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美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1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阶段,美术活动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幼儿此时还无法使用文字表达思想,而美术作品能够满足他们表达情感的需求,通过开展美术活动,也能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当前,地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幼儿对于美术活动具有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论文
在幼儿园教育阶段,美术活动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幼儿此时还无法使用文字表达思想,而美术作品能够满足他们表达情感的需求,通过开展美术活动,也能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当前,地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幼儿对于美术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通过美术活动渗透环境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一、提高美术教师的境界,保证环保教育的有效进行
我国幼儿教育界专家郭声健老师认为:美育是幼儿教育最好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在幼儿时期,幼儿对身边的社会和自然没有多少认知,所以他们的潜能无穷,具有天生的艺术潜力。而且,此时幼儿对于身边的事物没有固定的认知,画出的事物都来自于想象,这也恰恰能够激发出他们的天赋。美术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启蒙,必须认识到幼儿的这种特点,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塑造幼儿美好的心灵,推动幼儿健康成长。但是在现实中,幼儿园教师的数量有限,有些教师自身在生活中就不注意环保,在美育中渗透环保教育时也缺少说服力。所以,幼儿园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觉悟,通过自己的行为感染幼儿。
二、把握教材,以幼儿的兴趣为切入点
首先,在美术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必须紧密结合教材,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整合和补充。当前的美育教材有比较丰富的材料和示例,这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参考。教师要依据教材,但并非刻板地按照教材中的内容开展教学,而应大胆取舍,根据幼儿园自身的资源优势实施创造性的美术教学,实现美术教学与环保教学的有效融合。其次,教师要以幼儿的兴趣和情感作为切入点对幼儿进行鼓励和引导。在美术活动中开展环保教育时,教师可以将大自然美丽的场景呈现在幼儿面前,如清澈的小溪、绿油油的草地、嬉戏的蝴蝶、可爱的小动物、清爽的风、柔和的阳光、洁白的云朵等。只有让幼儿沉浸在和谐的多彩世界中,才能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开展美术活动时,教学内容必须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如在春天,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感受万物复苏,进而让幼儿画出春回大地的画面;在为小树浇水后,让幼儿画出小树,让其亲自参与活动提升了对其大自然的了解。只有激发幼儿兴趣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在美术活动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对幼儿的.鼓励,从不同角度挖掘幼儿的优点。在一次大班的美术活动中,幼儿画的小河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黑色的。笔者问幼儿:小河的颜色为什么会是黑色的?幼儿回答:在太阳落下的时候,河水被太阳照成了红色,但是河水中有脏东西,所以它是黑色的。因此,笔者表扬了他的观察力。实践证明,教师给予幼儿肯定和表扬能够提升他们的创作热情,开发其思维,也有助于幼儿认识现实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三、开展丰富的活动,渗透环保教育
1.通过主题活动渗透环保教育
生活是主题活动内容的来源。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环保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可以利用各种与环保有关的节日开展美术活动,在其中渗透环保教育,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在每年的植树节,可以通过开展美术活动让幼儿画出不同种类的树木及其在不同季节的生长状态。通过这一活动,可以让幼儿了解到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能够为人类的生存提供氧气;同时还能让幼儿了解到不同树木的生存条件、生长特点等,让幼儿意识到保护树木的重要性。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时,笔者所在的幼儿园组织了“废物利用,创意无限”的亲子制作比赛,引导家长和幼儿收集生活中的废弃物,通过家长和幼儿的共同努力和互动,创作出精美的工艺品。在此过程中,家长和幼儿一起开动脑筋,搜集各种废旧材料,一起动手制作,忙得热火朝天,而产生的作品也充满了创意。这次活动中一共诞生了一百多件工艺作品,而这些作品的材料均来自于生活中的废弃物品,体现出了幼儿的创意和家长对幼儿的殷切期望。
再如,世界地球日来临之时,笔者所在幼儿园举办了主题为“节约资源,关爱地球”的活动。在活动当中,组织幼儿园中的大、中、小班所有的幼儿开展系列活动,包括“地球流泪了”“地球守护者”和“认识地球仪”等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地球污染的问题、保护地球的有效措施和人类与地球的关系等,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之后,为了强化幼儿的环保意识,又开展了“争做节约资源小卫士”的画展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出更多节约资源的有效办法。
