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的要求,结合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进而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生物科学知识,又要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再次,授课分层是关键。实施分层授课,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对所授课程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了如指掌,课堂教学中要落实好针对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很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够沉着应对由于分层教学而导致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最后,分层练习要精心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练习,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合”,又要有促优、补差性质的“分”,同一练习内容,可分层要求。既要有提升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也要有提升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适合中等水平学生的练习巩固题,还要有落实基础知识的简单练习,使各层次学生在课堂练习过程中都有事可做。可见,要实施分层教学,不仅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还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在备课上要多花时间,多下功夫,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挑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知识储备以及学习潜力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分层。这种人为地把学生进行三六九等的划分,会让后进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造成学习上的消极态度。课堂分层授课,课后分层练习,会让部分学生感觉自己常常受到教师的冷落和歧视,得不到信任,久而久之,他们丧失了进取心和勇气,甚至自暴自弃,还有可能产生对优生的仇恨心理,对优生偶然一次失败,幸灾乐祸,甚至恶语中伤。优秀的“尖子生”课堂上反应速度快,理解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常会得到教师的信任,教师总认为他们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但是,笔者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优生把自己摆得过高,偏向对疑难问题的钻研,不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解决较简单问题时“眼高手低”。可见,在分层教学中要实现各层次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还应积极组织各种能够促进学生团结、增强凝聚力的课外活动,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合作和交流的机会,淡化学生之间的排他心理。
四、挑战相关部门对学生和学校的评价方式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实施分层评价就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表现自我,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学习生物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但是,高考制度作为教育评价方式的带头大哥,仍然是靠成绩说话,一考定终身,因此社会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仍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依据,最终学校也只能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业水平的主要依据。目前来说,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而得不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认可,不能大范围推广。教师只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部分班级逐步尝试分层评价,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朝晖.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教育,20xx(10).
[2]张孝军,李莉.论分层教学模式的负面影响[J].教学与管理,20xx(1).
生物教学论文3
在新课改推行后,提出由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参与式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的教学模式.其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教师只是作为指导者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式教学法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也满足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在应用参与式教学法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帮助其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使他们都能保持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生为主原则
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要,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参与式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或辅助者,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也显著增加.
3.循序渐进原则
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循序渐进,达到学习目标.
4.启发和平等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营造出平等、和谐的氛围.在学习中,学生出现错误以后,教师应该运用启发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以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初中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也是处于一个爱玩的阶段.因此,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多开展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进而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生物学习中去.首先,做游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进行游戏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创造力,对于学生生物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其次,游戏本来就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的,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学生学习的成效也会显著增加.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游戏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自己只是在旁边进行辅助和指导,不去干涉游戏的正常进行.如此一来,学生的独创性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自主去探究、思考、交流、分享,使得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印象加深.教师应该利用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这样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感觉就会轻松许多,对生物课的期望度提高,进而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构建学习情境,营造参与氛围
参与式教学法的成功应用,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情境,在这种学习情境下,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被调动起来,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学习.比如,孟母三迁就是为了给儿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也启示我们好的情境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带一个显微镜和细胞片就可以瞬间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表现出一种极为迫切的参与愿望,这也是初中学生好奇心理的具体表现.就如“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那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加,进而参与探究的兴趣也就会明显增加,才能取得更高效的学习效果.
3.明确教学目标,开展讨论教学
课堂讨论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学习方法,其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感.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学习哪些内容,怎样学习这些内容.一旦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后,就会积极主动地为达到目标而去学习.这时教师应该展开讨论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生态环境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通过分组培养小型的生态环境系统,针对其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得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组织社会实践,调动学生参与主动性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其对教师的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处于一种主体地位,而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进行相关的指导工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仅仅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学生还应该掌握动手实践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传统观念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脚步.与此同时,在生物课中,逻辑思维的能力很重要,但动手实践的能力更加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去户外观察自然界的一些现象,或者去参观蔬菜大棚种植基地等.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将生物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完善理论.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有效地掌握生物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科学、合理的运用参与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生物教学论文4
一、利用演示实验
课堂学习兴趣简洁、明了的演示实验可直击教学的主题,形象地将内在的知识展示出来,以激发学习兴趣,改变以往“被动听课”的局面。如在学习有关呼吸作用的知识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进行演示:在容器甲中,装有萌发的种子和点燃的蜡烛,在容器乙中,装有煮熟的种子和点燃的蜡烛。微弱的烛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观察两瓶中蜡烛的燃烧情况,随着实验中蜡烛燃烧的变化,也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思考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现象,刺激了学生强烈的认知冲动,从而顺利地导入了理性思考状态。每个学生都知道蜡烛燃烧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如果没有种子,蜡烛肯定会持续燃烧,有了那些萌发的种子才使得蜡烛在短时间内就熄灭了,这个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就会猜想是不是因为这些萌发的种子夺取了容器中的氧气使得蜡烛熄灭了,这些猜想也使学生联想到了光合作用,从而顺利地导入了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对比学习上来,加强了学生深度探究的实效性。
