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美术教学论文1
摘要: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地开展,使得教育教学理念也逐渐发生变化,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自主以及全面发展,这也与要求学生德智体美老全面发展的理念相吻合。在教育教学中,美术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塑造学生的人格,强化学生审美意识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各方面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有很强的塑造性,因此应积极推进美术教育教学,充分发挥美术的能力,使学生有美的意识与想法,能够使学生今后的生活更具艺术性。就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进行简要的阐述和探究。
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艺术;策略
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有助于学生的素质水平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审美艺术,在初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需要提高重视。审美艺术与能力是办所学生一生的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进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美术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这就需要初中美术教育积极转变理念,采取有效的措施与方法,为学生审美艺术的培养提供优质的平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艺术的意义
审美就是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等进行的单纯的鉴赏、观看等,从中感受到美,获得愉快的享受。初中时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性阶段,这也是学生审美艺术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提高对学生审美艺术培养的重视程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艺术与能力。虽然人的审美艺术水平以及能力与先天的天资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也离不开后天的努力与培养,初中美术教育作为一门艺术类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审美艺术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自主观察和鉴赏,挖掘和感受生活中的美,通过特定的美术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艺术水平和能力。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艺术的有效策略
1.全面把握学生的审美心理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审美心理,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教学,使得教学更具针对性。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像教小学生一样,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比较叛逆,教师越强调什么,他们就会越反着来,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审美心理,对美术教学的效果进行优化。初中阶段学生的审美对象有自然、社会以及艺术等内容,他们能够从事物的表现简单的看到背后隐藏的深层次情感,如线条、颜色等。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对事物外在以及内在的美进行感知。由于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因此他们对于美术的爱好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有些喜欢中国的民间艺术,有些喜欢西方的`印象派。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我国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对于对我国传统民间艺术感兴趣的,教师可以让其说明喜欢的原因,并对保护民间艺术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产生好学的意识,也使其能够更好的认识民族文化。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审美艺术体系,因此在对作品进行欣赏评价时还不够深入,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
2.创设有艺术氛围的教学情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教学开展的重要动力。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审美艺术,就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有艺术氛围的教学情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美术教学,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将美术作品更加形象的展示出来,加之优美悦耳音乐,让学生在富有艺术的氛围中学习美术,感受到美术中的艺术性。比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展示作品,然后配合一段温和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再对梵高以及《向日葵》的创作情况进行介绍,1888年,在法国的南部,一位画家在一个温暖的午后,正在画室中认真的创作,《向日葵》也就此诞生,整幅作品虽然看似烈火熊熊,美艳华丽,但同时又很和谐、细腻。通过这种方式向学生讲解美术作品,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有助于学生审美艺术水平的提升。
3.加强美术作品的欣赏与临摹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以及临摹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认知以及观察能力,这是极为重要的,能够提高学生绘画观察能力。在临欣赏创作中,一般是将作者成功的作品作为观察的对象,在临摹和欣赏过程中不能只是对这些成功的作品进行观察。通常而言,在欣赏作品时需要对作者绘画时的内心以及创作的年代等进行考虑分析,欣赏作品过程中,需要使用计算机等有利条件,对图片进行有效的处理,让学生能够看到很多在课本上看不清楚的地方。比如,在学习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时,需要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作者,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对作者刻画人物的表情以及内心世界进行观察,这幅作品是深受群众欢迎的,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壮阔场面表现出来,对《开国大典》进行欣赏讲述,让学生对我国现代绘画的艺术成就进行全面的了解,让学生了解油画的民族化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能够强化学生的美术审美艺术。
4.积极开展美术创作
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创造能力就是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培养出的综合能力,从而对信息进行掌握,科学的进行分类组织,通过创新、推测等,结合自己已有的信息选择合适的方案,要使创新能够成功,需要有创新的态度、思维以及技能,这些对于创造性活动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创造性是对已有知识的加工和组织。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要以审美素质的提升作为主要内容,强化创造性能力,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将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使学生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凸显学生的特点,使其敢于创新、敢于表现,定期组织学生写生、观察,让学生亲自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开动脑筋创作绘画,教给学生多样化的、满足初中学生实际需要的绘画技能。美术创作对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提高重视程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艺术水平和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通过美术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社会、自然以及艺术美,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防止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形成片面的审美艺术,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也与教学大纲中学生审美艺术水平培养的目的相违背。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提高认识,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向上,结合多样化的美术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的审美艺术与能力,依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更好地强化学生的鉴赏水平。
参考文献:
[1]曹美涛.获得审美享受提高艺术趣味———谈宁夏高职非艺术生源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国集体经济,20xx,(30):94-95.
[2]蒋广云.培养审美能力提升审美境界———新课改下初中美术审美教学策略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xx,(22):116.
[3]付艳红.初中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xx,(22):146.
[4]丁小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xx,(10):195-196.
[5]韩萧.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xx,(19):162.
美术教学论文2
摘要:翻转课堂是先学后教的新型教学模式,加速推进了教学改革发展。综合美术课程特点和高职学生特征,可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建立顺畅方便的网络平台、建立学习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美术课程学前教育
一、翻转课题教学模式概述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
随着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自诞生以来便广受教育界的关注。20xx年,两位美国教师为使缺课学生跟上进度,通过录制课题教学视频,让他们通过教学视频学习,后来这种教学模式逐渐被应用于其他教学领域。学生在家看教学视频,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作业练习,在线视频学习的方式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认可,这种被称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迅速在美国许多中小学中流行。翻转课题重构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被视为知识的内化,教师的教被视为知识的传授,先学后教的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
20世纪广播电视教育也是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进行教学的形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包括所有借助网络平台完成课前安排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上进行巩固提升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具有教学资料短小精悍,方便学生自主学习、重构学习过程的显著特征。翻转课堂将所有的教学资料,应针对学习重点,教学视频的时间宜短,知识条理性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学资料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自己搜集知识材料,形式多样生动[1]。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中的应用意义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美术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师先在课堂中讲授基础理论知识,再对学生进行辅导教学,这种模式不适用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首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学前大多没有美术基础。传统教学模式中,美术课时有限,学生没有足够时间进行练习,实践练习量达不到掌握技能的要求,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教师讲述的理论知识,课堂教学效果得不到良好的发挥。其次,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不同,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一些美术基础较差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翻转课堂将课堂讲述知识环节转移到课前自学,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中的练习机会,教师在课堂中指导学生进行练习,促进了同学间的探讨,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课前自学时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师,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美术素养及学前教育的基本技能,还要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探索创新意识,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状态,教师对重点理论知识的讲解,无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2],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应用
(一)翻转课堂美术教学设计
结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特点,借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设计“课前自学—课堂巩固—课后提升”的翻转教学模式。
1.课前自学阶段
课前自学的关键核心是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实践。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学习任务单”是帮助学生在课前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方法的指南。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制作学习任务单,确定学生的学习任务与目标,设计制作学习资料,为学生安排自主学习内容。教师要结合课外学习的特点与翻转课堂学习资料要求,根据美术课程的特点来设计学习资料类型,制作微视频、教学案例等,以便学生进行学习,如美术理论课程,教师通过PPT设计,让学生进行自学。美术实践技能课程,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精炼知识要点,精心制作教学微视频,突出美术技能的示范操作,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关注美术技能操作。还可通过微信平台建立交流渠道,收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了解学习情况,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帮助。教师应在课前将学习资料与教学视频通过网络平台发布给学生。
2.课堂巩固阶段
课堂教学阶段包括小组讨论、教师答疑、强化练习等内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控制好课堂教学秩序与教学进度等。教师根据课堂内容与学生提出的问题总结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重点,让学生进行交流探讨。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的模式,突出翻转课堂的特点优势,要求学生发表观点时以小组为单位,控制课堂秩序。在探究问题过程中,学生可采取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结合的方式进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教师对自主学习阶段完成的作业进行集中答疑和讲解,对课前视频学习作补充,主要解决学生在自学阶段没有明白的问题。
3.课后提升阶段
课后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展示学习成果,促进深入交流。教师应及时评析学生的美术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欣赏自己的作品,通过展示学习成果实现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评价,通过课程开发的反馈改进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互动学习中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还应在课后整理课堂中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借助网络平台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对个别美术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优秀生帮助他们,对美术特长较突出的学生,应鼓励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学习探索。
(二)翻转课堂教学实施措施
1.建立网络平台。
顺畅的网络平台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基础条件。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的资料制作,学生在线自学等都需要网络技术手段的支持。教师可通过手机微信或QQ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建立美术学习群,使学生进行翻转课堂学习更加便利,促进师生间的沟通。
2.课前自主学习。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离不开学生的支持和配合,如果学生在课前自学阶段没有进行自主学习,那课程就无法开展,因此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是实施翻转课堂的关键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前学习资料,形式要时常更新,内容要丰富,密切联系学生的特点与生活实际。此外,教师要多采取激励措施,对课前自主学习阶段取得有效成绩的学生予以及时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3.建立监控制度。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要有一定的制度保证。要建立健全翻转课堂教学的学习评价制度,客观评价学生各个学习阶段的学习情况。要有一套学生自学的监控制度,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有小组长督促学生的学习,设计学习管理平台,通过微信等方式建设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对各小组项目任务完成的质量进行把控,这样才能保证翻转课堂模式有效实施。
四、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用于高职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学,符合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对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需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精神。要充分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巨大优势,广大高职美术教师应不断探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少敏.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翻转课堂之管窥[J].现代经济信息,20xx,(01).
[2]刘金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美术课程中的应用———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xx,(03):48-52.
[3]林冰琦,唐敏.基于“翻转课堂”项目教学法模式在大学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xx,(02):63.
[4]宣石.微课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xx,(11).
[5]张黎娜.浅谈高职院校电脑美术课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xx,(01):240.
[6]吴彬.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xx,(12):121+123.
[7]徐姗姗,罗文博.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美术教学的现状与重构[J].职教论坛,20xx,(20):33-34.