2.通过手工活动渗透环保教育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当中,手工活动是重要的教学形式,幼儿对手工活动非常感兴趣,通过学习手工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因此以手工活动作为环保教育的突破口,往往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在当前,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卫生意识不断加强,对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纸杯等,这些一次性用品往往浪费资源、破坏环境。所以,幼儿园教师须引导幼儿对一次性产品有正确的认识,坚决抵制一次性产品,并且搜集这些东西“变废为宝”.针对一次性产品,笔者所在幼儿园开展了“低碳环保、绿色行动”的手工活动,让每位幼儿收集废弃的一次性产品,与家长进行亲子手工创作。幼儿的思维相当活跃,创作了多种多样的作品,既有用单个纸杯制作的小猪面具、小鸟等,又有用多个纸杯组合制作的汽车、帽子等。除了利用纸杯,幼儿园还开展了“塑料瓶造型”“树叶贴画”“蛋壳造型”等多种活动。幼儿通过参加这些手工活动,不仅懂得了如何变废为宝,体验到了利用废弃物进行手工制作的乐趣,还发展了幼儿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在手工制作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不要将剩下的边角料随地丢弃,要放入垃圾桶中,让幼儿通过自身的行动提高环保意识。通过开展这些手工制作活动,幼儿不仅乐在其中,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环保教育,对生活中的环保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于幼儿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3.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传播环保知识
开展不同专题的美术欣赏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审美情操。如在一年一度的环保日,幼儿园可以组织家长和幼儿共同搜集与环保有关的照片,如《美丽家园》《绿色生命》《鹭鸟的天堂》等,通过搜集这些来自于生活的图片,让幼儿欣赏图片中的美丽景色,引导幼儿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开展环保教育。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每年都会安排大班段幼儿去参观越剧博物馆、马寅初故居、书圣园等地。幼儿在参观的过程中激动不已,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故事。通过艺术欣赏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也提升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结语:
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热点话题,加强环境保护、培养环保意识刻不容缓。幼儿时期正是幼儿认知世界的初级阶段,在幼儿时期通过美术活动渗透环境教育,能够提升环境教育的效果。在美术活动渗透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结合幼儿的兴趣特点,以身作则,开展丰富多样的美术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王荷芬。浅谈幼儿环境教育的趣味化。环境教育,20xx(3)。
[2]任海燕。让环保伴随娃娃成长。环境教育,20xx(6)。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2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美术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带给人美的感受,就幼儿美术教育来说,其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水平,并能够拓宽孩子的视野。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少有学校会将教学重点放在美术教学上,这就导致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陈旧滞后,无法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对于幼儿美术教学来说尤其应该注意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对幼儿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类行为,教师都应该本着多赞美少批评的原则,以积极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而不是以严格的绘画理论知识来要求孩子。为此,当今的幼儿美术教育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还需要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配合,以不断改善美术教学氛围,为幼儿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创造性思维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促进作用
首先,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应用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幼儿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性思维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上,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前提,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有助于培养幼儿想象力的场景开展教学,以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其次,创造性思维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美术教师要想提高美术教学成效,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了解幼儿的身心特点,摒弃枯燥的教学方法,注意将创造性思维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幼儿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产生更多的兴趣,进而不断培养幼儿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促进幼儿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最后,创造性思维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幼儿时期的各种行为大都是以情感为导向的,将创造性思维应用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幼儿的情感,加深幼儿的审美体验,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幼儿视作完整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幼儿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应用