二、建立开放实验
激发创新意识个性、动态的开放实验使学生的各种想法得到验证,课堂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针对某一给定的实验主题,学生可以解放思想,实现自由合理的思想想象,在实验的一一验证下肯定了学生的猜想、纠正了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有关“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教师给学生提供鲫鱼和水,让学生观察鲫鱼在水中的游动,灵活的身躯运动自如。在学生的观察中提出问题:鲫鱼是靠什么来这样灵活的游泳的?学生就会自主的观察鱼的形状,从胸鳍、背鳍和尾鳍三方面做出猜想,每个学生的看法都不一致,我们就可以利用对比的方式来验证学生各种各样的猜想,将三条鲫鱼分别剪掉胸鳍、背鳍和尾鳍,让学生再次观察鱼运动状态的变化,学生会发现剪掉尾鳍的鲫鱼游泳时速度明显减慢,身体也摇摇晃晃失去了方向。这样的实验使每个学生的猜想得到了验证,学生在自由的思维中获取了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加上教师的及时引导,学生对整个教学内容印象深刻。通过这样开放性的实验,激发了每个学生的想法,使学生在不断的实验验证下,找到了问题的实质所在,整个实效性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深化探究实验
强化思维逻辑细致、严密的深层探究层层递进地揭示了现象的本质,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认知和生活经验,从实验的现象开始进行层层剥离,找到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从而成功突破实验的重难点。如在学习有关茎的输导作用时,我们可对实验进行改进,不从茎的输导开始讲起,而是让学生提前准备一些小段的树枝,然后分别将树枝顺插或倒插到1号和2号盛满被稀释的红墨水的瓶子中;将去叶树枝、环割树枝分别插在3号和4号被稀释的红墨水当中。几天的准备工作,使得这几个树枝有了一些变化,指导学生切开茎观察其内部变化,利用问题来层层推进学生的观察、对比和层深的思考,引导学生观察茎的`颜色是否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在那个位置?顺插、倒插、环割、去叶的树枝现象是否相同?通过学生的观察,不难得出相应的结论,使学生对茎的输导作用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顺势引导学生对现象原因的探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对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学生们结合自己的认知开始各抒己见,在激烈的讨论中解决了问题,也使新知识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大脑之中,做到了心领神会,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拓展课外实验
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多彩的课外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课外实验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与生活或大自然的接触,有效地将书面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来,极大地拓展学生的视野。如在学习有关生物圈里的绿色植物时,课堂教师可让学生寻找身边的绿色植物来制作标本,于是学生纷纷开始调动原有的认识,自发地组织小团队走出户外,对绿色植物进行细致的了解,使学生更为积极地来制作植物标本,整个活动积极向上、活泼乐观,充满了温情。通过实效性的课外小实验,学生花费了时间和精力到户外采集,精心查找制作标本的步骤、方法,不仅从中学会了很多的生物知识,对相关的生物知识也有了细致的了解,学生开阔视野的同时也享受到了集体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总之,实效性实验教学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充分利用开放型的模式吸纳全体学生的参与。利用有趣生动的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地观察、动手、动脑来完成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薛芹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
生物教学论文5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树立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加强科学知识与技能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重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对于任何一门自然学科来说,没有实验活动作为基础,理论知识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那么其教育教学的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验活动。因此,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的一块尤其重要的阵地。如何搞好这块阵地的建设是我们作为生物教师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就此发表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重视本门学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初中生物不参加毕业考试,更不参加升学考试,在一味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就造成老师不重视教学,学生不重视学习,在偏远落后的地区尤其严重,于是生物这门课就成了课程里的“豆芽”。但是,作为自然学科的生物所蕴涵的科学知识是其他学科无法涵盖的。初中生物里介绍了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生物学习能够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因此,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我们应当重视这门学科,搞好生物教学。
二、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
生物实验是学习生物的重要工具,是生物理论知识的来源,是生物的重要基础,通过它我们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学会实验的科学方法,如:观察法、推理法、归纳法等。
三、打破陈规,创新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前提
传统的实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目的,把实验用品、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操作以及注意事项等全盘教与学生,然后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就行了。整个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的地位,没有他们自由发挥创新的机会,受到压抑,学生的兴趣不浓、热情不高。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失去新鲜感,失去学习兴趣,丧失学习的热情,科学素养的培养就更别谈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局面,打破陈规,创新教学,与新的教学理念保持一致,积极倡导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设计和安排上,应体现科学认识的一般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体验并学会科学方法的应用。在课堂上,我们应该转变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精心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应用正确的科学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与同学合作交流,达到实验目的,品尝成功的甜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学习植物类群这一节时,我把这节理论课改为了一节实验探究活动课:我来当“小林奈”——制作植物检索表。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一面教材,然后把学生带到河边,选定一片植物种类丰富的区域。我把学生分为了八个小组,要求让每个小组的学生相互分工合作,根据教材所讲授的知识对所选区域内的植物进行分类,同时观察相同种类的植物有什么相同点;在二十分钟内完成并交一张植物检索表;评选“小林奈”。作好布置后,我就让他们自己去完成任务。他们在那里兴致勃勃,热火朝天地为自己的“事业”奋斗。二十分钟后,他们完成了。我把大家聚在一起,相互交流自己的结果,由大家来根据结果评选“小林奈”。这堂课结束后,学生们的心思还停留在这个活动里,思考自己有哪些不足,其原因是什么。有的认为自己没有安排好,有的认为是自己观察不够细心……整个过程,我所做的就是在一旁采取一些他们采不到的标本和照顾他们的安全,打破了空间的限制,也没有了枯燥的说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其学习的效果也不错,他们还期待着下一节生物课。
四、走进生活,培养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初中生物的很多的知识来源于我们的自然生活,因此,我们应利用好我们周围的现有素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把知识带出课堂,走进生活,让学生感到“处处留心皆学问”。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对人类带来的益处,从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例如,在学习动物的的学习行为这一节时,由于教材上的涡虫在我们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于是我就把这个实验活动改为一个生物课外活动并提前两周布置:学做“训兽师”——让学生自己在家里训练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设计一个“训兽计划”,按照计划施行操作,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自己训练的动物驯服,并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经验。两周后,在这一节学习时,很多的同学由于有了此次活动的经验作基础,都踊跃发言,学习的热情很高,其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正所谓“教必有法,教无定法”,只要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的就行。
生物教学论文6
一、初中生物课堂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1.实施探究性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代发展变化越来越快,社会各方面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紧跟时代的脚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施探究性教学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教育观念也一直在变。我国的传统教育观念强调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跟随学习,教师将课本知识融合整理之后再教授给学生,但是这样的教育观念正渐渐脱离时代,不再符合人们对于教育、对于人才的需求。在强调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张扬个性的今天,实施探究性学习,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才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初中生物课堂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原则
1.启发性原则
探究性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启发学生思考,将学生置于主动探究的场景中,对某个探究课题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获得知识。教师应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2.科学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育科学规律和科学的教育理念,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指导,采用科学指导方法,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3.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改革的灵魂,教师在实施探究性教育的过程中,要有创新精神,在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等方面注重创新,追求初中生物教学新的发展,“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三、初中生物课堂实施探究性教学的策略
