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选择-股东的视角

时间:2023-05-01 01:13:00 经济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选择-股东的视角

选聘制度是独立董事制度的基础,选好独立董事是这个制度赖以发挥作用的前提。关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选择问题,国内学者已有不少探讨。有些学者建议由证监会直接向上市公司委派独立董事。刘纪鹏(2002)强调独立董事职业化的重要性及建立独立董事公会并由其向上市公司选派独立董事的必要性。毫无疑问,独立董事的职业化和市场化是独立董事制度的必然趋势,而在我国目前董事市场化程度不高的现实环境下,任何形式(官方或非官方)的委派或选派都可能难以让股东们满意,直接委派还带有明显计划经济的思维痕迹。既然独立董事主要是用来保护全体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权益的,独立董事最终还是应该由股东来选择。本文正是把股东的选择权作为分析问题的出发点,探讨股东在选择独立董事时所应考虑的主要因素,至于股东采用何种具体方式来选聘独立董事则不是本文所要关注的。

    二、独立董事选择的困难和慎选独立董事的特殊重要性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选择-股东的视角

  所谓独立董事的选择,实际上就是上市公司股东发现和选拔能担任其角色并履行其职责的独立董事的过程,从严格法律意义上讲,独立董事与股东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独立董事是企业的经营者而不是所有者,他们是职业企业家的一个组成部分(钟朋荣,2002)。这样,我们就可以运用现代企业家理论的思路来分析独立董事的选择问题。

  从现代企业家理论看来,所有者要选择到理想的经营者(企业家)是非常困难的。同理,要选择到优质的独立董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优质独立董事选择的困难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信息不对称。独立董事拥有股东们所不知道的且难以验证的“私人信息”,这样选择者(股东)与被选择者(愿意独立董事(注:愿意独立董事(would-be  independent  directors)指有意、有志成为独立董事的人士:相对于股东而言,他们是被选择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目前董事市场的不健全(或不存在)更增加了获取愿意独立董事的信息的难度,由此导致所谓的逆选择——让劣质的(Inferior)人当上了独立董事。二是选择者的选择激励问题(李垣,刘益,宋宇,2002),即选择者是否有足够的动力和积极性去进行有效率的选择。在以两权分离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公司中,分散的中小股东对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形成“理性冷漠(Ration  Apathy)”,不大可能对诸如选择独立董事之类的事务表现出很高的热情,普遍存在较严重的“搭便车”(Free-Riding)心理。

  然而,对上市公司而言,慎选独立董事又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因为错选独立董事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代理问题。一方面,独立董事进入董事会后,他与股东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存在,因而也存在道德风险,而且这种道德风险有可能比经理的道德风险更严重。我们之所以说“更严重”,是因为经理不可能长期做摆设,接管、产品市场竞争、绩效测度、争夺代理权、“用脚投票”、“用手投票”等都可能让劣质经理很快下课,而错选的独立董事则可能因无功也无过而长期在公司里充当“和事佬”。通常地,由于独立董事的“超然”地位,在公司“风平浪静”时期,股东们是不大可能测度到独立董事的努力程度与绩效的,这样他的“偷懒”行为就更难被股东所察觉。另一类信息不对称存在于独立董事与管理层(经营者)之间,这种信息不对称所引致的管理层的两类行为会影响到独立董事的判

[1] [2] [3] [4] [5]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选择-股东的视角】相关文章:

独立董事培训04-30

公司独立董事制度04-27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有待提高04-30

002402和而泰独立董事关于开展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的整改报告的独立意见04-27

上市公司董事长职责12-04

独立董事辞职报告05-25

32期独立董事培训04-30

独立董事制度的历史与比较分析04-29

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选择05-01

公司治理及独立董事的激励与约束论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