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开设临床微生物综合性实验教学的体会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开设临床微生物综合性实验教学的体会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开设临床微生物综合性实验教学的体会论文 篇1
【关键词】 微生物学 实验技术与方法 教学改革
实验是自然科学得以发展的筑路师,而对学生来说是他们目前掌握知识的拐杖。实验教学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具有理论教学所不能取代的独特作用[1]。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这门课是医学院校培养检验人才必修的专业课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课程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生物学特性都需要通过实验验证来说明。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是让学生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最直接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整个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临床微生物学理论课内容繁杂、零碎,不利于学生记忆掌握,而目前实验课的内容多为分散孤立的验证性实验,学生每次操作的实验都是临床完整鉴定细菌操作实验中的一部分,内容相对独立且实验结果均是已知的,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思维方式的培养。加上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变化,教育部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自评体系中,对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了增加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的明确要求。为了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许多医学院校从诸多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的检验人才,进一步提升我院在区内外培养检验人才方面的知名度笔者与教研室同事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对临床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部分改革尝试,安排学生在完成部分验证性实验、掌握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后,通过开设综合性实验,培养他们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临床应变的能力。
1、调整实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这门实验教学课,大部分医学院校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按照大纲,开展一章一节的验证性实验,每节课所使用的菌株在课前都是已知的,每个实验的结果也都是已知的。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在加深学生对临床微生物学这门课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确实有较大效果,但也慢慢发现存在一些不足: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强调的是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但忽略了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应变的能力、综合实验的技能、设计实验的潜质等方面的培养。针对现行的实验教学方案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综合解决问题及其创新能力、研究能力的问题,我们开展综合性实验教学,目的是让我们的学生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能在实验室内培养他们具有正确处理临床标本的理念,初步具备综合分析问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切实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促进了我院教学改革的.发展。根据课题设计,我们重新制定了教学计划,综合性实验是安排在实验教学课较后阶段,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微生物实验技能后,才通过这样一次综合实验,让学生有一个将以前所学的知识连贯起来的机会,这也是考验每个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按照课题设计,我们连续在两个学期分别对2005级检验本科、2006级检验专科的学生安排了综合性实验。
2、教学手段与组织形式变革[2]
传统实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主要以讲授法为主向学生单向地传输知识,且组织形式也过于呆板。上课时由于一切已安排妥当,学生不必预习和思考,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其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为克服以上缺陷,我们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在教学手段上有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实验方案以及充分利用电视教学系统和多媒体等科技手段将实验的基本操作规程直观形象地演绎展现给学生,以及开展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等。综合性实验实施具体方案安排:①确定实施综合性实验的时间;②准备验证性试验接触过的一些菌株: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③准备模拟临床标本:如痰、大便、小便、分泌物等及有可能用得到的培养基、生化管、试剂、药敏纸片等实验材料。然后让学生根据学号组成由两名学生为一组的实验小组,随机抽选不同的临床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培养、鉴定、药敏、结果分析、报告发出等一系列的综合实验。要完整完成这样一个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具备下列综合知识:要了解不同的临床标本可能存在什么病原菌;常用培养基的类型、特点;如何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何选择正确的接种方法及培养方式;还必须有选择地运用以前在论证性实验课中所学到的基本操作技能,如:菌落观察、涂片、革兰染色法、辅助生化反应的选择、规范操作及结果判读,以及如何正确选择细菌生化反应进行鉴定并正确选择药敏纸片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血清学检查法等。实验前期,教师仅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学生需自己动手进行培养器皿的包扎与消毒;培养基及试剂的配制、分装等实验准备。通过这样的安排,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加强了基本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思维。在教学中我们采取的方法是:①首先向学生讲明实验的重要性,要学生知晓进行综合性实验是有效完成临床标本检测的第一步,鼓励、激发学生亲自动手、独立操作;②教师在巡回指导中,发现学生操作不规范时,及时指出,但不宜急于示范,先让学生与同组的同学共同商量,对照实验指导自己纠正,必要时再进行示范,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精神;③要求学生每次实验后都必须请教师检查其实验结果,凡无结果或结果不理想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原因,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提供条件让其重做实验。最后在实验报告中完整、规范报告自己的实验结果。通过实施这样的综合性实验,我们发现,老师可以全面地了解一个学生对前一段专业课的基础理论、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也可以了解一个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能知晓自己的对该专业课的掌握程度,了解同班级其他同学的动手能力,起到鞭策、鼓励的作用。
3、问题与思考
经过连续两个学期开设这样的综合性实验,观察了两个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综合性实验的接受情况,我们发现:要上好综合实验教学,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观念要转变,改变前段开展验证性实验的思维模式:
3.1 转变教师观念,增强业务知识,是完成综合性实验的前提
要完成好综合性实验课教学的质量,需要师生双方的配合,但教师是关键。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充分认识开展综合性实验课的意义、重视对开展综合性实验的实验准备。考虑到在综合性实验的课堂上会同时出现不同的临床标本、不同的实验菌株、需要使用不同的鉴定试剂和药敏纸片。因此带教老师要对在实验中可能使用到的培养基、各种试剂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所有菌株均需进行预试验,熟悉实验过程需要注意的细节,前瞻性的考虑到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加以预防。实验中应随时注意实验进展,观察学生操作方法,规范操作,纠正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3.2 转变学生观念,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
微生物学实验课内容繁杂,如果整个学期的实验课都是开展一章一节的验证性实验,学生只需按教师的指令、教材上的步骤迅速做完了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学生没有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机会,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因此,必须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开展综合性实验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因为综合性实验的内容更贴近临床,由于标本不同,病原菌也可能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这就让学生增加了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我们还将综合性实验的实验报告成绩作为这学期本专业实验课的考核分数,不必再另安排时间进行实验考核。这样学生对综合性实验的重视程度大大加强,达到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效果。综合性实验前要求学生做好相应准备:复习好前期学习过的基础理论知识及验证性实验接触过的菌株特性,清理思路,查找资料,为自己可能接触到的标本、菌株的检验作好准备。这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体会到, 实验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教学实践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不断发现问题,总结完善,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动手能力及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检验人才。
【参考文献】
[1]曾民勇.构建创新体系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1(1):46-47.