1.重视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在探究性教学中,学生探究的问题大多已有定论,教学中真正重要的是学生探究的过程。积极进行自主探究,有助于学生提升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将知识与实践相联系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整合课程资源,教学目标多元化
教师实施探究性教学时,要整合课程资源,优化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分层次、多方面设置多个教学目标,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可以分别根据自己的情况达成不同的教学目标,树立自信心;同时,从多个方面设置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思维的拓展,促进其探究能力的提升。
3.立足实际,根据课堂情况选择探究方式
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生活实际,将初中生物的学科知识与学生熟悉的周围的生活事物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4.以学生为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实施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根据教材上的具体教学内容,按照探究学习的相关步骤进行设计推理、合作探究,获得科学知识,领悟学习方法,教师则处于引导者的地位,对学生的探究给予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生物教学论文7
新的发展阶段,生物科学的发展已经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对高校的生物教学的加强通过科学合理化的教学方式的应用对学生的成绩提升,以及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就有着激发作用。在这一背景下加强高中生物教学的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高校生物教学的主要现状问题分析
第一,高校生物教学过程中还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生物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是影响生物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对生物课程的设置过程中没有和实际相结合,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受到很大的障碍,理解方面就会比较困难。还有就是高效的生物老师对生物教学的重视度还有待加强,这些都是对生物教学的顺利开展产生影响的因素。第二,高效生物教学的问题还体现在师资队伍的力量薄弱方面,对实际的教学资源相对比较缺乏,所以就导致了教学的质量出现下滑的状况。在生物课程教学经验丰富以及学术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比较缺乏,在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存在着重科研而轻教学的问题,这些层面的问题也导致了生物教学的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第三,高效生物教学的方法没有科学的得以体现,也对生物教学质量有着严重影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得生物学科在教学方法上也了转变,而受到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就出现了极端的问题。主要是守旧派和改革派的出现,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对教学质量提升没有太大作用,新的教学方式老师在具体的应用上还没有适应,一些老师则仍旧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而对于改革派的老师而言对新课程标准实施的重要性和作用有着重视,对以往的教学方法完全排除,通过各种的学习活动进行替代,从而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第四,还有就是在学生自身的素质方面对学习的效果也会产生影响,以及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的限制也会对教学的效果产生影响。不仅如此,在生物教学的评价过程中也存在着方式单一化的情况,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学在教学的观念以及形式和手段诸多方面都有着要求,在教学的评价方面也有着要求。但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还是采取的以往方式进行的评价,没有综合性的考虑评价的内容,所以在评价的客观性以及全面性方面就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2针对高校生物教学的改革策略探究
第一,将高校生物教学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就要能够加强对多方面的认识,充分的考虑影响高校生物教学的因素,从基础上进行着手。最为主要的就是要能在思想观念和认识上进行强化和及时的转变,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的有效性就是对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改变。高校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等是构成这一学科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内改革的不断深化过程中,高中生物老师要能不断的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不仅如此,还要能让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将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第二,要将生物教学的新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得到有机结合,对于生物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方法有着众多的优势,其循序渐进以及稳扎稳打等,在基础知识方面的掌握能力有着重要的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高校生物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要求,主要就是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要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将传统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方法得以有机结合就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第三,对高校的生物教学要能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老师和学生之间要能相互的配合,这样的教学才更加的有意义,这对师生的互动关系也能得以强化。对实际教学课堂有着重要的优化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些趣味性的实例的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下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也能得到有效培养,在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同时也加强了教师自身的教学质量。第四,高校生物教学要对生物的实践发展的一重视,由于生物课程和其它的课程有着不同的学科性质,所以在实践性的发展方面要能够充分重视,要将实验课程的教学水平进行有效提升。对于以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有效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所以对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进行强化是提升生物教学质量的保障。第五,对学生的生物学习问题意识进行有效提升,并诱导学生进行开创性的思考,高校这一学习阶段对学生的知识接受以及技能的掌握有着重要性,对问题的解决能力提升是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能力,所以在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深入到情境中进行思考,主动的分析问题。另外还要能够在生物教学课堂中引导激发学生进行质疑,通过学生的创新性的思考来增强和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3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当前的教学发展现状,对高校的生物教学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要能详细的分析探究,在实际的教学中要能确定好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现代的科学技术的应用将理论和实践两者得到紧密的结合,这样就能有效提升教学的效率,对生物学的教学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由于本文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生物教学论文8
生物化学是一门探讨生命本质的学科,在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代谢规律,是现代医学的基础,推动了医学诊断及治疗的发展,每一名科研人员及临床医生都应掌握这门重要的基础学科。由于生物化学知识点抽象,概念混杂,不同的代谢过程之间互成网络,既有相同,又有不同,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这对于刚入大学校门不久的大二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也许他们还没来得及去思考医学的真正意义就被推向无底深渊,成为学生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然而,让学生对生物化学望而生畏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学科本身,教师不当的传授方式也会令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更加平淡无味。在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填鸭式教学基本贯穿整个学科始终。21 世纪初,多媒体的引入令传统式教学发生巨大的变化,图片 + 动画视频将学科的特点及本质丰富而生动地展示给学生,而不熟悉计算机办公软件的教师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现在看来,每一位教师都可称为电脑高手。不得不说这项改革大大推动传统式教学的进步。
时代在发展,当一门教学辅助工具使用过久而缺乏新意,甚至逐渐背离其用途时,另一种变革也在酝酿之中。在这十多年里,多媒体教学虽已占主导,但仍旧伴随以教为主的授课方式。当学生逐渐耐受这种听课方式,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在逐渐降低。那么,当再次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便是真正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挑战的开始。而首当其冲的便是变“教”为“学”的教学方法,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problem - based learning,PBL) .
由于人们对 PBL 教法的涵义已并不陌生,在这里不再赘述。本文就 PBL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开展方式进行探讨,为改革生物化学教学模式提出新的方向。
1 PBL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实施方式。
1. 1 PBL 与科研相结合 生物化学最强大的号召力在于身后有庞大的科研资源为其源源不断地提供最新的信息,同时支撑并推动这门学科的发展。所以讲好生物化学,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科研经历。那么,如何把科研融入生物化学教学? 以往,教师在教授过程中穿插一些生物化学相关的科研技术或结果,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会有很大帮助,但讲解分寸却很难拿捏[1].毕竟单纯靠想象而没有亲眼所见的科研对学生来说就是天方夜谭。而传统生物化学授课方式也限制了科研植入。但 PBL 教学本身并不束缚于教与学的观念,它主张一种自由的教学模式,通过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举例来说,生物化学核心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联系,也是开篇要讲的内容。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预习这部分知识点,接下来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带学生参观他所在的实验室,简单讲解蛋白或核酸提取过程、浓度测定方法,联系到理论课讲到的大分子理化性质,同时也可简单讲解蛋白或核酸电泳技术。回到课堂,师生以讨论的方式对提出的问题次进行答疑与扩展。让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定位有清楚认识: 生物化学主要是了解正常人的`生命活动规律,借此探究疾病状态下生命活动的改变,从而为诊断并治疗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当然,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教师所展示的科研内容也可逐渐扩展。只有了解生物化学的意义,学生对科研才会产生兴趣,这样才能打破应试教育的弊端[2].
