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春秋时期的盟誓档案

时间:2021-08-21 18:50:17 社会文化论文 我要投稿

试论春秋时期的盟誓档案

春秋时期的盟誓档案是指周天子会见诸侯以及诸侯国代表之间相会时因结盟而形成的档案。春秋之际,礼崩乐坏,诸侯纷争,原有的社会秩序瓦解,各诸侯为了解决矛盾、寻求利益、和平发展等时有会盟,仅《左传》对“盟”的记载就高达200多次。本文深入探究春秋的盟誓资料,以期准确地分析盟誓档案的形成、管理、结构及特点。

一、春秋盟誓档案的形成

《礼记?曲礼下》有言:“约信曰誓,闵曰盟。”誓为用言语共同约束,而盟则为用牲之誓,更庄重正式且有仪式,先秦时期往往将盟誓连用。盟誓双方以言辞来相互约束,并以某一共同约定的神灵起誓,遵守约定,如有违背便要受到神灵的惩罚。西周时,盟誓制度体系完备,在政治,军事,法律方面广泛使用,产生了书面形式的盟书。而至春秋,王权衰落,邦国之间诚信日趋减弱,因而常以会盟巩固彼此的关系,形成的盟书也越来越多。

盟誓档案是在会盟鼎盛发展的大背景下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盟誓档案的形成过程陈梦家先生做了详细剖析,他以《左传》为主,并参《周礼》以及汉、晋、唐注家所述,将盟誓的程序大概分为十个环节:为载书,书之与策,同辞数本;凿地为“坎”;“用牲”,牲用牛豕;盟主“执牛耳”,取其血;“歃”血;“昭大神”,祝号;“读书”;“加书”;“坎用牲盟书”;载书之副“藏于盟府”。 其中盟书乃会盟的关键因素,会盟前要制定好盟书(即载书),会盟的过程中要读书,埋书,最后要将盟书副本收藏于盟府,十个步骤,其一半都与盟书有关,并且盟书一经制定不允许随意修改,对结盟双方有警示和监督的作用。作为归档案而存的档案,盟誓一可为双方结盟的凭证,二可为违“盟”而究的法律依据。

二、春秋盟誓档案的结构

盟书是盟誓活动内容和目的的集中反映。在历经了夏商盟誓的形成,西周盟誓的发展,盟誓档案至春秋已趋于成熟,成为一种固定的文体模式。《文心雕龙?祝盟》中概括了盟誓文的三大要素:“夫盟之大体,必序危机,奖忠孝,共存亡,戮心力,祈幽灵以取鉴,指九天以为正,感激以立诚,切至以敷辞,此其所同也。”即为盟誓缘由,盟誓要求,违盟恶果。然则,去时久远,所保存下来的盟誓档案资料非常有限,不能一时窥得全文,但从《左传》等史籍的有关记载及出土的盟书等,我们大致可以推断,一份完整的盟书应该由六部分组成:盟誓的日期,盟誓地点,参盟者,会盟缘由,盟约内容及诅辞。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载宁武子与卫人的一次盟誓:

fanwen.unjs.com【查字典范文网】

六月,晋人复卫侯。宁武子与卫人盟于宛濮,曰:“天祸卫国,君臣不协,以及此忧也。。今天诱其衷,使皆降心以相从也。不有居者,谁守社稷?不有行者,谁扦牧圉?不协之故,用昭乞盟于尔大神以诱天衷。自今日以往,既盟之后,行者无保其力,居者无惧其罪。有渝此盟,以相及也。明神先君,是纠是殛。”国人闻此盟也,而后不贰。

这份盟书记载了盟誓时间是鲁僖公二十八年六月,地点为宛濮,参盟者为宁武子和卫人,发起会盟的原因是卫成公历经艰险回国,守臣害怕卫成公对他们不利,君臣不能一心,于是宁武子代表宁成公与国人结盟,盟约的内容是让卫国留守之人和在外出行的人和谐相处,文末是诅辞,邀明神先君作证,谁若违背誓言,便任由他们杀戮。

