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农林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浅谈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从提高教学质童角度出发,对影响教学质童的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初步构建教学活动过程中主体要素及客体要素教学质量的管理机制进行了阐述。
论文关健词:教学质量 管理机制
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面向21世纪,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注重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是农林高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竞争将日趋加剧,这种竟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核心是人才质量的竟争。因而提高高等人才培养的质量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在21世纪的奋斗目标。
1.提高教学质量是21世纪经济杜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并呈现出加速发展和急剧变革的趋势。微处理机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软件开发及其大规模产业化,使人类进人了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正在引起或即将引起政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80年代末以来,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以质量发展取代数量追求的趋势,主动探索和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途径,积极开展教育调查研究、教育评价等。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预示着全球将进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仅改变着世界经济结构,也改变着传统观念,如果说20世纪仍然是属于“财富源于物质资源”的时代,那么21世纪将完全进人“财富源于人力资源”的崭新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将成为人们的追求,作为现代社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人才资源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竟争力,培养人才、发现真理已被视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柱。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高等教育将更加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我们所力求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相统一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质上就是从更高、更深层次上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2.提商教学质量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等教育在进一步发展数量的同时,将更加注重于质量的提高,这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纵观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总体上呈现出由追求数量到注重质量的特点。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源开发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振兴经济不可替代的主要手段,因此,高等教育有了飞速发展。据资料报道,1970年全世界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人数为2820万人,到1990年增加到6100万人左右。我国1980年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为114万人,到1996年增加为568万人。随着高等教育数量上的大发展,教育、教学质量问题便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1998年10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其主题之一就是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我于90年代开展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价,就是适应国际潮流,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可以讲,21世纪将是高等教育更加注重质量和人才素质的世纪。
3.提高教学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最终目标.
回顾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高等教育体系,虽然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几但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原有的高等教育体系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等.严重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高等教育面向新世纪,全方位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在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前提下,我国高等教育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如管理体制改革、面向2l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本科教学工作评价等。这些改革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
二、教学质量影响要素分析
高等教育所遵循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方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侧重点各有不同,有时扩大规模是发展的重点,有时优化结构是发展的重点,但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是任何时期都必须坚持的一条根本准则,规模适度、结构优化都是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展开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我们认为,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改革教育思想和观念。虽然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改革在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内涵,但增强质量意识是改革教育思想观念的中心。长期以来,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只重视知识,把知识的多寡、深浅作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质量标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日益呈现出现代化、国际化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把传统的知识质量观转变为包含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坚持走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并重、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只有这样,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付诸实施并取得成效。从教学活动全过程来分析,除了教育思想观念,教学质量的影响要素主要有如下方面。
1.教师
在高等学校教学活动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只有不断提商教师的综合素质,树立严谨治学的作风,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2.学生
学生是教学双向交流活动中的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要体现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实施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才有坚实的基础。
3.人才培养模式
选择或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没有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也会落空。
4.教学条件
这里的教学条件,主要指学校的教学环境条件、实验实习条件、图书阅览条件及学术氛围等。上述内容虽然在教学活动中不处于主体和主导地位,但良好的教学条件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是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里要因素。
5.教学管理
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教学质量提高中处于重要地位,“教、学、管”三方面构成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要素。具体来讲,教学管理又包含如下内容。
(1)制度要素。建立并不断完善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实现教学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消除教学质童管理过程中的随惫性,从制度上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提出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坚持的一条藻本原则。
(2)人员要素。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管理水平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管理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其根.本目的就是保证教学活动科学有序运行,确保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没有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业务水平和较强管理能力的教学管理队伍,教学管理目标也难以有效实现。
(3)方法手段要素。面向21世纪的教学管理、除了商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外,还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管一理手段。针对不同规模的学校,合理划分管理层欢,科学界定管理职能,运用计算机等管理手段,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必然趋势。
