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西南城市贫困的特征、原因与反贫对策(摘自新华网)
(2001.09.03 10:31:18)西南地区的贫困问题由来已久,我国的中西部既是农村贫困的重灾区,又是城市新贫困人口的高发区,全国80%的贫困人口都集中在西部省份。通过对西南地区城市贫困的特征及成因分析,为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反贫困”行动,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及其居民消费水平方面的差距,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若中西部地区或西南贫困问题得到缓解,则全国至少有 80%的贫困人口可望摆脱贫困的困挠,其影响、意义非同一般。
(一)区域经济发展落后,城市相对贫困问题突出
1.城镇贫困人口比重大, 贫困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985年东中西部城镇贫困人口占全国城镇贫困人口的比重分别是:东部459万,占25.6%;中部967万,占54.0%,西部365 万,占20.4%,中西部合计占 74.4%;1995年,东、中、西部城市贫困人口占全国城市贫困人口的比重分别是:东部471万,占 1 7.1%,中部1527万,占55.5%,西部754万;占27.4%,中西部合汁占83.9%。从贫困人口的比重变化看,东部地区在1985年~ 1995年间城镇贫困人口比重大幅下降,中部略微上升,而西部则大幅度上升,全国有8个地区城市非农业人口中20%都属于贫困人口,这些地区全部在中西部。
2.居民收入、消费水平低、贫困程度深
西南地区云、贵、川无论是农村居民或城市居民人均收人在全国比较都属低收入地区,不到全国平均数的50%,更是低于东部发达省市。
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虽然东西部都受益于宏观经济改革,但受益的范围,程度是不同的。正是这种差距使得西部城镇居民陷入贫困的概率大于东部地区。导致区域发展落后,人均收入、消费水平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主要有:
(1)起点低,“先天不足” 从近代起由于政治、经济、社会、自然、地理等因素,资本最初是从东南沿海叩开中国封闭的门户,近代工业随之建立。而西部近代工业则长期空白,直到解放,历史留给我们的是东西部社会经济差距非常悬殊的严酷现实。建国前,70%以上的工业都集中在不到全国面积14.2%的东部沿海地区,而占全国土地面积 81.8%的中西部地区仅占全国工业的9%;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按人均GDP排序,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中,西南三省囊括了倒数前三名;贵州倒数第一,云南倒数第二,广西倒数第三;当时贵州、云南、广西的人均 GDP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 46.7%、60%和59.5%, 人均 GDP的绝对份额分别为175元、 223元、225元。这就使得在以后全国区际大赛中,西南三省区的起跑线远远落后于其它地区,处于“历史性不平等”的不利地位。
(2)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社会基础设施落后
西部地区公路、铁路运输系统极不发达,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经济开发的需要,亦是制约东西经济联动、妨碍大规模开发西部的重要障碍。据资料显示,占全国总面积2/3以上的西部地区铁路里程还不到全国的1/4;更有一些地区至今乡村尚未通路,完全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由此造成地区发展可达性差,吸引外部投入的能力低,因而发展机会极少,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这种地缘经济格局至今未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中,西部地区由于自身地理环境的制约,处于最低层次,80%的外商投资者都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区外资金的大量输入改变了沿海地区的生产关系和产业结构,并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产生了极为显著的影响。
(3)人口增长过快,人力素质低下
尽管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很小,且生存环境酷劣,经济发展缓慢,文化落后,但人口增长却很快,有的省区每年以 3%的速度递增。在过去的两次生育高峰期,西部大部分省份的生育峰值都很高,且持续肘间较长,西部地区人口增长无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量都远远高于东部。除了人口增长过快外,就是人口的文化素质低,受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率低、文盲率高,文化程度结构低。
(4)经济结构落后,积累能力差
现代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经济结构变动的过程。在
[1] [2] [3] [4]
【西南城市贫困的特征、原因与反贫对策(摘自新华网)】相关文章:
发达地区贫困问题与反贫困对策04-28
我国城市贫困的原因分析05-02
滨江城市水体污染的典型特征及保护对策04-27
城市加油站的污染特征及其控制对策04-28
农村贫困人口的聚类与减贫对策分析04-30
现代化城市温度分布特征及绿化对策04-29
21世纪初叶中国贫困形势与反贫困对策研究04-28
浅谈城市公交柴油客车排黑烟原因及对策05-02
城市幼儿园儿童营养失衡之原因与对策04-29
河南省城市空气质量特征与污染防治对策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