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教学理念与实践探讨论文

时间:2021-09-09 12:48:41 经济学论文 我要投稿

经济学教学理念与实践探讨论文

  摘要:为了适应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经济学教育对学生研究能力培养的要求,树立研究型教学理念是提高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研究型教学理念的实质表现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上,教师的教学应体现如何引导学生思考、研究、探索问题。针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和特点,探讨了研究型教学理念及相关意识的内涵,并在实践中将这些研究型教学理念贯穿在构建研究型教材内容,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多元化考核方式改革等教学要素中,以综合性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

经济学教学理念与实践探讨论文

  关键词:经济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教学理念;实践探讨

  1《经济学》实施研究型教学的意义

  《经济学》是西方国家的“泊来品”;作为一门研究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课程,在意识形态和政策主张上都必然打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烙印”。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意义上看,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显然就不能采取“照单全收”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和研究中国国情,树立学生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态度,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一个重要思想前提。如何将《经济学》中有用的成份,结合我国近三十年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探索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经济学理论,本身就是学界、理论界一个重大的历史使命。同时,《经济学》具有实用性强的课程特点,学生可以从身边发生的许多事情,提炼出问题,利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去“意义建构”,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历经两百多年发展的经济学,其发展呈现着一个动态和批判的过程。而且该学科内容涵盖范围广,分析方法系统多样;尤其实证分析方法在该学科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实证分析的工具十分丰富和完善。经济学在理论上指导经济运行的同时,还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相继出现并发展迅速。经济学的这一与时俱进的发展特点也为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提供十分广阔的研究内容和理论研究平台。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说:“经济学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容器,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经济学学什么?显然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一般课程不同,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而是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后面所体现出的思考方法和分析工具,学会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正是因为经济学整个内容所体现出来的方法性和工具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内容所体现的思考方法和分析工具揭示出来,使学生形成一种经济性思考。因此,采用研究性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为目的,培养他们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2 更新教学理念是实现研究型教学的先决条件

  经济学难学难教,实质上是不善于学和不善于教,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泯灭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使他们中的许多人丧失了现代大学生十分重要的思维创新能力。当代大学生学习方式正处在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转变。推动高校的素质教育和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普通高校教研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校教师更应顺应这一历史潮流,从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研究型教学体现了“寓学于研”的核心思想,目的是形成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新机制,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型”教学转变为以培养认知能力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学。通过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研究能力,弘扬科学精神。

  研究型教学是适应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它需要新型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理念就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也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通俗地说就是“态度决定一切”,树立研究型教学理念是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前提。

  研究型教学理念属于教肓思想范畴,它要求教师在新的历史环境下不断与时俱进,培养出符合现代研究型教学的新型教学意识;它主要包括教师应具有问题、双主体、开放、探究、能力培养等五种教学意识。

  第一,问题意识。这种意识既反映教师对社会经济实践的观察能力,同时也体现教师对经济学理论的批判意识。有了这样的问题意识才能使得师生真正的、较深入的双向交流、互动成为可能。

  第二,双主体意识。研究型教学要求师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单纯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的经济学教育方式,是一种传统教育理念的表现,由于它漠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只有当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时候,教师和学生相互主体性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的过程才可能是互动和谐的。

  第三,探究意识;这种意识是研究型教学中最核心的理念。我们所处时代的新的经济问题层出不穷,重大的理论问题、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何去回答,都必须要以探究的态度去对待,不存在“简单的结论”。我国的微观和宏观经济十分具有自身的特点,完全照搬西方经济的现存理论是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经济学教学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以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第四,开放意识。现代教育,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无论是教学空间、还是学习方法,无论是师生关系、还是思维方式,都应该是开放的。由于科技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广泛应用,学生的知识获取不仅取决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社会活动或“社会大课堂”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训练思维的好场所。第五,能力培养意识。这种能力不仅仅是知识或认知能力,还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情感意志等综合素质。

  研究型教学理念及以上五种意识的核心及实质应表现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上。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通过学生自身的思考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以促进学生实现自我教育。