首先,幼儿美术教师必须创新美术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新形势下,幼儿美术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不要对幼儿的思想行为进行过多的'干涉,允许并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不断培养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幼儿在教学中为幼儿设定固定的绘画模式,影响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幼儿美术教师在向幼儿讲授基本的绘画技法的同时,必须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他们的创作,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幼儿园应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美术教学体制。美术本身是幼儿思想表达的重要方式,为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用色彩、笔触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鼓励他们自由创作,勇敢的表达情感,避免让幼儿在课堂上对固定的事物长期描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降低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可能限制幼儿的想象和思维空间。对幼儿园来说,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美术教学机制,为幼儿教师和幼儿提供更多的美术材料,为幼儿的美术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以不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再次,幼儿美术教育还应该注意营造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氛围。学习氛围会给幼儿的美术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尤其应该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主动性,但是受幼儿年龄特点的限制,他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是有限的直接的,为此,幼儿美术教师应该为幼儿的美术学习提供充足的美术材料,以引导幼儿去更好的观察,对于幼儿的好奇心教师也应该对其加以保护,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当然美术材料的选择也应该注意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注意不要用成人的观念去判断幼儿的思想,为幼儿的美术学习提供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够自由借助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结语
创造性思维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发挥着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将创造性思维引入幼儿美术教学中,引导幼儿思考,激发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幼儿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丛荣。创造力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J]。美术大观。20xx(06)
[2]叶如柯。创造力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现状和策略[J]。吉林教育。20xx(11)
[3]张庆。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宁夏教育。20xx(04)
[4]孔艳芳,刘清海。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培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xx(04)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3
学前美术教育是幼儿最基础的启蒙性美育教育的载体,无论是在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健全幼儿基本的审美观念、塑造幼儿基本的美术知识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幼儿家长往往认为需要在自己孩子的人生起步阶段就“赢在起跑线上”,纷纷将自家孩子送到一些较为专业的美育机构进行培养教育,也催生了一大批专业程度较高的美术教育机构。为此,笔者以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为理论研究来源,从理论结合实践的角度出发,谈谈现阶段学前美术教育中如何提高幼儿创新能力的问题。
一、更新教学观念是提高学前美术教育中幼儿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育观念是影响教师教学最重要的因素,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提高学前美术教育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想要在学前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就必须要更新传统的学前美术教育理念,让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师教学。当下学前美术教育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纯粹通过自己成人化的观点灌输给学生,采用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大多数都是通过直接借鉴国外模式,缺乏对当地教育背景和具体情况的分析以及对传统文化继承。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具体实施地区的情况以及幼儿本身的特点结合起来培养幼儿的美术创新力、想象力就要求幼儿教师一方面不断的更新教育观念,另一方面不断将教育观念和学前美术实践教学相融合。