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实现民俗学研究方向的战略转移 迎接民俗事业在新世纪的更大繁荣
一、为什么要实现民俗学研究方向的战略转移
值此跨入新世纪之际,中国民俗文化正处在历史剧变的紧要关头。然而,中国当前的民俗学研究,对这一剧变的重要意义,发展方向,似乎尚未形成清醒、明确的认识,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这主要表现在:民俗学目前仅有一些博士生、硕士生的培养点,而没有本科或专科生,更少有独立的民俗学专业。而博士生、硕士生的培养点,又大多设在高校的中文系当中,所研究的方向基本上限于民间文学的范围。如此一来就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在很多关于民俗学的研讨会上,所讨论的内容大多是关于民间文学的,甚至是民间文学领域中的一些细节、技术性的问题。与之相反,大量的关于民俗学的重要内容却无人研讨。这一倾向也反映在研究成果——图书、文章方面。民俗学依附于民间文学的另一个结果是,民俗学研究越来越成为少数人在书斋中钻研的象牙塔,而置现实需要于不顾。有些人更以孤芳自赏的态度,片面强调理论的重要,仿佛理论可以成为不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摆设。因此,当某些圈内人士大谈民俗学研究的繁荣之际,实际上却越来越走进了死胡同,近来关于十余所大学中文系一致取消民俗学课程的行动就是明证。更不幸的是,上述问题的存在,虽然越来越引起民俗学理论、实际工作者,尤其是基层实际工作者的不满,却长期未能根本改变。
民俗学到了紧要关头,我们应该发出同一个吼声!
当然,此时此刻,仅仅限于发出吼声是不够的。问题的解决,需有一个冷静的观察和细致的思考。
经济学家厉以宁,在他前年出版的《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一书中指出:由于市场和政府都不是万能的,因此,为了保证经济体制更好地运转,还必须发挥道德的作用。而通过道德重整所实现的精神起飞,又成为经济起飞的重要前提。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规范、习俗,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起到对社会成员的行为约束的作用。“在性质上,它更近于一种道德规范,但它在对人们生活和心理的普及及深入上比起一般的道德来更进一步。"(钟敬文《民俗文化的民族凝聚力》)这是法律所做不到的。这种潜藏于人们心理中的一种定势,一种集体无意识,是一种约定俗成,成为大家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在改革进一步深入的今天,包括民俗在内的文化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已日益凸现出来,民俗文化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一作用并不会因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而改变。因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虽然导致了对民族和国家界限的超越,却未能改变民族、国家观念的消失。正因为如此,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伦理价值取向——爱国主义,仍然在人们心中拥有一如既往的崇高地位。民俗文化将这一主义具体化了。
无数事实表明,在考察历史时,不能仅仅看到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只有对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综合考察,才能将描述与评价、现象与本质、个性与共性、社会风貌与历史发展的研究方法统一起来。甲午海战中,位于世界海军第七位的中国北洋舰队却被第二十一位的日本海军全部消灭;五星红旗的五星,与北洋政府旗帜上的红黄蓝白黑五色其数均为五,它与五行是什么关系?这些俯拾即是的无数事例背后,都有着某些文化方面的重要因素。忽略这一点,就不利于对它们的正确认识,更遑论解决之。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存在这样一种认识: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观念表现。于是,先抓经济要紧,而文化的事则可以慢慢来。而历史的经验恰恰证明,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绝非是第二位的。五四以来的社会风暴,可以说就是先从文化开始的。目前经济改革中出现的困难,也往往是由于文化积习所致。因此,文化现代化刻不容缓。因为,包括民俗在内的民族传统,在指导人们、指导社会的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旧的传统被打破,新的传统又待建立,因此,失掉传统的结果,导致了人们观念中的真空,人们的道德伦理观念动摇。经常披露于报端的大批官员的腐化堕落,与大量社会问题的出现,都与这种道德的真空状态有关。
以上,我们站在文化的高度,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民俗在社会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下面,再对这一作用的具体内容分述于下。
第一、提倡民俗文化,有利于增强民
[1] [2] [3]
【实现民俗学研究方向的战略转移 迎接民俗事业在新世纪的更大繁荣】相关文章:
多维度视角下的文艺民俗学研究04-27
民俗学生作文12-05
民风民俗学生作文04-26
论民俗学之民间04-27
民俗学生作文14篇12-05
民俗学生作文(14篇)12-05
民俗学生作文精选14篇12-05
加快奶业发展迎接新世纪04-27
新世纪深圳环保事业的战略思考04-27
新世纪审美价值研究综述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