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大学课程历史发展特色及启示论文
摘要:介绍美国大学课程的发展历史,指出美国高等教育发展所取得的令世界瞩目的成绩是与其大学课程的不断改革分不开的,分析美国大学课程的特色及其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大学 课程改革 发展历史 特色
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虽然短暂,但其大学课程却历经数次改革。从最初的简单移植、模仿,到后来的独立、创新乃至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美国大学不仅吸取国外的先进理念,更充分融合了本国国情和民族文化,最终形成开放性与国际性并存的美国大学课程,并引领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而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一直是我国高教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在多年的改革过程中我国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学习和了解美国大学课程发展历史及特色,不仅有利于加快我国高教事业改革的步伐,更有利于我国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与完善。
一、美国大学课程发展历史概况
1.整体移植时期
美国的高等教育是从殖民地学院建立而发展起来的,最初的高等学院以英国牛津、剑桥两所大学为范例,完全以英国大学为模型设置。为了满足英殖民者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宗教思想上统治的需要,当时高校的课程设置与办学方针完全移植英国古典大学,标榜博雅教育,以培养通才为目的,崇尚经院艺术,以拉丁语为教学用语,课程死板、固定。以哈佛学院为例,基本课程为三科(语文、修辞、逻辑)和四艺(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同时教授希伯来语、希腊语、拉丁语、叙利亚语等古代语言和古典人文科学。后来,受启蒙运动和产业革命的影响,数学和自然科学也进人了教学领域,但不属于主流。自1636年后的200年问,美国高校的课程设置都是固定课程和古典课程,这一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缓慢且不受重视。
2.模仿与创新时期
1776年。美国脱离英国统治进人了独立时期,其高等教育也进人了一个新的时期。19世纪的欧洲教育进人了大飞跃时代,尤其是德国的高校在新人文主义者威廉·洪堡的积极推动和影响下取得了极大发展。德国的柏林大学等研究性大学也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典范。从德国留学归来的美国学者把德国大学的精神带进了美国大学,并同时用德国的办学理念治理美国高校,引导美国高校进行改革,以推动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1876年,仿效柏林大学,美国成立了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霍普金斯大学。在其影响下,一些老式文理学院,如耶鲁、哥伦比亚、哈佛、普林斯顿等学院也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建国后课程改革首先从弗吉尼亚大学开始,该学院第一次把学习自由的口号付诸实践,允许学生在大学的独立学院和特殊学院开设的课程中自由选择。这一改革引起美国高等教育改革者的重视。
紧接着哈佛学院也允许一些学生有限制地选修一些课程,这为自由选修课打下了基础。1828年,保守主义派代表耶鲁校长杰里迈亚·戴发表了“耶鲁报告”。该报告反对职业性实用科目的设置,强调传统的讲述与背诵。由于这份报告在当时产生了强大影响,改革曾一度受到阻滞,然而历史进步的车轮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哈佛大学在校长艾略特的大力推动和强烈坚持下最终在全国率先实行全面选修制。而当时选修制比较符合当时美国发展的状况,很受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推崇,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大部分高校或多或少都开始实行了选修制。但随着选修制的全面实行,它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哈佛大学的继任校长劳威尔针对选修制的问题和不足作出了进一步的调整和修改,实行了课程的集中与分配制,使这一问题得到了缓解。
3.独立与创新时期
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由于社会原因,以赫钦斯为首的永恒主义者建立了一套“名著”课程体系,期望通过这一课程来提高全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和思想素质。“名著”课程要求大学生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分别阅读一定数量的名著。但由于这一课程本身的严重缺陷而未能在全国推广。二战后,哈佛大学再次掀起了课程改革的高潮,于1945年发表了题为《自由社会中通识教育》的报告,从而走上了全面实行通识教育的道路。经过5年尝试,哈佛大学正式推行通识教育计划。该教育计划在美国掀起了通识教育改革的浪潮,也为哈佛大学闻名于世的核心课程的出现奠定基础。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不同背景的学生大量涌入高校,以致原有课程受到挑战,加上其他原因,大学教育质量开始下降,并受到校内外各界的批评。在这种背景下,哈佛大学第25届校长在上任伊始就把本科学院课程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于1976年在哈佛文理学院院长罗索夫斯基主持下,建立了一套共同的基础课程。至今,这一套课程被认为是最好的实行通识教育的课程模式。正是哈佛大学一次次课程改革的带领,美国高等教育始终处在世界的最前沿,成为世界各国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二、美国大学课程的特色
1.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已成为美国大学本科教育最为显著的特色。各具特色的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识教育主要包括人文教育、社会科学教育、数学和自然科学教育等。同时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日益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外语、多元文化等也被包含在通识教育中,并融入了跨学科、跨文化的教育理念。通识教育主要是通过美国大学各具特色的核心课程来实现的。以哈佛大学为例,当前,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共有7大领域11大类,同时还要求本科生修满32门课程方可毕业,其中16门为主修专业课程,8门为核心课程,8门为任意选修课程。一般而言,学校要求在入学后的头两年内完成核心课程的学习,第三年则进入主修课程的学习。从课程设置看,核心课程的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智能和思维方式为准绳,不仅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还要使学生掌握学科间的联系,最后能把知识应用于生活上。从中可以看出,核心课程不仅强调学习内容的基础性和全面性,更强调课程的整合性和融通性,既重视课程的知识层面,又重视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与能力并重,能够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2.课程综合化