例如,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尝试一些新材料甚至是一些较为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向幼儿展示一些富有想象力和创新力的美术创作形式,引导幼儿挖掘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教学观念的转变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的剔除成人化的教学观念,以幼儿为中心,从幼儿的角度来实施美术教学。同时,要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新的美术创作形式和方法,在尊重幼儿基础上,开展科学合理的美术教学活动。尤其是一些在大人看来是比较“过分”的行为,授课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不能一概禁止。例如,在幼儿学习简单的人物简笔画的时候,往往会根据自己理解从局部开始绘画,并不注重整体意识,最后结果往往是人物重心不稳或者是人物完全走形。这样的绘画方式虽然会延迟幼儿对于画面整体意识的掌握,但是本文认为教师都应该适当鼓励这样的行为,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必带着枷锁绘画。这样既能够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也能够充分培养幼儿的个性,而培养个性就是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幼儿的自我学习能力
我们现阶段的大多数学前美术教育中都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论的指导,使得很多孩子只会模仿,可以试想一下在学前美术教育中就开始这样的演练式的教学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何从谈起?学前美术教育中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于现阶段学前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合理造成的。因此,我们急切的需要转变我们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提高自我学习能力,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完成学前美术教育中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为此,笔者认为在学前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幼儿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在学前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我学习能力,让幼儿能够在自主美术学习中挖掘自身潜能,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和内在活力才是最佳的教学方式。以下为笔者在实践教学中总结的几点常用教学方法来提高幼儿的自我学习能力。
(一)鼓励式+奖励式教学
每位幼儿都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鼓励和奖励,这代表教师对幼儿的认可和重视。因此教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能够使用鼓励加奖励的方式来教学,那么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参与度会大大提高,自我能动性能够得到最大发挥。教师可以先根据美术教育活动提前制定相应的奖励标准,在实施美术教学活动中,找到每位幼儿优点给予鼓励,幼儿得到教师积极的反馈后,也会更加积极的参与美术教学活动。当幼儿美术作品达到教师制定的标准后,教师应该给与适当的奖励。通过不断积极的反馈,让幼儿一直保持一个正能量的学习动力,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启发式+示范式教学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且对美术教育活动的相关材料、绘画技法、手工制作步骤、以及工具使用等不了解,所以幼儿园的常规美术教学活动很多时候需要教师示范。但是部分教师在示范过程中重视示范过程,忽视幼儿的自主能动性。在大部分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教师往往通过课堂演示教学让学生模仿美术作品,让幼儿跟随教师步骤和方法来完成美术作品。这样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既枯燥又极大的扼杀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限制了幼儿想象力的迸发,也禁锢了幼儿的美育思维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启发式教学和示范式教学结合起来,先通过图片、故事、音乐、模型等等引起幼儿的兴趣,讲授本堂美术课的任务。再给幼儿示范绘画或者是制作过程,在示范过程中要积极的与幼儿交流,示范启发幼儿的自我学习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临摹式+改编式教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简单的鉴赏一副美术作品,在鉴赏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作品的特点,然后让幼儿结合观察到作品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来改编美术作品,最后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然,点评要结合幼儿自身优势和缺点。同时教师可以给幼儿一些较好的建议,让幼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美术创新能力。
(四)多种材料的实践式教学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也是激发幼儿创造力的必要措施,在学前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提供多种教学方式和多种材料来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实践教学在幼儿园美术课程中运用比较多,这首先要求幼儿园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美术材料。例如: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来制作剪纸、超轻粘土玩偶、玩具泥沙,以及各种玩教具等。通过材料的多样性和幼儿自己动手实践操作来激发幼儿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造活力。
三、创新学前美术课程设置,编制多元化的教学内容
