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近三年高考历史问答题命题的四大特点
历史问答题是历年高考历史试卷的主体,也是学生最容易失分的题。恢复高考以来,历史问答题的难度不断增加。特别是近三年,历史问答题的难度越来越大,对应试者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越来越强。因此,认真研究历史问答题命题特点,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这对执教高中,特别是高三文科班的历史教师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综观近三年历史问答题的变化,我以为当今高考历史问答题命题主要具有以下4大特点:
一、历史基础理论思维能力要求不断强化
中学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历史基础理论思维能力,即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这些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尽管《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早已有明确规定,但长期以来,在高考历史试卷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于是,国家考试中心针对这一情况于1992年推出历史科考试的十条能力要求,明确提出了要考查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初步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原因和结果(包括互为因果)、共性和个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并在当年高考历史试卷中首次推出“材料分析评论问答题”,要求学生就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祸》中说:“开元之治,儿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以败之。”结合对唐朝由盛转衰原因认识,分析评论赵翼的这一观点。这一题实际上考查了学生能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1993年高考历史试题,无论是传统组,还是新科目组的问答题,都从不同角度考查了学生历史基础理论思维能力。1994年的《考试说明》中“能力要求”部分之二,在“通过历史现象初步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概念或观点”之后,加上了“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一层含义。这就进一步强化了历史基础理论思维能力的考查。1994年高考历史新科目组命题者,正是依据这一 精神,在三道历史问答题命题时都紧扣《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任何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生产力又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集中地体现为阶级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之一”这一具体原理,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和掌握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的基础上,分析生产力的发展对阶级结构、意识形态、革命前途等方面产生的决定性影响。
然而,只要我们认真研究近年高考学生的历史试卷,就不难发现,学生的历史基础理论思维能力是很差的。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平时教学忽视历史基础理论教学的结果。因此,提高中学生历史基础理论思维能力,一是中学历史教师要从自己做起,加强历史基础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彻底更新教学观念,高度重视历史基础理论教学。二是从高一起,就必须严格要求,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每章节教学具体内容,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分析、解决历史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历史复习,既要高度重视历史知识的网络
[1] [2] [3] [4]
【近三年高考历史问答题命题的四大特点】相关文章:
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04-30
四川高考化学学科的命题特点和复习策略04-26
考研政治命题题型及其特点04-28
2012考研政治命题题型及特点04-28
名师点评2011年高考作文命题三个特点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