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论文

时间:2024-06-08 16:27:09 生物论文 我要投稿

生物化学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物化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化学论文

生物化学论文1

  摘要:培养技能型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各专业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我们针对传统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适应社会需要,提高实践能力为主线进行了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以岗位和职业资格需求为导向,以新型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为载体,以系统考核体系为保证,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扩展教学空间,目的是培养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育;改革;高职;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xx)04-0171-02

  生物化学是高职高专医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的各种化学变化,揭示生命现象既复杂又统一,既多样又简单的变化规律。由于其知识结构呈现多学科交叉的特性,使生物化学成为难以讲授和难以学习的一门学科。因此,创新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医学生物化学认知的内在规律,培养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密切联系岗位技能需求,成为高职高专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

  一、选取遵循岗位和职称考试要求的教学内容

  根据岗位需求和职业资格考试内容选取教学内容。通过成立本专业资深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派遣教师到临床相关岗位实践,了解毕业生和实习生的反馈信息等多种途径制订教学内容,一方面可以满足临床岗位对生物化学知识和技能需求,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另一方面提高本岗位职称考试的通过率,为毕业生和实习生的继续教育和就业打下良好基础。生物化学的理论教学内容选取应以解决岗位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高职教育“必需、够用”为原则,充分体现岗位对生物化学课程的知识需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教学重视基础理论内容的倾向,结合不同医学专业的岗位和就业特点,从实际工作岗位对生物化学知识的具体需要出发,使教学内容服务于岗位综合应用的要求与扩展。对于高职高专教育,大多数毕业生将工作在基层医疗卫生岗位,岗位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医疗、疾病预防及健康教育,因此对于生物化学教学中与之相关内容应作重点讲解,例如对于护理专业,应该将生命的物质组成及生命物质的代谢与能量变化,常见营养缺乏症作为教学重点;而对于临床专业,应突出讲授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对于药学专业来说,在酶学教学内容中,应将酶的抑制剂、激活剂与抗生素药物的作用机制相结合进行重点讲解,并辅以酶作为靶位的药物应用的具体实例,充分满足其工作岗位对相关生物化学内容的需求,通过对具体专业岗位需求的不同解析和调整,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对于“生命体信息的传递与调控部分”等高职医学各专业的基础生物化学知识中复杂难懂的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进行详略的增删,简化具体反应过程,而以“够用”为原则讲解基本问题。此外,随着临床检验医学应用的现代化,多种先进的检测仪器已成为主要诊断手段,因此,在生物化学理论教学中必须反应与检测仪器相关的临床检验项目,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疾病说出相关生化指标的内涵,能够理解和解释生化化验单,例如“ALT”、“AST”等简写在肝功检测中含义,并能解释其变化的医学诊断价值。资格考试是目前我国医疗行业人才准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而生物化学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近年来,卫生部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的统计数据表明,生物化学知识掌握程度要低于其他医学课程,因此,必须改革现在生物化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以满足医师资格考试的需求。高职医学院校应该首先建立“培养医师专业能力”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医师专业能力为导向,培养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参照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保留生物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点和重要理论体系,压缩记忆性知识,强化知识的应用性,即以“精干、系统、应用”为原则改造生物化学的知识体系,从而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科知识体系。由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涵盖了基础医学各学科内容,因此,在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考虑与其他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横向联系,将生物化学知识定位于整个医学学科体系中,实现跨学科教学。

  二、采用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为高等教育推崇和提倡的教学模式,深入探究该方法在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本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互动式教学就是指学生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合适的教学载体,通过教师与学生就具体问题进行交流、沟通,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进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从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听知识的单向传递方式,通过师生充分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表达、主动操作,全方位地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高职高专的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实施就是要把多媒体演示、案例讨论、专题讲座三种方式有机结合。随着高职高专院校硬件条件的普遍提高,多媒体教学成为被广泛使用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形象化、直观化、动态化的多种特点能够克服传统生物化学教学的静态难题。例如在生物中心法则的教学中,通过动画中两条DNA链的解螺旋、RNA引物的合成延伸的动态展示,让学生观察DNA的复制连续过程,从而理解前导链和滞后链的区别。

  此外,充分挖掘互联网的资源优势,从国内外相关网站搜集各类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三维结构、代谢过程及生物信息传导的通路图,从而丰富平面理论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感官,将单一教师讲解转变成为多维互动形式,继而扩大师生互动空间,拓宽师生互动途径,最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案例讨论教学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目前国外高等医学教育中广泛采用的教学模式。它通过教师与学生双方直接参与,共同对问题或疑难情景进行研究,是一种开放、合作、互动的新型教学方式,具有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实效价值。案例讨论教学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通过向学生展示真实、典型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通过掌握的理论知识,并根据问题需要学习新的知识,来解决实践情境中的实际问题,这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具有巨大的教学方法优势。生物化学既是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快速发展前沿学科。专题讲座的开展既可以让学生看到本学科发展的迅速,增强学习的紧迫性,又能提高学习兴趣,拓展视野。在专题讲座的实施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中紧密衔接的知识单元联系起来,聘请相关专家或由主讲教师精心备课进行开放式和公开式的讲座教学。这使讲座教学在内容上突破了教材的限制,在形式上不拘一格,一方面通过听讲座,学生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而教师也通过精心准备,把科研中的最新成果、社会的最新需求带入讲座,引导学生以社会需求指引自己的学业。

  三、建立系统化教学考核体系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保证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目前高职高专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层次多,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差异大,如果考核评价不能紧密结合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就无法实现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预期目标。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在传统的生物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总成绩的评定者往往是理论教师,而理论教师不能完全掌握学生的整个学习情况,教师仅仅是以期末理论和实验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在实验过程中相互抄袭实验报告等现象的出现。所以,以期末理论和实验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而得出的评价结果是不准确、不科学的。

  因此,生物化学教学评价改革应该进一步深化评价内容,扩大评价者的范围,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科学合理的过程化评价体系应注重理论和实验教学的整个过程,例如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体系的认识和态度,获取、分析、利用资料的能力,科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的态度,科学研究的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基本实验技能,等等,从而形成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结合评价。此外,应进一步扩大评价者范围,将理论教师、实验教师和学生代表等纳入到评价者中,以便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高职高专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应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技术能力为主线。只有以岗位和职业资格需求为导向,以新型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为载体,以系统考核体系为保证,才能使学生建立全面的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培养新世纪实用型医学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学春,石运芝,马敏,等.构建现代医学实践实验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xx,(10):50-51.

  [2]王庭槐,王淑珍,周慧明,等.构建综合性大学“243”型课程体系与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xx,28(5):5-6.

  [3]黄盼,何仁生.网络环境下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xx,19(3):91-93.

  [4]侯新东,葛台明,盛桂莲.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xx,32(1)1:04.

  [5]邓克敏,顾国耀,陆阳.医用化学课程的创新与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杂志,20xx,26(5):12-13.

  [6]肖建勇.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xx,14(2):92.

生物化学论文2

  摘要:

  生物化学是医学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现状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多年的临床专业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经验,对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以期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和揭示生命现象和本质的科学,是医学类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而实验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巩固学生在生物化学理论课学习效果上具有积极作用。由于我校临床医学专业部分学生为文科生,生物和化学的基础普遍薄弱,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偏低,在上生物化学实验课时,部分学生甚至连基本的玻璃仪器都不认识,缺乏基本的实验动手能力,主要表现在实验技能低、基本功差,甚至有的学生连基本的实验原理都不清楚,完全不具备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针对这个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高职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新颖性。

  由于生物化学为临床医学专业公共基础课,在教学方面未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实验条件薄弱,使得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无法开展创新性实验,大多数情况下的实验教学是填鸭式的讲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调动起来,致使实验效果不理想。

  2、实验教学方法单一,有待改进。

  传统实验教学过分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规范化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教学模式基本都是由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与试剂、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甚至将某些实验结果都讲出来,学生只是机械模仿,照着葫芦画葫芦,完成实验报告,整个过程缺少动手和动脑的机会,不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物化学实验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作用,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要打破传统,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手来。在实验课堂上老师只需正确地引导而不要过多的干预,要让学生摆脱过去过分依赖老师的习惯。只有把实验完全的教给学生,才能激发他们在实验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兴趣从而得到提高。

  3、实验考核不合理,缺乏实效性。

  教师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的考核,不仅要客观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更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生物化学实验附属于理论课,且所占生物化学课程整体分值比例较小,实验成绩评定通常以实验报告的书写好坏为基础,该评定方式未能正确反映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同时也未能反映学生课程学习的态度,造成了部分学生轻技能,重形式的作风,有的学生甚至不到实验室做实验,课后抄袭同学的实验报告,这种以实验报告书写好坏为实验成绩的考核,造成学生只注重实验报告的书写而忽略了实验技能操作,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对策探索。

  1、优化实验内容,增强实验的实用性和探索性。

  根据医学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优化生物化学实验内容,注重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学生实验兴趣,将提高学生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主动参与度。生物化学实验中涉及很多临床现象,医学生根据检验结果将其与生化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将理论真正用到实践中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测定”,首先从采血到后续的化验结果分析,提出治疗方法等。这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病例分析,需要医学生有很好的实验技能,可是在实验课上作者发现很多同学连基本的采血操作都不规范,不能正确使用采血工具,对出现的问题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等。这种现象反映了医学生平时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不过关,没有认识到实验结果对临床疾病诊断会造成什么影响,职业感不强。因此,开展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针对性地指导、规范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职业和社会责任感。

  2、转变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模式。

  提倡目标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切入点,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教师在每堂实验课之前,布置好预习任务,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要求每组学生讨论出本组实验具体方案,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得到的实验结果,并明确每位学生的任务,写出预习报告,避免学生现场“照方抓药”,以及部分学生完全不参与实验的现象。实验过程中,教师减少讲授,加强巡视,以解决现场问题为主,放开手让学生自由操作,积极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现象及实验结果,最后,学生总结实验心得,教师总结。整个实验教学,学习目的很明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进考核制度,注重技能培养。

  加大实验课程在生物化学课程中的分值比例,并将实验课程成绩分为平时实验操作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两块,其中平时实验操作成绩着重考查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实验现象观察和思考以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期末成绩考察学生对整个生物化学实验操作及知识点掌握的程度,通过平时检查和期末考核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学生操作技能和学习成绩提高明显。

  三、结语。

  针对现阶段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些建设性改革措施,并且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希望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如何培养具有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每一所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琳琳,赵庆伟,丁肖华。设计性实验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xx,27(04):431—432.