1. 2 PBL 与临床相结合 PBL 也称病例式教学。生物化学揭示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源头,一切疾病都能用生物化学中的知识来解释。因此,有强大的临床背景支撑,PBL 才能游刃有余地应用到生物化学教学。比如,物质代谢是生物化学中最难理解的部分,里面涉及的不同大分子合成与分解及其相互关联往往令学生叫苦不迭。掌握由于代谢紊乱或代谢酶缺失所引起的疾病比单纯了解代谢过程更加重要,因此教师可利用这些方面吸引学生注意力。有条件的教师可提前一周安排学生去临床与本学科相关科室,如内分泌等进行参观并参与查房及病例讨论。这样可使学生对疾病成因及临床诊断治疗有初步认识与关联,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与期望。同时,在 PBL 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辅助者,更是引导者。学生的思维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无法预测,但教师却需要掌控所发生的一切,要应对并能总结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因此教师在 PBL 的角色转变中更要扎实自己的基础知识与临床技能,多搜集临床相关的资料。否则,PBL 的开展最终也仅仅是个虎头蛇尾的过程。
1. 3 PBL 与网络相结合 PBL 教学大致可分为如下阶段: 教师课前提出问题 - 学生查找资料 - 分组讨论 - 教师总结。当前,移动终端的发展使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触手可得。另外,大学生最受欢迎的社交软件如 QQ、微信等,可以将学生获得的信息共享,更加节省时间[3].这样,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教师进行互动。例如,教师针对不同的班级可以在微信设立XX组,设立负责人。
教师可以在群里定期分享自己查到的资料,学生也可以上传。另外,教师也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发送不同的资料,进行个性化指导; 同时,学生也可借助网络平台向教师提出意见,教师会结合实际情况及学生建议改正教学不足,对教师和学生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如果在查找资料过程中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可直接与教师联系并咨询。由于学生平时对移动终端的操作较为熟练,应用起来更加简单方便,更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可。目前,基于微信的各临床教学也在陆续开展,期待在生物化学这门基础医学也能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1. 4 PBL 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 多媒体课件在过去十几年里已经得到很好应用,但仍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关联,虽然加入动画、视频,但课件还是中规中矩,依旧按照灌输的方式来制作。而 PBL 教学模式完全不同,需教师重新准备课件外,内容也要有所变动。学生已经不再有兴趣重复看到书本上的内容,更多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及讲解还有生动的画面。仅以肝的生物化学这一章为例,教师的课件应该将学生所要查找的内容作为重点,由于这一章是物质代谢的总结,肝是物质代谢的核心场所。因此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 ①为什么说肝在物质代谢中处于中心地位? ②肝参与了哪些代谢过程? ③从代谢角度回答蜘蛛痣产生的原因。④高胆固醇血症的成因及治疗。⑤黄疸的类型及原因等。问题的提出可在上一次课结束前布置下去,学生带着问题查找资料,利用网络平台与教师及时沟通信息。在讨论环节,学生可作为课堂主体,多媒体课件也不再是教师特权,学生可将获得的知识点及信息应用于自己的课件之中,向大家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并展开讨论。最后,教师需要将总结性内容以课件方式展示给学生[4].为便于学生理解,课件应图文并茂,多以流程图或动画为主,加入若干相关临床病例供大家扩展讨论。最终教师要将本章内容用简短的语言概括,留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否则,学生只会以课件作为教材而不去思考和记忆。
2 PBL 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虽说 PBL 教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传统式教学已根深蒂固的中国,这种改革短时间内还是不容易被大家所认可。首先,从大环境来看,PBL 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配合才能完成,缺一不可。而现有条件下三者还不能完全形成一致意见,因此无法覆盖大部分学生。其次,我国学生已习惯于被约束,若放任他们去调查,部分学生效率可能会下降,无法按期完成任务。再次,PBL 教学的评估环节并未建立,因此,对实施过程以及结果,对学生以及教师都无法进行有效评价及检查。另外,一旦PBL 教法开始实施,传统的考核方式就应适当改变,考试的内容也可适当灵活,让学生有一种学以致用的收获感,更加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未来适应 PBL 教学的题库建设也是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
当然,万事开头难。中国若要与世界接轨,教育首先要与世界接轨。可喜的是,我们已经意识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未来医学教育的大方向,许多临床学科已经相继实施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我们已经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接下来如何进行教育观念与思想的转换将是医学院校共同面对的难题,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将科研、临床、教学优势相结合,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晓霞,牛勃,解军,等。 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20xx,9 ( 2) :140 - 143.
[2] 张兰杰,辛广。 PBL 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xx,11( 2) : 45 -48.
[3] 许娜,赵长安,王聪睿,等。 QQ 网络平台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xx,( 1) : 56 -57.
[4] 董玲,张鹏,殷玥,等。 编写基础医学 PBL 案例的体会[J]. 基础医学教育,20xx,15( 3) : 243 -244.
生物教学论文9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在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采取立体式教学法的临床效果与价值,将接受传统授课教学方式的学生作为参照组,将采用立体式教学法授课的学生为实验组,观察两组学生的考试情况以及解决各项问题的能力,从而得出立体式教学法应用于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作用显著,具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立体式教学法;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检验教学
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依据医学和化学知识,同时结合计算机电子科学、仪器学、药理学、生物学的一门实践性强和理论性强的边缘性学科。本文将研究78名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教学效果,目的是研究在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采取立体式教学法的临床效果与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
1.基础资料此次分析的78名样本均选自20xx年8月至20xx年8月期间在校的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依据不同的教学模式分为两组,每组39名,参照组女性20名,男性19名,年龄在15~19岁之间,中位年龄(16.57±0.54)岁;实验组女性18名,男性21名,年龄在16~19岁之间,中位年龄(17.98±0.54)岁。依据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资料,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2.方法参照组学生予以传统授课教学方式,实验组学生采取立体式教学法进行授课,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分别为理论讲解、技能训练、教学评估。教师依据教学大纲选择典型的临床病例以及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提出合理问题让学生回答,如糖代谢紊乱,从各大医院收集临床典型案例,且与理论教学内容结合之后设计疾病类型、疾病分型方式、疾病特点、诊断标准等问题。教师为学生进行可操作内容的现场示范或者组织学生观看录像,也可组织学生到定点医院进行实地参观,回校后组织学生模拟训练。教师在教学结束之后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分为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采取闭卷限时的方式,选择涉及面广、难度适中的问题进行理论考试,依据学生的考核成绩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估。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技能考试成绩、理论考试成绩。4.统计学方法本次我院统计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录入处理诊治的78名学生的所有数据,对两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率(%)的形式表示,采取X2检验,对两组学生的'技能考试以及理论考试成绩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采取t检验,P<0.05,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二、结果
1.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学生的技能考试及理论考试成绩参照组学生的技能考试成绩为(71.23±5.21)分、理论考试成绩为(62.32±4.21)分,实验组学生的技能考试成绩为(80.57±4.02)分、理论考试成绩为(83.57±5.21)分,t分别为8.8636、19.8117,P<0.05,统计学差异比较显著。2.分析实验组与参照组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检验教学的情况实验组在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检验教学过程中学习兴趣占94.87%(37/39)、自学能力占97.34%(38/39)、对教学模式表示满意100%(39/39)、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占92.30%(36/39)。参照组学习兴趣占76.92%(30/39)、自学能力占79.48%(31/39)、对教学模式表示满意82.05%6(32/39)、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占74.35%(29/39)。经检验卡方为5.1859/6.1546/7.6901/4.5231,P<0.05,统计学差异比较显著。
三、讨论
传统教学过程中都是填鸭式、灌输式方式,在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不能突出教学重点,且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立体式教学法是结合生物化学、分析化学形成的一种容易被教授、通俗易懂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简单化繁琐的问题,也能够详细化简单问题,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时进行安排,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课前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课后让学生进行总结。立体式教学法是临床医师依据患者的化验单提出问题的一种方式,如糖尿病患者是怎样测定血糖的,采取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充分明白糖尿病的有关知识。综上,立体式教学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解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值得在教学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孙金霞,李启松,马桂芳,等.项目化教学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生化检验课程的应用探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xx(32).