学前美术教育中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对现有的美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创新,引进一些更为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对如何创新学前美术课程内容设置,编制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首先,在课程设计上可以借鉴一些国外学前美术教育美术课程内容设置,结合当下我国现有的学前美术课程设置以及不同地区特点做一个综合型的改进。将学前美术课程设置由重视幼儿技能培养转变为重视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美术课程中加入游戏、音乐、阅读等元素,增加美术教育的活动空间和材料投放。同时适当增加美术欣赏和美术户外活动,将学前美术教育融入幼儿实际生活,在实践中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其次,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到多样化的生活实践中,将绘画、手工、美术鉴赏等融于生活。条件允许可以带幼儿参观一些档次较好、较为符合幼儿美术教育目的的画展、美术博物馆、艺术展览馆等,丰富幼儿对世界的认识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让幼儿能够更好的根据所接触到的事物进行美术上的创新。当然,在组织幼儿参加各种美术展示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积极稳妥的安排好活动规划事宜,制定科学的行动规划,活动的后勤保障也一定要跟得上。除此以外,学校、教师也需要做好应急事件处置准备工作,制定科学的应急响应机制,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安全的参与到户外美术欣赏活动中。最后,学前教育中幼儿还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其认知体系的构建和行为方式都还处于最为基础的模仿、学习及构建阶段。幼儿一般会根据教师的行为进行模仿,教师就是幼儿的榜样。因此学前美术教育也应该注重对学生良好行为的规范和引导,感知就成为幼儿美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同时感知也是学前美术教育的基础,让幼儿在日常美术教育中更多的去感知我们的世界、全方位去接触身边的事物也是幼儿学前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学前美术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应遵循以幼儿为中心的思想,注重幼儿行为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总之,学前美术教育中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前教育工作者会遇到许多前所未遇的棘手问题,也会面临诸多的挑战。本文认为需要从教学观念的转型、教学方法改进、学生学习方法论的培养、学前美术课程设置、以及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必要创新是保障幼儿创新能力前提,五大主体有机的构成了学前美术教育幼儿创新能力的提高的要点,全方位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培养幼儿的个性,从内心深处激发幼儿的潜能和活力,引导幼儿积极关注美术创新的意义和基本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学前美术教育中幼儿创新能力的提高。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4
一、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现状
当前,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金钱至上的现象,对待人与事是这样,对待艺术更是这样。许多人认为只有画得栩栩如生才是好的美术作品,只有工程浩大的画才有美术价值。因而,在这种金钱至上的影响下,许多幼儿的想象力被扼杀。同时,美术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功利化、利益化,严重遭受了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幼儿美术教育变得虚伪,而真正需要的启蒙教育则被无情地忽视了。
二、我国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定式思维
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往往是先画一幅示范图,让幼儿跟着进行模仿,完成作业之后再由教师评判哪位学生画得好,而最像的就是最好的。尤其在一些学校里面,教师甚至教学生如何进行配色及画画构图之类的美术技巧,而这些内容从根本上来说,并不适合于幼儿美术教育。这样的定式思维,使得幼儿在画画中墨守成规,丧失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无法达到培养幼儿的教学目标。
2.有缺陷的美术观
在家长的潜意识中,美术就等同于绘画,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只要教会幼儿如何进行绘画就可以。其实,这是一种有缺陷的美术观,是片面的、不完全的。事实上,进行美术教育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责任,美术教育包括许多方面,绘画只是其中之一。同时,一些教师和。家长存在一些功利化的想法,认为孩子学习美术就是为了得到各类奖项,并将这种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这种观点的存在更加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3.师资力量欠缺
现今的幼儿美术教师大多不是毕业于专业的美术院校,对于幼儿美术教育缺乏一定的研究,因此他们只能以大众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美术作品,无法给出有建设性的意E和建议。这从根本上无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美术教育,更加无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及想象力。
三、改善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现状的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面对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我们务必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来改善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1.理念的更新改变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对于美术教育都有一定的不了解,认识不够完全。所以对待美术教育没有正确的态度,因此。家长和教师在现今的幼儿美术教育中应该将原有的.较为功利化的思想转变206为更加成熟的一种思想。美术教育是一种针对幼儿的启蒙教育,幼儿的美术教育不汉汉是为了学习如何绘画,更多的是为了激发幼儿内在的潜力和创造力,对幼儿进行多方面的培养,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2.教学方法的更新