  [2]刘媛。高职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学周刊,20xx(07)。

  [3]刘东擘,李翔,何凤田。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初探[J]。现代医药卫生,20xx,31(05):758—760.

  [4]刘彤,金小花,姚芹等。高职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xx(22)。

  [5]朱琳琳,赵庆伟,丁肖华。设计性实验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xx,27(04):431—432。

生物化学论文3

  说课是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其教学、教研以及教学评价意义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1]。它对提高教师课程教学大纲的理解能力、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的运用处理能力、教学方法手段的掌握能力,以及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及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2]。下面笔者对《生物化学》这门课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设计:课程大纲和定位、课程目标、学情分析、课程内容、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课程大纲和定位。

  1、课程大纲。

  本门课程以临床医学为例子,大纲要求临床医学的学生掌握一定的生化基础知识,基本能应用基础生化知识解释某些疾病发病的机理、制定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等作为教学的要求,培养的是高职高专临床型专门人才。

  2、课程定位。

  《生物化学》是研究人体化学组成及其代谢以及化学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为重要的基础学科,是所有医药类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因此地位比较突出,该课程的作用表现在:阐明人体物质组成、分子结构及其功能,为临床实践操作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提高医药卫生人才理论和实践水平,为学生持续发展打牢基础。

  本门课程现在教材存在种类繁多,版本较多,良莠不齐,教师难以选择好教材,有的教材质量差,水平低等问题,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因此选择周爱儒主编的教材为教学用书,以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吕文华主编的临床教材《生物化学》等用书为教师参考的材料,作为总的用书。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树立牢固的专业素养,在学习和实践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和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课程内容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主要的代谢过程,相关的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够解释常见的遗传病机制。

  (2)能力目标 :掌握重要的临床生化指标,具有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能运用生化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释各种实验现象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和发病机制。

  (3)素质目标:具备严谨、认真、求实、科学的工作作风,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

  三、学情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3年制大专招收高中起点的学生,其中文科生缺乏化学知识,加之有些学生学习方法欠佳等,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学习。总体情况欠佳,学生绝大多数勤奋好学,但临床医学专业在课程设计时缺乏部分医学基础学科学习,导致本学科的学习难度增大。此外学科与专业的联系紧密度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2、心理状态分析。

  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对应激刺激不知所措,新到一所大学从各方面都不太适应,独立学习和生活能力还存在一些问题。而医学本身涉及生理卫生知识,故对学生应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与引导,培养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3、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特点。

  学生以女生为主,课堂纪律好,学习积极性高,态度端正,因此整体学习氛围较好。

  四、课程内容。

  本课程为医学院校的生物化学教材,主要介绍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某些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化学进展。全书分为四篇,一共23章。第一篇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包括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结构与功能、酶。第二篇是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包括糖代谢、脂类代谢、生物氧化、氨基酸代谢、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第三篇是基因信息的传递,包括DNA的生物合成(复制)、RNA的生物合成(转录)、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基因表达调控、重组DNA与基因工程。第四篇是专题篇,包括细胞信号转导;血液的生物化学肝的生物化学;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糖蛋白、蛋白聚糖与细胞外基质;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基因组学与医学等。前三篇为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第四篇根据需要选择部分专题讲授。

  《生物化学》实验课结合理论教学,运用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与现象,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了的实验包括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酶的专一性、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激活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血糖测定、尿中异常成分的定性、酵母RNA分离及组分鉴定。

  五、课程设计与实施。

  1、课程设计理念。

  根据课程标准选用教材,需与临床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基本理论简明扼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因此,我们选用了周爱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6版《生物化学》作为理论部分教材;以我校自编的《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作为实验部分教材。紧扣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学习与实践结合为切入点,设计情景学习,以职业岗位应用为导向,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强化职业能力。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2、课程实施。

  重点难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系统分类归纳。教学内容选取具有针对性、适应性、发展性,对与专业关系疏离的内容进行精简。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问题为中心,采用直观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式,完成教学目标。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科学性较强的学科。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达到教、学、做一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及各项技能。多媒体教学法,讲述法,讨论法,案例模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方法同步进行,灵活运用。如在讲述各种大分子的代谢时,由于其代谢机制比较复杂,必须有较为扎实的化学基础,才易于理解,可采用Flash诠释DNA的复制、转录、翻译作用机制,讲授酶的抑制作用时,加入相关的致毒作用机制,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实验设备、考核系统需不断改进和提高。理论课内容多媒体课件还需要逐步完善,增加动画演示,增加病例分析比例,进一步体现出本课程的专业特色。 逐步完善关于核酸内容的实验课的整合。 临床案例与生物化学有机结合起来。

  本课程根据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生物化学论文4

  一、引言

  生物化学是将生物学以及化学进行有机结合的一个学科,不仅将生物中的化学因子进行分析,也从生物学的角度对于化学进行了解读。生物化学作为化学类和生物类高校学生的必修课,地位不断攀升,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进一步对其进行重视,不断的对于教学的手段进行创新,以提升学生的掌握程度。

  二、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大多数学生只为了应付考试,而粗略将知识点大致记下,而没有做到真正的理解,因此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学生会很快将知识遗忘,由此可见生物化学教学进行创新与改革十分必要。当前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随着生物化学的不断开发与研究,教学的课本应随之更新,而不应沿用以前的课本。二是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应进行改变,从而通过创新方法的应用达到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

  三、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重点突出,难点易化。生物化学这门学科不仅需要学生对其有良好的理解,还需在学习中运用到学生的记忆力。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较多,知识点琐碎,学生难以对知识进行良好的记忆和区分,因此就需要教师适时对知识进行总结,将重点难点着重突出,从而方便学生的重点记忆。教师应在每节课教学之前对于上一节所讲的知识进行概括和梳理,组织学生共同进行相应的回顾,并对本章的结构进行大致的讲解,指出学生学习的目标以及要求,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对于所要学习的内容有清晰的思路。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结合热点时事以及学生所感兴趣的故事,将学生带入到课堂之中,激发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促进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程度。例如在静态化学的学习中,应将结构作为讲解的核心,从而将全部知识连成一个总体,而在动态化学部分,应将各个物质间的新陈代谢关系进行区分。

  (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师应将每节课的内容都结合进相应权威教材的其他内容,从而将学生的知识面进行拓展,并结合当前生物化学科目的发展,从而使得学生对于时事热点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教师走在教育的前沿,及时收集相关的信息。例如在脂肪物质这一节中,就可对于最新文献中有关于脂肪物质的知识进行引入,从而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思路对于知识点进行理解。由此可见教学不应千篇一律,而是应该结合时事热点,与时俱进。近年来DNA指纹芯片技术广泛的应用,不仅涉及到分子的领域还涉及到医学的领域,在对于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使用到了多数生物化学的理论,因此该内容也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入。教学所使用的课件,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可以对动画以及视频进行引用,从而增强课堂中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其的关注程度,提升学习效果。如在对DNA,RHA以及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进行讲解时,就可对动画进行制作,并从相关网站找到专业性的视频对这一过程进行详细的画面描述,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对这一过程进行理解,以增强对这一知识点的记忆力。

  (三)优化教学内容,使之形成体系。符合递进性的教学内容更容易在学习过程中被学生所接受,因此对于顺序不够合理的教材,我们应打破原有的章节顺序,而采用合理的教学顺序对学生进行教学。例如在生物教学的动态部分,物质代谢涉及到各个章节,我们应先对ATP这一概念进行理解,从而对后面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再学习氧化生物以及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有利于对之后的四大物质代谢进行深一步的理解。由此可见顺序进行调整后的教学合理性充分得到了提升,而若按照教材原有顺序进行教学,不仅不能使得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成果最大化,还会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理解混乱,难以建立起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造成知识框架难以建立。并且还能够通过教学顺序的调整,缩减课时,将知识在原有基础上提前完成,从而留给学生充分的期末复习时间。

  四、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启发性思维。在物质代谢的教学部分较为枯燥,不能很好地提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这一过程对于学生的`启发性思维进行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在对于学生启发性思维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对于知识点有所扩展,增多学生对于该科目的了解,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自学自讲。例如维生素等较为贴近我们生活的知识,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学并进行组内讲解,学生通过资料的收集,对于课件的制作以及组内的探讨,从而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间的团结协作能力,从积极的课堂气氛中共同进步。

  (三)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随着当前时代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多学校当前都具备较为完善的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对于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将知识通过视频,图片,音频,动画等方式进行传达,从而提升学生的兴趣,增强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记忆程度。

  五、生物化学实验环节的改革

  (一)实验内容应涉及多元化。原本的实验课程只有六课时,将教学计划进行改革后,实验内容进一步多元化,由原有的六课时增加到了十二课时,从而使学生所欠缺的知识得到了补充,并且使学生充分了解形影的实验技术,例如:提取分离技术、层析分离技术以及光学检测技术等,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生物化学的实验往往以验证性为主,很少有探究性质的实验,因为只需要对传统的实验方法进行沿用即可,相对而言,这宗方法对学生的创造力要求较小,不利于学生相关创新理念的培养,因此应在实验中结合学生相应的设计,从而在原有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设计性,以对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有所培养。在此过程中,学生将会加大对资料的搜集以及原有不合理部分的改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六、结语

  通过本文以上所述,可见生物化学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是一门较为重要的科目,其教育效果直接对于今后人才的综合素质有所影响,但该门课程较为复杂,并且难度较大,因此我们应不断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及创新,从而增强学生对于这一科目的掌握程度,并且促进学生将其应用到今后的工作生活当中,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教师也应不断将教学内容进一步合理化,在教学中结合时事热点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并结合双语教学进行完善,从而将学习的效果全面得以提升,进一步加强对全方面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郭建华,张耕,蒋智钢.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下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xx,17

  [2]谢珍玉,郭伟良.新就业形势下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3

  [3]王艳君,陈盛.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生物学杂志,20xx,5

  [4]石如玲,张煜,张艳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对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指导作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xx,4

生物化学论文5

  摘要:针对当前国内高等学校培养创新型急需人才的要求,从着重培养创新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此文点评和剖析了目前高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课程的现状和问题,对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所需的改革进行了初步评议,对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创新欲,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和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

