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探索论文

时间:2023-05-04 22:50:29 生物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探索论文

  【摘 要】随着近几年来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高中生物教学也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本人在新课程改革的这种新的教学形势下,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对高中生物教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探索论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探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感觉到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对教师和学生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在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情况下完成繁重的课程任务且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所接受,已成为我们高中生物教师迫切解决的问题。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很多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却没有什么效果。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只能是优化我们的生物教学结构,达成有效教学的目标。

  一、教学中时常遇到的的问题

  传统的应试教育下的生物教学课堂,教师认真履行"传道授业解惑",在课堂教学中总是担心某些知识点讲不到位,讲不透,总是力求"面面俱到"。一节课45分钟,教师滔滔不绝,情绪高昂,充分利用了分分秒秒,知识点一个不漏,还配以大量的习题进行"针对性训练",自认为是一节很成功的课堂教学,但教学结果却不尽人意。另外,在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及让学生探究学习的把握上不够准确到位,导致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怎么能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呢?有些教师为了体现自主学习的新理念,营造宽松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甚至对任何学习内容都让学生"探究",一上课教师就组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等。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什么也没探究出来。

  二、具体的生物教学策略分析

  下面本人结合"DNA分子的结构"一节,谈谈高中生物教学的几点建议。

  1、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学习兴趣比智能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成绩。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学习兴趣首先产生于好奇心。对于学生而言,好奇心大多源自一定的生活情境。通过巧妙的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极大的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DNA分子的结构"一节,教材介绍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的研究历程,并逐步呈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在学生了解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历程的基础上,以简洁的语言、图文并茂地概述了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并通过课后实验让学生动手尝试建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如果教师把这段科学史作为一种附加性的知识内容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这只能让学生简单地了解这些"历史",教学效率是极低的,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展示生活中学生熟知的热点问题,关于"亲子鉴定"的图片及文字来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1)亲子鉴定是鉴定体内的哪种物质?(2)为什么通过DNA的鉴定能够鉴定亲子关系?(3)DNA具有怎样的结构使它适合作为遗传物质?通过这一系列问题串即复习前面知识,同时又引出本节课题"DNA分子的结构"。

  2、巧设知识情境,促进学生联想发散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新、旧知识与技能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不断获取新知识、获得新能力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由旧知识的的扩展引出新问题创设新情境,让学生感受这种知识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不仅让学生对新知识、新观念进行构建,而且也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得到完善和发展。

  在"DNA分子的结构"一节,本人通过引入课题后,提出问题:(1)DNA分子的组成单位是什么?(2)每分子脱氧核苷酸由哪几部分组成?(3)碱基的种类有几种?用什么字母表示?(4)脱氧核苷酸如何构成脱氧核苷酸链?通过上述问题带领学生复习有关DNA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得X射线衍射技术以及美国著名化学家鲍林搭建模型方式研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让学生尝试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教师提供的知识,并利用手上的模型元件进行联想发散,尝试构建DNA分子结构模型。

  3、利用问题设计,实施有效学习过程

  学生的主体要依靠教师主导,教师主导巧在引、妙在导,把学生的学习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激起求知欲。理科学习和研究的特点要在日常课堂上体现,如分析数据、归纳演绎、对比、推测等科学方法,这些能力培养正是创设情境的一种途径。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学到认识事物的方法,提高综合能力。 在"DNA分子的结构"一节,找出不同小组针对建构模型进行交流,并指出面临的问题:(1)两条链位置关系如何?(2)两条链又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呢?(3)碱基之间又是怎么配对的呢?引起学生思维,并通过展示奥地利科学家查哥夫的不同生物来源DNA碱基分析数据提出问题:(1)DNA分子含有哪几种碱基?(2)生物体内DNA含量有何特点?(3)同种生物不同部位及不同种类生物体内DNA含量有何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何A=T,G=C,碱基如何配对?通过层层提问,将DNA的结构特点逐步总结,使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获得知识。

  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如果我们把科学史所蕴含的科学探究方法等教育素材挖掘出来,加以整理、转化,使它做为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做为能力培养的载体,融入教学内容之中,设计成为科学性、启发性的探究性问题,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基于资料的分析探究活动,便能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维发现知识,帮助学生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极大的增加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生物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鉴于以上诸多问题,我们在授课时要课程教材的特点,合理安排课程,简单归纳如下几点:

  1、设置问题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围绕着重点和难点,有目的的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在教学过程中用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他们的各种能力,也提高了其思维的敏捷性。

  2、合理取舍,适度整合,避免过度扩张,保证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対原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取舍和整合,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把握主干知识,去掉细枝末节,切莫为了将知识点将透彻讲到位"深挖井",将以舍弃的旧知识甚至于将某些大学课程中的知识加进教学过程中,这种过度扩张不仅使我们无法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也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宗旨。

  3、选择合适的教辅资料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选择一本合适的教辅资料也是很有必要的。但在选择资料时要特别注意,第一选择的资料内容要系统,能将课本只是归纳总结,便于学生课外复习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第二要能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精细讲解,以使学生能准确把握。第三题量少而精,避免题海战术,避免学生因大量做题而没有了充分思考的时间。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只有采用了正确的方法才能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学生能够正确的领会和系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实现新课改目标。

  参考文献:

  [1]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余伟.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

  [3]王仁君.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2,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级中学生物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肖有明.新课改形式下生物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探讨[J].中学生物学,2005,07

【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探索论文】相关文章:

对高职日语实践教学的探索教育论文05-02

教学光盘特点及运用的探索实践的论文04-27

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途径探索论文05-02

探索美术教学实践的有效性空间论文05-03

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论文05-04

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论文05-03

中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04-30

剪纸教学的实践与探索04-29

探索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方法论文04-30

高中生物教学与实践生活的融合论文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