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几点思考
对“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几点思考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或交流)有重要的意义,也促进了细胞壁之间生理上的联系。由于叶绿体呈绿色且体积大,在植物细胞中的含量多,因此,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中叶绿体的位置的变化作为标志。此实验的过程看似简单,但对于实验基础较差的高二学生来说,要顺利完成此实验,并非轻而易举之事。该实验有很多值得涉思之处,现简述如下:
首先,在实验材料的准备上得花一番功夫。选好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此实验材料选用的是新鲜的黑藻,由于它是喜光水生植物,所以,在找到黑藻后,盛放黑藻的水槽要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同时要保持温度在20℃~30℃之间。这样,才可保证黑藻的新鲜、生命力旺盛,实验时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现象明显。另一方面,因为天气或环境污染等原因,在实验材料黑藻不易采集的情况下,可采用俗称“毛鱼尾子”的水草代替,用此材料实验,与黑藻相比有异曲同工之效,其特点是:取材方便,效果明显。
其次,临时装片的制作要注意一定的技巧。这一环节除了要让学生注意正常的操作规范外,更重要的是用镊子夹取色浅、片薄、幼嫩的小叶轻放到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切不可贪图叶片大而厚,也不能毛手毛脚,粗枝大叶。
第三,着手观察时需动一番脑筋。该过程不仅要注意先用低倍镜找到叶片细胞,后用高倍镜观察细胞质流动,还要始终保持叶片在有水的环境中。饱含水分的叶片,细胞质流动十分明显。在观察叶绿体环绕液泡做定向循环流动时,选好参照物也是一个必备条件,以液泡、本细胞或相邻细胞为参照物均可。此外,如因种种原因,实验材料中的细胞质流动得较慢,甚至观察不到流动现象,标志物叶绿体流动不明显时,可采取以下方法促进实验材料中的细胞质的流动:一是光照15min~20min,二是调节温度至25℃左右;三是切伤部分叶片。其中前两种措施是因材料喜光好温的特性,通过改变外界条件,促进细胞的陈新代谢,加速细胞质流动。最后一种方法采用切伤叶片的办法,可导致部分细胞质受损,从而引起细胞质被动流动,虽是无奈之举,却也能如愿以偿地看到实验现象。
最后,实验结束时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在学生兴致勃勃地看到实验现象时,教师应抓住时机,适时地引导学生总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回忆观察叶绿体的实验,强调显微镜使用的注意点,尤其是高倍镜的使用。同时,复习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有利于其充分接受阳光照射,充分进行光合作用等相关的知识。这样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不仅让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实验习惯,有利于学生学好生物课。
总之,在生物实验的教学中,教师要开动脑筋,大胆实践,及时指导。备课时,既要紧扣课本,又不能拘泥于课本。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也才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对“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