  众所周知,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而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石,也是高等学校中生物医学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主干课程和重要的理论课程。通过必要的基本实验实践,不仅使学生学会基本的专业实验课程操作技能,还通过实验实践验证理论课程学的生化基本知识和规律,为学生以后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打基础;同时,学生综合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培养,尤其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教与学课程都难以替代的。可是,多年来传统的旧的教学思想坚持认为实验教学要依附于理论教学并须与理论课程保持一致性,认为实验教学的宗旨应该就是单一地验证理论课程知识和规律并加深理解和巩固理论课程所学知识。然而,生物化学课程相关的实验技术迅猛发展,新实验方法、新实验操作技术层出不穷,已渗透并应用到生命科学相关的各个学科和研究领域,这些发展势必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和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高等学校必须改革生物化学的教学课程和教学体系,与现代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爆发式需求相适应。由于传统观念一直认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主要依附于理论教学的思想禁锢,高等院校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基本上是一个保守、封闭的体系,多年来实验内容和教学方式一成不变,课堂教学形式更是千篇一律,实行捆绑式教学;考核方式单一、呆板和落后……。如此的实验课程和教学过程不仅不能满足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而且还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实践主动性和科研创造性。因此,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研方法和实验手段日趋现代化、综合化,对旧的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已经迫在眉睫。目前,生化实验项目是根据多年前制定的实验教学大纲来设置的,每年的修订也只是换汤不换药。所以,根据大纲开设的实验课程内容,大多是为了学生加深并巩固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忽略了对学生实验技能与科研素质的训导和培养;每个实验的内容单一,整个课程内容缺乏内在联系,没有系统性;导致学生对实验课缺乏兴趣,也就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各种实验技能,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根本不能跟上学科发展的需求。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进行生化实验课程的改革。这门课程的改革又如何改?下面就生化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给出自己的一些评议。

  一、强化生化实验教学的实验室建设

  对于生化课程体系而言,实验室是理论课堂的延伸,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媒介,也是能力训导和萌芽科研的基地,更是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探索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实训场,不可替代。那么,建设好并利用好实验室这个媒介,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培养高质量的新时代急需的优秀大学生就成为当下高等学校首要任务。为此,应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增加实验所需场地和必要的客观条件,如恒温条件、洁净度要求等,各高校相关院系力争建设一个实验仪器设备先进、实验条件较为完备的生化实验教学中心。同时,在教学体制和课程设置上提高实验室课程教学的地位,重视实验师资力量的配备和培养,完善实验室人员配置,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稳定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队伍,为开放实验室充分让学生自主实验创造条件。

  二、更新实验内容,建立新的实验课程体系

  1.层次一:通过验证性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传统的实验教学验证理论知识的核心课程内容同样是生化实验课程教学体系中的基本层次,也是生化实验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是综合性、研究性实验的前提基础。不过,生化实验课程体系中验证性实验内容要减少,其教学目标应该突出锻炼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通过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和技术如分光光度计操作、电泳技术、索氏提取分离粗脂肪、酵母RNA的提取及组成鉴定、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色谱技术、离心技术及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分离纯化等,使学生熟练电泳仪、离心机、可见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索氏提取器等常规生化实验仪器的使用,学会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分离、纯化以及纯度的分析方法,学会正确书写生化实验记录报告。因此,通过生物化学验证性实验的教学,为后续综合性、探索性和科研性实验教学内容的实施打基础。2.层次二:通过增加综合性实验教学,训导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生化实验教学体系必须增加综合性实验内容,并使其成为生化实验体系的重要组成,综合性实验教学的目标应该突出训练学生联合基本实验技术和方法、组合基本实验仪器和操作的综合实践能力,突出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能力、探索分析和寻找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研究素质。生化综合性实验内容可以是从材料如细胞等开始,到基因,再到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等的分离纯化及其活性和功能检测,涉及多种实验技术平台和仪器组合的综合运用。通过综合性生化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基本的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得以提升所学理论知识、拓展思维空间,提高自身综合思维能力并挖掘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当前已有些高校开设这样的综合性生化实验课程,如卵清蛋白的提取并定量(从鸡蛋中)、酵母中核糖核酸的分离纯化和鉴定等综合性实验。结果表明,综合性生化实验课程的开设,能显著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基本实验技术和仪器,明显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动手做研究的兴趣。3.层次三:通过增添探索性、自主性实验,培养学生独立科研和创新能力。仅有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还不够,还需要适当增加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生化实验,并使其成为生化实验课程的必要组成。探索性、自主性实验教学的目标应该突出以学生自主实验为主,突出探索性和主动性,突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创新素养。探索性、自主性实验以学生自主实验活动为基础,导师或教师确定实验研究小课题,由学生自己(或小组)设计实验方案、选择研究材料、配制实验试剂、安排实验进程和时间并实施的综合设计性实验,是一种本科阶段全新的生化实验教学模式,含有一定的研究性质。这种实验教学可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全方位经历实验技能和科研思想、方法的锤炼,对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创新精神以及增强独立的科研能力起到关键作用。

  三、打破既有格局,改革实验管理和考核模式

  在生化实验管理模式的改革上,建议从两方面开始:首先,从管理上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实验,让学生身体力行,从配制实验试剂、实验设计到实验结束,均由学生自己完成。其次,实行开放性实验教学。开放性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思维,真正体现学生的实践主动性。实验教学的开放性上要做到:一是让学生能自主地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和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等;二是实验室完全开放,学生可以在开放时间的任何时段实施自己的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探索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法。在实验教学的考核方面,可以要求学生在写实验报告的基础上写一些创新小论文,并作些研究小报告,在此基础上评价和打分,以最好的一次成绩为最终成绩。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有助于提高学生整理实验结果、写实验报告、做实验总结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四、展望与结论

  当然,生化实验教学的改革任重道远,需要教师不断实践、探究、改进,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使实验教学跟上飞速发展的学科要求,培养出更多既懂现代生化理论又掌握现代科研技术的研究型、应用型科学人才。实践必将证明,加大生化实验教学的建设和投入,改善实验条件,建立科学的生化实验教学体系,破除传统实验教学观念,重塑并精炼生化实验内容,改良实验考核评价方式,既抓好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又充分利用综合性和探索性实验等措施,对培养当今社会急需的各种高层次人才必定是十分有益的。

生物化学论文6

  摘要:

  生物化学工程早在20世纪就已经出现了。但是, 随着生物化学工程的不断发展, 很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紧密的工业化生产出现了, 涉及的领域也越发广泛, 再加上化学工程、生物信息技术等的快速发展, 生物化学工程逐渐迈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然而, 当前我国生物化学工程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成为了社会各界和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通过当前我国生物化工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进而找出在生物化学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同时提出一些合理解决生物化学工程发展的有效措施, 为今后生物化学工程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生物化学工程; 问题; 解决措施;

  一、前言。

  生物化学工程可以看作是化学工程的前沿分支。生物化学工程指的是应用化学工程中的相关原理与方法来研究生物工程中的理论知识, 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生物化学工程具有四个基本特点:第一, 生物化学工程的反应条件比较温和, 通常情况在常温、常压下就会发生反应, 而且反应的效率也非常高;第二, 生物化学工程主要的原材料是可再生资源, 而且和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相适应的;第三, 不会污染环境或者污染非常少, 是清洁工业;第四, 能够生产出传统方法所不能生产的、性能优异的产品。正是这些优点, 才使生物化学工程在化工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高, 而且这也将是我国化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二、当前我国生物化学工程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 随着国外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 我国的生物化学工程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 现如今的生物化工产品涉及到多个生活中的多个领域, 例如:医药、农药、食品等行业。在医药领域, 抗生素的生产发展非常快, 当前已经普遍应用到临床医学中,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 我国抗生素生产在世界排名第一位, 而且该数据每年都呈增长的趋势;在农药领域, 生物化学工程的农药种类越来越多, 例如:赤霉素、井霉素等品种, 从而满足了农业生产的需要, 同时药物生产技术仍在不断的发展;在食品领域, 特别是氨基酸和柠檬酸的生产量越来越大, 而且一直是以成倍的趋势增长, 这些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 而且还出口各国[1] 。

  三、生物化学工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大量的调查得知, 生物化学工程的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这样一来, 不仅使我国生物化学工程出现了诸多问题, 而且也使生物化学工程面临巨大的挑战。以下从生物化学工程的不合理产品结构、存在的局限性、生产技术与工艺不完善以及缺少完善的科研体系等方面, 对生物化学过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 生物化学工程的产品结构不合理。

  目前, 我国生物化学工程的结构还不是很合理, 大多数企业生产的产品都比较单一, 而且档次也不高, 更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从发展技术看, 生产高档次医药产品的技术并不完善, 国家每年都要耗费大量资金从国外进口高档次的医药产品。

  (二) 生物化工产业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现如今, 国内生物化工产业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主要应用到了轻工业、医药和食品行业。因此, 大多数企业对生物化工产品生产领域并不是非常了解, 特别是对精细化产品的生产更是一无所知, 这些都直接阻碍了生物化学工程规模的扩大。因此, 就更不用说利用生物化学工业技术指导企业走向世界。除此之外, 由于国内生物化学工程的发展较快, 我国政府缺少有关生物化学工程领域的研究体系和规范体系, 因此, 企业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 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源, 而且严重地污染了生活环境, 使生物化学工程的技术一直在低水平线上发展[2] 。

  (三) 生产技术与工艺不完善。

  由于生物化学工程在生产技术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设备和工艺并不完善, 而且上下游技术不相适应, 从而使得产品的获得率偏低, 导致企业用高成本换来低效益的不良后果。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 尽管我国生物化学工程生产的柠檬酸和乳酸等的技术水平非常高, 但是, 很多产品的生产技术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只有极少数的产品生产略高于国外水平。因此, 目前有很多企业为了更新生产技术, 提高生产效率, 更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 会投入大量资金, 从西方发达国家购进先进的生产设备, 例如:生物反应器、监控设备、生物传感器等等。虽然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了, 但是, 并不利于企业实现长期生产目标。

  四、解决生物化学工程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 科学调整生物化学工程的产业结构。

  首先要对产业化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 扩大高档次产品的生产规模。比如:各大企业可以重点开发和研究有关医药的生化产品、具有一定功能性的食品等。除此之外, 如今的生物化学工程发展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重点生产各种精细化产品或者传统的生产方法不能生产的产品, 例如:生物色素、工业酶制剂等。只有这样, 才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得到快速提高。

  (二) 不断扩大生物化学工程的生产规模。

  目前, 生物化学工程的生产规模并不能满足当今市场的需求, 因此, 企业要扩大生物化学工程的生产规模, 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政府部门要给予企业大力支持和帮助。可以制定更多的政策和措施来鼓励人们建设更多、更大的生物化学企业。特别是要大量建立和培养科技创新企业。企业可以把研发、生产和销售集中在一起管理, 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 鼓励生物化学企业积极参与到相关技术的研究行列中, 淘汰生产技术非常落后和竞争力不强的企业。

  (三) 加大对生物化学工程的资金投入。

  从生物化学工程的整体来看, 企业对生物化学工程的教育投入是较少的, 培养一大批具有生物化学工程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想要从根本上使生物化学工程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有所提高, 就应该从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方面着手。当下, 生物化学工程是一个比较热门的产业, 然而, 企业大多数的生产技术人员都是从事传统化工行业的人员, 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就上岗工作。由于长期受传统化工生产思想的影响, 这些员工不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 且对生产设备的生产操作能力也较差。所以, 想要真正解决当前我国生物化学工程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就要重视培养生物化工的专业人才。

  五、结语。

  总体说来, 当前生物化学工程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紧密, 涉及到很多领域。而且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 带动了我国生物化学工程的快速发展。然而, 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对此, 国家和企业必须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例如, 科学调整生物化学工程的产业结构、不断扩大生物化学工程的生产规模、加大对生物化学工程的资金投入、加大生物化学工程的技术研究等。同时多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 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等, 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产品质量都得到快速提高, 从而推动我国生化工程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侠, 梁锡宗.生物化学复方消毒液的研制及其消毒相关性能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xx, (4) .