美术教学论文3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造就学生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到作用。尤其高中开设美术欣赏必修课目以后,美术欣赏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重要的发展时期c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更是层出不穷,口新月异,同一堂欣赏课,不同的老师,由于教学观念、审美观念、知识修养、学生状况的差异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般说来,高中美术欣赏现代课堂教学应注意以下“五要”。
一、要把握学科特征
我们知道,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是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高中学生通过对美术欣赏的学习、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陶冶情操,了解和形成以美术学科为特征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个性。把握学科特征,一方面要防止过分强调美术学科的特征。如上课大量使用美术专业名词、专业术语,或直接套用教材句章,将学生本来以为生动有趣,轻松愉快的美术欣赏课,上成深奥难懂的学术研究课”,这既不符合高中学生的认识规律,也不符合美术欣赏的学科特点,学生享受美的愿望得不到满,美术的学科目标也难以实现,并将导致学生对美术欣赏兴趣的丧失。其原因在于美术老师没有将教材知识融会贯通,自我消化而深入浅出的表述出来。
如教材第三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中,对美术语言特点的阐释。教材以其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将美术语言的特点阐释为“美术语言是一种不同于语言符号的待殊语言。在语言符号中,一个词仅仅是一个记号,它有着独立的意义,而孤立的美术语言如线条、明暗、色彩等都不代表任何意义,只有当它们按照造型创造法则去构造出一种全新的创造物,也就是它们结合到整体形象之中的时候,才只有表现某种意义的作用。”虽然以上阐释科学、准确,但如果教师照搬教材句章,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可用左下团阐释使学生一日了然,生动形象地了解美术语言的特点。
另一方面就是要防止一味迎合学生兴致,将美术课上成历史课或政治课而失去学科特征。对美术的“边角余料”过多阐述,没有回到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上来,忽视了《大纲》中规定的美术欣赏的目的,教师口若悬河,学生也兴致勃勃,殊不知已误入歧图。如有的教师过多介绍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轶闻趣事,或过多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等,这都忽视了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功能,造成喧宾夺主。
要把握学科特征,教师还要准确把握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注重美术与其它学科.特别是子门艺术学科内在联系的研究,从大文化的角度了解美术与其它学科的共性,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切入,让学生随老师设计的思路潜移默化地进人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中来,顺理成章,逐渐深人。如高中教材《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中对什么是形式美的教学可采用如下方法:先放一段事先准备好的外国流行歌曲(学生不熟悉的)。然后设问:你觉得这段歌曲美吗(要选择学生喜欢的)?它表现了什么内容呢(由于学生不熟悉,对外文歌曲表现的内容一般不能描述)?教师以此继续发问:你不知道歌曲表现的内容,那它美在哪里呢(学生一般都能问答出它美在旋律、节奏、音色、音质上来)?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纳:旋律、节奏、音色、音质就是歌曲内容的存在方式,它所产生的美感,我们就把它叫做形式美。美术也有形式美……进一步展开。
这样从学生兴趣所至的子门学科入手,既把握了学科待征,又在欣赏美中深人浅出地传授了审美知识,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地形成知识系统和审美经验。
二、要基础知识学习和作品欣赏并重
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品欣赏重在感受美,创知识重在研究为什么美。美术基础知识是美术欣赏所必需的“拐棍”,如果说欣赏是一把锁的话,基础知识便是一把开锁的钥匙。如果美术欣赏课教学只重视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分析,而忽视广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缺乏对作品的形式要素的探究,其结果必将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欣赏方法难以掌握。欣赏能力难以形成。
美术欣赏只是停留在简单甚至肤浅的层面上,高层次的美术欣赏应以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为理沦支撑,就象欣赏一辆好车,如果不了解汽车的构造风阻、引繁马力、气缸容量以及驱动方式、安全措施等技术性能,那就不能感受到一辆好车的真正魅力。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仅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来评判美术作品,就是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不能并重基础知识和作品欣赏的表现。“象”和“不象”对于再现性作品来说,尚有可言,而对于表现性作品,特别是十九世纪以后的意象性作品和抽象性作品而言,就难以入座了,艺术作品的创作远不只是为了象形,艺术家寄托在作品中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如欣赏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若以象和不象去评判达件作品,而不去分析作者如何运用点、线、面的纵横交错以及色彩的冷暖、面积的大小等形式要素,给人造成的小理感受与爵士乐、百老汇所特有的属性的联想和分析,学生是不会正确理解这件作品的。同样,以“美”和“不美”来评述美术作品,对高中生而言可以说是肤浅的,我们知道,“美”给人的感受是多样的,和谐谓之美,悲壮谓之美,崇高谓之美,有形式之美,也有内容之美。美具有多元性、复杂性,不少的“美感”,是通过不美的形式来表现的,如挪威画家蒙克的作品《呐喊》,正是通过极不协调的色彩和近乎可怕的形象来表现出自然给人的不安和恐惧的,使人们在19世纪末压抑的情绪在此得以释放而获得特有的“美感”。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也是通过怪诞的造型和地狱般的色彩来揭露法西斯的罪行的、表达了人民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慨,从而使人产生一种泄愤后的“美感”。所有这些,苦不通过美术基础知识,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而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去评述它,美术欣赏是难以收到好效果的。
美术教学论文4
摘要: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思维创造最活跃的时期,通过美术形式进行表现,既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市场对人才需求量也日益增大,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重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本文试阐述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意义与方法,旨在挖掘幼儿的最大潜能,提升幼儿的美术创造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术教学;创造能力
美术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除了能够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以外,还能够增强幼儿的创造意识,提升幼儿的创造能力。在以往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有些教师不太重视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幼儿阶段对一个人的发展极为重要,因此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激发幼儿的创造潜力,这有利于幼儿今后的全面健康发展。
1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意义
幼儿园属于基础教育,幼儿时期是培养一个人创造力的最佳阶段。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创造力培养方法,这是幼儿园面临着的重要课题。对此,教师应主动采取探索、想象等各种表现手法,将手工作品、绘画作品等作为开发幼儿创作才能的重要工具,让幼儿能够通过对线条、图形、色彩的利用,创造性地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出幼儿内在创造潜能,帮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幼儿心智的全面发展。所以,站在幼儿发展的角度而言,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创造能力,这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策略
2.1创设环境,培养美术创造兴趣: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利用幼儿好奇心强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如此一来能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探索条件。好奇、好问、好玩、好动是幼儿的天性,这是幼儿创造意识的萌芽及实践能力的表露。对此,教师要提升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支持和鼓励幼儿创造活动的开展,保护好幼儿的创造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从而让幼儿长时间保持浓厚的创造兴趣[1]。例如:在“配色活动”中,教师可以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瓶子、水提供给幼儿,让幼儿自己随意进行颜色搭配,调和。幼儿能够发现瓶子里面颜色不断变化,由深变浅、由绿变紫,非常奇妙,这样很快就将幼儿的兴趣调动起来。然后教师再适时加以引导,让幼儿创造出新的颜色,幼儿了解并掌握配色方法以后,为让幼儿始终保持对配色活动的兴趣,教师可以将宣纸、剪好的各种裙子提供给幼儿,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给裙子配色。幼儿在配色过程中,即感受到了活动的乐趣,还培养了自己的美术创造能力。
2.2激发想象,促儿创造活动开展:幼儿阶段正是孩子想象力发展最关键的时期,他们的创造性想象能力也是由此发展起来的,虽然幼儿知识经验不足,但是会大胆的进行想象,创造意识也很强。想象力是指幼儿对事物进行联想的`能力,比如幼儿对事物的幻想,这是幼儿开展探索、创新活动的基础。所以,促进幼儿开展创造性教育,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尤为重要。例如:在“未来汽车设计展”中,教师先将各种汽车的功能介绍给幼儿,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象,大胆设计未来汽车的功能。幼儿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新型的游乐车、环保车、警车等,有效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意识[2]。活动结束以后,在讲故事、泥工活动等过程中,幼儿都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创造出各种新内容。所以,想象力是开展创造性活动的关键。
2.3实践操作,培养美术创造能力: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给予幼儿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由于幼儿语言能力发展尚不完善,所以对幼儿而言,动作是其最直接的思维表现形式。在实践操作活动过程中,要将幼儿创造意识激发出来,让幼儿的创造思维得到发展,从而提升幼儿的美术创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将数张彩色纸提供给幼儿,组织幼儿进行折纸活动,让幼儿自己动手折出各种形状。幼儿们在教师的启发下,可以折出不同的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不规则图形等,幼儿还将其想象成饼干、桌子、雪花等事物。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幼儿进行图形组合,如正方形和椭圆形组合为圆顶房、长方形和三角形组合成为尖顶房、不同形状组成的鱼,或者是通过拼贴,组合成春天的场景等。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最大限度发挥出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了创造能力。
2.4改进方法,培养美术创新精神: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要以教材内容为中心,采取类比、联想等方法,扩散幼儿的思维,形成新的方法,即求异思想,教师要在美术活动中为幼儿设计开放性问题,改变幼儿以往固有的思维方式,让幼儿通过探索与尝试,改革和创新以往的制作、表现手法等,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求异思维[3]。此外,教师还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支持幼儿标新立异,从而增强幼儿的创新精神。例如:在折纸“裤子”的过程中,首先教师为幼儿介绍叠裤子的方法,并让幼儿们将折好的裤子组合起来,此时,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你们可以组合成哪些事物呢?”教师要给予幼儿足够思考的时间,鼓励幼儿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幼儿通过思考和讨论,以及在教师的启发下,可以使用折好的三条裤子拼成小狗,用多个裤子拼成蜈蚣等。对此教师要及时给予幼儿肯定,认可他们创造出来的事物,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更好的激发幼儿创造潜能,帮助幼儿树立起“我也能创造”的信念。此外,还可以将幼儿各种内在因素调动起来,让他们产生更大的创造动机,增强其创作意识,长期下去,幼儿必然会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这也是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
3结语
总之,幼儿园通过开设美术教学,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提高重视程度,灵活使用各种培养的方法,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将幼儿创造能力激发出来。此外,教师还要注意保护幼儿的天性,利用幼儿活动好动的特点,积极为幼儿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活动中享受到快乐,掌握到基本的技能技巧。从而真正实现幼儿园美术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全面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樊越.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分析及指导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5,(07):210-211.
[2]邢舟亚.幼儿美术作品园本评价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5,(08):118-119.
[3]朱新华.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探讨[J].大舞台,2013,(01):168-169.
