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时间:2023-05-01 12:40:52 农林牧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传统农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对3个县的调查表明,近年来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比较明显,乡镇企业陷入困境,农民外出打工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大大减慢,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农民收入下降的趋势,农民增收难的矛盾异常突出。调查表明,在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几乎所有农产品都呈现出阶段性供过于求的背景下,农民收入的增长越来越受到一些长期性、根本性因素的制约。

传统农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粮食价格持续低迷,粮食生产几近入不敷出的格局

  从粮食投入产出的数据来分析,90年代末期,粮食市场价格的持续低迷,加上物质费用和农民种地负担的大幅升高,使得农民种粮的纯收入水平大大缩减。

  2000年,襄阳县种植水稻的亩纯收入率基本为零。种植小麦已经处于亏本状态,1999年亏本尤其严重。种植玉米也严重亏本,1999年和2000年亩纯收入率仅分别为-32.43%和-18.32%。这还没有考虑劳动力成本。如果考虑劳动力成本的话,亏本幅度更大。

  泰和县属于典型的稻谷产区,一年两季,我们对泰和县的早籼稻和晚籼稻的生产成本和收益的分析表明,90年代早籼稻生产效益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过程。1992年,每亩早籼稻的纯收入为37.39元,到1996年一直增加到306.87元,4年间增长了7倍。之后,早籼稻的效益不断下降,2000年仅为111.75元,仅为1996年的36.41%。1992年,早籼稻生产亩纯收入率为25.28%,之后一直增加到1996年的59.65%。增加的原因主要为粮食收购价格的上升,并由此而带动的投入水平的提高,亩物质费用也相应由1992年的103.06元增加到1996年的187.09元。之后,早籼稻生产效益逐年下降,到2000年下降到36.42%。如果将劳动工日作价,并考虑相关费用,种粮已经出现亏本。以2000年为例,根据泰和县的标准,每亩早籼稻生产平均需要17.3个劳动工日,每个劳动工日作价10.56元,劳动力成本则为182.69元。将这个因素考虑进去,泰和县早籼稻生产平均每亩亏本70.94元。

  泰和县90年代晚籼稻生产的效益也经历一个先增加后减少的过程。1991年,每亩的纯收入为104.25元,到1998年增加到331.57元。到1999年,晚籼稻的生产效益开始下降,亩纯收入为146.46元,不及1998年的一半。虽然2000年生产效益有所回升,但仍然只有202元。根据泰和县的标准,2000年每亩晚稻生产平均需要日16.8个劳动工,平均每个工日10.56元,劳动工日作价177.41元。如果考虑这一因素,则2000年种植晚籼稻基本上不赚钱。

  二、农产品销售不畅,农业结构调整的效益难以充分发挥

  从3个县来看,近年来,县乡政府在引导农户调整农业结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鄢陵县比较成功地推进了以发展花卉业为主的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全县花卉苗木栽培面积在1995年到2001年的短短5年时间里,由1.8万亩发展到14.8万亩,已占全县耕地的1/6,从事花卉苗木产销服务的达数万人,已成为全国北方最大的花木产销基地。泰和县近年来在引导农民发展优质早稻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000年优质稻种植面积占水稻播种总面积的67.2%,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优质稻亩产值比一般品种增收8.245元,仅此一项,全县种粮新增产值达439.46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1元。襄阳县近年来从自身优势出发,大力发展优质油菜,目前“双低”油菜已占100%。

  尽管3个县农业结构调整都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从总体上来看,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度和力度都不够,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3个县,农业结构调整面临的突出困难是农产品销售不畅。以优质稻为例,在泰和县,我们发现,并不是粮食品种优质化了,结构调整就成功了,粮食价格就上去了。1998年以前,泰和县的优质稻米最高价格高达1~1.5元/斤。因此,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泰和县大力推广了优质品种。随着优质稻种植面积的快速增加,到2000年早稻优质品种率已经达到60%,晚稻优质品种已经达到70%以上。之后,优质稻的价格大幅度下跌,而常规稻米则仍可维持较高的价格水平。到2001年夏季,优质稻米的价格下降到了0.61~0.62元/斤,而常规早稻米的价格则恢复到0.45元左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常规早稻米具有市场需求。再如泰和乌骨鸡,199

[1] [2] [3] [4] 

【传统农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相关文章:

制约部队水路快速输送的主要因素及对策04-28

对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因素的分析04-26

辽宁省制约谷子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04-30

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非均衡与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探讨04-30

制约04-29

营造传统农区市场经济制度的创新方式与主体05-02

增长04-29

农区规模养羊的几点建议04-30

试析中华传统文化对科技产业化的制约04-27

平原农区枣树丰产综合管理技术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