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玛格丽特互文性研究-兼论玛格丽特魔性特征
【原文出处】外国文学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54
【原刊页号】74~78
【分 类 号】J4
【分 类 名】外国文学研究
【复印期号】200601
【作 者】梁坤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北京 100872
【内容提要】本文从神话学视角和巴赫金的有关诗学理论阐释圣魔合体的玛格丽特形象魔性的1面。从人魔订约的神话传统寻找魔女形象和巫魔夜会的神话原型:探讨作家对历史上的玛格丽特、瓦普吉司之夜的魔女形象和浮士德故事的情节线索的借用和改造。通过文本分析解读作家对巫魔神话的重构和圣教仪式的戏仿:人物形象的变形变性、圣经原型结构、原型意象的化用。在狂欢化的背景下,玛格丽特超越了最初指定的魔女和撒旦舞会女王的角色,完成了文化传统赋予圣母和基督的使命:是复仇女神。也是儿童的保护者和罪人的庇护者;是撒旦舞会的女王,更是异神教最高的祭司和撒旦末日审判的助手。
【关 键 词】圣魔合体/魔女/巫魔夜会/圣教仪式/神话原型/戏仿/狂欢化
【正 文】
1966年9月14日,刚刚接触到布尔加科夫小说文本的巴赫金给作家的遗孀——玛格丽特的生活原型叶琳娜·谢尔盖耶夫娜·布尔加科娃写信:“我现在完全处在《大师和玛格丽特》的影响下。这是1部具有特殊艺术力量和深度的伟大作品。”① 其兴奋程度不亚于当年尼采发现陀思妥耶夫斯基,或许是他从中看到了与自己小说诗学的某种契合,他在《〈弗朗索瓦·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的民间文化〉导言(问题的提出)》1文中曾经指出:“在浪漫主义的怪诞风格中,正反同体往往变成了强烈的静态对比或僵化的反比。”② 玛格丽特正是这种圣魔合体的形象。她既是永恒女性的象征,又是与魔鬼订约的女性,这1特征使她有别于俄罗斯文学传统中以圣洁高雅著称的女性群象而独具魅力。在她身上,圣性与魔性并非呈“强烈的静态对比或僵化的反比”,而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和谐有致地交融在1起,表现出作家超乎以往“浪漫主义的怪诞风格”的创作技巧。
布尔加科夫在小说中分别对《圣经·福音书》和魔鬼学说进行了庄严改造和讽刺性模拟,玛格丽特形象的2重性分别与之呼应。如果说玛格丽特的圣性主要源于宗教传统中对圣母马利亚的崇拜,对永恒女性索菲亚的渴慕和追索,那么其魔性亦植根于深刻的神学与历史哲学传统。上帝与魔鬼在基督教神话中是两个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概念,这是善与恶、美与丑、灵与肉、光明与黑暗、肯定与否定等1系列2元对立统1的具象化体现,当他们内化到人自身时,便表现为圣魔2重性特征。荷兰版画家艾舍尔(M. C. Escher, 1898—1972)在他的作品《宽恕的公山羊》(1921)中非常准确地描绘出2者的关系:魔鬼以上帝的影子、神的本质的阴暗面出现。③ 在《大师和玛格丽特》扉页上,作家引用了歌德《浮士德》中的台词:“我就是那种力的1部分,总是作恶却总是成就善。”恶的力量因此受到但丁、弥尔顿、歌德、莱蒙托夫等历代诗人作家的称颂,这也正是玛格丽特转向魔鬼的意义所在。
人魔订约神话的传统渊源
