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90年代末首都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传统的线性支出系统的一般形式为:V[,i]=P[,i]Q[,i]+β[,i](V-∑P[,i]Q[,i]) (1)
其中,V[,i]表示对第i种商品的消费支出;V=∑V[,i]表示每个消费者的总支出;P[,i]表示对第i种商品的价格;Q[,i]表示对第i种商品的基本需求量;P[,i]Q[,i]表示对第i种商品的基本需求支出;β[,i]表示边际消费份额,即在超基本需求支出中用于购买第i种商品的比重。
由于需要时间序列资料,给模型中的参数估计带来困难。为此我们采取了经济学家C.L.Lunch的扩展线性支出模型,在以上基本假定的基础上作了两点修改:以收入Y代替总支出,以边际消费倾向(这里仍然用β[,i]来表示)代替边际消费份额。
线性支出扩展系统的数学形式为:
V[,i]=P[,i]Q[,i]+β[,i](Y-∑P[,k]Q[,k]) (2)
其中,Y表示收入,β[,i]表示第i种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
对于截面数据,模型(2)中的P[,i]Q[,i]和∑P[,t]Q[,t]是常数,令α[,i]=P[,i]Q[,i]β[,i]∑P[,k]Q[,k]则(2)改写为:
V[,i]=α[,i]+β[,i]Y (3)
扩展的线性支出模型可直接利用截面数据进行估计,避免了由于使用价格资料而导致较为复杂的广义差分变换,得出似乎不相关的估计。
二、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对北京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的经验分析
1.数据来源和范围。由于篇幅有限,我们在此省略了原始数据。所有的原始数据均来自北京市统计局。
2.各个收入组1997~1999年的消费结构。
表1
附图
续表
附图
通过对三年的消费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七个收入组的恩格尔系数都是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反映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对97年至99年三年间的恩格尔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恩格尔系数仍是消费结构的标识性变量,从低收入到高收入,消费结构明显向上提升。
据城乡住户调查资料显示,1999年北京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为7498.48元和3132.00元,比1990年分别增长3.5倍和2.2倍,平均每年递增18.4%和13.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人均消费性支出实际增长75.5%和52.1%,平均每年递增6.5%和4.8%。因此,从总体上看,北京居民的消费增长处于较强的态势,但是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相比,每年平均低1.7个百分点,这是不可忽视的。在推进首都城市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仍是极为艰巨的任务。
三、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呈现的新特点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各项支出在全面增加,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1.基本生活资料由量的满足到质的提高。
我市城乡民民在食品、衣着等基本生产资料消费方面的变化是从量的满足到质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一、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副食及其它食品消费比重上升;二、从城乡居民主要食品购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人们更加注重饮食营养和质量、动物
[1] [2] [3] [4] [5]
【90年代末首都居民消费结构分析】相关文章:
呼和浩特市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04-30
江苏省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04-28
对入境旅游消费结构状况的分析与思考04-27
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04-28
小康社会居民消费结构多样化趋势预测05-02
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04-30
我国居民未来消费倾向分析04-28
中国居民的消费与储蓄行为分析05-02
首都04-29
我国居民消费的典型相关分析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