美术教学论文5
1结合实际生活,提升美术感知
艺术来源于生活,想要提升幼儿审美水平和美术技能,教师就必须从生活入手,在生活中寻找对应的事物提升学生对美术的感知。从以往教学中通过学生反映,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美术作品十分欣赏,但觉得美术世界离自己很远,似乎与之不会有多大交集,而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对学生进行教学,更能够拉近学生与美术之间的距离。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材料都是源于生活的,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可以直接接触到这些内容,因此会感到十分熟悉,在绘画的时候能够更加容易就画出,以此不断积累学生的绘画经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美术感知。比如,在学习静物绘画基础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孩子画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东西,如桌子、教室、苹果等,让其在这些熟悉的事物中进行绘画训练,帮助学生不断夯实绘画基础,提高美术技能。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一开始接触素描的时候,都觉得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仿佛通过自己的能力很难去完成,但教师将绘画的物体变成了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之后,学生们的兴趣立马就来了,都争先恐后地想要进行尝试,教师这时可以趁热打铁,教给学生们一些基础的画法,学生按照教师指定的技能进行多次训练,能够更加快速地掌握绘画技能,并且可以通过美术作品充分地了解生活中的事物,也在美术中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有很大帮助。
2设计教学任务,丰富教学活动
幼儿是一群十分特殊的受教育群体,其身心各个阶段都属于发展的时期,对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学生很难通过教师简单的语言表达对美术做出很好的理解,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设计出更加富有趣味性和可行性的美术教学方案,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来提升学生对美术教学活动的兴趣。比如,最为常用的`方法有意境想象法、启发探索法、修改图像法、色彩欣赏法等,都是十分高效的方式。另外,在组织进行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充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开发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让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进行自由创作,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且可以根据现有的教材内容,设计出与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相结合的美术游戏活动,让学生能够处在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之中,在美术学习中能够通过自身的探索和互动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比如,在讲解到绘本作品《鼠小弟的小背心》时,教师可以让对这个故事比较熟悉的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话去表达,将鼠弟弟穿着妈妈给他织的小背心,小鸭、小猴、大象、狮子都想借着穿一穿,而当最后小背心回来时,已经变成一根绳子的故事讲解出来。其他学生都会感到十分有趣,对此听得是津津有味,而教师可以像小朋友们提议:孩子们,刚刚这位同学讲的故事这么有趣,你们想不想参与进来呢?同学们异口同声的答应,教师接着说:那让我们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吧。学生对此都十分乐意接受。在接下来的时间,学生按照故事中的人物进行了自由分组,互相排练起来,十几分钟之后,教师让不同的小组在班级进行展示。在表演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理解是十分到位的,并用自己的情绪将小动物的内心情感变化表现的十分到位。如扮演鼠弟弟的学生一开始将小背心给大家展示的时候十分自豪,当其他“小动物”向他借衣服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但是在“小动物”们穿了一轮下来,将衣服变成了一根绳子,“鼠弟弟”别提多伤心了,甚至都要流出眼泪。通过这种角色扮演的模式,能够直击学生的内心,让其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灵魂,能够加深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并以此带来更多全新的体验。
3优化评价模式,鼓励学生创作
幼儿对美术的天分不同、家庭教育的不同、以及生活环境的不同,在创作作品时会造成一些偏差,而教师在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的时候,也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水平,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这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必须在平时细心观察每一个幼儿的学习情况,了解其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特点,对幼儿的评价更加具有针对性。因此,在评判幼儿的作品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切不可用成人的眼光去评判,一定要结合儿童自身的差异性,尊重这种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标准的评价,帮助儿童建立创作的信心,使其能够在未来发挥无限可能,不断提升美术技能。
总而言之,在幼儿教学中,想要提升幼儿的美术技能,就必须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创建一个更加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更加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庆云.聆听孩子内心的真实世界———探索幼儿的“绘画日记”[J].好家长,20xx年42期.
[2]沈亚蕾.大班幼儿美术作品在活动中再利用的实践研究[J].家教世界,20xx年22期.
美术教学论文6
摘 要:随着美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笔者深刻地体会到美术教学课改的重心在于美术的教学语言、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小学生这个特定年龄的创新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笔者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小学生 美术课 兴趣 创新能力 观察能力
小学生美术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学界的重视。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是为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注重培养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美术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小学学习过程中创新能力的挖掘,笔者就此谈一点教学体会:
一、美术教学首先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作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比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第五册第6课《水墨画动物》时,我在课前用了不少的时间精心准备了多幅动物水墨画的`作品。刚上课时,我向小学生展示了那些精心准备的美术作品,他们马上被作品所吸引、感染,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当我问他们是否想学习水墨画时,个个欢呼雀跃,学习热情高涨,有些迫不及待的感觉。因为他们想学,所以那堂课他们学得很认真、很投入;又因为他们的认真和投入,所以个个画得都很棒,虽然笔墨稚拙,但是每一幅画都表现得生动有趣,彰显着个性。这就使我感觉到学习美术,兴趣很关键。
为了提高学生在美术课上的学习兴趣,我还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物质材料,比如旧报纸、硬纸板、废旧瓶罐、旧毛线等,引导学生通过剪、拼、贴、折等进行手工制作,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兴趣成为他们上好美术课、学好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我还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让他们欣赏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开阔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由此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美术教学可启发小学生的大胆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的确,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发明和创新,都是先通过想象开始的。因此,我在美术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启发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发散思维、产生灵感,培养他们大胆创新的能力。如教学小学二年级第四册第7课《我爱树木》时,我在课前先带学生去了公园,让他们认识身边各种各样的树木,并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去观察树木,比较树木的高矮、大小以及粗细,还让他们去摸树皮、闻树叶、听树木发出的声音。孩子们在这个玩的过程中很轻松地完成了我布置的任务。其实,我让他们在这个玩的过程中已亲身感受了树木带给他们的绿荫、清新的空气、美丽以及欢乐,同时也使他们对树木产生了感情,并深深地爱上了树木。等到一上课,我首先播放了一个关于树木的DVD短片,让他们领略千奇百怪的树种,为他们讲树木的知识,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树木给生活和大自然带来的无穷魅力。紧接着,我出示了文字:森林是地球的肺,树木是空气的清新器。请同学们画一幅以《我爱树木》为题的画。当我看到他们的作品时,我震惊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创新的能力太奇特了,作品可谓五彩缤纷、绚丽多姿。有的作品把自己比喻成鸟儿,把大树当成家,住进了大树里;有的把树木画成了绿色长城;有的把树木画成了空气清新器;还有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让地球长出四肢,把树木画成肺的形状,喻意让人一目了然……我感动至极,美术课激活了学生的艺术细胞,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大胆创新的能力。
三、美术教学可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学生应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这句话表明,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必要的,同时要想拥有一定的绘画技能,就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同样,在教学《我爱树木》这课中,我带学生去公园认识树木,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去观察树木,比较树木的高矮、大小以及粗细,这就是对学生观察力的一种训练和培养。只有让学生通过认真、细心的观察,才能使他们把握树木的色彩和造型。
小学美术教学中,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形成,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形成了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将在自己的美术教学工作中不懈努力!
美术教学论文7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也能促进高中美术整体教学的发展。文章先分析高中美术教学审美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然后结合实际探究高中美术教学审美教学的方法。希望通过此次理论研究,能为高中美术教学审美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美术;审美教学;现状
高中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课程,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有利于自身审美水平的提高。以往的美术课程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一些不利影响,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教师要充分重视科学应用审美教学方法,提高审美教学的质量。
一、高中美术教学审美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分析
1。高中美术教学审美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中美术教学审美教学受到以往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美术教学中对各板块内容的编排没有体现出科学性。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美术教学有着新要求,对学生的美术鉴赏以及绘画、雕塑、书法、篆刻等方面内容的学习有所强调,这些都能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审美教学内容的编排过程中,没有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这就必然影响实际教学的质量。具体的教学模块在内容上的联系性不是很强,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缺乏实用性等。此外,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美术课程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整体学习效果不佳。再加上教师没有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就必然影响教学的效果。在高中美术教学审美教学中,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美术教学对于不同的内容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部分教师受到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方法上还是采取灌输式模式,不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际审美教学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价值没有得到体现,教师教学以口头讲授的方式为主,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缺乏重视。这就会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2。高中美术教学审美教学的影响因素
高中美术教学审美教学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对教育功利性的期望这一影响因素比较突出。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已经多年,但从整体上看还有一些需要改善之处,功利性的教育特征在当前体现得还比较明显。部分学校、家长让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学生上大学能够走所谓的捷径,这必然影响审美教学的效果。在功利性因素影响下,审美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教学设备的配置没有达到相应标准层面也是导致高中美术审美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影响因素,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有很大影响。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不科学的问题,这是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产生阻碍的重要因素。对于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教师要充分重视,及时化解其中的不利因素,促进美术教学审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中美术教学审美教学方法探究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美术教学审美教学的重要性,美术教学审美教学是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重要途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对审美教学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有效提高审美能力,陶冶审美情操。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思想的涌现,不可避免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要想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就要让学生有效提高审美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正确的思想。美术教学审美教学是比较有效的途径,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应对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冲击。学生要在具体的美术创作和学习中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对美术作品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的篆刻、书法等,感受艺术的美感,让学生能够从篆刻、书法艺术中提高自身的欣赏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亲自进行篆刻创作,这对学生亲身体验篆刻的美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审美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注重课堂中的交流。
对艺术品的欣赏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对同一件艺术品的看法都有不同。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地在课堂上交流。通过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探讨,让学生说出自己理解的艺术美的特征。教师的引导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通过在课堂上展示具体的实物,让学生对其美妙之处进行探讨,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较有利,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艺术品位。
三、结语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注重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高中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也比较有利。教师需要从实际的情况出发,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丽芬。高中美术教学之我见。学周刊,20xx(1)。
[2]唐以乐。高中美术教学初探。学周刊,20xx(18)。
[3]王强。高中美术教育现状及策略初探。艺海,20xx(6)。
[4]丁海青。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制约因素破解。美术教育研究,20xx(10)。
