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历史观:历史学科能力的命脉二

时间:2023-04-30 14:45:46 历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科学历史观:历史学科能力的命脉(二)

 

科学历史观:历史学科能力的命脉(二)

三、历史发展观。要求以历史是不断发展的观念为思维的出发点,明确下列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其一,历史发展总是一不断进步的过程。其二,历史发展过程是一必然的过程。其三,历史发展过程是有规律的发展过程。其四,历史发展过程在时间顺序上的连续性呈因果循环状态。因此,在思维过程中要注意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把握历史发展的主流是进步;历史发展的内容是必然;历史发展中的内在作用力是规律;同时注意在历史发展的连续状态中去分析因果,从而实现在明确历史发展方向情况下正确、客观、深入地在动态过程中处理历史问题,提高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四、历史评价法。专指马克思主义历史评价中最一般的评价原则,用列宁的话说就是:“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论民族自决权》)要特别强调的是这里“历史范围”的选择是针对不同历史现象形成不同的选择,同时又是双重选择,即:一方面指具体历史现象所处当时的较大历史范围,另一方面指形成这种历史现象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的历史范围。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整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双向评价历史,明察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时代性两个特征、进而实现全面完整地评价历史。

五、阶级分析法。这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对阶级社会历史中人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活动进行科学分析的思维方法。其一,阶级社会历史中的具体个人、团体、群体都属于特定的阶级,并因其经济利益表现出其政治立场和社会活动。其二,任何阶级都可以辩证地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认识评价。其三,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创造历史的真正主人,因此在分析任何历史的进步时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作用。其四,历史人物必然代表其阶级利益进行历史活动,并属于当时历史发展的一部分;同时其历史活动带有个人品质因素,在认识评价时还要看到个人对历史的影响。

值得指出,我是根据可操作、易操作性的原则把这些基本原理归纳成五个方面的,既非科学亦非全面;而且还应注意思维本身就是一种综合的心理品质、又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因此,在具体的思维过程中往往和解数学题一样,可以殊途同归,但更多地却表现为必须多法并用、综合思维方能实现科学认知,这一点恰是哲学思维的关键。

此外,运用历史思维进行教学,无论是教师本人教学工作还是学生学习活动,其效果是非常突出的,且有利于历史教学实现对学生能力培养趋向更科学、更迅速、更全面、更有意义、更真实,进而真正符合历史教学的能力目标,有效地避免了类似佛教修练禅功式的,在长期、大量的感性认识中去逐渐体会以达某一天突然实现“顿悟”成佛的教学现象,并觉察这种现象下出现的高分低能型学生的次生现象。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开发智力、增强能力、提高成绩以及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的多重教育效益。单纯就历史教学而言,我根据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有如下几点看法: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进行历史教学,关键在于挖掘教材思路深化教材内涵,科学组织教材,在认识和理解上深化,在具体知识上简化,从而加强历史教育在方法上的科学性,体现历史学科在思维特征上的科学性,并能迅速有效地使学生充分理解、认识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有向思维,对知识掌握更倾斜于科学

[1] [2] 

【科学历史观:历史学科能力的命脉二】相关文章:

屈原的历史观04-28

论孟子的历史观04-29

论历史学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系统培养04-30

论历史学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系统培养04-29

章太炎历史观析论05-01

价值视野的社会历史观05-01

命脉04-29

初中历史观课报告05-23

劳动主义历史观论要04-28

张载关学的社会历史观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