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 毕业论文

时间:2023-04-28 08:21:34 社会文化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 毕业论文

    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

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 毕业论文

马瑶

     摘要:周作人是中国最早发现“儿童”的人,他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的奠基者、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教育价值理论的开拓者、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大胆探索者,他的儿童观、儿童文学观是中国儿童学和儿童文学领域最初的理论建设。他提出的“以儿童为本位”的核心观点对其他的研究者提供了理论基础。他倡导的“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发现并强调了儿童作为生命主体的独特的心理世界和精神需求特征,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自觉提供了观念上的巨大推动力。新时期以来,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的中心任务是建设与发展,人们最为关心的是儿童文学在促进儿童生理、心理健康发展,推动儿童向理想人格健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强调儿童文学的审美性与娱乐性价值,这与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可谓是不谋而合,从而又突显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理论体系的独创性文化价值。

     关键词:周作人;儿童文学观;以儿童为本位

    周作人是中国最早发现“儿童”的人,他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的奠基者、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教育价值理论的开拓者、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大胆探索者,他的儿童观、儿童文学观是中国儿童学和儿童文学领域最初的理论建设。

    就中国而言,当时正处在清朝统治即将落幕的情况下,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西方先进国家对我国的侵略,随之而来的还有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进思想,处在这一时代的进步青年纷纷赴日本留学,真正的接触了西方多方面的先进思想。周作人就是这一时代的文学青年。就个人而言,1885年他出生在富庶家庭,孩时,家庭富裕,生活无忧,见识颇丰;十多岁家道落没后,却没有使他感到悲惨,反而是另一种生活的体验,从未承担过家庭重担,保留了童趣。赴日本留学时,基本生活开销大多由兄弟鲁迅承担,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买书,看书,译书,写作上,这时的他系统化地学习了人类学、生物学、心理学、西方哲学等多方面内容。回国时携日本妻子,生了三个儿女,他们分别是丰一、静子、若子,据周作人的友人回忆,他是一个很好的父亲,在对儿女的教育问题上甚费功夫。并且,周作人1913年在浙江第五中学工作四年多,后来在女师大,北京大学从事教书工作,教书生涯对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因素。

    周作人是发现儿童第一人,在日本东京留学期间,周作人便利用自己学习的英文和日语广泛涉猎神话学、文化人类学、生物学、儿童学方面的西方书籍。在这些学术领域,他对儿童学的发现就成了他研究儿童文学的立足点。他在1913年12月发表的《儿童研究导言》中就说:“盖儿童者,大人之胚体,而非大人之缩形……世俗不察,对于儿童久多误解,以为小儿者大人之具体而微者也……”这是我们能见到的周作人关于“儿童发现”的最早文字。这一建立在“儿童发现”基础上的儿童本位的儿童观明显早于鲁迅1919年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首次提出的“幼者本位”、“孩子本位”的儿童观。类似的儿童观在周作人于1914年2月发表的《玩具研究(一)》中也出现过,他认为玩具应“以儿童趣味为本位”。“以儿童为本位”是周作人儿童文学观的核心。1914年6月周作人在《绍兴教育月刊》第9号上的《成绩展览会意见书》一文中指出:“故今对于征集成绩品之希望,在于保存本真,以儿童为本位。”这是最早出现“以儿童为本位”的表述的文字,他主要是针对儿童艺术教育而言的。他认为评价儿童创造的艺术应该“以儿童为本位”,这就把儿童世界与“世俗”、“大人”的世界相向而置。“以儿童为本位”,强调将儿童文学从以成人意志、成人教育目的论为中心,转移到以儿童为中心,使儿童文学契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思维特征和社会化特征,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

    1920年他的儿童文学专论《儿童的文学》进一步完整而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儿童文学观,提出成人社会必须承认作为完全的个人的儿童的权利,并提出两点根据来解释:第一,我们承认儿童有独立的生活,我们应当客观地理解他们,并加以相当的尊重;第二,我们又知道儿童的生活是转变的生长的。

    所以要将儿童的文学供给儿童。他主要的理论成果有《儿童文学小论》《儿童研究导论》《童话研究》《童话略论》《儿歌之研究》《玩具研究》,翻译神话《希腊神话》等。其儿童文学观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1)哲学思想。注重儿童的精神自由和健康,尊重儿童的自由生命价值,不以成人教育为目的,不能只简单的将儿童看作是缩小的成人,然后将一些思想硬是给他们灌下去不管他们是否需要,也不管他们是否能接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和儿童文学观,夹带着蒙昧主义和专制主义的思想实质,将儒家思想和道德过多地灌输于中国儿童,渗透在一切之中,导致他们想象力受到约束,也不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愉悦。正因为如此,要消除无知,克服恐惧,让儿童从蒙昧和专制的羁轭下解放出来,过一种自由而健康的生活,那就必须接受理性之光的导引,这便是周作人儿童文学观的基本诉求。由于在中国传统儿童文学向现代儿童文学的转型过程中,周作人坚定不移地按照理性化要求来寻求对儿童观的解释,以其具有的启蒙性质彻底决裂旧儿童文学观的姿态给予了现代性的儿童文学观一种合理的表达,从而确立了他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2)科学角度。周作人为自己的儿童文学观提出的最高使命就是尊重儿童的自由生命价值,这与周作人接受的文化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以生物学和儿童学为基础,把科学运用到儿童文学的探求上,努力为儿童文学寻求合乎它本身的科学性,即为儿童文学的发生、发展寻找其充分的理由。并且,在对与儿童相关的领域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同时,更将他的精力关注于儿童“内”生活的需求,并以美国“小学校里的文学”为榜样,在中国第一次旗帜鲜明地倡导“儿童的文学”,既在征服传统的儿童观的过程中释放出巨大能量,也以对儿童文学观念的探索洗刷着人们固有的儿童文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科学理念指导下发展起来的周作人儿童文学观,其科学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周作人科学地梳理了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特征的关系,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20年10月26日,周作人在北京孔德学校所作的讲演———《儿童的文学》中,重点分析儿童在幼儿前期,幼儿后期,少年期等几个不同阶段对文学的不同要求。

    其次,周作人科学地阐释了儿童文学的概念内容,为儿童文学的“双逻辑支点”的理论建立提供了发展的依据。在《儿童的文学》一文中,周作人还明确地指出儿童文学的概念应该包括“儿童的”和“文学的”两层含义,须具有文学趣味,文章单纯、明了、匀整,思想真实、普遍。他的这一对儿童文学双逻辑支点的认识以科学的姿态树立起其儿童文学观的权威,为人们提供了真正理解儿童文学的钥匙,这不单延伸了对儿童文学概念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拓展了人们的思维视界。(3)审美方面。文学具有审美价值,不以商业为目的,无功利性,无政治性与商业性,追求纯粹的精神愉悦感和自由感。他在1922年与赵景深以书信形式在《晨

http://www.unjs.com/lunwen/ 中国大学网论文频道

【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 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原文]乌篷船周作人06-01

毕业论文:论《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11-23

论胡适的文化观论文12-08

儿童文学教案设计04-22

《儿童文学》心得体会11-14

儿童文学心得体会11-20

我的儿童文学作文(通用28篇)11-18

论宽容作文04-02

论幸福作文02-28

关于论作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