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从《和解》来解读志贺直哉父子关系转变的过程
摘 要:《和解》是大正六年(1917年)十月发表在《黑潮》上的一部杰作。正如作中写的那样,那个时候虽然有别的约稿在写,但是由于和父亲和解后心情大好,在这喜悦和兴奋的冲动之下,以和解为素材一口气就完成了《和解》的创作。这就是志贺直哉创作《和解》的动机和背景。《和解》主要描写的是和父亲和解的整个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类的善意可以消除一切隔阂和苦难,把人类引向和谐的美好世界。由于《和解》是志贺直哉围绕其父子关系写成的私小说,所以我欲通过《和解》里的事件来分析父子是如何完成和解的转变的。
关键词:《和解》
作者简介:张琳(1983.1-),女,籍贯:辽宁兴城,硕士,助教,工作单位:武昌理工学院日语系,主要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和比较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2-0-01
1、和解的萌动
说到和解的萌动,那就要提到父亲到京都来游玩这个事。“那是前年春天的事了。在我住在京都的时候,为了缓解之前二人之间产生的不和,父亲带着我的最大的妹妹来京都游玩。”父亲的来访可以说是对造成父子不和的这个婚姻的一种默认,这可以理解为是和解的倾向。但是此时的儿子并没有领情。“我不喜欢给父亲带来不愉快。但是现在见面还是觉得很不舒服。我不能忍受强烈压抑自己对父亲积压的不快而装作若无其事地和父亲说话。如果这样做了,我既欺骗了自己,也欺骗了别人。那造成的局面只能是比现在的不和更加的不和。”从这段话我们可以得知,儿子觉得和父亲真正的和解还为时尚早,现在时机还未成熟。父亲带着修复父子关系的希望而来,然而这希望却被儿子无情地浇没了。父亲的京都之行不但没能缓解父子的关系,反而因儿子的不配合激怒了父亲。这使得似乎马上可以和解的父子关系向着反方向又发展了一步。这件事之后,作者把时间定格于半年后。自己和妻子上京来看望祖母,决定住在麻布的家中。“我知道这样做也许你很难受,无论如何,请你对京都的事向你父亲道个歉吧。”疏久未见的义母上来就提到时隔半年的那件事,可见父亲这半年来对京都之行那件事还耿耿于怀。父亲几番让步,儿子都不予回应。父子和解的萌芽因儿子觉得时机未到而宣告破灭,父子间又陷入了更加不和的状态。
2、父子不和的极点
儿子拒绝父亲和解的暗示后,父子陷入了更加不和的状态。但是,使父子不和达到顶峰的则是长女慧子的死。
志贺夫妇途径镰仓到达赤城山,在那渡过了四个月的生活。此后,他们别去赤城,在上高地、京都、奈良旅行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最后落脚于现在的住所千叶县我孙子这个地方。患神经衰弱的妻子几乎痊愈了,而且更值得高兴的是妻子怀孕了。六月,长女慧子诞生了。赤城山的生活和妻子的怀孕使直哉心情畅然,他一改在京都时的心情,与父亲对立的情绪也跑到九霄云外了。
父亲帮忙联系了妇产科的医生,妻子在那所医院顺利地产下了女儿。父亲为了看他的长孙女特意来了医院。出院后回到麻布的家中后,父亲也时不时到女儿独睡的地方看上一看。而且,父亲负责了生产的全部费用。以上举动再一次表明了父亲和解的态度。恰逢此时,儿子和父亲对立的情绪也不见了。父子二人的关系似乎看到了和解的曙光。然而,好事总是一波三折。慧子病危。“现在很多人在为婴儿取暖忙乎着,从东京来的医生也在努力救治。可是,和这婴儿最近血缘关系的麻布家却一个人也不在场。”麻布家的举动使儿子有种被忽视的感觉。而且,使儿子顺吉更加生气的是父亲拒绝了将慧子移至麻布家治疗。父亲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可能是因为还对京都的事情耿耿于怀,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不认可儿子的婚姻。儿子非常生气。父子关系到达了以往不曾有的极度不和的状态。比起上次的京都之旅父亲的不快,慧子的死使儿子的不快达到了顶峰。