[2]黄川锋,张冬.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xx,30(3).
[3]黄川锋,尚喜雨,刘庆春,等.基于岗位任务的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体系的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20xx(5).
生物教学论文10
一、教学过程中要凸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凸显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其根本目的是正确引导学生思考,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程度,然后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施以不同层次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内容时,我便让学生通过显微镜来对微小的物体和细胞进行观察。观察之前,我先让学生了解了显微镜的构造,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学生亲自操作显微镜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耐心仔细地听教师讲解,很快就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黄瓜表层果肉细胞时,非常认真、细心,因为他们急于想弄清楚这些常吃的蔬菜在显微镜下会是什么样的状态。我还让学生结成小组,交换来观察,这样便形成了很好的生生互动。在这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了解了植物细胞的`不同形态和基本结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做学生情绪的调节员
情绪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态度和听课效率,研究证明,学生情绪高涨时,各种感官都得以调动,对外界信息和教师所讲知识接受得就会非常迅速,甚至会超常发挥,相反,就会出现了不在状态和不知教师所云的现象。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很注重调节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这样,学生就不会受不良情绪的影响,使思维完全能集中到课堂上来,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例如,有一次上生物课,也许是下午的原因,学生情绪不高,有的还出现昏昏欲睡的状态。那节课正好学习膝跳反射的内容,我灵机一动,便要求每个学生亲身来体验这“神奇”的膝跳反射,首先让学生坐在椅子上,这个要求让学生既兴奋又充满疑惑,学生不知道这样做的目的。然后我故弄玄虚地要求学生膝半屈,小腿自由下垂,接下来,让学生用手掌内侧边缘快速地叩击半屈膝盖下方的韧带。这时,学生的小腿做急速前踢的反应,学生哈哈大笑。面对学生兴奋又好奇的表情,我趁机为学生讲解了膝跳反射的原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
三、采用幽默、轻松的教学方式
生物学科看似枯燥,实则有趣,因为它研究的是植物、动物、细菌等形形色色的生物,包括我们人类自己的身体。对人类来说,生物学非常重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都与生物学息息相关。那么,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学好生物呢?
(一)大胆使用新的教学方式
我认为教师在上课时应该采用幽默、轻松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没有一个学生不喜欢讲课幽默的教师,在轻松诙谐的良好教学氛围里,学生心里不会感觉到有压力,心情会很舒畅,这样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遇到必须掌握的内容时,我就会扮演学生的角色,由学生提问,我回答,当我流利地把内容背诵出来时,学生就会充满钦佩。或者我和学生一起背诵,比比谁先会背,有时我故意背错,学生就会非常认真地指出我的“错误”所在。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方式,更乐于做教师的“纠客”,久而久之,学生就对生物学科充满兴趣,特别喜欢上生物课。
(二)生物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
初中学生好奇心很强,凡事都喜欢问个为什么。针对这一特点,我上生物课时,常常联系生活实际,如生活中植物的叶子、花朵、根、茎,还有一些蝴蝶、蜜蜂等标本都可以作为课堂上活生生的道具。这些富有生命活力的道具,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动机和热情,唤起学生热爱生命、喜欢生物学科的意识,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再如,植物的无性生殖有压条、扦插、嫁接等方式,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把新上市的“苹果梨”带到了课堂上来,结合视频为学生讲解了嫁接的原理,在让学生感知自然界奇妙的同时,增强了教学效果。
四、总结
总之,生物教学成功最大的因素在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情正确引导学生,并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才会得以提高,生物学科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才能更好地展现,才会为学生学好生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物教学论文11
本文就生物信息学设置为药学专业的课程的必要性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了论述。
基因组学,生物医药等内容已经列入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作为我国未来几年的重大科技研究领域,生物信息学在这些领域中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一词由美籍学者林华安博士(HwaA.Lim)首先创造和使用。生物信息学是多学科的交叉产物,涉及多个领域。狭义的讲,生物信息学是对生物信息的获取、存储、分析和解释;计算生物学则是为实现上述目的而进行的相应算法和计算机应用程序的开发。这两门学科统称为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是当今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大前沿领域之一,同时也是21世纪自然科学的核心领域之一[1]。当前,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生物信息学除了在生物领域有重要作用,在其他领域如医学、药学、农业、卫生等广大领域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药学专业是培养从事药物分析、临床药学、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制剂生产与管理、医药营销等方面人才的专业。该专业对于人类健康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必须的学科专业。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药学领域的药物资源、临床药学服务、新药研发等的研究也面临着海量数据的挑战,所以把生物信息学运用到药学研究中已经是必然趋势。故本文就生物信息学设置在药学专业课程中的必要性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初步的探讨,希望能为药学专业的学生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一、生物信息学在药学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生物信息学在生药学、药理学、药物化学等学科已经开始应用,具体在中药材鉴别、药物机制研究、药物功能基因筛选、药物设计中已经产生了比较好的效果[2]。
(一)生物信息学与生药学。中药材鉴定是生药学的重要内容,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材的质量就是中医药发展的生命。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研究中药材资源的'分布、中药材的质量优劣便成为中医药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生物信息学已然成为除来源鉴定、特征鉴定、理化鉴定、显微鉴定之外的新的鉴定药材的方法。
中药材具有道地性,即药材的质量与药材的分布和地域有相关性,通过生物芯片技术可以具体分析道地药材的基因序列,用特殊标记的序列作为探针,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药材的道地性。另外,我们可以把特殊标记的序列作为条形码,相当于药材有了自己的身份标签,就可以查询数据库对应的种属序列,区别该药材的真伪[3]。
组学时代的到来和系统生物学的发展、药材的序列数据的不断积累以及研究的丰富与深入,使得我们可以从相关的数据中发现药材的进化关系和遗传学特点,绘制系统发育树,寻找种群间的发育关系[4]。
(二)生物信息学与药理学。药物的作用机制是药物效用的核心内容,也是药物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的关键所在。我们可以通过药物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药物作用的关键基因和作用通路,以便阐明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和它们的代谢过程。如果我们进行系统的研究,必须要有生物信息学的参与,我们才能在成千上万的核苷酸中读懂药物的作用机制。为疾病治疗和药物发现寻找新的突破口。