美术教学论文8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是发挥课堂功能的要求。兴趣作为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积极性的导师。因此,在进行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应用情感教育策略,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情感效应,实施以学生体验为主的美术教学,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美术学习的课堂效果。其次,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是营造和谐教学气氛的要求。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相对紧张的教学关系,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高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应用情感教育策略,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情感效应以及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并采用全新的授课策略将情感因素融入到学习中,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能够轻松自由地进入美术审美学习状态。再次,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是帮助学生发现并创造美的途径。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情感教育,用美术语言来表达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发现美术作品中的美,发现生活中的美,以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激情,从而实现高中美术情感教育的目的。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以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以及美术家的认识感悟,教师需要构建学生的情感效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注重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高中美术课自身的`魅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其次,高中美术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对美术作品进行想象,让学生自己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悟、比较、思考和分析,来强化学生对美术的见解认识,并产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再次,美术教学可以积极开展写生学习,让学生直接和自然、生活接触,积极参与体验美术学习,让学生在自然、生活中实现艺术美,从而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二)以情感教育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实现情感教学的目的。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营造和谐教学氛围的前提是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其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升自身的修养。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以其良好的修养和学生构建以人为本的互动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由、民主、人道和公平的互动学习,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民主平等关系。其次,教师应尽可能地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在课堂中不敢言语,教师和学生缺乏互动交流,导致课堂效果并不好。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以情感教育来营造和谐教学,有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再次,教师要尽可能地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要按照教学环节的重难点科学分配时间,突出教学重难点,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教学留下深刻印象。
(三)以情感教育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以情感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计划安排。首先,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用内心感受美。如美术教师在进行几何体绘画教学时,可以将绘画和自然物体相结合,让学生对绘画理念的认识更加具体化。学生通过对美的东西进行观察体验,能增强对美的东西的感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自身的感受能力也就会得到提升。其次,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用内心欣赏美。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的感官直接受到冲击碰撞,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引导学生对美的东西的欣赏。再次,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用内心创造美。教师可以多组织美术活动,如户外写生、画报展览、漫画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刺激学生的表现欲,从而提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
(四)以情感教育丰富学生想象力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想象力,才能有效实施情感教育。而要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就要建立学生和美术作品之间的情感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深化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见解,其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以情感教育来激发学生对美术、美术作品的想象力。其次,对学生实施发散思维的拓展训练。再次,对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最后,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个性,以有效的评价来推动学生的想象。
美术教学论文9
一、信息化环境中高校美术的教育特点
1、大学美术教学呈现多元化特点
在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中,当前我国的美术教育事业的价值与作用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以前,美术教师们过于注重学生们对于美术基础理论知识与艺术技能的培训和学习,如今,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更加注重对于学生们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方面的重点培养和学生们学习能力的提升。可是尽管如此,现在的美术教学依然在用一种相对来说比较狭隘的判断正误的基本标准来进行美术评价,伴随着信息化科学技术的出现与发展,高校的美术教学不仅拥有了大量呈现多样性、层次性以及可选择性的美术课程方面的软件素材与资源,使得大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美术能力水平的高低在学习平台中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美术课程内容来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们向着自己的目标方向获得更大的突破与发展,同时,它还支持各种各样十分复杂的美术教学系统工具来开展大学美术教育。所以,大学美术教学在信息化环境的发展之下其教育特点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特点。
2、大学美术教学呈现自主性教育特征
大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伴随着社会时代的快速发展已经越来越丰富和精简,这和以前相比较,大学美术基础理论知识和艺术技能不论是在数量、质量还是方式以及途径等方面的获取上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前,大学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已经不是盲目地向大学生们灌输大量现成的美术基础理论知识和艺术技能,而是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美术学习能力,以便今后养成一种能够自觉自主学习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实践也证明,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来进行培养和提高,在网络美术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们自主性的充分发挥有利于突显美术教师们在大学美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能够使他们更好地掌控美术教学的课堂秩序与教育效果。
3、大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交互性特点
在信息化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大学美术教育的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有利于学生和老师们打破传统陈旧观念中美术课堂的束缚,摆脱时空的限制,传输给对方众多清晰的将图、文、声相结合的美术文件资源以及素材资料,为大学生们开展对于美术学习的协商合作开辟了道路、提供了方便。在大学美术教育的教学实践中,因为学生们所选择的美术创作作品主题方面的不同,容易把他们分散到各自不同的地方进行学习与实践,这时,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过大学生们可以使用各种网络通讯工具来向美术教师们自由表达自身的意见或看法,并向教师们提出问题与困难。这就大大地彰显出了在信息化环境之下,大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交互性发展特点。
二、信息化环境中大学美术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策略
1、应用多媒体进行大学美术教学
组合优化的原则经过实践研究显示,恰当地应用多媒体配合开展大学美术教学,要比那种采用单一媒体进行美术教学的教育方式所达到的美术教学效果要好很多。当前,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系统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得由多个媒体进行组合的教学方式不会出现因为个别分机的操作失误而发生信息中断的现象,它可以有效地解决衔接不良等问题,这也是它的最大特点。这种多媒体系统是经过计算机把各种各样的音像媒体结合起来,再统一通过计算机来达到对它们的控制,另外,多媒体系统还可以对声音、图形、文字以及图像等各种信息进行综合性的处理,使得这些信息能够自然、平稳且快速地进行转换与过渡,有利于信息的呈现顺序与表现形式按照美术教学的需要来进行编排和设计。所以,对多媒体系统操作技术以及软件制作能力的熟练把握,是体现多媒体组合优化原则的一个重要方式。
2、大学美术教学的网络平台教育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将来社会在接受美术教育时会越来越呈现出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对于美术的学习是一个各取所需的教育过程,运用多媒体系统的网络教学平台会给大学生们营造一个生动、完善的美术教学环境,从而打破时空的限制,实现对美术网络资源的即时共享,这样有利于达到最佳的理想化美术教学效果。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科学技术的日渐成熟,网络化教育平台已经成为现代美术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可是怎样充分地利用这些网络教育资源来为美术教学进行服务比建设设备的工作显得更为重要。网络教育支持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而计算机网络好比一个超大的素材资料库,但同时,它也好比一名有着丰富知识与技能的老师,学生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都可以向其请教,并且只要学生们自己肯努力,这位网络老师就会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而且不会厌烦,它会及时地为学生们提供需求。网络化教育平台使得学生们由原先的灌输式学习演变为参与式学习,这是一个巨大的教育进步。同时,在美术教学方面,也从原先的以老师为中心变为了把学生作为主体的重大转变,大学生们不仅可以继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听讲与学习,而且还能够通过网络教育平台来向老师们进行提问和请教,并对美术教学课堂的教育内容发表意见和建议,另外,学生们也可以应用计算机网络中的丰富美术资源来进行课题的研究,并通过各种网络通讯工具与学生和教师们进行沟通与交流。
3、建立多媒体系统的网络课堂
多媒体系统的网络课堂在其本质上其实就是一个有着特殊性质的局域网络,它不仅有着一般局域网络所特有的性质,同时还具备鲜明的多媒体与教学方面的特点。和单机比较起来,网络教学课堂有其明显的优势,它能够实现对于美术资源的即时共享,这有利于美术教师们高校美术的教学进行统一管理,教师们能够随时了解网络课堂中每位大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同时还可以减轻美术教师们进行课堂教学的劳动强度。多媒体系统的网络课堂就是以这种美术教学的方式体现出了其基本功能的强大性,并最终实现高校美术教学的交互性特点。
三、信息化环境对于大学美术教学中改革与创新的影响与作用
信息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到我们想要的网络信息资源,这与利于改变人们所固有的传统学习方式。另外,信息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人们的交往愈加频繁,继而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美术教育的向前发展。同时,信息化科学技术的向前发展还会有力地引发出学生们的美术学习热情与兴趣,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自觉自主学习能力,并最终加快现代美术教育的自主性发展。
在高校美术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过程中,信息化的科学技术充分发挥着其重要的关键性作用和影响。信息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高校的美术教育中产生了很多类似于计算机网络的远程教学以及多媒体系统的配合教学等一系列大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全新教育途径和手段。另外,信息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还使得学生们通过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能够迅速的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美术信息素材与资料,从而大大地促进了互联网图书馆、多媒体网络教学课堂等方面的建设,继而为大学的美术教育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和教学环境,同时,在信息化环境之下,还有助于学生们思维方式以及学习习惯方面的改进与完善。
四、总结
中国信息化科学技术总体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为我国高校的美术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大学要准确掌握信息化环境中高校美术教学的全新特点,深刻认识到信息科技对于大学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从而正确地应用信息技术对大学美术教育进行改革与创新。信息化环境之下,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来进行大学美术教学,使其成为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载体,并通过幻灯片、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以及电子计算机等一系列的设备来改变大学美术的教学方式,这种以互联网计算机为中心,通过调控各种多媒体音像设备来配合大学美术的教学,传递美术教学信息以及即时共享网络教学资源的系统,不仅仅打破了实践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理论知识,加强了大学美术教学信息的传播密度,还有效地开拓了学生。
美术教学论文10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美术教育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美术对人的影响很大,它不仅可以提高内涵,陶冶情操,还可以培养人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让人们能够发现美、寻找美!因此,老师应该认识到自己担负的责任,不断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导学生学好美术,上好美术课。
关键词:激发兴趣;多媒体使用;鼓励学生;因材施教
一、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是教导学生学好美术的前提,只有学生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主动学习画画,乐于发现美、寻找美、创造美。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呢?首先,要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而老师与学生只是合作者的关系,因此,老师不是教学的权威者,学生不必畏惧老师,老师不应扼制学生的创造力。其次,老师要善于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例如,在学习三年级“我设计的自行车”一课时,老师可以先问一下学生会不会骑自行车,喜欢什么样的自行车,对自行车有什么样的要求,通过提问的方式,学生的注意力便一下子被吸引了,这时老师再将学生引到“如何设计自行车”的主题上,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并鼓励学生将他们设计的自行车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最后,老师要通过情境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例如,在学习“小鸟的家”一课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小鸟的图片,播放小鸟的小视频,然后跟学生以小鸟的身份交流(亲爱的朋友们,我是一只小鸟,很高兴在这里认识大家,为了我们的初次认识,我希望可以邀请大家去我的家玩,我的家很美,它在一片V阔的大森林里,在那里还有一群可爱的小伙伴,它们都是我的朋友们),然后再转换身份,告诉学生今天要学的课文“小鸟的家”,情境的导入,学生的'绘画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所以只要老师善于引导,学生便能充分学习这一课。
二、鼓励学生
在美术教学中,老师要学会鼓励学生,善于用欣赏的眼光赏阅学生的每件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斗志,鼓励会使一个人的信心得到提升,当学生受到鼓励、内心得到肯定时,那么他们就会更加乐意接近美术、学习美术。在课堂绘画时,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明白他们不是消极的被教育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积极参与到绘画的学习中,他们才能化被动为主动。鼓励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美术的学习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善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学习一篇绘画作品时,由于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同,美术功底不同,那么对作品的解读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因此,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他们现有的审美能力上,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审美水平。如在学习“梦幻中的城堡”一课时,老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几个问题:作品画的什么?色彩处理怎么样?线条处理怎么样?整体效果和局部效果都是怎样的?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看画,最后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对于学生的看法,老师要给予肯定和支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和发展审美个性。第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例如,在学习表现创造力这一内容时(用一幅画表达一个人的心情),老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积极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该画一幅小孩迎着朝阳去上学的欢快图或者小鸟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欢乐图等等。
三、因材施教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有一个基本思想:“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这段话体现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因材施教需要我们正确看待学生的差异,在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老师应该以欣赏的眼光审视学生的作品,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绘画成果,对于不同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期望和建议,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例如,老师在留课后作业的时候,不用给全班留统一作业,而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给他们留合适的作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配合老师,尽力完成他们的作业。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一些有关小学美术的教学经验,作为一名小学美术老师,我很清楚小学美术的重要性,学好小学美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意识,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寻找美!