  [2]朱龙华.生物化学工程研究进展[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xx, (3) .

  [3]张娜.浅析21世纪生物化工的发展[J].河北化工, 20xx, (4) .

生物化学论文7

  目前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有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优势;但也存在不足,如对瘤体控制较弱、作用靶点不明确、临床研究重复性差等等。 随着医学的发展,传统中医辨治模式在中医肿瘤临床中越来越暴露其局限性,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在肿瘤中的临床疗效,笔者认为需要改变目前中医肿瘤临床辨治模式,现简要探讨如下。

  1 目前中医肿瘤临床辨治模式的现状

  1.1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在肿瘤中的应用就是通过四诊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以中医基本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综合,判断肿瘤的证型,然后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其优点是有利于认识肿瘤当前阶段的主要矛盾, 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能揭示患病机体的个体差异性,从而实现个体化治疗。 其缺点是:其一,证候只是反映肿瘤病某一阶段的本质, 即证的重点在现阶段,而病的重点是全过程,过分地强调辨证论治,只考虑疾病的阶段性,不考虑疾病的全过程,则会影响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变化规律的把握,有以偏概全之嫌。 其二,传统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病例资料,但对于一些早期肿瘤患者,如早期的胃癌、胰腺癌、肾癌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又如一些肿瘤术后病人,肿瘤指标异常增高但患者却无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针对这类病人,临床上常常会出现无证可辨,因此辨证论治无从谈起。

  1.2 辨病论治 辨病是以确定疾病的诊断为目的,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论治是根据“病”的诊断结果,直接施以特异性的治疗方法。 肿瘤临床中的辨病论治一方面揭示了不同肿瘤病种的差异性,另一方面,有利于从全局认识肿瘤,从而为治疗提供方向。 其缺陷是:其一,只重视辨病,强调对疾病病理改变治疗的针对性,忽视了同一患病个体或不同个体在肿瘤整个病程中动态变化的差异性,即忽视了中医的辨治思维, 如同为胃癌或肺癌或食道癌患者,机体的正邪斗争程度不同,那么治疗上扶正与祛邪的主次亦应不同。 其二,中医的病名大多是根据单一症状或体征而命名,如水肿、黄疸、胃痛、泄泻等,它仅仅描述了一定的症状或体征,但对该病的发生、发展、传变和预后,不能作出简明确切的阐述,也不能让患者通过该病名,对自己所患疾病的性质和预后有一定的了解。 如结肠癌、结肠炎、结肠结核、结肠息肉都可归属中医学“腹痛”范畴,但这些疾病性质不同,严重程度不等,预后各异,且根据传统辨病结果有可能造成误诊。

  1.3 辨症论治 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受或行为表现, 如呕吐、 泛酸、胃胀、腹泻、便秘等,也可以是医生检查病人时的异常征象,如腹块、腹水等。 肿瘤临床的辨症论治即针对临床表现予对症处理。 一方面,对于肿瘤临床急症,如呕血、咯血、急黄等急症可迅速截断病势,挽救患者生命。 另一方面,癌症患者因疾病本身或因治疗引起的不适症状,并非单独出现,常常是多个症状同时出现,即所谓的症状群,如:咳嗽-呼吸困难-乏力、疼痛-乏力-睡眠紊乱、恶心-食欲不振-便秘等。 而目前对症状群的干预,可利用症状群内的协同作用,通过干预主症从而达到缓解多项症状的目的。 因此,在肿瘤临床中,可针对癌症患者的主要症状,在辨证基础上随症加减,体现治疗的灵活性,起到改善症状的作用, 从而减轻患者的主要痛苦,提高疗效。 然而,症状毕竟只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别、孤立的现象,未必能完全反映疾病和证候的本质。 且同一症状可由不同因素引起,其病理机制不尽相同,可见于不同疾病和证候,如在肿瘤患者中常见的恶心呕吐症状,可以因肠梗阻或化疗或肿瘤脑转移等引起, 因此若机械的治疗恶心呕吐,则难以抓住疾病本质,不但难以取得良好效果,而且有可能贻误病机。

  1.4 病证结合论治 病证结合论治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即以西医疾病诊断为纲,以中医辨证为目,因中医学强调宏观和整体,西医则比较注重微观和局部,因此病证结合是将两种医学优势互补。 辨病侧重于对疾病病理变化全过程的认识,辨证侧重于对疾病现阶段病情的认识,强调机体的功能状态对疾病反应的差异性。 在明确西医疾病基础上,辨中医之证,使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认识更加深刻, 并且治疗也更具针对性和特异性。 然而其缺陷在于不利于中医辨病体系的自身发展,有导致单纯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机械化倾向。如上所述,目前中医肿瘤临床中的辨治模式各有长短,而肿瘤是一种慢性复杂性疾病,传统辨治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肿瘤临床的需求,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现代中医肿瘤辨治模式,以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肿瘤诊疗中的作用。

  2 构建现代中医肿瘤辨治模式的思路

  2.1 审因论治 因,指病因,中医治疗讲究“治病必求其本”,抓住病因的治疗就是抓住了根本。 陈无择在《三因极-病证方论》中提到:“凡治病,先须识因;不知其因, 病源无目”, 也强调了病因辨证的重要性。 中医肿瘤临床中注重对病因的治疗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灵活性,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 如对原发于胃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 B 细胞淋巴瘤(MALT 淋巴瘤),约 90%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有关,对病变浅、HP 阳性的胃 MALT 淋巴瘤首选抗 HP 治疗。 从肿瘤临床实际情况来看,行气活血、化痰散结、补益等常规治疗方法难以奏效,甚至无效,因此气滞、血瘀、痰凝、正虚只是癌毒在酿生发展过程中由于患者体质、病灶部位、疾病阶段及其所致具体脏器功能障碍乃至合并其他疾病的不同而呈现的兼见病机并非肿瘤病机的本质,所以癌毒才是肿瘤治疗的核心问题。

  2.2 西医诊病与中医辨病相结合 借助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如血常规、生化、D-二聚体、肿瘤标志物、CT、MR、ECT、PET/CT、内镜检查、基因检测,认识机体的结构、代谢和功能特点,对疾病的病因、病理深入认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后以及临床表现特点进行把握;同时在肿瘤临床中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的病例资料进行辨病,古有“最难调治者弦脉也”,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认识到弦脉在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定上有一定的意义。

  2.3 突出症状辨治 症是诊病、辨证的基本元素和主要依据。 肿瘤患者在其病程中常伴随疼痛、疲劳、气短、咳嗽、恶心呕吐、口干、胸腹水、腹泻、便秘、厌食、失眠、出汗、手足麻木等不适症状,这些症状在晚期肿瘤患者中更常见, 且这些症状并非单独出现,常以症状群的形式出现,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期,随着肿瘤治疗理念的改变,肿瘤症状控制越来越受关注,中医学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在对症治疗上优势明显,除了常见的中药汤剂口服,还包括中医外治法、中药灌肠、针灸、耳针等等。 如中药外敷缓解肿瘤病人肠梗阻、消化功能紊乱所致腹胀、腹痛;榄香烯乳注射液胸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胸腹水;针灸防治癌性疼痛;中药熏洗治疗手足综合征及中药保留灌肠防治放射性肠损伤等等。 实践证明中医药在肿瘤临床中在缓解癌性疼痛、疲乏、改善恶病质、减轻焦虑抑郁等症状控制方面有其独到之处,有实用性强、疗效明确的优点。 因此,突出对症状的治疗,将改善患者的痛苦,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并在一定程度可将对症状的控制转化为生存优势。

  2.4 继续发挥辨证论治的优势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是中医个体化治疗的精髓,构建现代中医肿瘤临床辨治模式并不是摒弃传统的辨证论治,而是要继续发挥其优势。 中医辨证论治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是根据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的资料,明确肿瘤类型、判断肿瘤的病因病机、确定肿瘤的病位、辨清虚实寒热,通过辨证分型来确定治疗法则,再组方用药。 同时应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结合肿瘤患者的体质、年龄、遗传因素等,在辨症、辨病的基础上对疾病进行整体性把握。 如对于肿瘤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炎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整体表现首先确定汤证,再针对肿瘤、糖尿病、冠心病、 肾炎等疾病的特点在汤剂中加减药物以治疗。

  2.5 加强转化医学研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现代医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应用于中医药肿瘤研究中,使得中医肿瘤在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对中药及其成分干预肿瘤的研究,对单药有效成分的筛选,对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类中药抗肿瘤药理的研究等,且已有部分科研成果在临床中应用, 如康莱特注射液、人参皂苷 Rg3、榄香烯乳、华蟾素等,但相对于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仍显不足, 因此应及时掌握最新科研动态,加快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3 结语

  肿瘤是一种慢性复杂性疾病,传统辨治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肿瘤临床的需求,而笔者所提倡的现代中医肿瘤辨治模式,应注重审因论治,西医诊病与中医辨病相结合,突出症状辨治,继续发挥辨证论治的优势, 同时加快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由此将最大限度提高中医药在肿瘤临床中的疗效。