生物信息学助力个性化的合理用药。生命个体存在差异,疾病的发展也各不相同,例如药物代谢酶的效应差异会使个体产生不同疗效差异。所以,在进行疾病治疗时,既要确保药物安全有效使用,又要达到个体化的治疗,这就需要生物信息学为我们提供强大的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以及大量药物作用相关基因的克隆与鉴定、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与发现、大规模基因分型技术、DNA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为分析个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差异,从基因水平上选择用药提供了支持。基于此,“精准医疗”已经列入我国未来五年的科研规划。所以,在处理和解决人类有关健康问题时,必然需要生物信息学的参与。
(三)生物信息学与药物化学。新药的发现与设计是药物化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新药设计中,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越来越得到新药设计者的青睐,而生物信息学是辅助药物设计的重要手段。受体、酶这些可以作为药物靶点的大分子,在药物设计中,明确了靶标的三维结构,借助其空间构型直接或间接设计配体的结构,寻找新药[5]。
生物信息学通过多个数据库进行研究,除了可以预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我们还能够了解到诸如蛋白质等大分子的三维空间结构等相关信息,以及电子布局和动力学行为信息。通过理论模拟的方式还可研究包含蛋白质等大分子及其周围环境的复杂体系和生物分子的量子效应,上面涉及到的内容,给精确高效的药物设计提供保证。所以,生物信息学可以极大地改变新药研究的思路,加快新药研究的步伐。
二、生物信息学在药学专业中的教学
(一)生物信息学在药学专业中的课程设置。目前大部分学校在药学专业中没有设置生物信息学课程[6],但随着研究课题质量的不断提高,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有些高等院校在非专业学生中开设了生物信息学选修课,但对于大多数学校,尤其是医药类院校并未把这一领域和学科的知识内容加入到本专业的课程中[7]。
当今生命科学快速发展,生物信息学在处理数据方面显示出巨大优势,多数生物医学工作者主要从事本职工作,生物信息学只是作为研究工具来使用,因此,医药学高等院校的生物信息学教学也应围绕应用来开展。在课程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和学习目标,弹性安排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的教学,以选修课为宜。基于生物信息学的特点,课时安排尽量紧凑,注重效率,同时安排上机实习课程。
(二)生物信息学在药学专业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1.生物信息学在药学专业中的教学内容。生物信息学的研究范围大致可分二类:一是数据库的建立与优化。目前,国际上比较著名的公共数据库有EMBL、GenBank、DDBJ,另外还有一些公司有内部数据库。二是数据库的基本理论研究、对软件的研制、对序列的排列比较以及新序列的识别和预测等[8]。针对药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如何应用各种核酸、蛋白序列数据库资源,会使用一些分析软件,原理和算法作为辅助教学内容,具体主要集中在以下内容:
数据库查询的教学,对于三大核酸序列数据库的查询、蛋白质序列数据库SwissProt查询以及生物大分子结构数据库PDB的查询。教学这些数据库的界面、帮助功能等。具体教学内容是:①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DNA测序技术[9]、收集、存贮和管理生物信息;②提取和分析基因组序列信息,生物序列的比对、motif搜索[10];③功能基因组相关信息分析,DNA编码区检测、基因进化[11];④生物大分子结构模拟和药物设计,蛋白质折叠方法、生物序列的重复模式;⑤生物信息分析的常用技术与方法;⑥数据库、生物信息学平台的发展。这些内容在不同教学对象时应保持一定的连贯性,但也不应过多重复,使得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作出合理的选择。要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大约36学时[8]。
2.生物信息学在药学专业中的教学方法。生物信息学的教学涉及到数据库的网页以及一些序列数据,所以比较其他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具有一定优势。多媒体技术通过图、文、音、像,建立各种信息的逻辑连接,使之集成一个交互式系统。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直接把数据库的网页展示到教室的荧幕上,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该方法既直观明了又体现时效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程的组织实施上需要因地制宜。根据现有条件开展教学,组织各专业老师,如计算机专业和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的老师,共同完成教学工作。同时,可以向学校申请一定的经费,使其能较好地开展生物信息学教学和实习工作[8]。
三、结语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各学科知识交织渗透,不断产生新的学科,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已经在各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为各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动力。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12],医药领域的许多数据需要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处理,而且这种趋势愈来愈明显。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药学专业中设置生物信息学这门课程,丰富专业知识,提高处理信息能力,培养复合型药学专业人才,使他们在从事专业工作中具有相关的知识背景和能力。
生物教学论文12
一、促进教学方式转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需求,为适应新时代的变化,教师应转变旧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方法做出一定的改革与创新。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相结合,注重动手实践能力。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获取信息并重组信息的能力。在“案例教学法”中,注重案例的新颖与典型。此外对应的问题要难易适中,且具有针对性。我们可以将“案例教学法”和“探究式课堂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到案例教学中。除“案例教学法”和“探究式课堂教学”外,教师与应把“发展问题教学法”“多角度教学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例如,讲到“农作物的增产”时,教师可以将遗传、呼吸作用、生态、矿质营养等有效地串联起来,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充分体现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注重教学方式的多维性与创新性,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而不是成为单纯的背书机器。
二、注意动手能力的培养与教学设施的完善
作为学校的硬件设施,教学设备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小觑的地位。而生物教学设备,通常为以下两种:首先,是实验室设备。许多学校虽然有实验室,却一直被闲置,成了所谓的摆设。究其原因,主要为设备陈旧,规模较小等,因此要进行教学改革,就得更新实验室设备并有效地扩大规模,满足学生对实验室的需求,能够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学习。俗话讲,实践出真知。启蒙时期的伟人,无一不是在实践中得出真理。其次,就是多媒体设施。某些课程需要多媒体设备的辅助,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完美性。例如,某些珍贵动植物及某些生物的内部结构是我们很难想象到的,通过多媒体,学生就能很好的理解。有些生物生长发育过程,通过多媒体将其制作成动画效果,既生动有形象,便于学生从根本上掌握所学知识。
三、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创新人才
旧的课程体制将不同特长不同个性的学生打磨成没有棱角没有个性的复制品,无论是教材编写还是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评价等都是被统一设置的。这样的教学模式就好比是一个教学模版,无论学生起初是怎样的,在这种模版下,所有的学生都会是同一种状态,毫无个性与创新可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而不是生产机器,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只有通过教学改革才能充分发展其个性,培养其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同时,教师还应当注意课堂形式与内容的新颖性,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给出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此外,网络是一个广泛的学习平台,不能因为网络自身的局限性而一味反对学生接触网络。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进行有效并且全面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其自身个性与创新能力,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四、经常鼓励学生,促进评价方法的转变
