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企业盈利能力研究

时间:2023-05-01 01:48:07 经济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国外贸企业盈利能力研究

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一年,挑战和机遇将在这一年逐步显现。其中,最先获得机遇和迎接挑战的是我国的外贸企业。我国外贸企业的创利能力和在国际市场上的营销能力,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处的位置,都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

    一、逐步开放的国际国内市场,为我国外贸企业盈利增加了机会

我国外贸企业盈利能力研究

  国际贸易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本国经济带来利益,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冲击着国内民族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正因为如此,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许多国家都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完全不实施贸易保护,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要在短时期内实现现代化是非常困难的。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许多国家的现代工业就是在贸易保护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然而,同样明显的事实是,总的来说,开放度更高的国家,获得了更高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外贸政策主要就是针对这一矛盾而制定的。理性的外贸政策,应该是一种使对外贸易达到国民经济所获得的利益为最大,而需要付出的代价为最小的宏观策略。根据世界银行的分析,一个国家的外贸政策可以划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所谓外向型的贸易政策,是指对内销生产与外向型生产实施同等的国民待遇,对国内市场上本国商品销售与外国商品销售并无歧视性的政策。这种没有歧视性的政策一般被看作促进进口的政策。与之相对比,内向型的外贸政策,更重视内销的生产,轻视出口的生产,这种做法就是进口替代政策。

  1978年以前,我国经济实施的是典型的内向型外贸政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以后,我国的外贸政策逐渐向外向型转变,将沿海地区行之有效的对外开放政策逐渐扩展到内陆腹地,全面主动地降低关税。进口关税总水平由改革开放之初的35.9%,降到目前的10%左右,并且承诺将继续下降。同时,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的范围大大缩小;90%以上的出口商品都已经放开经营;鼓励从初级产品出口为主转向以加工制成品出口为主;鼓励发展规模经济;提倡并严格要求外贸企业的发展应以追求经济效益为根本目标[1]。近年来,一方面是我国整体经济改革开放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积极地为加入世贸组织做准备,通过不断实施外向型的外贸政策,从进一步建立我国外贸企业自负盈亏的机制入手,不断地弱化对进出口贸易的行政干预,进一步增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对进出口管理的透明度,逐步引导我国外贸企业走上了一条统一政策、平等竞争的轨道,为外贸企业创利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进一步研究国际市场是我国外贸企业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国际市场价格变化,是影响国内外贸企业创利的重要因素。绝大多数商品的国际市场,都是竞争性市场。在国际市场上,人们购买一种商品的数量,主要取决于其价格。商品的市场价格越高,人们愿意购买的数量就越少;商品的市场价格越低,人们愿意购买商品的数量就越多。国际市场的价格,总是商品市场供求关系的结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国际市场的总体态势是供过于求。在这方面,国际市场的情形与国内市场的情形是一致的。对此,我国外贸企业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但是,对于某些不可替代的特殊商品,特别是对一些高知识、高技术含量的商品来说,国际市场的前景是广阔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它仍然是卖方市场,市场需求还在不断增加,这是非常值得我国外贸企业研究的问题。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的贸易量(包括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特别是服务贸易)加速增大,贸易结构正在发生明显变化。

  近十年来,国际市场需求总的变化趋势是:

  (1)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呈下降趋势;

  (2)精加工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呈上升趋势;

  (3)对知识、技术产品及现代化的服务市场需求明显呈上升趋势;

  (4)工业制成品特别是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成为外贸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

  (5)产销一体化的跨国公司大量参与国际贸易。

  国际市场需求变化与国际市场价格变化是一致的。在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而高知识、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

[1] [2] [3] [4] 

【我国外贸企业盈利能力研究】相关文章:

我国外贸企业盈利能力研究论文04-29

企业盈利及成长能力分析作业要求05-01

对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04-29

我国水上船舶溢油应急能力现状及建设规划研究04-30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三大原因探析04-27

我国石榴的研究进展04-30

我国cDNA文库研究现状05-02

我国经济伦理研究综述05-01

我国城市街道景观研究05-01

我国独立审计质量研究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