  4 参考文献

  [1] 林洪生,张英.中医药与肿瘤—历史的积淀与五十年的创新发展.中国新药杂志,20xx,20(17):1639

  [2] Miaskowski C,Aouizerat BE,Dodd M,et al. Conceptualissues in symptom clusters research and theirimplications for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in patientswith cancer.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Monographs,20xx,37:39

  [3] 张京春, 陈可冀. 病证结合是中西医结合临床的最佳模式.世界中医药,20xx,1(1):14

  [4] 汤钊猷.现代肿瘤学.3 版.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xx:1631

  [5] Cheville AL,Novotny PJ,Sloan JA,et al. Fatigue,dyspnea,and cough comprise a persistent symptom cluster up tofive years after diagnosis with lung cancer. J PainSymptom Manage,20xx,42(2):202

  [6] Charles S. Cleeland,Xin Shelley Wang,Qiuling Shi,et al.Automated Symptom Alerts Reduce PostoperativeSymptom Severity After Cancer Surgery: A Randomized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xx,29(8):994

生物化学论文8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一)出卷与评卷

  各专业试卷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分别由非任课教师利用我校《生物化学》课题库的软件系统自动组卷,实行教考分离。考试题型及分值构成如表1。阅卷工作实行流水作业,每一位教师负责一道大题的阅卷,而后由一位教师统计分数,另一位教师复核。

  (二)分析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参考文献[5,6]所述方法,计算试卷成绩频数分布、可信度分析、难度和区分度。

  三、结果

  (一)试卷频度分析与正态分布检测采用统计软件

  (二)试卷可信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各专业试卷的内在信度。分析表明,七年骨伤、七年中医和中西医三专业试卷的Cronbachα值分别为0.789、 0.869和0.854。根据田考聪、彭斌[7]提出的优秀试卷信度应在0.70以上,上述结果表明试卷测验结果有较高可靠性。其中七年中医和中西医专业的内在信度系数大于0.8,可以认为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8]。

  (三)试卷难度、区分度分析

  如表4所示,三套试卷的平均难度系数分别为0.75、0.74和0.70,平均区分度系数为0.28、0.32和0.33。在评价试卷质量的重要指标中, 试卷难度反应试卷的难易,区分度则反应了试卷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9]。一般认为难度系数应控制在0.30-0.75之间[10],而本次研究的三套试题的平均难度系数均在这一范畴,说明其难度适中。另一方面,三套试卷的区分度处于0.19-0.40区间,表示试题的区分度较好[10]。

  四、讨论

  生物化学是中医院校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医院校的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如何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令人关注。为了推动考试改革,改变传统考试模式,我校组织相关教师建立了《生物化学》试题库。为了验证这一试题库的可用性,确定是否建立了较为合适的《生物化学》教考分离系统。本研究选取了三个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方面相近,人数不同的三个专业进行分析。三套试卷的质量分析显示,三个专业的成绩均呈正态性分布,难度系数控制在0.70-0.75之间,控制较好,试卷的区分度也控制在了较为理想的范畴。经测算,三套试题Cronbachα值均大于0.7,说明试题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因此,上述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自编“生物化学”试题库,对不同规模的教学班进行测试,得到了较好的测试结果,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水平。同时,不同专业的主要质量指标数值相近,说明这种考试模式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另一方面,试题库的应用也有效的降低了教师的出卷工作量。传统的出卷方式,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认真考虑好出题范围、知识点的覆盖率、题型、题量等,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试卷格式的规范化、制作标准卷、制定评分细则。

  并且随着专业的增多,考试的增加,这一工作量日益繁重。而新建立的试题库中含有自动组卷系统,教师只需要根据教学要求和考查目的设定好组卷方案,试题库的自动组卷系统就可以从题库中自动选取试题,并以规范的格式输出。这无疑可以极大的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同时也减少了主观因素,提高了试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此外,这种教考分离的模式,使得学生不能再依靠教师在期末划重点,临考背重点。学生要取得良好的成绩,需要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系统的学习,从而有利于其打下扎实的基础,全面提高文化素质。这对于教学手段的优化和教学理念的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对试卷的质量分析,说明我校建立的《生物化学》试题库有助于提高考试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通过应用也发现试题库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在不同题型中会重复出现,存在互相提示答案的现象,总体题量还有待增加,一些试题的内容和描述相对陈旧等。因此,试题库的建设还要根据教师和学生使用情况,不断的补充与更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生物化学论文9

  一、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能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从事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临床医学专门人才。

  二、生物化学学科特点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主干学科,它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兼具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在临床疾病的诊治方面,如抗菌药、抗癌药物的作用生化机理及体液中特定酶类的检测支持疾病诊断等都离不开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在基础研究方面,如蛋白质和核酸分离、纯化、分析及鉴定等生化技术也已广泛地应用于免疫学、组织学及药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利用生化这门工具书去更好地学习及扩充医学专业知识,我们生化教学工作的开展围绕学生自身特点和生化的学科特点,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将生化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和建立合理评价体系以提高教学互动的实际效能。

  三、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时不足

  课时不足是大专院校课程存在的普遍现象。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周课时仅为3小节,且随着新知识的不断增加,各学科的教学课时普遍不足。因此,如何增强教学效果,为学生课后复习和自学提供条件才是一个积极的措施。

  2.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

  目前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和教改,几乎都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以教师为中心”,以满堂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方式传授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把学生看做是外部环境刺激的被动反应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知识的特点是:①学得不完整,知识点空泛,知识面脆弱;②惰性学习,无法在需要知识之时运用;③学法不灵活,无法在新的或类似的情境中迁移应用知识。因此,改变医学生物化学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提高医学生物化学课程学习成绩,是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四、教学内容设计的依据

  1.职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要求

  生物化学作是职业助理医师考试笔试考试内容,所占的分值大约10分左右,所占的分值比例虽然不是很高,却是教学的考试科目和职业助理医师考试笔试考试内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理解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等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基础,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与理解存在很大的影响。通过对学生专业课程的考核成绩与生物化学的考核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生物化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相应的专业课程成绩的平均分也高于生物化学成绩平均分较低的学生的专业课程的考核成绩。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也反映这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要高于生物化学平均成绩较低的学生。因此,对生物化学知识学习,不仅是学生参加职业助理医师考试的需求,更是学生进行进一步专业知识学习的知识结构基础,怎样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专业知识构建,有效地与学生专业特征相适应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是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重要依据。

  2.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

  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在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对专业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将专业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比如:疾病产生的内在机制、药物作用原理、疾病诊断的依据和临床检验数据的应用等都与生物化学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将生物化学知识与临床专业课程的知识割裂开来,去学习和理解专业知识的内容,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实践专业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如何开展好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为学生在后续的专业学习和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地提高专业素质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是进行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

  五、教学思考

  1.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优化完善教学内容。生物化学作为前沿科学,其进展快的特点,专科的教材相对滞后,所以在授课时,教师应选好教材,划分知识点。此外,还要注意前沿知识的补充,如在学习遗传信息的贮存与表达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提及学生可能听说过的基因克隆和基因治疗,由克隆羊多莉的来由,展望基因器官移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课后查阅相关文献,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医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在学习中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和不自信的表现。所以我们的教学工作要善于从他们的优点去激发学习兴趣,注意他们的弱点激起其主动学习的斗志。过去传统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虽可保证教学的量但是没法有效确保教学的质。由于缺乏活力,不利于培养创新开拓型高素质人才。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对临床疾病发生的生化机理组织讨论中加深他们对疾病诊治的理解;加强生化基本知识与专业课程的联系。如在血糖调节的教学中,首先介绍糖尿病的`例子,引导学生讲出糖尿病的“三多一少”、“高血糖及糖尿病”后,由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症状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给予少许自由讨论时间后让学生充分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和初步的尝试分析。其次引出用幻灯片制作出“三多一少”的生化和生理病理机理动态的流程示意图来解答问题并顺便说明治疗思路,使学生理解胰岛素促进糖代谢作用,同时联系生理学胶体渗透压及水平衡的生理学相关内容与临床诊治的联系,培养学生医学理论知识到临床实践的迁移能力。最后用中常见糖尿病患者和尿毒症患者静滴葡萄糖时为什么要加适量胰岛素这个问题引发学生课后的思考,促进学生的自学。

  (2)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形成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有些概念和性质仅仅通过理论讲解显得很空洞,很难使学生深刻理会。而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结合直观的实验现象,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酶学是生物化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酶活力是反映酶的性能的基本指标,但是单纯的理论讲解总显得索然无味、力不从心。通过“唾液淀粉酶活力的测定”“蛋白酶活力的测定”“酶的抑制与激活”等实验,使同学们对酶活力的概念及其测定有了清晰的认识。生物化学是一门内容极其丰富且发展迅猛的学科,也是生物、医药、农业、食品等众多学科的专业基础,这使得生物化学一方面容易引发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又比较难学。生物化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大量的记忆,但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不仅无济于事,还会抹杀生物化学的活力,使得理论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因此需要进行理解性记忆,并随时进行归纳总结、融会贯通。生物化学实验是加深理解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在“蛋白质的两性反应和等电点的测定”实验中,通过观察在加酸、加碱过程中,酪蛋白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和沉淀———溶解情况的变化,形象、直观地展现出蛋白质的两性解离过程,使同学们切实理解了蛋白质的两性解离性质和等电点的概念;它能够使抽象的生物化学理论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联系临床,提高学生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变为具体的可观察的画面,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易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生化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此外,还可化繁为简,便于记忆,提高学生信息处理和运用的能力,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兴趣,开阔视野,更好地引导学生,达到学而有效之目的。多媒体教学还可帮助学生学习和探究知识的教学过程,从而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和研究,有效地弥补教学时数的不足,缓解有限的教学时间和不断增加的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

  2.教学评价

  针对生物化学教学特点,包括理论和实验教学,应将生化课程期评总成绩分解为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20%,对一些在临床工作中能够运用到的知识点,在课前、课中、课后采用提问、讨论或问卷的形式考评。比如为什么运动过后肌肉酸痛,一段时间过后又可恢复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体内物质代谢变化情况如何?为什么痛风症患者不宜吃海鲜火锅?让学生尝试用所学过的生化基础知识来解释临床疾病的生化机理,以有效反馈学生对知识的分解归纳的掌握程度,保证课程教学的作用。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30%—40%,学生通过做实验及课后报告,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实验报告作业的批改了解学生的生化基本理论与技术的联系及应用。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60%~70%,教师考前的出题侧重生化基本知识及其迁移应用的考核,考后注重学生的答卷分析,这样方可达到良好的教学互动。