美术教学论文11
一、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维
例如,人教版第二课《看谁涂的更好看》,利用这一课题的优越性让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将自己的小作品展现给大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拓展孩子的潜能、发觉孩子的创造力。多培养孩子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人们都说灵感呢来源于生活,那么美术更少不了灵感的点缀。中国的学生太过于依赖老师,自己的兴趣和思想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压抑。可以说我们的孩子欠缺的不是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而是缺少一个能突破自我和展现自我的教学环境,就这一点而言还需要我们教师多多反省和思考。
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俗话说:“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三只蚂蚁来搬米”之所以能“轻轻抬着进洞里”,正是团队合作的结果。我们应该从小抓起,让孩子们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团队合作所带来的优点。团队合作能让那些思想受到瓶颈的孩子们获得新的启发,在遇到困难时候互利互助,让彼此更进一步。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人们组成团体,并要求同学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相互合作,建立合作团队来解决这些问题。在整个过程当中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能力。例如,人教版第十三课《大家一起画》,我们知道这一课时的主要目的是让同学们了解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合作的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在每一位同学画出自己的车厢装上自己的货物,当整列火车组合在一起时,不仅感受到自己的在整节火车中的作用,还体会其中的团队的重要性。我们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互相评价、打分。将自己的车厢互相展示、仔细的欣赏和观察,说出彼此的优缺点。不同节的车厢会给同学带来不同的感受和新的思维,也会让学生们体会到组合搭配的多样性。这样不但让同学们达到了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还可以让同学之间的友谊得到进一步加深。
三、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我们知道在当今社会很多大学生在校成绩优异,却不能适应现实社会的工作氛围。衡量一个人是否有实力去完成这项工作和任务,不单单是看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你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们的实际能力往往是自身能力的一种体现。又何况我们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的孩子们。应该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手去操作,从而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想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组织班集体活动、锻炼其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其实际操作的意识。从而达到不仅理论上滚瓜烂熟,实际操作也如鱼得水的教学理念。例如,人教版第十二课《卡通明星总动员》这节课,该课时的主人翁就是学生自己。通过在纸片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卡通明星、给你自己的卡通明星涂色、为你自己的卡通明星起名字,把自己的'想法和动手操作良好的结合在一起。整个课时每个环节都可以让孩子的操作能力得到体现。并且结束时,老师可以把每个人的作品粘贴在一起。让学生自己勇敢的去讲述它与卡通明星间的故事。这样不仅孩子们得到自己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还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我们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其专业性的技术培养成为了广大美教老师的首要目标,于此同时我们往往却忽略了同学们综合能力的培养,美术这门学科相对其他学科有着一定特点和优异性,其涉及的专业范围也相对较广。尤其在小学时期,不要让书本上的理念束缚孩子们的思想。要让学生自己懂得去探索、去创新。因此,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我们教师深思熟虑的问题。
作者:孔祥双 单位:山东省沂南县界湖中心小学
美术教学论文12
摘要:
本文通过阐述本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和美术课堂教学研究的综述,旨在说明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意义和现实可能。并结合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对典型案例的解析与反思,从而寻找"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美术学科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模式和实施策略,为更好地开展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提供指导。
关键词:
课堂教学活动;感受性学习;体验中
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xx)16—0257—031。
1。本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构的主导,不是学科知识的给予,而是学生能力的发展,建立的是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强调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着眼于每个学生潜能个性的发展,全面素质的提高,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才是最成功的教学。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变,教师应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参与教学过程,新课程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已经无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无法体现和实践新课程的理念。因此,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只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才可能是有效的教学。本课题对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课堂活动进行设计和实践分析,旨在寻找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美术学科课堂教学活动模式,使美术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阵地,并能有助于教师设计活动水平的提高。
2。美术课堂教学的研究综述
美术课堂教学,需要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活动,要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美术知识,提高美术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英国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在《人的研究》一书中明确提出人类有两种知识,即"显性知识"(可表达的知识)和"隐性知识"(只能意会的知识);与两种知识相对应,学习也分为两种,即接受性学习和感受性学习。对应着两种学习,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两种教学:讲授性教学和感受性教学。讲授性教学的实质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感受性学习是体验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在体验和发现中获得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体验主要有互动式体验、情景中体验、想象中体验、实践中体验和艺术陶冶中体验等五种。感受性学习在美术课堂中的实践,特别是在艺术作品的欣赏教学中的实践收到了比以往更好的效果。
3。感受性学习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实践与研究
3。1模拟作品情境,体验作品独特的魅力。在感受性学习中,有一种体验方式叫"情景中体验"。情景中体验是在教学中设计某种情景,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中与学习内容的结合,从而产生联想和情感的共鸣,并领悟学习内容中的只能意会的知识。
案例一:参与的精彩
在欣赏"蒙娜丽莎"这件作品时,在引导学生
1.认识作品(了解基本信息:作者、创作年代、作品规格种类、藏处、作品内容等;
2.试着具体描述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经历,创作背景,研究的热门话题以及作者生平等
4.了解作品的艺术与文化价值"。之后我设计了一个"蒙娜丽莎模仿秀活动。
各班在这个活动中都异常热烈与活跃,被推举表演模仿的同学都努力摆出"蒙娜丽莎"的姿态与微笑,下面的同学都给予热情的掌声。当时我是将模仿的`同学在课堂上当场用数码相机拍了下来,并及时在大屏幕上加以展示,让学生讨论活动时的感受,无论是模仿的同学还是欣赏的同学,普遍都感受到了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和表情,要模仿到位还真是不容易,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要捕捉瞬间的最美的形象是需要很敏锐的观察和高超的技艺的,同时艺术家花了四年的时间不断修改完善作品形象,艺术家在其间付出的执着和艰辛以及追求完美理想的精神是可想而知的。以至五百多年来人们一直迷恋探究她,使她成为美术史上无可比拟的经典之作。课后有同学告诉我说"这堂美术课我终生难忘了!"她说"模仿蒙娜丽莎,这种学习获得的感受是前所未有的。"
这个活动的设计,是属于体验教学中情景中体验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因为活动是围绕艺术作品"蒙娜丽莎"而展开的,学生在这个活动中所感受到的是结合作品内容产生的联想和共鸣,教师事先并不要求学生要获得怎样的知识,而每个人在这个活动中都体验到了一些只可意会的知识或情感,甚至对学生的发展也会产生某些影响。而这个体验的过程是愉悦的。这无疑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课堂教学活动案例。
3。2想象并创设作品情景,体验诠释作品的独特内涵。某些富于情节性,故事性的作品,可以事先布置擅长表演的学生去想象创造,并进行表演,展示作品情节,从而让学生体验作品独特的内涵。
案例二:创造的喜悦
在欣赏伦勃朗的作品《夜巡》时,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表演夜巡场景"的活动。事先布置几个学生去解读《夜巡》这个作品,并要求他们根据解读理解准备一个场景在上课时表演:教师出示展示作品《夜巡》,然后告诉同学们:"看,作品中的人物来了"随着教师的话落,扮演"队长"的同学带着"副队长"推门而入,并做自我介绍,紧接着一个队员冲了进来"报告队长,五号大街发生凶杀案!"队长命令:"紧急集合!"副队长吹哨……又一个队员冲入,四个同学摆好集合准备出发的造型(定格几秒)。然后队长一声令下"出发!",自卫队员鱼贯出教室。……
学生的表演虽然只有几分钟,但是师生在这个表演活动的带动下,欣赏作品,讨论作品的氛围充满了激情和创造,学生的想象特别活跃,对作品的理解和诠释也非常独到。之后这个表演的场景一直让我印象深刻。相信参与过这样的课堂活动的同学也会对美术欣赏课印象深刻的!
