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课程与新闻人才培养

时间:2023-04-28 08:57:56 社会文化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代文学课程与新闻人才培养

    古代文学课程与新闻人才培养

    □张红花应子康

     摘要:本文结合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联系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地方高校新闻学专业中的教学现状,积极探索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改革新路子,力图提高地方高校新闻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新形势下的新闻事业服务。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地方高校;新闻学;人才培养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一直是国内高校新闻学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之一,它是一门教学内容丰富,全面深刻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的课程,从原始歌谣、上古神话到唐诗宋词、戏曲小说,式样繁多,辉煌灿烂。学好这门课程,不但有利于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分析评说能力、文学素养,而且还有利于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全面提升人文素养、道德情操、建构价值观念、培养爱国情怀等。因而,它的教学效果好坏将直接影响地方高校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但目前,由于地方高校开设新闻学专业的历史短暂、办学经验不足、师资力量匮乏、认识不够到位等多种原因,致使该课程在新闻学专业中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都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与随意性,这与我们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新闻人才的目标相距甚远,因此,如何把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与新闻学专业的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紧密联系,探寻两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找出适合新闻学专业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培养更合格优秀的新闻人才,应是一个值得研究探索的教学课题。以下是笔者对此课题的思考与研究,以期抛砖引玉,共同促进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地方高校新闻学专业中的教学改革与发展。

    准确定位课程性质

    在当前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地方高校对新闻学专业中开设的古代文学这门课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与不足,譬如,有的过于拔高了它在整个新闻学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安排的课时量过多,走入“文学化”误区,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和网络查阅,发现有不少地方高校把这门课程按专业基础课的性质进行教学,照搬中文专业教学计划,课时量多达200个学时左右,开设学期长达三个;有的又无视它的作用,大大压缩课时量,或者整合为文化概论课来上,这都将直接影响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因此,如何正确定位该课程,纠正认识上的偏差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新闻学专业向来被认为是“文科中的工科”,它具有强烈的实践性,以培养学生的采、写、编、评为核心能力目标,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古代文学作品及精确简练使用汉语的能力,培养新闻人必备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批判能力等,实践表明,上述这些能力都是新闻人必备的素质,没有这方面的素养,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出色的新闻记者,新闻学专业知识加上人文精神以及思考、分析批判等能力,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人。中国古代文学深厚的文化养料恰好能给予新闻学专业学生以宽广的视角、深刻的洞察力与准确的判断力,给新闻学以肥沃的土壤,有力地保障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避免新闻学专业毕业生上手快,但后劲不足的情形出现,提升综合素质。因此,在新闻专业教学计划中,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性质既不是主干专业课,也不是公共选修课,而应该定位为文化素质教育必修课,它是对专业课程必要的补充与辅助,是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

    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新闻学专业所开设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均沿用中文专业的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为了突出中国古代文学在新闻学专业中属于文化素质教育必修课,保障这门课程教学目的的真正实现,还必须根据专业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

    首先,进一步明确课程教学目的,统一课程名称。作为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其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课的目的就是要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从审美欣赏的层面上领悟古代文学存在的价值,在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的基础上,促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审美能力、思考分析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史的把握与理解是次要的,因此,这门课程在新闻学专业中的教学实质是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以往冠之以“中国古代文学史”或笼统称之为“中国古代文学”应统一重新命名,代之以“中国古代作品选读”或“中国古代名篇名著导读”或“历代作品选讲”将更为合理。

    其次,重组课程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根据新闻学专业学生的从业实际,不但要扩大他们中国古代文学的知识面,更要突出重点、突出特点、突出脉络、突出轮廓,因为中国古代文学渊远流长,博大精深,讲授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要求新闻专业的学生通过听课和自修,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与特点,以适应自己的新闻采写工作,尤其是在深度报道和专题报道中对相关背景资料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上须强化新闻学专业所需要的古代文学常识的记忆,弱化字解句译的教学;强化对古代文学作品表现手法的学习与借鉴,弱化文学史教学的系统性;强化古典诗词名篇佳句的诵读,弱化文体源流、文学影响的讲解;强化对古代文学作品人物、事件的思考与评议,弱化作家地位、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再次,重新计划教学时数与分配,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伴随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性质、课程名称在新闻学专业中的重新定位与改变以及教学重心的转移,课程的教学时数及分配都应该作出变动,通常只需开设一个学期,每周5学时,按每学期16周计算,共80个学时,各高校可根据各自学校教学计划整体情况有所变动,但应保持在50至100学时范围之内,在学分比重上不能超出整个新闻学专业毕业所需学分的8%,由此才能既突出专业特色,又保证新闻学专业古代文学课教学目的的实现。同时,在教学进度上要作出合理的安排,教师的教学进度必须与学生的学习接受度保持步调一致,让学生的学习结果更理想。

    此外,还须做好教材配套、讲义、教案等修订工作,对授课的要点、重点、难点及教学方式、步骤、课型等作出相应的调整。

中国大学网 www.unjs.com

【古代文学课程与新闻人才培养】相关文章:

古代文学试题03-23

经典古代文学故事03-14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03-13

人才培养方案09-02

人才培养总结03-22

人才培养方案10-12

医院人才培养方案07-24

梯队人才培养计划08-25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09-12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