  总之,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基层临床实际应用型专业人才,通过生化课程的教学改革,使学生获得学习生物化学知识的思路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专业学习和临床实际工作中,真正达到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

生物化学论文10

  【摘要】针对我国高校食品专业普遍开设的双语教学在《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中的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解和问题进行剖析,探讨如何有效提高《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旨在为开展有效的《食品生物化学》双语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教学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双语教学;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改革

  双语教育(Binlingualeducation)的界定有数十种,可以归纳为广义的双语教育和狭义的双语教育两种,其中,广义的双语教育指的是学校使用两种语言的教育,而狭义的双语教育指的是学校使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教授学科内容的教育。所谓双语教学(Binlingualteaching),《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中指出,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自教育部决定从20xx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xx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对双语教学过程中,教材、讲授过程和考试方式等进行了规定,明确同时采取中文和英文相结合的方式,最好是以英文为主,并要求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设课程的5%至10%。20xx年再次重申“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我国部分重点高校也广泛接受了双语教学的理念,积极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影响到全国各个专、本科高等院校各种课程的双语化教学,形成了学校只注重英语、只加强英语,双语课程就是尖子课程的片面、不科学的理解,很大程度上褪去了双语教学一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色彩。为此,以《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为例,探讨灵活运行双语教学,真正体现双语教学内核,为开展有效的双语教学课程改革提出教学思路和方法。

  1.双语教学的内涵

  双语教学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能代替或接近母语水准。指的关注的是,双语教学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习学科知识达到掌握和训练该语言的目的。与此同时,双语教学提倡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不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的'外语授课,是达到既能学会学科知识,又能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掌握外语的目的。双语教学的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在美国,双语教学一般指的是用西班牙语进行的学科教学,而在加拿大,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双语教学一般是指在英语地区用法语授课的教学形式。澳大利亚的双语教学指的是用非母语(英语)进行的部分学科教学。其目的大都是使这些拥有众多移民的国家能更好地体现其多元化的共融性。在欧洲,涉及的语言大多是英语,旨在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际,繁荣经济,形成合力。我国及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正在探索试验的双语教学,受到国际通用语言-英语的影响,为了与国际接轨,一般是指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体系。在我国各个高等院校提倡双语教学的努力各处可见,21世纪的中国加入WTO,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也向中国涌入的今天,国家和社会对于双语人才的需求程度迅速提高,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此,我国高等院校积极推行双语教学无可厚非。但是鉴于学生的现状以及双语教学缺乏足够经验和条件,对双语教学的效果起了负面的影响。不很熟练的语言来接受完全陌生的学科知识,其结果违背了教学的初衷。

  2.教学现状

  《食品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食品在人体中变化的科学,其内容包括食品的化学组成及其结构、食品在人体中的代谢及营养功能以及加工过程对食品的影响。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各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为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酶工程与发酵工程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并提供实验技术和方法。对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目前学生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课程本身内容难度较大,利用第二种语言讲授,不能及时理解和消化;专业词汇展现量多且偏长,具有挑战性;双语教学的老师的灵活性受到限制,只讲授课程,导致规定时间内讲授的内容过多等[1]。为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高质量人才,针对《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有效进行了探索,为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一些教学思路。

  3.改革思路

  3.1调整课程设计,引入以学生为主体、解决问题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是强调课程的组织形式产生于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目的。课程结构由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来决定。《食品生物化学》既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也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是对生物生命现象的化学性研究。较之于其他课程,具有较高的难度,理论性比较强,即便是全中文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授是一种挑战。就此进行双语教学则更增加了课程的难度。目前,教授知识最重要的是教师所做的有关讲授内容的PPT和对此内容的教师的降解。我们要求学生们上课之前要进行预习,了解其内容,但大部分的大学生都会利用上课时间去试着接受知识。在这种背景下,PPT和降解的内容全英文进行,学生很难短时间内接受并消化课程内容,导致学生失去对这门课程的兴趣,这门课程的薄弱基础继而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致使学生英语失去兴趣,专业课没有学好的状态,违背了双语教学的初衷。

  3.2专业词汇多且长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专业术语非常的多,且常常可以见到大量的专业性短语。很多教师们对于双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之一归纳为学生的英语水准[2]。学生良好的英语水平对于双语教学来讲,可以较好的提高专业术语的熟悉程度,但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均衡,单纯的找出学生的英语水准。多数本科生学了十多年的英语,读、写、理解、说都是一大问题,即使到了大学本科毕业时,看懂一篇SCI论文或写一篇英文论文难度非常大。据调查,我们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的CET-4第一次通过率不到20%,英语总体水平有限。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是英语课综合运用,学生的哑巴英语情况增加了授课难度,相当学生对双语教学有畏难的情绪,极大地妨碍了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双语教学可以建立分层次教学模式[3],我国几所重点大学的学生们的英语水平高,课程双语教学可进行全英文教授的方式。针对于我们河南农业大学食品专业的学生们的英语水平,采用英文PPT,中文讲授的方式,专业名称要提示中文名,这样,学生们通过中文的讲授,理解了该课程讲授的内容,还掌握了英文的写法,考试题均是英文的,但答题可以采用中、英文,这样可以引导他们顺利阅读有关食品生物化学的一些SCI英文论文,真正通过双语教学,达到目的。

  3.3合理选择教材,适应学生接受专业知识

  适当的教材是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更多的教师们在教材建设上提倡国外原著教材的使用[4]。《食品生物化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来讲是内容比较生疏,因此,让学生接触一本好的食品生化教材,理解其内容是首要的,在此基础上听英文讲授或看英文PPT,既有一定压力,又不显过大致使放弃课程。近几年,多年来从事《食品生物化学》研究和讲授课程的老师们组织编写权威性规划教材越来越平凡,尤其是双语教学的教师们选择好的教材,对于有效提高《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4.结束语

  《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培养高层次、高质量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我国高等院校根据专业特性设立了课程双语教学,由于英语语言教育的环境不同,水准不在同一条线上,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将在《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上的定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教学环节中,不断做出学生和专业所需的研究和探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迎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许晓春,钟瑞敏,林朝朋.《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初探.现代食品科技,20xx(2):207-209.

  [2]易军鹏,李欣,朱文学.PBL法结合双语教学应用于《食品生物化学》教学初探.科技信息,20xx(25):151-152.

  [3]刘小鸣,张秋香,梁丽,周鹏,王淼,陈卫.食品专业《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26).

  [4]文鹏程,杨晓丽.西部地区普通本科院校《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xx(9):169-171.

生物化学论文11

  1树立“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理念

  现代高职教育的宗旨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高职生物化学课程的定位要紧扣这一宗旨,树立“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兼顾学生职业素质、团队素质、人文素养的培育[2]。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生物化学主要阐述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以及在体内的代谢变化。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生物化学的主要概念和规律,了解近代生物化学的主要成果;寓综合职业能力与全面素质的培养于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生物化学知识解释、分析和动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构建高职食品类专业特色的生物化学课程标准体系

  生物化学课程在食品科学系食品类专业主要涉及生物技术、食品加工、食品营养与检测3个专业。这些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包括食品、药品、酶制剂生产企业等的生产岗位、质量管理岗位、检验检测岗位等。生物化学课程的基础内容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不同专业对生物化学课程的要求各不相同,如生物技术专业主要向学生传授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控;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细胞间信息传递等生命科学内容。食品加工专业则侧重于生物活性、酶促反应、生物转化、大分子物质代谢等内容,其中物质代谢是讲解的重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重点在于对组成成分的定性、定量测定、对被测物的定性、定量及分离、提纯,包括对一些仪器如分光光度计、电泳仪、层析仪等的使用。

  3课程设计

  3.1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是培养计划的具体表现形式,食品科学系每学年对食品类各专业市场需求和岗位变化进行调研,及时对食品类专业进行论证、调整,以此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任务、内容、体系、范围、进度、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体系等。在制定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时,以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宗旨,结合现代生命科学发展方向,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教材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并注意及时跟踪先进技术的发展。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根据各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标准的不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学时由原先68学时压缩为64学时,将实验课时由原先24学时提高至32学时;食品加工技术保持68学时课时提高总数,缩减理论课时,实验课时由原先24学时提高至32学时;生物技术及应用(含生物制药方向)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学时由原先68学时提高至72学时,整合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试验,压缩4学时理论课并增加4学时实验课时,由原先24学时提高至32学时。

  3.2根据教学侧重点,选择满足专业需求的教材

  根据专业对生物化学知识和技能需求的差异,有侧重点地选择不同专业的生物化学教材。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以检测为主,选择十一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荣瑞芬主编的《生物化学》,重点介绍食品中糖、蛋白质、脂肪、核酸、维生素与酶类等营养元素的理化性质、结构与功能等相互关系,并对其生物代谢过程和色香味化学进行了介绍,理论部分强化静态生化内容,简化动态生化内容,突出支撑检测技术应用的知识点,实验技术选择适合产品分析检测用的基本技能和技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食品加工技术选用农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刘靖主编的食品类《生物化学》,强化食品加工过程中物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及运用,了解生物氧化和代谢过程对食品质量的影响;生物技术及应用(含生物制药方向)专业选择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夏未铭主编的《生物化学》,结合生物科学的发展和高职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的实际需要,重点介绍糖类、蛋白质、脂肪、核酸、维生素与酶类等结构、生物学功能、代谢规律、相互关系和特点及主要脏器的生物化学等知识点,掌握蛋白质的理化检测、酶的特性研究、脂肪转化糖等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实验技能,熟练实验分光光度计、电泳仪、层析仪等仪器设备[6-7]。

  3.3设计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高职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要求[8],食品科学系通过对相关用人单位、工作岗位的.深入研究和调查,在确定实践教学内容时,减少了验证性演示实验,重点突出了生物物质的提取、分析检验、代谢加工等内容,并参照公共营养师、食品检验工、化学检验工等职业技能的要求,在理化分析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将课程的实践教学与考工考证相结合,重点放在专业必备技能熟练及常规理化分析仪器使用上,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涉及的技能包括生化基本检测技术、分光光度技术、电泳技术层析技术、比色分析技术、酶活力测定、酵母提取技术等。