三、盟誓档案的管理

周代,会盟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盟书的起草,到盟书的管理存放都有章可寻,已形成体系。盟书由司盟起草,《周礼?司盟》载:“司盟,掌盟载之法,凡邦国有疑会同,则掌其盟约之载及其礼。”结盟双方对某些事项的约定及礼仪,皆由司盟负责。盟书档案也有专人管理,《周礼?大司寇》言:“凡邦之大盟约,闫涿耸椋而登之于天府,大史、内史、司会及六官皆受其贰而藏之。”提到大司寇、太史、内史、司会、六官等都是盟誓档案管理人员,另《周礼》中提到司约、司盟等也是负责保管盟书的。周代亦形成了专业的档案管理机构――天府,天府是周王室封存档案的地方,规模大,收藏丰,而至春秋又产生了盟府,盟府是诸侯国保存盟书的机构,亦称府,平府或故府。

盟誓档案记载着多种先秦盟誓的契约、协定及政策,收藏有序,管理有序,为后世研究并写成史书提供了重要凭证。据已出土的侯马盟书和温县盟书等我们可以发现,春秋时期的盟书应该是用笔蘸墨或者朱砂写在玉片、石片之上,玉石形质为圭形,简形等,大小长短不一。当然这不能代表全部盟书档案的样式,但至少可以窥见其大致形质。

四、盟誓档案的作用

1.历史记录的凭证

盟书作为时代的产物,充分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及军事等各方面的内容,是我们了解当时历史的宝贵档案。春秋时期,王室的作用日渐衰微,诸侯群起,各国往往以会盟解决矛盾,维护秩序。会盟的目的或为协调邦交,如艾之盟(隐公元年),或为大国称霸诸侯,如践土之盟(僖公二十八年),或为颁布策令,如邢丘之盟(襄公八年)等。虽未能见到完整的盟书,但从《春秋》、《左传》等文献有关盟书的记载中可以看出盟书反映了当时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是一面历史的镜子。

2.遵信守约的保障

盟誓的前提是双方缺乏诚信。《文心雕龙?祝盟》曰:“信不由衷,盟无益也。”《左传》中亦载:“盟所以周信也。”(哀公十二年)会盟结盟正是因为缺乏信任,双方订盟以表明心诚并愿意遵守誓言。盟书末尾多有诅辞,如果违背盟约,将会受到祖先或神灵的惩罚。《左传》中对盟书的诅辞多有记载,“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坠其师,无克胙国。”(成公十二年)“有渝此盟,以相及也,明神先君,是纠是殛。”(僖公二十八年)“渝盟无享国”(桓公元年)。诅辞以时人惧怕的事情起誓,以神灵为鉴,协迫双方遵守盟约。这样的诚信机制在当时有一定的作用,如宛濮之盟使卫人一心跟随卫成公,“而后不贰”;晋文公的践土之盟,对帮扶周室,制约诸侯的乱礼行业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3.文化传承的桥梁

盟誓档案在文化传承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文体传承。盟誓是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文体,《文心雕龙》中专有《祝盟》篇记录和表述了其特点,文辞的表达方式,语句的结构对后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葵丘之盟,亳之盟等盟书的正文来看,我们发现春秋时期的盟誓是有意识的文学创作,格式较为固定,前有申诉,交代创作背景,文末为诅辞,对违盟的惩罚;语言表达上受到赋引风气影响,以四字为主,注重骈偶,节奏鲜明,创作上有意模仿《诗经》;而在内容上盟文“约而信”,言辞精炼,有春秋笔法,层次清楚,抒情意味重。虽然盟誓文在秦以后逐渐衰落,但它在中国文体发展传承上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2)、书法传承。盟誓档案由毛笔、朱墨写成,笔画线条较为柔和,书法流畅奔放,力道轻重兼有,结构自然和润,富有意蕴。出土的侯马盟书篇幅完整,填补了我国古代书法发展史的空缺。盟誓文的字体体现金文到小篆的过渡,它的用笔、字构、字法及风格都为后世研究早期书法提供了宝贵的档案史料。

结语

盟誓档案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古代社会的演变发展,各国、各族之间存在着很多结盟关系,这些盟誓契约具有很强的约束性,显示出盟誓活动在当时的存在价值。春秋时期的盟誓档案既对当时社会起到重要作用,也对后世发展具有促进意义。现代社会探索盟誓档案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内容,有利于挖掘其史料价值,此外,盟誓档案在文化、艺术等领域都具有丰富价值,研究者应全面挖掘盟誓档案的社会价值。

【试论春秋时期的盟誓档案】相关文章:

盟誓05-15

试论档案工作的效益10-04

对天盟誓的近义词及意思09-13

试论档案中介机构07-21

试论档案职业道德的建设07-27

《黄金盟誓之书》读后感08-04

试论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07-12

试论档案工作者的信息素养10-04

春秋时期的成语典故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