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历史的“顺向导学”

时间:2023-04-30 14:48:03 历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历史的“顺向导学”

    小学历史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常常根据课文的组材程序而定。面对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 ,实施不同的教学程序,是历史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今就故事性较强的课文,谈一谈“顺向导学”的运用。

小学历史的“顺向导学”

    “顺向导学”,顾名思义,就是顺应教材行文思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设计教学结构和教学程序的方 法。它符合顺向思维的认知规律,易于学生思考和接受,有利于提挈中下等学生,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明 显体现。“顺向导学”程序分为点概要、引思路、讲背景、读重点、议难点、总全文、练习题七个教学步骤。

    ⒈点概要。就是点出课文的内容提要,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它是历史课教学的重要方法。《心理学》指 出“一切的知识来源于感知。”不通过感知,就不能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如讲《卢沟桥事变》一课前,老 师先制定了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老师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顺序,作提示性的 点示,学生很快掌握了课文的内容提要,提纲如下:

    思考:

    (1)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侵略中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2)卢沟桥事变发生在什么时间?是谁挑起的?我国军队是怎样对待这一事件的?结果如何?

    (3)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是什么?为什么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

    (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农民、爱国学生做了哪些支援前线抗日的工作?这些工作起了什么 作用?

    (5)著名爱国将领佟麟阁说了些什么话?

    思考题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预习思路,引发了学习兴趣,感知了教材整体内容。

    ⒉引思路。就是根据课文内容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西安事变》 一课,国民党蒋介石不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专打共产党。但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一再号召“停 止内战,实行全民族抗日。”在这两种对日政策的形势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毅然决然地逮捕了蒋介石 。事后,中共不计前仇,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提出“只要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就释放了他。” 在思路繁多、疑点丛生的情况下,老师让学生回顾了影片《西安事变》,同时设计了以下问题,要学生讨论。

    (1)西安事变后,南京政府的何应钦为何与日本的驻华大使频繁交往?

    (2)何应钦以什么为借口派飞机轰炸西安?其目的何在?

    (3)日本的特工部队派特工人员在西安活动频繁,其目的是什么?

    (4)南京方面的宋美龄和何应钦为何吵架?

    通过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当时的国际、国内矛盾复杂,为了挽救危亡,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的行动 是正确的、爱国的、正义的。他们这一行动掀起了华夏民族抗日救亡的新高潮。

    ⒊讲背景。现行小学历史教材内容,只是叙述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某一重大事件或介绍一两个著名的历史人 物。换言之,仅是摘取了历史长河中的一两朵浪花,独立成篇。囿于篇幅,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历史人物生活的 环境不可能在课文中作详尽介绍,教材行文简洁,跳跃性较大。如果学生对某一历史人物活动的环境或某一历 史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就不能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因此,在导入新课时,介绍背 景

[1] [2] [3] 

【小学历史的“顺向导学”】相关文章:

向导词语解释04-28

父母不当拐杖当“向导”04-30

那天,我当小向导04-30

那天我当小向导小学生作文04-30

《科技致富向导》征稿函04-27

关于我当小向导的作文04-28

向导处(嚮導處)04-29

中顺04-29

逻辑学的历史和现状05-01

顺与逆作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