3。3课堂活动的设计要有针对性。笔者曾经遭遇过同样的教学活动设计,在不同的班级中出现完全不一样的典型案例。
案例三:四个班级四个样
结合教学内容观看视频这种活动在美术鉴赏课中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形式。但是在一次介绍"T形帛画"这个内容时我安排观看"马王堆传奇"却遭遇了四个班级四种状况:(同天下午的四节课)
第一个班,我先提问上节课的内容,大致用时5至7分钟。然后播放《马王堆传奇》(下),了解相关内容。学生随着片子的播放,我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同学趴在桌子上了,也有少数学生随着趴下已经迷糊了。我只好连续地提醒"坐端正了!坐端正了!"可惜还是有学生坐不端正。片子看完也差不多下课了。
第二个班,我先出示了四个有关马王堆墓的问题,学生看了问题以为我要叫他们回答,我却先不叫学生回答,告诉学生看完下面的片子再回答。然后我就播放《马王堆传奇》(下)。学生一个个精神饱满,有的还在观看过程中记录些什么。等到片子播放得差不多的时候我再出示前面的四个问题,让学生开火车来回答,结果一个个秩序井然地回答完了四个问题。正好下课。
第三个班,我也采用了前一个班的安排,先出示问题,再播放片子,然后开火车回答四个问题。结果在开火车回答问题的时候,出现了有好多学生抢着回答,举一个手不够,还有举两个手的,有的甚至举着手还站起来要回答,所以火车开到后来就变成了抢答了。下课了最后的问题还讨论得意犹未尽。
第四个班,我依然先出示了四个问题,想接着播放《马王堆传奇》(下),结果学生不干,一定要先播放《马王堆传奇》(上)没有看完的部分。我告诉没看的部分是关于尸体解剖的,但是学生还是要看。所以只好先播放《马王堆传奇》(上)未看完的部分,再接着播放《马王堆传奇》(下)。学生在看片子的整个过程中始终精神饱满。
从教师对课堂的自我评价来说,我对后面三个班的课堂表现是满意的,课堂中学生的状态和参与度都是很好的,和老师的互动配合也是很和谐融洽的,特别是在观看片子的过程中的精神状态是非常的好。在出现第一个班的状况后,我在后面的班级里及时做了一点小的调整,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有几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际,让我反思。为什么同样的视频观看,效果会不一样?为什么同样的目的要求,课堂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
经过反复实践,我发现视频观看这种活动形式虽然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之一,但是学生在观看时候的注意力集中是有时间差的,当你让学生目标不是很,明确地观看视频的时候,他的注意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涣散,因为他的观看是无目的凭兴趣的。也就是说他是被动地在接受刺激。因此,需要时间较长地观看一段视频又没有目的要求的状况下,尽管你老师认为视频是很精彩很有价值的,但是学生会随着自己的情绪而走神,他会认为是可看可不看的。因此就出现了第一个班这样的状况。而当学生带着问题,试图通过视频的观看找到所需要的答案的时候,他在观看的过程中就会注意力相对集中,而且为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答案而窃喜,而感觉自己很有成就感。在整个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按老师要求要认真观看,而是在主动地参与到视频的介绍中去了。因此,后面三个班的学生的表现会和第一个班的表现完全不一样。而后面三个班的表现也是有所差异的,我想这是和班级学生的学风和活跃程度相关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学生的差异也是需要教师心中有数的。
从这个案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在组织学生喜爱的活动时也是要精心设计的。除了要让学生有目的地观看以外,视频的长度也需要剪辑。虽然学生喜欢也不能滥用,要尽可能做到有意义。因此在运用视频辅助教学的课堂活动中,我除了精选视频外,还特别注意时间的长短。经实践发现,视频的长度以三到五分钟为宜。
3。4激活学生的求知渴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美术欣赏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期望把自己所知道的全告知学生,并希望学生能理解掌握。但是有时候往往事与愿违。
案例四:殊途不同归:
美术鉴赏"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这一课,我在教学中的第一个版本是这样的:导入:用了一个文字猜画面的游戏,找了两段描述作品"泉"的文字让学生读(见下图)然后让学生猜想是怎样的画面。结果学生猜得很激烈,但是因为没有看过"泉"这个作品,所以当揭示"泉"这个作品的时候,学生一片哗然。然后我简单介绍安格尔以及作品"泉",主要是要学生从中体会到在欣赏作品的时候是可以带着想象和激情来欣赏的,从而导入美术作品的鉴赏有四种方法,象刚才描写"泉"的方法就是一种叫"感悟式鉴赏"。
第一新授:以"春"这个作品为例,通过解读了解四种鉴赏方式。先让学生描述"春"这个作品的整体印象和看作品的联想,让学生理解"感悟式鉴赏"。
第二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认识所描绘的形象,分析色彩,构图等在作品中的形式美,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形式美鉴赏"这种方法。
第三给学生介绍"春"的创作故事,作者波提切利的生平以及作品风格等。用于揭示以"探究艺术家的生平事迹,创作背景以及了解作品所蕴涵的社会基本价值观等"的方法称为社会学式鉴赏。
第四拿"蒙娜丽莎"和"维纳斯"这两个形象做比较,让学生找出她们的异同。从而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比较式鉴赏"。然后小结罗列四种方法,并告诉学生鉴赏的四种方法是可以灵活运用的,对一件作品的欣赏也应该是多角度的。最后安排了一个作业:(以小组为单位确定一件作品,欣赏并完成下表)
班级姓名作品名称感悟式鉴赏
(对作品的印象、由作品展开的联想等)形式鉴赏
(观察形象、构图、空间、形体、色彩、明暗、线条、笔墨等)社会学式鉴赏
(探究艺术家生平、委托或赞助人、文化背景、社会基本价值观)比较式鉴赏
(找一件类似的作品,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不同点:
在这个版本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导入的环节,学生很惊喜,而在新授四种方法这个环节中,学生对作品不太了解,基本是以教师讲解为主,以至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发现学生注意力逐渐涣散,到最后作业这个环节时学生有点不知所措,而且讲授的时间和学生作业的时间较难把握,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对一件作品的四种鉴赏有较大的难度。
因此,我又设计了第二个版本:
(一)导入:
(1)不同角度欣赏《蒙娜丽莎》。
.活动:不同角度欣赏《春》(对上面表格的文字描述替换成对"春"的描述)——目的是让学生有这样的观念:作品的欣赏可以是多角度的,多层次的。
(2)了解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
1)活动:读文字猜想画面。(同第一个版本的导入);
2)揭示作品《泉》并从学生的猜想和作品的实际来分析,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是充满想象和激情的。从而了解"感悟式鉴赏"。3)读课本第八页,加深理解什么是"感悟式鉴赏"。
4)活动:用"感悟式鉴赏"来欣赏莫奈的《草跺》。(学生:"看到收割后的田野,我仿佛看到了在这个田野上有许多的劳动者在辛勤地劳作,还让我看到了众多的牛羊在田野里"。师引导:"我看到这个画面时想到了午后温暖的阳光,秋日的田野和草跺泛着金灿灿的光芒,迅疾的笔触和绚烂的色块仿佛无数色彩精灵在尽情地跳跃闪烁……仿佛演奏着华丽的光色交响曲"。);
5)引导分析《草跺》的色彩和笔触等形式要素。(色彩:绚烂;笔触:迅疾);
6)活动:寻找构建《蛙声十里出山泉》意境的形式要素。从而让学生了解"形式鉴赏"。
7)活动:第九页思考与交流。(形式美鉴赏的对号入座)
8)探究《蒙娜丽莎》背后的故事。欣赏《蒙娜丽莎》真容复原的视频。从而使学生理解"社会学式鉴赏"。并提醒学生做"社会学式鉴赏"要学会查找资料并要有科学的批判的独立思考的精神。
9)活动:比较分析《蒙娜丽莎》和"维纳斯"("春"的局部)。从而了解"比较式鉴赏"。
10)小结: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
(三)课堂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尝试选择运用不同的鉴赏方法,选择你喜欢的一件作品进行描述。(然后当堂进行反馈。效果不错。)
(注:在这个设计中,我还特别设计了一个小礼物(作品和作者的资料),只要在课堂上发言的同学都会得到一个作品或者作者的介绍资料。)
第一个版本的设计发现教学效果不够好,一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解时间比较长,学生只是被动地在倾听,因此他们的求知渴望不活跃,而且因为范例的作品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很远,因此难以产生情感的共鸣。再者课堂活动的方式比较单一,以至学生的学习很容易出现疲倦。第三是课堂作业的要求过高,难以在课堂内完成。因此就造成了教师讲得很辛苦,而学生学得很痛苦的状况。但是导入的设计很精彩,整堂课下来后的感觉是开始课堂很活跃,学生很兴奋,然后慢慢的课堂气氛转为越来越沉闷,到快下课的时候学生就出现疲态了。
针对课堂出现沉闷,活动单一,课堂效果不理想的状况,我设计了第二个教学版本。实践下来发现,整堂课教学思路非常清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学生始终处在兴奋状态中,学生每个知识点的获得都是学生主动发现体验得来的。特别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知识呈现的方式和学生活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又自然衔接的。小礼物(知识卡片)的赠送不但激发了学生求知的热情,更是对课堂内知识呈示不足的很好补充。本课涉及的作品有20件,涉及的艺术家有15位,在课堂上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任务,而学生要做鉴赏分析却少不了这些资料,因此把作品和作者的资料作为小礼物奖励给活动中积极表现的同学,而且在最后的课堂作业中获得资料的同学会拿出来和同学共享。这样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特别重视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设计,目的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在此只是做个引领者,促进者。事实证明,这样做不但避免了以前"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痛苦"的状况,而且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这也正是新课程理念所要求的。
4。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不断实践,反思,改进,创造,再实践的过程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发现,要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并不是简单地设计几个学生喜欢的课堂活动就能达到效果的。
4。1在思想上一定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是学生的,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都要从学生出发,为学生而设计。
4。2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主宰,而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促进者和伙伴。教师只有蹬下来和学生一起去探究去发现,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长为会学习的人才,获得成功的喜悦。
4。3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研究是让学生被动地获得知识还是主动去获取知识。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帮助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但要钻研教材、钻研大纲、钻研教参、钻研课程指导意见,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如何让学生主动愉快地获取体验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从关注"我自己怎么教"转向关注"让学生怎么学"上面来。
4。4学生怎么学是和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和能力等有关的,所以教师还必须研究学生,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方法,这样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4。5要学会不断反思。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是伴随着我们的课堂教学始终的,没有哪个教学活动设计永远是成功的,也没有哪个教学活动设计是永远失败的。教学的成败有太多的因素值得我们去研究。无论何时,对教学活动的实践进行解析反思,在成功中积累经验,在失败中吸取教训,都是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成功有效的法宝。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逐渐找到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活动模式,才能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策略。