现今的幼儿美术教学应该摆脱固有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多角度地看待幼儿的美术作品。因为儿童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幼儿美术教育应该以幼儿为中心,以孩子的特性为切入点,多方面地加强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将孩子能接受的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同时,我们还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多对幼儿进行肯定和激励,使幼儿对自身充满信心,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3.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教师是进行幼儿美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教育主体,如果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不够,则无法满足幼儿美术教育中对教师的要求,同时也无法真正传授给幼儿正确的知识。这样便会直接影响到对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而培养良好的教师,对社会、对学校、对孩子都是一种财富。因此,我们务必要加强对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打造一批具有良好素质和专业能力强的优秀教师,进一步提升幼儿美术教育的质量。
4.适当调整课堂内容
从美术的意义上来看,美术并不汉汉是绘画而已,其包括各种动手操作的内容,例如,剪纸、沙画、写真等。在幼儿美术教育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更加有趣的教学方法,例如废物改造、或者是用毛线做花之类的美术创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认识到美术不汉汉是绘画这一现实,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对美术的兴趣。
5.改善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评价体系往往是单一的,汉汉以画画的相似度来衡量幼儿的美术水平。这种传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创造力。因此,在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他们,而是应该从幼儿的角度进行审视,多询问幼儿的创作灵感,促进幼儿与教师间以及幼儿与幼儿间的交流与沟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加鼓励,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这种方式不汉能提升幼儿的欣赏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幼儿的审美能力,使他们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
综上所述,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未来的竞争市场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创造力与想象力,而这一能力的培养在幼儿时期则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我们应当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改善评价体系,进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5
水粉画是培养幼儿色彩美感,提高幼儿色彩审美趣味的重要课程。水粉画颜料用水调色,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易学,且表现力强,趣味性高。水粉画明快、洒脱、概括适合幼儿挥洒涂抹抒发情感,深受幼儿的喜爱。
幼儿水粉画虽在画法上比较随意,没有统一的定式,但在具体表现上还是有很多区别的,每种方法相互联系又独立其中,各有所长。为方便教学,我把适合幼儿表现的水粉画方法归纳成幼儿水粉画十法。
一、平涂法
平涂法就是勾线添色,画面是两维空间不具有立体感。具体做法是:先用稍细的油画笔或水粉画笔,用单色画出物体的轮廓线,再把调好的颜色平涂在轮廓线内。画面重视直观感受,不追求物体的光影变化和色彩的真实性。平涂法的特点是:画面干净利落,色彩整体概括,单纯平稳。平涂法简单易懂,易掌握,容易增强幼儿的信心。
二、构成法
不画真实的物体,用随意勾画的交叉线条或几何形的组合形成视觉上的图象。它的特点是:平面性,自由性,趣味性,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画出喜欢的线条,不用考虑物体的造型和画不像的问题。在涂色上也比较自由,适合儿童自由地表现。
三、薄画法
薄画法也叫透明画法,指调色时用色少一些,用水多一些,在画纸上显露出纸的底纹,它的特点是:渗洇的感觉比较好,色彩的自然融合好,有中国画墨色的空气感,也有水彩画的透明、轻快、湿润感,给人以淋漓尽致的感觉和诗意般的情味,特别适合表现雨后或晨夕的.景物,游戏玩耍味十足。但由于薄画法需要很好的控制水、色的能力以及画画的经验,画好是不易的。
四、厚涂法
厚涂法与薄画法相比用色较浓重,具有油画般的淳厚,并有较强的覆盖力,能表现出真实物体的丰富色彩效果。且笔触、画痕明显,绘画性特点十分突出,对色彩的表现力也大为增加,适合于个性化表现的儿童。厚涂法与薄画法相比更易于幼儿掌握。
五、点彩法
点彩法的叫法源于十九世纪后印象派画家修拉的分色点彩法。画面用密集的小色点组成物体形象,犹如建筑装饰上的“马赛克”拼贴镶嵌,构成了色彩相混合的特异的色彩情趣,给人一种闪烁、颤荡的色彩感受,增加了色彩画的趣味性和“玩颜色”的意味,很受孩子们的喜爱。
六、明暗法
明暗法是强调明与暗的对比作用增加其艺术效果的,画面强烈、刺激、醒目,画的主题清晰、明了、突出,增加了物体的形象感,容易出现好的视觉效果,易被幼儿接受,适合幼儿学习运用。如主题物是亮色,背景就用暗色或者反之。
七、冷暖法
冷暖法就是利用色彩分冷暖的感觉,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作用,画出自己喜欢的冷暖色调或者符合自己欣赏习惯的色彩画。冷暖法适宜表达作者的感情色彩,主观色比较多,因多用邻近色作画,如暖色调绘画有红、橙、黄及相近的颜色等,色彩单纯简洁,给人以情绪渲染。
八、底色法
底色法就是在有底色的画纸上作画,现成的色纸有印刷纸、卡纸等,也可以自己做底色纸,先调一种自己喜欢的底色均匀的涂在画纸上,待干后就可以在上面作画了。底色法的特点是:画面较完整、和谐、统一,易与其它色相互协调,画面也显得整体。但此画法不适合在自己做的色纸上薄画,底色会在画笔的运动下泛起,在自己做的色纸上画画颜色应调的厚一些。
