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业现代化进程评估与推进战略
农业现代化是发展的概念,它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而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纵观人们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过程,我们可大致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结合概念上的农业现代化。其着重强调生产力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决定作用;第二阶段是现代科技武装的农业与社会的有机融合概念上的农业现代化;第三阶段则是农业生产与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融合概念上的农业现代化。最近十多年来,人们日益意识到,在农业生产工业化的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损害了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属于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因而最新的农业现代化内涵中便增加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强调农业生产不仅与人类社会,还要与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有机融合。近年来,世界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发展迅速,被人们视作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方向,主要便是着眼于食品的安全性,着眼于生态的平衡与环境的保护,着眼于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着眼于农业及社会各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评估指标
农业现代化的评估,就是利用一系列评价指标综合测定某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程度。农业现代化评估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进行评估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的评估,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找问题、找差距,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战略目标和措施,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国内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都曾进行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研究。较有代表性的如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教授提出的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及其标准(注:柯炳生:《农民日报》2000年1月22日。)。
柯教授认为,农业现代化,是由其它国民经济部门带动的,是其它部门而不是农业率先实现现代化。农业发达的国家都是非农化高度发达的国家,农业不可能率先实现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指标首先要考虑农业外部条件指标,其次是农业内部条件指标,最后是农业生产效果指标。
柯教授的指标体系,简单明了,多数指标与现有统计部门的统计指标相同,易于操作。然而,借用农业外部条件的指标,作为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虽有独到之处,但是否合理,有待检验。虽说工业部门的现代化可以带动农业现代化没错,但是否就可以说,工业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就必然农业现代化水平也低,答案是不一定。工业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随着生产社会分工程度的提高,某些地区有农业比较优势,可优先发展农业,利用区域外的资金与技术的推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这是一个产业部门的现代化,还是用直接反映农业内部的各项从投入、过程与产出的经济技术指标,更为直观、稳妥。另一方面,这套指标体系中关于农业可持续性的指标不够充分。农业是依赖土地、水资源的产业,离开农业资源的可持续性,现代化就成了空中楼阁。
浙江大学经贸学院谭波等提出了地区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注:谭波等:《地区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框架及其量化》,《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0年第1期。)。该指标体系认为,农业现代化就是农民知识化、农业集约化、农民生活富裕化和农村城镇化等四大方面的集合。这一指标体系与其说是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不如说是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而且部分指标表面上看是不同的指标,实际上由于存在着密切的因果关系,因而明显重复。如“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人均生活用电量”,根据我们的经验,这是两个数学上高度相关的指标,两者择一即可。
(二)农业
[1] [2] [3] [4] [5]
【业现代化进程评估与推进战略】相关文章:
现代化进程中安全生产的若干战略问题思考04-27
深化变革推进庆阳种业战略转型05-02
实施城市东移战略,推进漳州城市化发展进程05-02
现代化进程中的阵痛04-30
积极推进以法治乡的进程04-27
全球大举推进ODS淘汰进程04-28
现代化进程与政治文化的提升04-29
现代化进程中的宗教走势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