在"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美术学科课堂教学活动"这个课题方面,我已经做了一点努力和尝试,并且正在努力实践,但是正如学无止境一样,教也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努力实践,总结反思,再实践提高,才能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编辑部出版
[2]《高中美术新课程理念与实施》海南出版社
[3]《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
[4]《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xx年13期《浅谈课堂教学活动》
[5]《美术》中国美协主办
[6]《中国教师》《中国教师》杂志社出版
美术教学论文13
内容提要:
诗画教学是针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思维特点,教学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经验,运用幼儿喜欢的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情节有趣的诗歌,配以线条简洁、生动形象、一目了然的简笔画、图形画、一笔画等各种形式,边诵边画进行美术教学活动,并整合各领域教学,让“幼儿手口脑并用、教学玩合一”,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提高了幼儿的整体素质,幼儿兴趣浓,易于接受,深受幼儿和教师的喜爱,广泛应用于幼儿园美术教学,效果显著。
关键词:诗画教学 美术教育 幼儿 边诵边画
兴趣能导致意专心诚,进而对感兴趣之事表现得分外热衷。人们常把志和趣连在一起,称为志趣,志者志向,趣为志之源,人的志向、目标在兴趣的沃野上才会开出芬芳的花朵,任何能力的发展也应是以激发兴趣为前提的。幼儿时期,对于事物的认知易受兴趣的驱使,兴趣是促进幼儿产生学习动机和创造欲望的主要因素。幼儿学习创造的主动性就是因兴趣而产生的,因而就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诗画教学是在“诗画”活动中,孩子们手口一致,边诵边画,边说边做,随着诗歌情节的发展,呈现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形象,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面。根据不同内容的教育目标,形成各种趣味诗画游戏,使其视之有物、闻之有声,既能让幼儿感兴趣,又能综合贯穿五大领域认知内容,寓教于乐,愉快教学,在诗情画意之中,育情感、增智能、练思维、学本领,达到“手口脑并用、教学玩合一”的教育佳境。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创设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学习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兴趣。
一、诗画教学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优势。
(一)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孩子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诗画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手口脑并用、教学玩合一,使他们思维积极,想象丰富,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教师出示范例-讲解范例-幼儿模仿-教师讲评,对幼儿来说,枯燥的形式缺少审美的感知,很难激发幼儿的兴趣,而诗画教学是结合教育教学的认知内容,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与生活、游戏之中。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使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
(二)诗画教学能促进扩散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幼儿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当今的社会日新月异,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会模仿,不懂创新的人要被淘汰,诗画教学在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幼儿可根据图画创编绘画诗歌,边说边画,诗歌和线条相结合生成一幅幅画面 ,使幼儿思路开阔,想象丰富了,培养了幼儿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二、诗画教学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具体运用: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运用诗画教学,对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一)诗歌和线条相结合,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创造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稳定,易受情感支配,很容易分散。小班的孩子刚进入幼儿园,什么都是以激发兴趣为主,教他们画画,就要让他们感受画画的乐趣,喜欢画画,愿意画画。儿歌即儿童歌谣,富有童真童趣,形象生动,易教易懂易记,最贴近婴幼儿现实生活。儿歌的语言优美、逼真、形象,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把儿歌和画画相结合,幼儿很感兴趣,进一步提高了绘画教学的效果,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基本都采用诗画教学的方法指导孩子画画。
例如:在教小班孩子如何画线团时,我用诗画教学法,先教幼儿学习儿歌《线团》:绕呀绕,转呀转。我为妈妈绕线团,织件毛衣真好看。幼儿对儿歌很感兴趣,很快就学会了,这首儿歌讲述了线团的画法,我和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画线,把儿歌和线条相配合,大大激发了孩子画画的兴趣,调动了孩子的主动性。
又如:我用诗画教学法教小班孩子画小鸭时,先教幼儿学习儿歌《小鸭》:脑袋圆圆,身体像船。眼睛大大,嘴巴扁扁。嘎嘎嘎嘎,水中游玩。这首儿歌形象的描述了小鸭的形象及画法,我和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画线,把儿歌和线条相配合,边说边做,很快就画出了小鸭的形象,一副形象的画面展现在幼儿的面前,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幼儿很快学会了画小鸭。
(二)多维配图,整合各个领域的教育教学
孩子喜欢的美术教育活动,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一些技能,更多的是知识的丰富和积累。新课改的理念体现了各学科的整合,老师可以通过诗画教学达到这一目的。做到知识的整合,各学科领域间的整合。
如小班上册诗画学完后,为了整合更多的知识,我便引导幼儿边画边串讲,讲述要语句通顺,有故事情节。首先,出示图片:小鸡、小兔、线团、太阳。教师引导幼儿画一副情景画,把小鸡、小兔、线团、太阳画在里面,并创编一个简单的小故事,边说边画。在教师的引导下,编出了故事:有一天早晨,太阳出来了,小鸡去找朋友玩,它来到小兔家,看到小兔正在绕线团,小鸡说:小兔,我来帮你绕线团吧!小兔说:谢谢小鸡!这个活动的目标是通过引导幼儿边画边串讲,训练幼儿的扩散思维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从中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可见,这个活动不仅仅是让孩子会画画,更多的是整合了多方面内容。
(三)把美术教育活动延伸为幼儿喜欢的游戏。
教师要把美术活动和游戏结合起来,不能把美术活动局限为画画,贴画等形式。孩子把美术活动看成是游戏,那么我们就应当像游戏那样去教学,教他们观察,启发他们想象,鼓励他们勇敢地画出所看、所想、所爱。
如:课本中的《小兔》是运用诗画教学法边说边画,画出小兔的形象,怎样引导孩子们大胆的想象,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思想,用幼儿喜欢的游戏达到这一目的。幼儿可以根据画面创编表演简单的有关小兔的故事、儿歌,还可以学小兔蹦蹦跳跳进行体育游戏等。
总之,通过诗画教学,激发了幼儿绘画的兴趣,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整合了多方面教育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幼儿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景同:《幼儿园各科教学法》: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年2月
2、陈帼眉 冯晓霞 刘桂珍:《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冯艳红:《快乐诗画》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 20xx年7月
美术教学论文14
雨果说:“没有艺术,人类生活便会黯然失色”。
然而,没有人类对生活的体验,便难以产生艺术。
同时,如果没有对艺术的再体验,艺术教育便无法发挥更大的功效,也就有可能失去艺术教育的意义。
美术作为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从古至今,任何一件成功的作品,不经过作者的深刻体验,是难以诞生的。无论是新石器时代集实用于美观为一体的彩陶,还是20世纪以来的现代种种的艺术新潮,都是不同人、不同民族、不同审美观的不同体验所获得精神与物质的结晶。今天,当人类进入ZI世纪之际,如何运用和发挥人类独特的“美术文化”功能,使人类的接班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既能充分体验前人的艺术经历、又能激发出新的创造动力,无疑是今天美术教育的重要课题。“中学美术素质教育与体验教学”的实验教学就是基于这样一个认识开展的。
人类的发展始于教育。人的素质发展更需要适宜的教育。但教育并不是说教和死记硬背,而是在于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积极地参与各种实践和体验、从实践体验中来感受、认识、理解和发展人的认知、技能、情感、创造等方面的素质与能力。美术教育不但可以承担这个重任,而且在这个方面对人的培养是独特并有效的。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与人的视觉能力相伴的体验状态是人在生活中能自觉中不自觉中产生的。但由于人的兴趣、动机、需求不同,在本组的体验中缺乏审美引导,对事物的主体体验有很多时候仅仅停留在直观感觉的层次上。同时,由于这种体验处于一种无目标或不自觉的状态中,那种“视而不见”“体而不深”的状况在青少年中是很常见的。由此,也就无法形成人主动发展之时所需要自觉储备的一种“积淀”。因此,由于积淀的薄弱与不稳定,人的素质也就难以在“积淀”基础上得到更新和发展。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有意识地把体验作为美术教学的主体,使受教育者在教育者主导性的指引下去主动地体验美术的方方面面与人的素质发展所有的联系,使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与前人精神与物质成果的观照、对话、体验交流中,形成主动发展的“积淀”并使“立体性”得到发展,无疑应该是体验教学的终结目标。因为人只有有了“主体性”的自觉发展需求,才会有求知欲、有理想、有志向、有成就感和奋发向上的动力。
要使人的“主体性”得到发展作为体验教学的开始与发展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受教育者从一般的“客观化体验”进入到“主体化体验”中去,使每一名体验者都能积极地根据每一课时的内容、形式、方法,去强烈地激发自己情感的内心世界,发挥最大的潜力,去努力体验每一个课题内容在心理、生理上所引起的反应,在与以往实践体验中的记忆积淀的.差异使自己的审美感觉、触觉有新的感受和发现,有新的延续与升华,使自己的人格发展更趋向于美的需求,这应该是体验教学的原则。
根据体验教学的原则、作为美术体验教学应研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体验教学在认知美术双基中的功能;
2.体验教学在提高审美能力中的作用;
3.体验教学在发展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中的作用与层次;
4.体验教学在学生人格素质发展中的功能;
5. 体验教学的形式、方法和规律。