九、随意法
随意画法有点像西方国家流行的美术流派抽象派画法,抽象艺术丢弃了生活的真实和具体的形象,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感情的切入,在画面作无规则的随意涂洒,主张无理性思考下的无意识涂画,以追求新奇感觉为目的。这种方法很适合幼儿的无理性思考的特点,跟着感觉乱涂一气,享受任意涂抹的快感,深得小朋友喜爱。
十、综合法
综合法就是不作颜色的薄厚、明暗、冷暖的特性界定,而是根据作者的习惯随心而定,用着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把各种方法融在一起,常常给人以新奇的感觉。比如,可以在画好的画上直接印上树叶的叶筋纹理,以增加画面的肌理感,也可把实物直接贴在画纸上再画,增加绘画的表现力。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6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化教学是作为现代科技成果进入教学领域后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它以音、形、色、光等方面的优势直接刺激幼儿的感官,能直观、生动、形象地再现事物发展过程。在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直观性教育方面显示了现代媒体最优化的功能,这与幼儿直观、形象、生动的认知特点相吻合。我在如何运用电教手段辅助幼儿美术教学方面做了以下一些研究和尝试,激发了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提高了美术活动的效益。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直接推动儿童学习最重要、最直接的内在动力,也是发展幼儿智力最活跃的因素。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以无意注意为主,喜欢直观、生动的感知材料。如果能让幼儿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强烈的求知欲。
在学习一种新的艺术创作方式时,幼儿往往会有一种恐惧心理,担心自己画不好。经常会说:“老师,我不会画。”对幼儿来说,消除绘画的恐惧心理不是靠空洞的说教所能奏效的,需要教师选择、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幼儿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视听媒体具有视听同步化、图像动态化和传递信息生动、形象的优点。Flash制作的动画是矢量,不论把它放大多少倍,都不会失真,具有保证画面的亮丽、清晰,操作简便的特点。在《鞋印会画画》的美术活动中,让幼儿先拓印鞋印,然后根据鞋底花纹想象添画。活动中首先让幼儿观看Flash动画,然后将鞋印想象添画成贝壳、长颈鹿、蝴蝶、组合成五彩的伞。欣赏优美的鞋底想象画,给幼儿带来了视觉的冲击,独具个性的儿童提示语言,再加上动画所表现出来的童趣,调动了幼儿对鞋底花纹想象添画的兴趣。幼儿情绪高涨,为整节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运用电教媒体,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
幼儿美术欣赏中,幼儿会接触到各种美的形态、美的法则以及各种艺术风格的美术作品,这会大大丰富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在日常教学中,我常选择名家的作品、中外建筑、民间美术作品集中让幼儿欣赏。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在造型、色彩、画幅上达到欣赏的要求,电教媒体却有着巨大的'优势,它可以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揭示出美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选择贴近孩子生活,有比较容易理解的优秀画家的作品制作成课件让幼儿欣赏,如齐白石画的虾、张乐平画的三毛等。这些作品可以从表现形式、主题内容、作品类别以及造型手法等方面做些简单的介绍,即使孩子一时不能理解,但也是能感受到的。
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幼儿置身于游戏之中,愉快自如地投入到活动中,幼儿充满兴趣、无压抑感,在精神上得到一种满足,使枯燥无味的美术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有趣,引导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的“双边”欣赏活动中,开阔了眼界,学到了“造型”、“构图”等美术术语,学会了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这样的活动对提高幼儿审美能力、欣赏能力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均有极大作用,对开阔视野、丰富生活,激发幼儿对美术表现的向往与追求是大有益处的。
三、运用电教媒体,增加美术学习的容量
运用电教媒体,在美术范例中将大与小、远与近、整体和部分、外表与内观等方面相互转化,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展示众多的现实生活材料,从而将美术知识与幼儿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同时,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基本特点,通过电教媒体的使用,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设计和处理,这样能为幼儿练习、思考赢得更多的时间,并且多媒体还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用大容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增加了教学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在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活动中,预设了感受脸谱的对称美、色彩美、夸张美的教学目标。本次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它将多个要求自然地揉进一个内容中,我选择了具有典型特征的脸谱,自制了多媒体课件一套,有目的地让幼儿感受到脸谱的对称美、色彩美、夸张美的特点,并播放了一段京剧视频,帮助幼儿理解不同的色彩表示不同个性的人物。通过电教媒体播放课件,条理清晰的欣赏过程,对幼儿创作思路中的逻辑性做了进一步的要求。如:从脸谱的选色中逐步让幼儿感受主色与配色的映衬效果,为幼儿在今后作画中有选择的安排色彩、构图、表现主题情感做了储备。
四、运用电教媒体,优化教师指导