课程综合化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而对传统课程进行优化综合,并将不同学科课程的内容交叉组合,构建成具有综合性的新课程。它主要针对当时大学教育中愈演愈烈的'分科过细、专业过窄导致的学科与学科之间相割裂、课程与社会需求相脱节、课程与学习者相分离的弊端,并伴随着“通才教育”这一教育价值新取向的倡行而发展起来的。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继而形成综合化。综合课程有三种基本形式:一是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为主线组织教材,它以一门学科为主体,综合其他学科知识编制课程;二是以主题或解决问题为主线组织教材,一般是围绕一个现实社会问题综合有关学科知识,构成教材内容体系;三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组织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测量、实践、实习、实验等活动学会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课程综合通过围绕教育者和学生共同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和事件来组织课程,而不去考虑学科领域的界限H。综合课程扬弃可分科课程的缺陷,符合人的整体认知特点和科学发展的综合化走势,有利于学生整体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3.课程国际化
1898年“美国教育委员会”对20世纪80年代美国大学开展课程国际化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3/4的美国院校已将面临世界领域的课程列入普通教育计划。当前美国大学课程设置国际化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体现国际化特点,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增加了与国际经济、贸易和法律等相关领域的课程。此外,美国的大学在介绍课程时还重点突出欧洲或非西方区域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等;二是以国际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当前全世界的人们都面临着诸如人口与环境、民族与种族冲突、环境与污染、人权与法律等问题。而大学开设与其相关的课程顺应了国际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4.课程设置市场化
市场化是美国大学课程设置的又一大特色。美国大学制订和修改课程计划的依据是就业市场的需要,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就业市场,并能很快适应社会发展。“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都必须前瞻市场和科技的发展动态,让学生学到更新的知识,掌握最前沿的动态和信息”。不跟上市场变化的院校则会被淘汰,因而,高校的课程设置必须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而不断作出调整。一般的学院至少两年就会对课程设置作一次调整,以迎合市场的需要。大学课程设置的市场化促进了大学问的激烈竞争,推动了高校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同时也有利于刺激教师的进步、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以及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这一功能的体现。
5.课程设置规模大
美国大学课程设置的规模远远超过中国。课程种类齐全、专业繁多、体系庞大,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在美国,任何人拿钱都可以学到任何想要的课程”。广泛的课程设置既满足各类学生的需要,又满足社会的需要。
三、美国大学课程设置与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1.课程改革要及时彻底
美国大学课程为适应市场变化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保证课程内容的有效性和前瞻性。而我国大学课程改革也已有几十年,但课程内容仍然陈旧、过时,到1999年,国内仍有高校在学习FoxBase和Dos版的WPS。学生毕业后,所学知识大部分已被淘汰,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及就业能力差。
因此,只有及时对大学课程作出调整和修改,删除严重过时和不合时宜的内容,补充新的知识和理论,才不会被高速发展的世界所淘汰。其次,我国高校课程改革往往不够彻底。从20世纪末高等教育界就认识到选修与学分制的优点,并进行改革。
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所谓选修或学分制都有名无实,学生并不能自由选择,选修课的比例远远低于欧美国家。我国的大学生进入大学面临的是早已安排好的课程表,根本不能像美国大学生一样按兴趣自由选择,而且四年一贯制也不利于有能力的学生超前学习。这一切不仅无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及时和彻底地进行大学课程改革,才能真正促进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2.更多关注学生的需要
克拉克·克尔说过:“这种从注重学术价值到注意学生消费者的转变是美国高等教育史上最重大的方向上的转变之一。”在美国,学生作为教育设施的使用者和“主顾”,他们的倾向和选择愈来愈受到重视,他们对高校内部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方向发挥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对高校的改革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这一切反映在大学课程设置上就是尽可能多地满足学生的需要,给学生充分而全面的选择权,在让学生得到满足感的同时又使其学会自觉主动的学习,更好地体现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功能。但在我国,学生属于弱势群体,自由度非常低,选择权很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培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的需要和权利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在课程设置上给学生更多一些关注,将非常有利于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3.拓宽专业、重视基础
重基础、宽专业已成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心。传统的以培养专才为目的的大学课程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广泛适应能力。只有强调重视基础课的学习,才能真正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美国高校极其重视基础课的学习,其基础课在课程中所占比例已增至50%,麻省理工学院的基础课与专业课占总课时的85%。
4.结合本国国情提高创新意识
美国高等教育的辉煌与成功离不开美国在大学课程改革中的不断创新,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在任何改革中,学习和汲取别人的长处都是必要的,但同时也要考虑到本国的文化和国情。每个国家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政治和经济基础,一味模仿是行不通的,如美国一些院校允许学生转学,这在我国就很难行得通。教育教学,尤其是课程改革一定要结合本土实际再发挥创新意识,不断努力,才能最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浅谈美国大学课程历史发展特色及启示论文】相关文章:
美国高校德育课程的特色及启示07-21
美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历史给我们的启示论文12-15
浅谈美国新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07-10
浅谈特色农业发展之路07-14
美国农业发展的启示(下)07-12
美国IB课程有哪些特色?02-09
历史课程标准较之历史教学大纲的发展论文12-31
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及启示01-20
荷兰会计的特色及启示论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