而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审美经验、知识修养与美术教育的范畴,美术体验教学应着重从发展学生的审美认知、实践技能、丰富情感、创造意识四个方面展开。“知”是“引”的基础,也是“行”的开始。中学生的审美认知既立足于小学之上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加之处在发展中的学生本身对形象的认识出现了由主观“表现性”发展到对“客观依赖性”的转变,会导致学生的审美认识出现“单一化”的倾向。尽管“大美术”的丰富多彩与艺术健力,但学生可能会因教育不到位,而出现“视而不见”或“视而不知”的美感“贫血”。因此,审美认知的丰富多样应该是认知教学的主体。无论是自然美、具象美、抽象美、意向美、形式美或不同形式的造型艺术美,都应使学生在比较教学的体验中有所了解和认识,通过开阔视野,丰富美感使学生在比较中选择、在体验中有所发展。
技能在中学美术教育的范畴中是与“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不然就不会称为“双基”。但从审美文化角度与中学生的素质发展联系来看,中学生在美术课中受到的技能教育,更多的是无数个伴随着“知”的第一次与“技能”第一次的结合体验。正是这种“知”与“技”的结合体验,才能使学生在体验中既需认证“知”的正确与否和对“知”的需要,又需认知“技”与“知”的结合性和创造性的统一,这是技能体验教学的前提。
“情”是体验的灵魂。对“情”的体验既有主体的,也有客体的。既有情感的参与、放谢与改变;又有对情感的判断、把握与思考。因此,对情感的体验要始终贯穿在教学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技能课、创作设计课还是欣赏课,教师都要有较深人的课前体察和课上引导。尤其是在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对那些主题明确、情感深沉、精神意识强烈、独特的“经典”作品与形象结合的传达和思考的体验。这样,才会引导学生了解美术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与作用。
美术既然是人类丰富的体验与创造的结晶,因而,美术体验教学的种类,也应异彩纷呈。虽然体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还不丰富,但在实践中的“创造”既是对学生的,首先更应该是对教师自己的。结合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探讨体验的种类、形式与方法是教师创造性的体现。我们认为,美术体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视觉体验。这类体验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圆形的点、线、面个体的无限展开到以不同的组合为目标;二是从色彩中的自然色彩与艺术色彩的个体与组合感受为目标,使学生在不同情况,或环境中的变化中产生的不同心理感受,丰富自身对色彩航力的认识及与情感的关系。
其二,行动体验。也可指动作技能体验。这种体验是结合学科正常的必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积极参入实践的一种体验。从美术学科不同画种的技能练习中,体验与技能相结合的各种动作的熟练与到位与否,所在画面上产生的不同语言,以及技能如何和形象结合才能形成美感的关系等来加深对美术学科的认识。
其三,情感体验。这是指通过欣赏不同历史、不同题材、不同人物、动作、表情或不同景物在人的心理所引起的情感反应,它能使学生体验到作为美术这种艺术形式是如何通过形象、色彩、黑白、节奏、韵律等内容美与形式美来体现人类所体察到的各种情感的。
其四,关的体验。不同的美感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里有不同的体现,无论是自然美、生活美、形式美还是优美、壮美、崇高美等等在美术范畴内也是异彩纷呈的。引导学生从视觉上去认识,体验并强化在视觉与心灵上的共鸣,是体验教学中发展学生美感的重要环节。
其五,联想体验。这是一种借助于某类课题中点、线形态随机进行思维与艺术再现能力培养的体验。如利用速度感、轻重感,季节感、味感等不同命题,结合不同的黑白、彩色等表现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再现的实践。其目的一是在于触发学生对生活印象的积累与“灵感”的激发;二是强化学生对艺术源于生活的认识。
其六,创新体验。这是一种引导和培养学生对他人作品进行局部改进、添加、分割重组或套用某种表现方法进行再设计的意识与能力培养的体验。体验的结果并不完全看重作品的效果,而在于培养借鉴或运用创新方法所得到的一种“别开生面”的发现与可能的意识。对人生与生命,对美与丑、对善与恶、对创作与人格等方面有一种新的认识,新的思考。尤其是从美术这一特殊视角的体验,可能会使学生的认知、情感有新的发展。虽然,通过作品欣赏对情感与人生产生的身心体验,是一种间接性的体验,远不如经历过挫折与痛苦的人的体验来得强烈而深刻,但作品主人公的遭遇或作者的磨难经历与奋斗不息的向上精神,都会使情感不太丰富,经历简单,生活较优越的中学生增加对人生出现波折的认识与理解,触动他们对人类与社会关注的本能。
创造的体验在于发现,既发现事物的积极改变与再生的成果,又可以发现主体自身所蕴藏的创造潜能与发展的“可能”。以对“可能”的进一步挖掘来发展自身的创造意识与能力。体验艺术的目的,除了认识掌握之外,重要的还在于创造。创造要靠运用,运用才能发展,要使自身发展就要有创新意识,要不断地否定自己,开拓自身。
体验教学是重视过程的教学,是师为主导、生为主体,参入体验、真诚体验、创造体验的教学。教师首先要重视自身的体验,通过体验来选择适应于学生的体验方式、方法,制定一定的体验目标,创设适宜的体验环境,使体验带有方向性、层次性、对象化、具体化。使学生的“原体验”或“间接体验”在一种由浅入深、反复连续、不断刺激、扩张大脑与心理融汇的变化中,闪烁出新的火花,体察到新的情感,感悟到美的升华。
因而,体验方式、环节的细致设计与需求,尤其是从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体验的“个体体验”,到最后反馈环节“讨论式”或“描述式”的“群体体验”,都应看做是“体验教学”是否成功的前提。
总之,体验教学是一种源于美术本身又应用于美术教育的教学实践。其目的在于促进中学生素质的“主体性”发展和审美文化素质的提高。因而,挖掘体验的方式,创造体验的方法,设置体验的环境、把握体验的内容与层次,强化体验与素质发展的联系,是切实实施体验教学的保证。同时,实施体验教学,是新世纪美术教育改革中的一项有特色的尝试。
美术教学论文15
【摘要】本文根据实践经验,在充分理解“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基础上,对电脑美术专业进行分析,详细解说了把理论变成“实践”的过程。从行业分析、岗位提炼、情境设计、实施方案四个方面进行具体解说。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 行业分析 岗位提炼 情境设计
高职教育强调技能,要让学生“会做事,能做事”。要求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这便是近几年高职教育中所强调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其实,“教学做合一”并不是新理论,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这一思想的核心就是,“视‘教学做’为一体。针对这一教育理念,对“电脑美术专业”进行调究,设计了“教学做合一”的改革方案。
1 行业调查与需求分析
计算机电脑美术专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的专业,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化工业的不断发展,使电脑美术方面的人才市场具有相当大的潜力。电脑美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使用电脑美术设备和电脑美术制作软件的公司和企事业单位,具有开发或制作电脑美术产品的技能,从事广告、电子出版、光盘制作、计算机电脑美术辅助教学的计算机操作员等。电脑美术技术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新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有很强的就业适应性,目前社会需求量大,就业机会多。
毕业生所面向的工作岗位主要是设计与制作,都是使用电脑美术软件进行创作。学生除掌握各个软件的使用技巧外,还需掌握各岗位的特点,了解其完整的工作流程,了解输入与输出的特点等。学生掌握其岗位工作的全过程,有利于提高设计的正确性,减少调试修改的次数。
2 岗位分析与提炼
对十多家影楼、广告公司与印刷设计公司进行调查,针对各岗位对设计人员的技能要求进行分析。各岗位技能需求总结如下。
2.1 影楼美工
(1)数码影楼美工技师
岗位工作:相册套版、放大设计。
发展方向:中级数码美工、部门主管、设计师。
技能要求:Photoshop 基本操作;photoshop调色、修瑕工具的正确使用;一般抠图技巧及;图软件的正确使用;光盘及vcd 刻录;熟悉影楼常用尺寸;photoshop模版套用等。
(2)数码影楼数码部主管
岗位工作:相册套版设计、工作流程安排。
发展方向:高级数码美工、艺术总监、经理。
技能要求:美工技师的所有技能;操作系统安装与简单维护;PS图层及滤镜调色技巧;PS各种抠图技巧与皮肤柔化;PS自动化应用与模版设计;影楼工作流程与工作调度。
(3)艺术总监
岗位工作:数码流程设计、工作流程设计、技术培训。
技能要求:美工部管理;手工美工、色彩学、素描、构图学;局域网架构,互联网络高级应用;paint应用;Premiere设计、片头设计、flash、cool或3d;文案书写与培训能力;协助门市选片能力。
2.2 平面广告设计
(1)广告制作员
岗位工作:制作各类岗位。
技能要求:熟悉photoshop、CorelDraw软件的常用操作;熟练使用各类快捷键。(文件操作、缩放变换操作等);掌握描图、绘图、制作技巧;掌握各类图形文件的交换互导技巧。
(2)广告设计师
岗位工作:各类广告产品设计以及后期处理。
技能要求:POP广告设计、展板设计、字体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各类输出技术与设备的使用。
(3)设计主管/设计总监
岗位工作:设计策划、公司管理。
技能要求:熟悉广告岗位各流程、安排日程单;岗位工作流程管理;文案书写与培训能力;综合设计与策划能力。
2.3 印刷出版
(1)排版员
岗位工作:图文编排。
技能要求:Indesign软件的基本操作;图文排版、目录编辑、附件装饰。
(2)美工设计
岗位工作:画册设计、插图设计。
技能要求:Photoshop图像处理能力;CorelDraw图形处理能力;Indesign设计能力;综合编排能力。
(3)印前、印后处理员
岗位工作:拼版分色处理、装帧设计与装帧制作处理。
技能要求:印刷拼版、出血处理;印刷分色处理(含专色处理);印刷成本核算规划;装帧设计、技术与工艺。
从各行业岗位需求分析可知,“电脑美术专业”必须掌握PS、CorelDraw、Indesign等几个主要设计软件,另外还需掌握各行业的输入与输出技能。
3 教学情境设计
根据岗位特点,对工作任务与技能需求进行提炼,将所需掌握的技能分解到各教学情境中。每一教学情境均要求学生掌握从输入、设计到输出的完整过程。
3.1 影楼岗位教学情境设计
证件照拍摄与处理、个人艺术照拍摄与处理、商务照拍摄与处理,婚纱照、写真类以及儿童类像册的设计。
3.2 广告设计岗位教学情境设计
名片设计、展板设计、招贴画设计、传单设计、画册设计、地产广告设计、标志设计、Logo设计、酒店类VI系统设计、学校类VI设计、企业类VI设计。
3.3 印刷出版类教学情境设计
文字版面书籍设计、图文混排书籍设计、书籍封面设计、综合书籍设计。
在对各教学情境进行具体设计时,要注意层次的渐进性与反复性。一些主要的基本技能,需要学生终生掌握的'必须设计环节反复练习。每类案例要由浅入深。
4 实训的实施方案
要确保“教学做合一”改革方案实行,必须要有配套的设备与环境,有合理的实训解决方案,根据岗位工作流程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4.1 组建专业实训室
根据工作特点将学生进行分组,每四到五个人为一组,每一组即为一个公司,在教学做过程中均以小组为单位。对于常用的设备均可按小组配备组成专业实训室。每人一台电脑,每组一台扫描仪、一台数码相机,全班共用两至三台彩色照片级打印机。
4.2 与企业合作
根据行业特点,影楼、广告公司、印刷设计公司均是与很多企业合作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与相关公司合作。一可以节约设备成本,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各企业的运作模式。如:与大型影楼合作,可以更清楚了解影楼的运作模式与工作流程;与广告设计公司合作可以互惠互利,可以获得更多实际的案例,学生也可以把PK的优秀作品交付广告公司使用。根据需求,各相关公司均可采用类似的合作关系。
4.3 组建模拟公司
学生分组组建公司,按其岗位各分工协作。综合训练以小组进行,单项训练以个人进行,全组综合评比。掌握工作中的主要环节,各个突破。
可以积极参与学校各类活动。给活动设计海报、宣传栏、广告、舞台背景等。在每个学校每学期均有很多这样的需求。针对每次活动,由学生分组制作然后评比,择优选择。模拟公司的制作水平提高后,可逐步走向校外,参与社会实际项目的竞争与制作。
《电脑美术专业》是一个新技术应用性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改革,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改革需从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兴趣。在执行过程中要注意细节,要注意过程考核,即时调整项目方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美术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美术教学论文11-04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1-03
美术教学论文15篇11-11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5篇11-05
美术鉴赏论文12-30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的范文(通用10篇)12-28
美术教育学论文09-03
美术毕业论文提纲范文11-27
数学教学论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