(4)运行机制要素。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和管理方法手段是构成教学管理的重要因素,但是,没有一个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教学管理工作便无法开展。因此,面向21世纪,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教李管理运行机制,是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构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进程中,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种社会组织,必然要以质量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并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永恒的追求目标。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是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只有面向新世纪,牢固树立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素质质量观,教学质量管理才有坚实的基础和明确的目标。从高等学校教学活动全过程分析,教学质量管理必须坚持全面性、全员性、全程性的总体原则,把教学活动过程作为一个系统,充分运用系统信息,实现对系统的有效控制,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本着上述指导思想,我们认为,农林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构建至少包括主体要素管理、客体要素管理和管理要素优化三方面的内容,以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我们简称为“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
1.教学活动过程中主体要素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
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要素,是指教与学双向交流活动中的教师与学生。在现代教育理论中,虽然把教师称为教学活动的主导,把学生称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但从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看,把二者统称为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要素还是比较适宜的。根据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着“目标分解,过程控制,结果评价”的思路,加强对教学活动主体要素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目标分解。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教师教学质量管理目标,二是学生学习质量管理目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按照各专业教学计划及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教师教学质量管理目标主要包括理论课程教学目标、实践课程教学目标、综合素质教育目标等;学生学习质量管理目标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创新精神的培养等。需要强调一点,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过程控制。在教学管理中,开展目标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过程管理。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童,必须坚持教学质量管理全程性原则,强化对教学活动全过程的监控。在这一方面,许多高校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规定,并采取了与之相配套的各具特色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听课、评课、观摩教学以及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学信息员制度、课堂考勤制度等。事实证明,上述制度和规定的实施,对强化教学活动过程的监控力度,确保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的实现起到了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3)结果评价。对教学活动过程中主体要素的活动结果进行科学评价,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点。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一般采用课堂或课后作业、课程考核、实验技能测试、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测评、评优选优等方式;对教师教学结果进行评价,通.常采用学生信息反馈结果分析、课程考核(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结果分析、同行教师评价、教学检查结果分析、教师年度业务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优等方式。在进行分析评价时,一要注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既有定性描述,又有定量分析,做到科学、客观、公正;二要注意结果与目标相统一,把结果评价与分解目标统一考虑,才能使预定目标顺利实现;三要使目标、过程、结果三者相协调,无论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还是教学评价,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活动过程中客体要素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
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客体要素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宽泛,既有社会环境因素,又有学校内部环境因素,还有管理规章制度的内容等。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角度出发,我们更注重学校内部教学条件的改善和学术氛围的营造。在实际工作中,采取切实措施,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优良的实验实习条件、良好的教学活动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方面。
(1)实验实习条件。实践教学是农林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实验实习条件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创造条件,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经费投人,并通过评价、重点实验室建设、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等,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教学质量的提高莫定良好基础。
(2)教学活动环境和学术氛围。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通过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活动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样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开展教室评比、实验室评价、优质服务以及形式多样的学术报告会、研讨会等,为教学活动的高效运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3)教材。选用优秀教材和统编教材是教材工作的重点,近年来,教育部开展了优秀教材评选工作,并面向21世纪,组织力量编写出版了一批内容新、质量高的教科书,我们在订购教材中,要坚持选用优秀教材和统编教材,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同时,也要组织校内有关专家,编写体现地区特点、民族特色和学科优势的教材,以突出学校的优势和特色。
(4)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要从“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角度出发,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以有效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
3.教学活动过程中管理要素的优化
无论是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有序运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工作。从现代管理理论及高校教学工作特点角度出发,教学活动过程中管理要素的优化主要有如下方面的内容。
(1)管理运行机制优化。本着“科学、有序、高效”的原则,按照“校、院(系)两级管理,以院(系)为主”的思路,不断优化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在合理划分职责,充分调动院(系)教学管理积极性的同时,采取定期检查汇报、教学质量评估、专题调研、教学督导、教学信息收集处理等手段,强化学校教学工作宏观管理职能,从而形成管理科学、运行有序高效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机制保证。
(2)管理队伍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的优化,是教学管理要素优化的决定性因素。随着高等学校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正式启动,通过推行全员聘用合同制,采取定岗定编、人员分流、竞争上岗及学习培训等途径,不断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素质,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组织保证。
(3)管理制度优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有序的教学活动,必须有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做保证。制定并不断完善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实验室管理等规章制度,力戒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为教学活动有序运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制度保证。 (4)管理方法手段优化。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方法手段的优化不仅是一个战术问题,更是一个战略问题。随着学校新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建立,进一步加快以计算机为主的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的步伐,实现教学管理的计算机化、网络化,确保教学活动科学、有序、高效运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农林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浅谈论文】相关文章:
试论高校的危机管理机制建设设想的论文04-27
浅谈对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的论文04-27
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论文04-27
浅谈高校绿化建设的实践论文04-30
浅谈现代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初探的论文04-27
浅谈对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认识论文05-02
浅谈现代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初探论文05-02
浅谈高校城市管理专业建设探索论文05-02
浅谈高校管理中的超理性决策解析的论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