  3.4探索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专业改革,食品科学系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建设过程中,结合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岗位需求调查,认真研究课程教学内容,分析职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构成,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为生命科学基本营养素模块、生命体中的能量变化模块、生命体中营养素的代谢模块、生物化学实验模块等,结合各专业技能需要,合理设计安排教学内容。同时,根据专业要求和特点,在实践教学内容中加入了专业针对性较强的生物质提取分析纯化等的操作训练。并且,将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和综合性实验模块,基础模块是不同专业共选的内容,综合性实验模块则是整合实验内容,开设出融合多种技能的大实验(如将单纯的酶特性的验证实验,整合成酶的发酵生产、提取、分离、提纯、性质检测和生产应用等技能融合的大实验),供不同专业根据专业特点选择的内容,整合从而使同一课程体现不同的专业特色。

  4增强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面对日新月异的生命科学,生物化学知识也在不断更新。这要求生物化学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保证教学高质量。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生命科学知识储备,教师的学术水平直接决定其专业教学质量,而教师专业知识积累则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教师要上好生物化学这门课,就要吃透各专业生物化学重点和难点,自身要有扎实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加工、食品营养分析与检测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时刻关注生命科学发展,及时补充和更新各学科生物化学关注的方向,比如仅生物化学检测技术,不断在更新、提高。即使是最新版本的教材内容与企事业单位实际的检测手段和技术也存在一定的距离,如果教师照本宣科,教学就会严重脱离学科发展前沿。因而,注重高技能素质人才培养的高职高专教师要站在专业科学前沿,关注本学科研究进展,准确掌握最新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理论和实践、经典与前沿的融合,努力使动物生化课程变得兴趣盎然,而不是枯燥无味[9]。教师只有勤于积累,不断充实自己,厚积而薄发,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做一名称职的、让学生敬佩的生物化学专业教师。

  5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

  传统的生物化学授课方式是填鸭式的教师授课,学生被动听课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时间越久,不但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的培养,也使教师逐渐失去授课的积极性。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来,才能使教师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成效显著[10]。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掌握现代教学多媒体技术,把声、像、影等技术融合到教学手段中,以生动的语言和多彩的画面最大限度地展示生物分子的立体结构和化学变化过程,将繁冗的生物化学知识变抽象为直观,变复杂为简明,变枯燥为生动,形象直观地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为此,食品科学系教师在生物化学的授课模式上结合多媒体技术采用了启发式、“寓学于做,做学结合”的发现式教学模式。

  5.1启发式教学的应用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是利用生命科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按照认识事物、掌握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引导探究,层层深入,直至学生能动地领会和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在讲授课程时,尽量将所讲授的内容与生命活动、食品科学、营养与健康等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学生已感知的、感兴趣、最常见的实际问题。如讲述“糖的代谢:糖酵解”时,提问学生“为什么人在剧烈运动后会感到肌肉酸痛”以引起学生学习糖酵解的兴趣;讲述“维生素与辅酶”时,提出“为什么有人会得夜盲症”;讲述“生物氧化”时,提出“为什么一氧化碳会致人窒息”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浓厚兴趣。通过这些问题的导入,让学生感受生物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习生物化学不再是空洞知识,而是生活中时常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学而有用、学而有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5.2“寓学于做,做学结合”的发现式教学

  发现式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11]。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食品科学系教师引入“寓学于做,做学结合”的发现式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体验来发现知识的产生。如在讲蛋白质的沉淀作用和变性作用差异时,先设计实验安排学生实验,观察蛋白质的变化现象,仔细地总结实验结果,在“做”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用于蛋白质沉淀和蛋白质变性的方法,理解蛋白质沉淀和变性的联系和区别。因此,这一“做学结合”,“做”中“学”的教学模式的应用,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摆脱枯燥难懂的书本知识,将被动接受的消极态度转变为主动探索总结获取知识的积极态度,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化学》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生物化学论文12

  考试一直是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以纸和笔为主的传统笔试过程在现代教学过程中缺点凸显,如环节多,保密性差,劳动强度大等等。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纸化考试应运而生,因其具有准确、安全、公正、灵活、随机、及时、方便等优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1无纸化考试的优越性

  1.1安全、公正、准确

  传统考试模式中试卷的制作及保管涉及的环节较多,故而考试内容的安全性就有所降低。而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无纸化考试参与的人相对较少,系统也有自动组卷功能,可以有很好的保密性和安全性。而且,所有考生的试卷内容虽然相同,但是他们的试题顺序也完全不同,因为系统在抽取试卷时随机打乱了试题的顺序,所以相邻的两个考生之间也难以作弊。另外,考生提交答案后,系统会自动根据教师设定的正确答案评分,从而避免了错判和漏判的发生,更体现了公正性与准确性。

  1.2及时、方便、经济

  由于无纸化考试的题库和答案已保存到指定计算机中,考试时只需要从题库中调用,避免了传统考试需要出卷、印刷、分发试卷等诸多环节,过程得以简化。由于减少了纸质化环节,可大大节省打印、制版和印刷等费用及纸张资源。考试系统自动批改试卷,又节省了阅卷人的时间,而且考试完成后考生即可查询相关考试成绩。同时,无纸化考试系统还可快速分析全部考生各题型的得分情况,及时统计出及格率、优秀率等数据。这样,相关教师对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一目了然,有利于教师针对学生知识的薄弱章节做出相应复习等措施。而且,无纸化考试系统不但可以应用于正式考试,在平时教学过程也可用于各章节内容的学习效果检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兴趣。

  1.3灵活、随机、全面

  传统的纸质考试试卷内容是固定的,每个考生面对的题目都是相同的。尽管教师在出题时会尽量考虑到重要知识点,但一份试卷难以囊括整本书的全部重要知识点,另外,试题库可随时更新,而考试系统可以通过自动组卷来形成考卷,那么学生的试卷就可以灵活机动,这样便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也避免了考试作弊等情况的发生。

  2生物化学课程无纸化考试的设计

  生物化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庞杂,抽象深奥,重点难点较多。由于主观题比较难以应用于无纸化考试系统,在设计试题库时,我们将一些习惯用主观题,如简答题,计算题等呈现的`知识点改为多选题,且合理设计多选题选项,名词解释可以用匹配题呈现。而对于一些复杂的代谢过程,可以用直观明了的图片题呈现,比如对于三羧酸循环过程,出题时可以直接将各步反应的代谢物分别做成图片,然后学生用拼图的方式拼出完整的循环代谢图,这样既考察了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熟练程度,又增加了答题的趣味性。

  3无纸化考试系统仍有待完善

  虽然无纸化考试有诸多优点,但是其仍有待完善。首先,无纸化考试难以实现主观题的自动批阅,需要另外组织笔试。其次,在考试系统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网络故障,如服务器速度慢、学生无法登陆系统进行答卷等,要顺利的实现无纸化考试,学校需要加大教育设施的经费投入和相关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进一步提高教师和学生对计算机及考试系统的了解和掌握。最后,要更好的实行无纸化考试,最关键的还是科学合理的建设试题库,特别是教材更换,专业知识点的更新以后考试题库的及时更新,以及考试资源和数据的积累总结等。

  4结论

  总之,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深入应用,考试形式也逐步迈向信息化,尤其是一些远程教学模式的课程更需要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取而代之的无纸化考试将凸显其独有的优越性,并且各种考试系统软件的推出也使得考试变得越来越轻松。

  参考文献

  〔1〕李琴,杜林.无纸化考试系统及其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8(6):1354-1363.

  〔2〕赵燕芬,胡萍.无纸化考试及其评价〔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xx,17(2):82-83.

  〔3〕白靖文,徐雅琴,王立波,等.化学实验无纸化网上考试系统设计与应用〔J〕.实验室科学,20xx,14(2):125-127.

生物化学论文13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各大高校,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先进教学手段,但不可忽视的是多媒体教学有利有弊,我们应该积极利用和采纳多媒体教学有利的一面,同时也应该发现并解决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该文以医学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为例,先分析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问题;对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涉及专业很多,比如药学、护理学、临床医学等,随着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时间的增长,我们发现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既有优势,比如方便、形象、生动、直接等,也存在一些劣势,即不足之处。为了使医学生物化学教学质量更佳,该文分析了医学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希望可以扬长避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医学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参与意识不强,思维能力减弱

  在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整个认知过程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主导作用。教师教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等特点,若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很容易加快教学速度,导致学生参与意识不强,思维能力减弱,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

  1.2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不高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多媒体课件都是由授课教师自己动手完成的,由于授课教师平时的教学任务很重等客观原因的限制,导致最终的多媒体课件往往差强人意,通常只是将课本上的内容机械地复制到多媒体课件中,或者一味地追求课件的外观精美,使得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不高,无法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和优势。

  1.3过分夸大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同其他课堂教学手段一样,它也只是众多教学手段的一种,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否则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将大大减少,甚至教师将变成教学的“机器人”,如此无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因此,不能过分夸大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而是应该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4影响教师个性化教学水平的发挥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某个学生说特别喜欢某个教师,这是因为传统课堂是教学的舞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在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和魅力,而多媒体教学不具备该特点,或许会因此降低对学生的吸引力,最重要的是很可能影响教师个性化教学水平的发挥。

  2合理使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医学生物化学是一门较难学习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枯燥乏味,觉得内容难以理解和记忆,基于此,多媒体教学十分适用于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结合上文所述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应合理使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具体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2.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手段

  教师应提前做好功课,包括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遇到的困难等,从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知识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其不同之处突出表现在讲课速度和授课方式上,比如对于基础知识水平较差的学生,应适当减缓讲课速度,同时多采取传统教学的授课方式;对于基础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适当加快讲课速度,同时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进行教学,并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多进行课外阅读等。

  2.2注重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动态特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需要写大量板书,由此占用的时间是非常多的,无形中缩短了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的时间,教师们常常为此感到无奈。而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因为多媒体教学具有动态特性,往往只需要一个小电影或者小动画就能将难以理解的、枯燥的生物化学知识生动地体现出来,对于提高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质量而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3不断更新知识,制作高水平的课件

  教师应该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中抽出时间学习如何制作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使多媒体课件做到图片丰富、内容富有条理性,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就是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这一优势,不断更新知识,制作高水平的课件,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每张幻灯片的文字行数不宜超过7~9行;多媒体课件的文字运用合理,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配以多媒体动画,动画不宜过多等。

  2.4丰富课件内容,适当链接动画及图片

  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插入一些紧扣教学内容的图片,或者将某些难以理解的动态反应过程以动画形式予以展示,可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生物化学作为重要的基础课,与临床联系广泛,在讲课中插入一些图片,如糖尿病足、肝硬化、甲亢、佝偻病、白化病等患者的图片,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也便于枯燥的生化理论知识与临床的相互联系。总之,多媒体教学无疑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应用应该得到推动。但是无论何时,教学主体是学生这个问题不容忽视,应随时了解学生的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尹晓敏,钱慰,殷冬梅.医学生物化学留学生实验课教学的新思路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xx,31(23):3660-3661.