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多以学习成绩为标准来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以做题的速度与背诵的快慢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努力程度。很少考虑到学生的个人兴趣与个性的发展。因此,要想实现教学改革,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改革也是刻不容缓的。转变教育理念,不再以分数评价学生,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多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西方教学理念中,学会鼓励是一个教师必备的能力,而我们中国传统的“严师出高徒”的理念已渐渐不再适应新时代的需要,适当转变评价方法,才是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
五、转变教学理念,促进角色转变
转变教学理念,促进角色转变,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将课改付诸实践。认真贯彻课改理念,并认真分析其成效。然后将其有效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从而加深对新课标的理解。二是由主动灌输向启发诱导转变。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充分尊重其思想自主权,诱导其主动思考,成为真正的课堂主宰者。三是吸收他人的成功经验。同事间进行关于新课标改革问题的探讨,并且加强对外校的访问。网络媒体也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通过网络学习增长经验。所以,要坚持推进教学改革,并在改革中不断创新与超越。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为顺应教学改革,初中生物教学应当促进教学方式转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创新人才,注意教学设施的完善与动手能力的培养。转变教学理念,促进角色转变,经常鼓励学生,促进评价方法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同时,在改革的过程中,还应当注重教学方法与课堂模式的新颖性。
生物教学论文13
口腔生物学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从理论上来认识各种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规律的一门学科,将从疾病发生的这种现象到其发生的原因和实质即从更为深层次上了解和认识口腔疾病⑴。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口腔生物学显得较为枯燥、无味,很多学生因此而不愿意学习,不利于学生的今后的发展。基于这一情况,本次研究特选取2012级口腔医学专业40名学生,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成绩,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就将有关结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级口腔医学专业40名学生,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有男生23名,女生17名,学生的年龄在19一22岁之间,平均年龄(20.98±1.24)岁,将学生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首先,由教师确定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学生圈出相关知识点,针对不懂的地方,学生课后向教师请教观察组学生采用参与式数学模式进行教学,首先,教师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结合口腔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关问题[2]。如围绕口腔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病种“牙周病”、“龋病”等进行问题的设计,如牙齿的组织结构、牙周病的发病机制、牙周病的病理变化以及临床表现、龋病的诊断以及治疗、龋病的发病原因等,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可以利用书本、互联网等,通过不同的途径寻找问题的答案[3二。此外,考虑到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之前所学的知识,分小组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讨论完毕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总结本组的观点,若课堂时间较为充裕时,可让每一个同学均发言,最后由教师进行汇总、总结和点评,完善学生们的答案。同时,教师在教授新课时,可利用网络,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教学片段或教学视频,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1.3判断标准
经过一个月的学习之后,由另外教授口腔生物学的教师出题,采用理论联合实践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士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后,观察组学生的理论部分分数(85.32±8.23)分,实践部分的分数(90.21±5.12)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理论部分分数(70.8士9.13)分,实践部分分数(81.23±6.21)分,两组学习成绩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口腔生物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过分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削弱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等,单一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⑷。参与式教学模式强凋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课堂上,通过设计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5]。在本次研究过程中,观察组学生通过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效率较对照组明显。综上所述,从本次的研究结果来看,在口腔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参与式数学模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该种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和应用。
生物教学论文14
以多元智能为代表的新型智能理论认为,能够成功地解决复杂问题的人,就是高能力的人。这种能力观,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品格,与我国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思想是一致的。我校“六步循环教学法”中的提问探究,大大地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笔者探究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问题体系 ”。这个体系以“问题”为中心,以“探究方法”为中介,以“探究过程”为结果,根据学生能力的发展水平构建了五个层次的问题,称为“问题体系”。
1、第一个层次的问题是“问题”和“方法”师生均知,“答案”教师知学生未知,要求学生根据掌握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中设置好一装置,使三个种子分别处于三种环境中,请学生猜测它们可能的变化。”这类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应用十分普遍,它有助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这类提问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力度最小,但却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性提问。
2、第二个层次的问题是“问题”师生已知,而“方法”却对学生隐蔽,要求他们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加大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力度。例如在学生认为阳光是种子萌发的条件时,提出如何设置实验方案证明。
3、第三个层次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其答案相应也是多元的。这类提问通过方法的拓展,加大了能力培养的力度。由一系列的方法,产生一系列的“答案”,使学生的思维方式由线性向非线性的多元方向发展。两届诺贝尔奖得主鲍林先生认为,“获得一个好主意的最佳方法是先得到许多的主意”。使学生的思维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教育举措。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时,发散出种子被虫子注了会有什么结果?(也许萌发也许不萌发,视情况而定)种皮去除会萌发吗?种子煮熟后会萌发吗?种子未发育成熟时会萌发吗?等等。
4、第四个层次的问题是要求方法和答案均是开放的。例如猜测种子萌发的可能条件并设计出实验方案等……不同资质、不同智能倾向的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这类练习使学生居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助于他们多元智能的发展,使他们有机会对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选择,促进他们形成宽容开放的心态。又如提供实验材料,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如何展示种子萌发过程?
