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谈自然课教学机智的运用(二)
借事解惑
借事解惑就是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似是而非、分辨不清时,教师借助一定的事实,解开学生的疑惑,使学生明白道理,懂得概念。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借助事实解决疑难,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恰当运用此法,更是教师教学机智的又一种表现。
例如,有一位教师教学《从天然材料到人造材料》一课时,发现学生能讲出很多材料的名称,却难以给这些材料分类,特别是对“合成材料”的归类更是模糊。教师针对这种情况,灵机一动,借事解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生:人们能用煤、石油、天然气做原料人工合成橡胶,橡胶是合成材料(教材原文)。那么,做房子用的预制板是由钢筋、砂子、水泥为原料做成的.,预制板也应该是合成材料。
师:我们把已损坏的预制板用铁锤砸碎,你们能看到里面的钢筋、砂子和水泥吗?(教师让学生看预制板碎片)
生:能看到。
师:我们把合成橡胶用刀切开,你们能看到里面有煤、石油、天然气吗?(教师切开合成橡胶让学生看)
生:看不到。
师:合成橡胶是合成材料,预制板是不是合成材料呢?
生:预制板不是合成材料。
师:加工材料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讨论)
生:加工材料是把天然材料进行加工形成的,没有变成新材料。
师:对,那么合成材料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合成材料是用几种不同的材料变成一种新材料。
师:总结得很好,你们以后就根据这些特点去给材料分类。
再如,一位教师教学《船怎样行驶》中,师生共同总结出“甲物体给乙物体一个作用力,乙物体就给甲物体一个反作用力”后,继续探讨:
师:这就是科学家总结出来的一个结论。那么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先一后地产生的呢?还是同时产生的?生:一先一后(大多数学生齐答)。
生:同时产生的(有些同学分辩说)。
师:有人认为是一先一后地产生,有人认为是同时产生的,到底谁正确呢?我们还是来看一看事实吧!我这里有两张椅子,底下都装有轮子,我找你(指一个同学)坐在这儿,你是甲物体。再请你(又指另外一个同学)坐在这儿,你是乙物体。甲物体给乙物体一个作用力,乙物体就会给甲物体一个什么?
生:反作用力。
师:他给乙物体一个反作用力,乙物体就会怎样?
生:向前。
师:乙物体给他一个反作用力,他就会怎样?
生:向后。
师:现在我们看看他们是一先一后地分开呢,还是同时分开?(坐在滑椅上的甲同学蹬了乙同学坐的滑椅一下,两人同时分开。)
生:同时分开。
师:也就是
[1] [2] [3]
【谈自然课教学机智的运用二】相关文章: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自然课堂教学04-30
浅谈语言机智在课堂组织中的运用04-30
谈多媒体课件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05-02
谈语料库在语法教学中的运用04-29
谈句型的灵活运用05-04
谈机智优秀作文800字(精选27篇)05-05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媒体的运用04-30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媒体的运用04-30
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04-30
谈运用“赏析法”教古诗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