3、父子关系的再建的可能性
父子关系就此决裂了吗?当然不会。打破这极度不和的状态的是次女的诞生。次女的诞生在父子关系重建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镰仓之行不久,妻子又怀孕了。可以说次女来得可真是时候。“我感觉我正慢慢地达到一种平和的心情。”旅行的心情转换和次女的诞生消解了他的愤恨。他渐渐地感觉他不恨父亲了。这是通篇以来作者首次出现这种平和的心绪。在此之前无论父亲为了和解做何努力,都因儿子感觉时机未到而无果而终。但是,这次不一样了。作者真真切切到达了平和的心绪。“自己的平和的情绪渐渐影响到了和父亲的关系。”此时的顺吉通过旅行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改变了原初的心态。而且通过亲眼目睹妻子自然分娩,在心理上逐渐完成了从绝对化的自己向相对化的自己的转变。这为父子关系的再建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4、和解的确立
《梦想家》是《和解》的作中作,是以志贺直哉在尾道独住前后的父子不和为素材创作的长篇小说。下面我们以时间顺序来看一下《梦想家》创作烟灭的过程。
(1)“我在这五六年的时间里不知筹划了多少次以与父不和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可是总是以失败告终。”
(2)“我有一份必须在八月十九号之前要完成的工作。我从晚上十点开始写作,但是取材总是遇到困难。起初我把这篇长篇定题为“空想家”,后来改为“梦想家”。”
(3)“到约稿的截止日期只有六天了,可是我还是看不到完成的希望。我只好改变选题了。”
(4)“十月份我要交上杂志的约稿。我觉得要重写《梦想家》。”
(5)八月二十三日,祖母下颚脱臼有些发烧,由于十分担心祖母,我就去了麻布家看望祖母。可是父亲命令只允许我呆五分钟。“自己消沉的情绪始终没能得到修复。如果这种情绪继续存在的话,哪怕就那么一点,就会扰乱我正在创作的《梦想家》。”
(6)“我又开始写将在十月刊登的《梦想家》。”
(7)“我已经不想继续写以与父亲不和为素材的《梦想家》了。我得另寻别的素材了。”
(8)“交稿日期紧迫,我感到些许不安。我还是决定写一直以来想写的和父亲的和解。”
《梦想家》最终没有完成。很显然对于志贺直哉,现实生活中和父亲的不和情绪已经不见了。实际上,《梦想家》创作破没的过程也恰恰很好地表现了作者的心路历程。正是由于作者心理上从原来的不调和到如今的调和的改变,才使得以父子不和为题材的小说最终没能完成。由此我们不难推断,正是“梦想家”的破没向我们证明了父子和解真正的确立。父子和解之路一波三折,至此终于圆满地完成了。
父子关系经过艰辛的过程终于完成了向和解的转向。父子关系的对立终于画上了休止符。
注:
[1]本文所引志贺直哉作品皆出自于《志贺直哉集》(筑摩书房 1977年11月30日),笔者译。
[2] 私小说是指是指作者描写自己身边琐事和自己心理活动的小说。私小说是日本近代文学的独特的文学形式,很多日本近代作家都曾涉足过此类小说的写作。
参考文献:
[1]志贺直哉:《志贺直哉集》,筑摩书房,1977年11月30日。
[2]本多秋五:《白桦派的作家和作品》,未来社,1968年9月。
[3]进藤纯孝:《志贺直哉论》,新潮社,1970年6月。
[4]须藤松雄:《志贺直哉研究》,明治书院,1977年5月10日。
[5]安冈章太郎:《志贺直哉私论》,株式会社讲谈社,1978年10月8日。
【从《和解》来解读志贺直哉父子关系转变的过程】相关文章:
把系统作为过程来对待04-26
从关联理论视角解读幽默言语的认知过程04-27
从概念整合理论来解读网络语言04-26
父子关系作文10-16
从过程哲学的视角解读生态纪产生的必然性05-02
美哉北运河04-26
美哉,广玉兰05-01
壮哉,孔明!作文04-29
快哉,少受气04-26
美哉,南山!作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