人与魔鬼订约是魔鬼学说的核心事件之1,它构成了小说的结构中心,在欧洲具有悠久的宗教文化传统。所谓人魔立约,即指人类出于私欲,企图通过与魔鬼签约获得撒旦的超凡能力。按照条约,人以灵魂换取财富、权力、爱情、还童术、隐身法和其他非以此不能得到的东西。如履约至终,人的灵魂就永拘地狱。关于魔女的传说可以认为是小说中人魔订约故事的源头之1。在俄语和英语中,“魔女”、“女巫”、“女妖”都是1个词BeдьMa, witch。魔女本身即含有“与魔鬼订约的女性”之意,与魔鬼订约是其自觉行为。魔女被认为具有召唤精灵恶魔和掌握咒语的能力。最能体现魔女和魔鬼关系的活动当数巫魔夜会,这是为崇拜撒旦而举行的男女巫师聚会。与会者骑扫帚柄赴会,扫帚柄上涂着含有幼童脂肪的魔膏。也可骑乘化为动物或人的魔鬼或由魔鬼拖着飞抵夜会。人变成动物,猪变成交通工具,类似情节在文学作品中经常遇到。据16、17世纪有关记载,夜会始于仪仗游行和向撒旦膜拜,而后是宴会、黑弥撒和舞会,高潮是纵淫取乐。当魔鬼抨击基督教时,出席者都大声赞扬。④ 在《大师和玛格丽特》中,作家刻意表现了魔女、魔鬼、膜膏、扫帚、隐身飞翔、巫魔夜会、黑弥撒等1系列神话元素,创造出1个光怪陆离的魔幻世界。
在人魔订约神话中,流传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是浮士德与靡非斯特的契约。浮士德为欧洲中世纪传说中的1位半神话半真实的人物,可能是魔法师,传说他与魔鬼订了出卖灵魂34年的契约,享尽各种人间欢乐,死后灵魂被魔鬼劫入地狱。在自己的小说中,布尔加科夫又1次重构了这1神话原型,在人与魔鬼订约的情节框架下,让玛格丽特成为浮士德的女性变体。同浮士德1样,玛格丽特是被动经受诱惑方与魔鬼订约,这1点又与中世纪魔女不同。Б. 索科洛夫主编的《布尔加科夫百科全书》考证玛格丽特形象的渊源关系,认为从外形来看可以追溯到歌德《浮士德》中的玛格丽特(中译分别为玛甘泪、甘泪卿、格蕾琴等等),1些细节还可以在埃米尔·明德林(1900—1980)1923年创作的《浮士德博士归来》中找到。比如,沃兰德送给玛格丽特的金马掌就与这部作品中的“金马掌”小酒店有着很明显的关联(在这里浮士德第1次同玛格丽特相遇)。《浮士德博士归来》中的1幅插图同样可以在布尔加科夫的小说中找到反映。在作家被保存下来的文献里有1份复归的明德林小说的文献,其中有1幅尼文斯基(1880/81—1933)的版画插图。版画上画着1个镜前的半裸女子:左臂上搭着有白衬里的黑色外套,右手拎着黑袜子和黑色尖头高跟鞋,留着黑色短发,这就是玛格丽特抹上阿扎泽勒具有魔法的回春脂之时从镜中看到的自己。⑤
巫魔狂欢夜会可溯源于古希腊的酒神祭祀,在欧洲各民族的传说中流传甚广。其中有两处对布尔加科夫产生了深刻影响,可以认为是《大师和玛格丽特》中撒旦舞会的原型。1处是瓦普吉司之夜——在德国哈尔茨山脉布罗肯峰举行的盛大巫魔夜会,弥尔顿的《失乐园》、歌德的《浮士德》都描绘过这1著名场景。布尔加科夫让沃兰德亲口告诉玛格丽特:“可我总觉得这膝盖痛的毛病是1个迷人的魔女给我留下的纪念:1571年我在布肯罗山上的道场里认识了她,有1段时间我们过从甚密。”以此和歌德笔下的瓦普吉司之夜衔接起来。不同的是,瓦普吉司之夜只是作为《浮士德》庞大故事体系中的1个场景而存在,在《大师和玛格丽特》中撒旦舞会则被扩展为故事情节发展的高潮。小说除了表现群魔乱舞的混乱喧嚣,还增添了但丁《神曲》中末日审判的严整秩序和恢宏气度。