5、第五个层次的问题,不仅方法答案开放,而且问题也是开放的。学生可以从现实生活出发提出问题。例如,写出你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你疑惑不解的问题,自编课堂检测题及自行设计实验课题等等。将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视为能力培养的最高层次。
6、问题体系与创新培养,突出了“问题解决”对开发学生潜能、形成能力的作用。许多科学大师对此都有深刻的论述。例如,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杨振宁持几乎相同的见解,他说:“问题提得好,等于创造完成了一半。”素质教育要求的实践能力,更离不开“问题”。所谓“实践能”简而言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解决”理应成为“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建立“问题意识”更是推行“六步循环教学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观念。问题体系虽然是以培养能力为目的,但它并不否定传统的知识教学的成功经验,而是在此基础上,将其引向“开放”、“多元”,特别是引向“创异思维”与激发“讨论”的形成。一般来说,“问题体系”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开始关注和研究现实问题,具有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更是深化”六步循环教学法”的关键之一。
总之,“问题体系 ”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六步循环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提供了一个简易可行的新思路。
生物教学论文15
一、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我校类似全国绝大部分高等院校生物工程本科教学都是以理论课程设置实验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即“一门课程理论+一门课程实验”)进行组织教学,实验教学一直辅助理论教学,从属在各门理论课程之后。实验课程门数多,实验课程相互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现象;实验课程注重以知识体系为主线构建,造成课程实验知识点相对分散、孤立,不能串联在一起,实验环节缺乏连贯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开设的实验在类型上以基础验证性实验居多,综合性、设计创新、研究性实验较少,学生独立设计、工程技术运用等锻炼无法得到充分保障,极大地扼制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实验课程考核门数多,考核方式单一,考核评价不够科学、合理等问题,导致目前的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难以满足卓越人才培养的需求,不利于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应用型卓越人才。为此,我们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培养为重点,通过重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探索生物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一)建立按生物工程专业整体性设置实验教学新体系
生物工程专业卓越计划是以培养生物工程工科专业学生熟练掌握该专业实验基本技术能力,综合运用实验技术能力以及创造性开展设计创性实验能力的思路,打破原来以课程设置实验课程(“一门课程理论+一门课程实验”)的传统,建立全新的按专业整体性设置生物工程实验教学新体系。原实验课程体系(“8+3”),即《生物化学实验一》、《生物化学实验二》、《微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细胞与细胞工程实验》、《生物分离工程实验》、《发酵工艺学实验》8门基础实验课程,以及《生物工程综合实验》、《药用植物成分利用综合实验》、《生物制药综合实验》3门综合实验课程,共11门课程实验,其中8门基础课程实验中开设了一些综合性实验,造成部分项目与后续3门综合实验课程重复,即使项目不重复,方法技术也有重复。与此同时,虽然在这11门课程中有的尝试过设计创新实验,但对于卓越人才培养的工科专业数量偏少。在这些基础上,以专业整体性实际需求重构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即将整个生物工程专业实验课程设置为《生物工程专业基本技术实验》、《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生物工程专业设计创新实验》3门实验课程,实验课程门数大大压缩,实验项目上无一重复,实验内容上着重基本技术掌握、技术综合运用和技术设计创新训练,实验层次上体现“基础─综合─设计创新”循序渐进,学以致用,实验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二)建立三层次实践教学模块课程
在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实践中,应紧紧抓住专业内涵和要求,围绕专业核心内容体系,以实验项目为载体,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模式,突出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构建了“生物工程基本技术实验、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生物工程专业设计创新实验”的“三个层次”渐进式培养模块。生物工程专业基本技术实验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学、生物工程学等方面的基本技术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熟练掌握基本常规仪器的使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行为和习惯,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为后续综合、设计创新实验及创新创业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主要分为微生物接种、菌种培养与选育,微生物发酵及反应过程的优化与放大,生物提取分离与检测,等等内容,以部分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筛选、发酵过程控制、产物提取与纯化检测以及植物活性成分分离纯化为主线,突出每个实验综合运用多种基本技术原理、多种操作技能及数据分析处理方法,为适应“实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应用”的人才培育模式服务。生物工程设计创新实验在生物工程专业基本技术实验与综合实验教学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设计性实验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天然生物资源为原料,对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提取、纯化、鉴定及活性检测。生物产品设计与制作工艺以及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大学生实验设计与产品制作大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坊等内容,突出了应用性和设计创新性,着力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优化以生物工程技术为主线的实验教学内容
打破以知识体系设置课程实验项目,突出以生物工程技术为主线,优化生物工程专业实验项目,3门实验课程包括了生物工程方面的`称量计算洗涤技术、培养基的配制、灭菌锅的使用技术、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免疫荧光技术、各种显微镜观察技术、细菌的制片染色技术、滴定技术、分光光度技术、植物组织破碎技术、超滤技术、离心技术、酶学基本技术、荧光染色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染色体制备技术、DNA提取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PCR实验技术等,综合实验基因克隆表达技术、微生物接种培养分离纯化技术、液态固态发酵培养技术、活性成分提取、分离纯化与检测技术以及相关工艺开发利用技术。其中基本技术实验项目21个,学时120;综合实验项目18个,学时120;设计创新实验项目19个,外加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大学生实验设计与产品制作大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坊等项目,125学时+18周。综合设计创新实验项目占70%以上,综合设计创新实验学时占76%以上。第3、4学期开设基本技术实验,第5学期开设综合实验,第6学期开设设计创新实验,第7学期开设大学生实验设计与产品制作大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坊项目,同时突出教师科研转化实验项目,综合实验项目中的大孔吸附树脂法提取金银花中的绿原酸,生物碱提取、分离纯化与检测技术,挥发油提取分离与检测技术,香菇多糖的分离提取,等等4个项目,以及设计创新的19个项目全部来源生物工程专业教师的科研转化项目,共计23个,占整个项目数的41%以上。实验内容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充分体现了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
三、建立过程、多元、过关、达标实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实验教学中,建立“平时成绩记分簿”,加重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习惯的考核,把学生的实验习惯纳入实验考核范畴,制定了学生实验行为18条规定,违反1条扣0.5—3分,累计扣除10分后,取消该门实验成绩,并要求重修。实验课采取多元实验成绩考核方法,考核成绩由平时考核的60%—70%(实验习惯10%、实验操作40%、实验结果10%、实验报告10%),期末实验操作和理论考试占20%,设计创新性实验占10%—20%。实验仪器设备规范使用实施实验基本技能过关制,通过制订生物工程专业的实验技能标准,举行专业技能大赛和专业技能达标测试,以及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校内外实践环节综合评价制,建立过程、多元、过关、达标综合考核评价方式,全面综合评价学生。怀化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先后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一五”重点专业,怀化学院及湖南省普通高校首批特色专业,怀化学院及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以及怀化学院首批校企合作试点专业以及怀化学院首批“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卓越生物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动态和发展的过程,积极探索和实践,紧跟科技前沿,培养新兴工业化社会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卓越应用型人才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特色和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xx,(12):4-6.
[2]胡兴,刘卫今,刘胜贵,等.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xx,(3):139-141
【生物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01-25
初中生生物教学研究论文05-16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5篇11-02
生物医学论文04-30
生物化学论文02-27
生物化学论文06-08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06-09
生物医学论文04-26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优选】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