[2]孙剑刚,邓毛子,应惠芳,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2006,26(4):128-129.
开设临床微生物综合性实验教学的体会论文 篇2
【关键词】 实验教学; 三元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化学、分析化学、临床医学等学科交叉渗透逐渐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重要应用性学科。特别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它不断地融合现代生命科学中最新的技术成果,如分子生物学技术、现代免疫学技术等,将计算机和自动化程序有效地应用于样本的检测和数据的处理[1]。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也是集实践性、技术性、应用性于一身的学科,既要求检验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临床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约占到总学时的一半。临床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关系到检验本科生毕业后在检验科能否很快胜任所要承担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工作,以及是否具有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骨干的素质和能力[2]。教研室首先重点对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
1、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1.1 重新选择实验教学内容 针对目前临床生物化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作者抛弃了那些已经过时的实验项目,组织全体老师寻找、筛选符合发展要求的项目,同时还请教了本校的一些专家,如陈正炎教授、胡元佳副教授等,对实验教学项目进行了大面积修改,并决定撰写自编的实验教材。
1.2 设立临床现场实践教学 根据“三元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检验科密切联系,尝试性地增加了“临床现场实验”项目,找到1例已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标本,对胆汁酸、总蛋白、清蛋白等肝功能项目进行了检查,通过分析患者的其他临床信息进行“反推式”学习,并现场演示测定,回到实验室后再手工测量。
这样不但可以让同学们将理论知识直接与实践结合起来,深刻地掌握肝功能测定项目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等;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医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事后的座谈会上同学们对这种打破常规的'实验教学模式非常赞赏,觉得收获非常大,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1.3 增加了应用性实验模块 作者所在系被评为了湖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特色之一就是强调了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学习,也开设了《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课程,对于实验教学增加了“应用性实验”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对临床血糖的酶法测定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和质量控制,同学们对此进行了“线性范围”、“方法学比较”、“重复性测定”等项目,并现场到检验科了解临床上进行质量管理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国家的要求和标准。
1.4 增加了开创性实验模块 检验科又称为临床实验室,要求检验专业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开设了一些专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验项目,比如比较成熟的就是“小麦胚芽中提取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让学生从小麦培养开始做起,一步一步地收集、取样、分离、测定,培养他们细致、耐心、认真的实验态度,提高实验室动手能力[3]。
2、进行师资培养
为了能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达到预期的效果,作者从2007年开始就在陈正炎教授的指导下就开始有计划地对教研室的师资培养进行规划。
2.1 提升现有教师的素质 要求掌握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发展动态和社会实际的要求,了解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另一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10年来本教研室公开发表论文5篇,获得了省级课题1项,院级课题2项;同时有计划地到附属医院以及其他三甲医院进行进修,每人一年大约有2个月在临床一线进修。
2.2 引进新的人才 本教研室返聘了中南大学退休高级实验师胡元佳副教授以及归国博士一名、硕士研究生两名,这极大地提高了本教研室的师资力量,并且也收到了较大的成果。
3、加强同学们的课外学习
3.1 对实验报告书提出新的要求 实验报告可以反映学生对实验的概括总结及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也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4]。每次对实验报告都重新作出了要求,除了以往的项目外,着重要求加入实验讨论模块,其中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本次实验过程的总结,包括心得、自我评价;二是对本次实验主题的课外知识拓展,这是最重要,主旨是要锻炼同学们的自学能力。
3.2 开放实验室 实验室对学生课外开放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教学改革模式,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从2010年起开始将实验室对同学们开放,让同学们自主地来实验室做实验,既可以练习基本操作技能,也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实验准备过程,如试剂的配置、保存、仪器的调教等,甚至可以让学生开展自主性实验。这能克服学生课堂实验时因为分组、课时有限而导致实际操作不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可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自觉学习的习惯。
3.3 下到临床一线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临床一线进行实地学习观摩,了解实践工作中的情况和注意事项,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
总的看来,实行医院-课堂-实验室,“三元教学”模式改革的实验教学改革第一年还是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对于促进教研室师资力量的提高也有明显作用,最重要是同学们的满意度很高。强化实验教学对于培养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武文娟,章尧,陈昌杰,等.病案分析为基础的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10(5):573-574.
[2]曾芳银,李强,包杰,等.医学检验本科生临床生化实验教学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12(3):288-291.
[3]王抒.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3):179-180.
[4]李淑艳,高涵,冯丽,等.新时期临床生化及生化检验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8(22):2769-2770.
【开设临床微生物综合性实验教学的体会论文】相关文章: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01-28
临床见习体会12-18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15篇(推荐)07-20
【精】临床见习体会12-18
微生物实习心得体会05-17
微生物实习心得体会08-30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通用7篇)12-28
综合性评语12-08
浅谈传统中兽医学的临床应用论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