另1处巫魔夜会原型是传说中的女巫安息日,时间是每年6月23至24日,即施洗者圣约翰之筵前夕。乌克兰向来是巫魔神话传说盛行之地,果戈理的小说《圣约翰节前夜》和穆索尔斯基的幻想曲《荒山之夜》就是表现这1题材的传世名作。音乐作品中的荒山即指布尔加科夫的故乡基辅附近的特里格拉夫山,它在俄罗斯传说中很有名。音乐表现的是恶神(魔鬼)装成黑羊,指挥各种恶鬼、男女巫师以及杂7杂8的凶神恶煞狂欢的景象。由于基督教文化的同源性,《荒山之夜》相当完整地体现了欧洲巫魔夜会的内容。布尔加科夫酷爱音乐,又1直尊果戈理为心目中的恩师,这两部作品对他的创作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人魔订约的魅力主要在于对现实的超越。巴赫金在讨论怪诞风格时指出:“怪诞风格——包括浪漫主义的怪诞风格在内——揭示的完全是另1个世界、另1种世界秩序、另1种生活制度的可能性。它完全超越现存世界虚幻的(虚假的)唯1性、不可争议性和稳固性。”⑥ 布尔加科夫重构巫魔神话,戏仿圣教仪式,将历史上的玛格丽特、瓦普吉司之夜的魔女形象和浮士德故事的情节线索以及巫魔夜会等诸多原型融会贯通,使这1神话的情节、主题和形象弥散于文本的整个空间。他的天才创造让这些古老的神话焕发出新的生机。
对巫魔神话的重构
小说对巫魔神话的重构集中体现在《撒旦的盛大舞会》1章。布尔加科夫在通过各种神话元素详细描写玛格丽特魔化过程的同时,对巫魔神话进行了净化处理,对魔女的行为进行了原则上的修正。如取消了对圣地的公开侮辱和渎神行为,包括女性与魔鬼结成肉体联盟、作撒旦情人和儿童祭品的主题,摒弃了中世纪魔女身上惯有的血腥残暴而代之以温柔慈悲。小说以魔鬼神话的外壳包裹圣教精神的内核,使变成魔女的玛格丽特仍然保持圣性的纯洁。玛格丽特是复仇女神,也是儿童的保护者,她的疯狂蕴含着正义与人道的力量。
玛格丽特与魔鬼订约的过程就是信仰转变的过程,作家用“我相信”1词将信仰的对象暗中转向魔鬼。在基督教传统中,“相信”往往专门用于表明对上帝的信仰。而神话构成中的巫魔夜会总是与黑弥撒联结在1起,与魔鬼订约者将撒旦作为神来祭拜。布尔加科夫将“相信”1词加上代词“我”,使得2者的界限变得含混不清。玛格丽特预感到那即将临近的神秘转折:“我相信!——玛格丽特激动地低声说——我相信,1定会发生1件什么事!不可能不发生,真的,为什么我会注定痛苦终生呢?”因为对大师的爱伴随着宗教般的迷狂,她的“相信”里便含有圣教仪式的庄严肃穆,甘愿为找回幸福接受任何改变。“只要能知道他是否还活在人世,为此让我把灵魂抵押给魔鬼也心甘情愿!”
与魔鬼订约的情节在这样的心理铺垫下自然展开,于是,在克里姆林宫对面的长椅上,凄苦绝望的玛格丽特身边出现了魔王的随从阿扎泽勒。从那1刻起,主人公身上发生的1切都以满足订约为前提。订约条件就是变成魔女,参加撒旦舞会并作舞会女王。她的信念越来越坚定:
这天晚上她目睹了魔力的显示,经历过各种奇迹,现在她已隐约猜到自己去见的是什么人了。但她并不觉得害怕。1个强烈的愿望——在那里可以挽回自己的幸福,使她变得无所畏惧了。⑦
当她从阿扎泽勒交接过魔术油脂的时候,这场订约就真正开始了。她忠实履约并如愿以偿地找回了心爱的大师。至小说结尾,从撒旦舞会回到地下室的玛格丽特情不自禁地对大师赞美沃兰德,再次肯定了这次订约,确认了撒
【玛格丽特互文性研究-兼论玛格丽特魔性特征】相关文章:
无俗念 论性,无俗念 论性尹志平,无俗念 论性的意思,无俗念 论性赏析 -诗词大全03-13
论经典的当代性作文07-20
论沟通的重要性作文08-05
研究性开题报告12-12
研究性学习的总结10-10
研究性学习报告05-14
研究性学习总结12-30
劳动研究性报告04-07
研究性学习总结11-12
研究性学习报告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