  3《经济学》研究型教学理念的实践探讨

  实践产生认识,认识指导实践。在具体做法上,经济学课程应根据自身特点,将研究型教学理念落实在课程教学的每一个教学要素中,即采用与研究型教学理念相适应的教材形式、授课方式、讨论形式、作业类型、实践训练和考核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学效果的提高。我认为,应注重下列几个实践环节的建设和完善。

  3.1探索构建研究型教学资源

  研究型教学模式需要研究型教学资源作为基本载体和工具。现有的教学资源特别是经济学文字教材过分强调体系、强调通说和经典学派的理论,而大都对经济学科前沿和社会热点关注不够。同时,一般教师对其他非课堂资源关注也不够,很少做到综合资源的整合。为了推行研究型教学,建设体现研究型教学理念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示范性载体,课程设置进一步向学科的交叉与综合背景下“通识教育”的方向转变。近年来,我们通过对大量的网络媒体的各种案例及分析,经过综合研究引入到课堂中,将最新的经济理论研究成果和经济改革的热点及时反映到教材中,深受学生的欢迎。现代教学资源是一个开放性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尽可能搜集一些课外资源,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研读,特别是交互式网络教学的快速发展,为研究型教学模式提供了物质支持。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要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编写具有研究型教学的经济学教材是一件当务之急。这种教材的编写原则是既要反映学科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也要反映理论的系统性与针对性的关系;同时还要注重稳定性与前瞻性的关系,以及理论的严谨性与可读性的关系。

  3.2改革课堂教学

  经济学课堂教学的传统做法是教师在课堂“满堂灌”,几乎提供所有问题的'现成答案。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没有压力和思考,因此,不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专题教学、主题讨论、互动式问答、案例教学等方式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由“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讲授与提问、讨论相结合,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教师既要讲解理论的重点、难点,又要讲清问题的思路,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3.3创新实践教学

  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切入点”,也是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深化对经济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经济学教育极为重要的环节。我们鼓励学生深入社会大课堂开展社会调研,在此基础上,聚焦热点、难点和兴趣问题,并围绕理论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思考;由于学生参加了社会实践,是带着问题去学习的,对课程有着极浓厚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4课程评价改革

  教学评价系统遵循学习过程评价和教学目标管理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对研究型教学过程的知识获取、探索研究、思维创新等多方面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对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进行评价,形成多样化、过程式的综合评价系统。此外,经济学课程考试改变“千人一卷”和闭卷笔试的唯一方式,全面推广课题论文、开卷考试等方式。

  如“小课题+长作业+小组答辩”的考核方式,它是通过教师出题,学生分组选题,小组合作撰写论文和集体参加答辩等一系列环节,培养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经济学理论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此项考核方式贯穿全学年教学过程中。

  3.5研究型教学成功的关健在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深化经济学课改革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没有一支好的经济学师资队伍,再好的教改方案也很难实施。研究型教学需要研究型的师资队伍,教师除了应当具备准备和组织研究型教学的能力外,更应当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准,具备理论和实践的贯通、融合的能力,能够始终站在经济学科研究的前沿,并掌握最新的经济学动态。另外,教师还应当具备较强的应变和判断能力,既能及时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学生发现的新问题,也能够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加以客观的、科学的评判和引导。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型教学比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师的投入要成倍的增加,无论是启发式的课堂专题讲授、实践教育、还是考核方式的改革,其教师工作量都在成倍的增加,没有一支热爱经济学教育,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的教师队伍,研究型教学也是不可能推行的,这同时也给学校教学管理和政策扶持提出了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饶玲.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2]@熊毅.现代经济学教学的特殊性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

  [3]@张青雅.论研究性学习的支持系统[J].教育发展研究,2002.

  [4]@施良方.课程理论[J].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77).

  [5]@崔梦楼,徐军.关于研究型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

【经济学教学理念与实践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探讨论文10-03

实践教学在大纺织教育理念的作用论文11-28

国际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论文12-06

国际经济学的教学改革探讨论文12-03

小学教育教学实践课探讨论文09-09

酶工程教学实践与探讨教育论文12-12

探讨加强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方法论文01-02

民法教育教学理念与民法精神培养方法探讨论文11-17

基于教育理念的装备制造工艺探讨论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