  [3]汤颖.临床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xx(82):173-174.

生物化学论文14

  摘要:结合我院课程诊改实际,联系教学对象即文科生源为主的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从课程建设规划、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和课程教学等多方面对《生物化学》进行意见诊断,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职;护理;文科;生物化学;课程诊改

  《生物化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护士资格考试的基础内容。本门课程通过介绍人体物质组成与结构、物质代谢主要过程及规律,解释物质代谢与机体活动的关系,以理论讲授为主,抽象难懂,尤其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以文科生为主,《生物化学》一直被学生视为最难学的医学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医学基础课程老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目前已经成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高职生掌握高效科学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一定的创新能力。本文结合我院实际,针对文科生源为主的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课程诊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具体介绍如下。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化学》,逐步获取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工作能力,完成学习目标,为疾病护理提供科学的护理措施,同时为护理专业《病理学》、《药理学》、《常用护理技术》和专科护理技术等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达到以下目标:

  (一)能力目标

  (1)会本课程的基本操作技能。(2)能运用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从事医疗卫生单位常见的护理工作。(3)能运用三大物质代谢的基本理论和遗传信息传递的理论指导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工作实践。

  (二)知识目标

  (1)明确该课程的研究内容和任务,知道蛋白质、核酸、酶等生物分子的结构及其功能。(2)知道机体内物质代谢主要过程及规律,理解机体内物质代谢与机能活动的关系。(3)知道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

  (三)态度目标

  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意识,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团队合作精神和全局观念。

  二、课程建设规划

  《生物化学》课程基于生物化学知识服务于护理工作需要,重在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学习,根据课程性质定位,由浅入深,依据护理工作需要将《生物化学》教学内容设计成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和专题篇4个课程单元,开展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本门课程自开课以来目标明确,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用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但是,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设置主要以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为指导,对医学生的情感要求、职业操守和医德医风相关内容侧重点不够突出。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结合如今医疗环境,深入各个医院进行了解如今医疗发展大环境,参照国家卫生部文件及行业标准,设置先进的、科学的课程标准,形成完善的课程建设规划体系。目前,已形成科学性的规划理念,依据实际情况,建设适用于高职护理学生的基础课。

  三、课程内容

  《生物化学》已经形成了具有突出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规范性、科学性。课程内容设置遵循医学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密联系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引导学生注重职业操守和医德医风建设;也引入临床生物化学比较前沿的内容。而在课程标准设置上,知识和能力目标很突出,但在职业精神方面突出力度较弱。针对医学发展,生物化学是一门发展非常完善的学科,新内容的引入方面较少。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入各大医院调查如今医疗行业的发展现状,设置先进的、科学的课程标准,重点突出职业精神。多交流学习,引入医学发展前言内容。完善后的课程标准具有实用性,不仅让生物化学教学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也着重强调了职业精神的目标。内容引进力度不够充分,主要是学生基础内容掌握难度都较大。

  四、课程资源

  在教学资源方面,一方面坚持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护理专用《生物化学》教材,内容较完善详细,同时结合学生专业应用情况自己编写完善的《实训指导》供学生参考学习;另一方面,已启动教师云课堂教学空间建设,建成了部分课程资源,通过边建边用,部分资源已运用到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自主能力培养,但结果不理想。今后,将充分利用我校主持建设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中的《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中的优质精品资源,所有承担《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师均建立教师教学空间,开展基于智慧职教云平台2.0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信息化教学,通过集体备课和探讨,共同制定出本门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方案。课程中的网络资源有一定的'丰富,主要是视频和动画,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五、课程教学

  依据针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生物化学》课程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设计教学目标明确,内容安排合理,实施教学过程完整,书写完整、规范教案。教学组织严谨,认真分析学生,采用较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做、评”一体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其中,案例教学法深受学生的喜欢,教师通过典型案例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学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综合知识,来解决实际工作与生活中遇到的与生物化学相关的问题,通过此方法,将促使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考核方法,采用期末理论考核占60%+过程考核(考勤、作业、实训报告、上课表现等)占40%=总成绩的方式进行考核,继续开发云课堂进行课前、课中、课后进行过程考核分析。有效的结合教学目标,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基本上实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标。但是,信息化教学方法采用不足,信息化教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课前预习、课前自学、课后复习的能力,我们学生目前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另外,信息化教学设缺计方案完整,但是设计思路较传统,教学过程,体现学生自主思考及开放性课题方面欠缺。为提高教学效果,课程设计中增加了信息化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开展云课堂教学;对教学设计理念逐渐改进,增加一些开放性教学方式。采用较合理的教学方法,应用较丰富的教学内容,实施完整的教学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课程设计上添加一些开放性问题讨论,课堂气氛有所活跃。总之,《生物化学》是一门较抽象难懂的课程,长期处于“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局面,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她们学习习惯本来就不好,学习这样的课程更是难上加难。通过课程团队,对《生物化学》课程从课程建设规划、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和课程教学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提出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我校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生物化学》学习效果明显提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的恒心、细心和耐心,相信只要发挥课程团队集体的力量,就可以打破教与学的瓶颈,突破《生物化学》学习课程“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闻人庆,严春霞等.浅谈如何提高高职护理生物化学课的教学质量[J].当代职业教育.20xx(1):48-50.

  [2]董芳娟,魏增云等.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包头医学院学报.20xx(4):132-134.

  [3]田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生物化学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xx(2):119-121.

  [4]张冬.医学高职护理生物化学教学的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xx(7):60-62.

  [5]田野,吕学儒等.基于护理岗位需求的高职生物化学教学改革[J].护理研究,20xx(7):20xx-2020.

  作者:毛海斌 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化学论文15

  1打好基础,强化“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课程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在实验开始前,由任课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就实验过程中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要点、难点做归纳与总结,形成试题册,利用学生业余时间开展知识问答竞赛,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理论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参与实验的“主人翁”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该实验课程是生物技术、动物医学等专业的基础实验课程,一般在大学第三学期开设,此时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室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实验试剂的配制知之甚少;因此,有必要进行统一的培训。仪器主要包括自动部分收集器、电泳仪、离心机、超净工作台、紫外分光光度计、记录仪、水浴锅、紫外分析仪等。实验开始前,由实验技术人员制订仪器简明操作手册,并进行示范操作与讲解,学生反复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牢固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为后续生物化学实验的开展及将来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重编实验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随着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新的生物化学技术不断涌现,使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和内容不断推陈出新;因此,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院生物化学教研室组织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青年教师共同编写了《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本书删除了一些陈旧、过时的实验,增加了一些与生物技术、动物医学等专业应用紧密的新实验。同时将本实验室常规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常用试剂的配制及保存,常用蛋白质等电点、分子量及常用生物化学词汇及缩写写进本书,以方便学生日后的查阅与应用。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多为一些基础性、验证性的简单实验,教学目的过于“单一化”、教学方式过于“程式化”,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定势、机械操作,实验兴趣不高,为此我院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加强实验的系统性学习,建立了一个既能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又能提升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以“小牛血清免疫球蛋白分离、纯化及鉴定”为主题,开展了如下实验项目。

  3改进实验教学方法,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3.1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以往的实验教学多是教师讲解,学生模拟、验证,被灌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双向交流较少,学生积极性不高,无法满足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因此,把学生放在一个主动学习的位置上是极为必要的。实验开始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各个环节,包括试剂的称量、配制、高压;实验材料的包装、灭菌;实验仪器的调试、校正;预习报告的书写;实验原理及操作重点环节的思考和讨论等。通过主动参与实验,既培养了学生“主人翁”意识,又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3.2多媒体技术和虚拟实验的建设与应用

  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将声、色、动画相结合,使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动静结合、色调鲜明,现已是一种普遍的教学手段。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动画、教学视频等,同时,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国内、外实验课相关素材,开拓学生的视野。吉林大学网络虚拟实验建设项目完成的“双向电泳实验技术”等微实验已应用到实验课教学中,教学效果突出,虚拟仿真实验打破了时间、空间的束缚,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3.3举办生物化学实验报告会

  生物化学课程是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学时多,学分高,理论性及实践性极强。学生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结合目前生物化学先进的技术热点和研究内容,自选题目,独立完成PPT;邀请生物化学教研室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和交流,同时,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总结。通过举办报告会,使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开阔了他们的视野,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开放实验室,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

  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鉴于课堂学习时间及资源的局限性,有必要将实验室对外开放,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吉林大学“大学生开放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创造条件让学生将好的实验项目和想法得以实施。例如猪脾脏胰蛋白酶的提取及鉴定;蚓激酶的提取、纯化及检测;胰蛋白酶比活力的测定方法比较;梅花鹿鹿茸多肽的提取及应用等实验项目均得到了很好的开展,并顺利完成了结题鉴定。实验室的开放是实验课计划内学时的一个强有力的补充,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独立完成实验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路。

  5教学改革实施的效果分析

  改革后的实验教学内容不再是简单的、单一的验证实验,而是一环扣一环的连贯性很强的综合性实验。多样化的实验内容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深化了对生物大分子的性质、提取、纯化及检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手段的改革使学生的实验态度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了实践过程中的责任感,培养了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实验室的开放使学生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将科研设想得以实现,部分优秀的本科生顺利完成了开放性创新实验项目,撰写研究论文并公开发表。通过对20xx级、20xx级和20xx级生物技术专业及动物医学专业共约400名学生开展实验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95%的学生满意新的教学模式,5%的学生提出了新的建议和想法,在后续的实验教学中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6小结

  近三年来,在生物化学实验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更新,实验室的开放等方面进行的改革与探索,取得了非常好的实践效果,既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又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了生物化学实验技术这门基础实验课。

【生物化学论文】相关文章:

生物化学论文02-27

生物化学研究论文05-20

生物化学研究论文常用15篇05-21

生物化学专业就业前景09-28

生物化学教案下载04-25

生物化学心得体会04-11

金工实习论文 -论文03-13

关于教育论文的论文11-06

寒假实践论文 -论文03-13

论文的总结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