观察能力是幼儿美术表现力的基础,也是教师指导的重点。美术学习活动中的观察不是随便地看一下,而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视觉感知活动。要想让幼儿表现什么就必须让幼儿先认识被感知物体的外形特征,这就要求训练幼儿的眼力,也就是要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在选择多媒体教学之前,首先拟定周密的观察活动计划,制作出直观生动、形象有趣的电教软件,引起幼儿的注意,便于幼儿集中注意去观察、去思考。如:在美术活动《画画我的好朋友》教学中,先请幼儿欣赏几张夸张的人物表情漫画,感知漫画的夸张手法。幼儿随着图片的播放哈哈大笑,引起了情感的共鸣。随后,向幼儿提出具有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要笑?这些图片上的人与我们平时见到的人有什么不同之处?”让幼儿感知、观察、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幼儿通过观察找出人物脸部、五官的变形、夸张所呈现的幽默滑稽的艺术效果。如何将感知经验进行迁移创作,电教媒体发挥了强大的演示功能。先呈现一张好朋友普通的画像通过Flash演示脸部轮廓变形,再将脸部最有特征的部分进行放大或缩小达到夸张变形的漫画效果。整个过程中幼儿有目的、按顺序、动态地观察,教师及时组织幼儿讨论发现的问题,鼓励幼儿充分交流观察的方法、进程及结果,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为幼儿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幼儿作品表现丰富有童趣、有创意,体现了美术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下幼儿的主体性。
电教媒体作为先进的教学手段被引入幼儿教育各个领域,有效地改进了教学方法,给幼儿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充满新鲜、生动的空间,使枯燥、单调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且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7
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现今校外美术教育的优势与劣势,并与校内美术教育作一比较,校外少儿美术教育的随机性在美术教学中的体现是非程序化的,是学校美术教育的补充。但这种教育同时存在着弊端,须正确的规范与科学的统一,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亦对学校美术教学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
优劣 校外 学校 美术教育
每到寒暑假及周末,各地的少儿美术培训班就热闹了起来,大大小小的孩子们拿起画笔、背着画夹涌入空间不大的教室,开始用美术的方式来接触事物、表达心声。据不完全统计,仅武汉市就有数百家针对少年儿童开设的课外美术培训班,包揽了从幼儿园到中学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开设科目更是丰富:儿童创作画、手工制作、山水画、花鸟画、水粉画、水彩画、素描以及软硬笔书法等,令人眼花缭乱。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几乎每个小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学过美术,每所中小学也都开设有美术课。但是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少儿美术培训班为何遍地开花?培训班的课程难道真的比学校技高一筹?家长在孩子的美术启蒙教育中又该承担什么角色?校外美术教学的成果如何?笔者曾多次担任校外少儿美术培训班教师,为此作了较为长时间的调查,试着对校外美术教育与学校正规美术教育之优劣作一浅析。
一、教学上之比较
校内:学校教学大纲不落伍,差在执行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其实中小学校的美术教育大纲制定的很科学,注重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完全可以满足少儿阶段的美术学习,关键是教师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比如,现在美术教学中手工课比较多,按照大纲的要求,每个手工品的完成都有很多方法,但多数美术老师要么随便孩子怎么做,要么要求孩子按照统一的样式做。而且在材料的使用上也比较滞后。这跟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有一定的关系,有些老师就是从墨守成规中长大的,自然只会把‘规矩’再传递给下一代。
再者,教育部门对美术的不重视也造成了学校美术教育的滞后。近十年,国家在校内美术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包括教材和教辅资料都非常到位,但是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对美术教师的再次培训跟不上,所以大纲并没有得到完整的执行。经济条件好点的地区情况好一些,像广东深圳和江苏无锡就成为了美术教改的试点。同时,注重应试教育也是造成美术被忽视的重要原因。美术几乎在哪个中小学都属于副科,许多学校也只是完成任务式的安排美术课程,甚至许多学校在临近考试时都占用美术课程的时间。虽然各类美术特色学校不乏其数,却很难达到终究的特色标准。难以更改的应试教育成为了学校美术教育滞后的重要因素。
校外:教学方式灵活,竞争促使其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校外美术培训机构由于其性质所致,各个培训中心都在积极的钻研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美术的方法,科学实用的教学方法决定一个培训中心的生存。笔者发现,许多校外美术培训机构负责老师经常利用课外时间,不惜物力、财力和精力四处“取经”,参加各类美术教学高峰论坛,甚至不乏利用一对一教学、多媒体、各地采风、奖励、比赛、名家讲座等各类教学手段帮助其教学。教学之方式多样性和灵活性是许多校内美术教育之不能及。学校美术教育的单一与校外美术机构之多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校外美术教学活动都能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接受能力、行为能力设置辅导纲目、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编写教材、教法,调整教态。在此基础上使孩子们体验到美术课中的愉悦和情趣。使之勤于学、善于学、乐于学,唤起了孩子们乐此不疲,学而不厌的学习之乐,塑造了美好心灵。在师生和谐的情景之中,进而创造出内容美与形式美相统一的教学结构体系。 再者,学校美术教育可以说不存在竞争,而在校外培训中心则不然。笔者发现,有的一个小区或一个写字楼中开设三四个美术培训中心。要想在这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需要有特色,特色就必须多样,多样就必须灵活。这也是现今促使校外培训机构想尽各种方法探寻科学实用的教学方式的重要原因。竞争便须办出既具科学又有效果更要求有特色的美术教育。这是学校美术教育所不会顾及和思考的问题。
二、师资上之比较
校内:校内美术老师较为统一,负责但缺少交流 学校美术老师都是由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和有相当教学经验的正规美术老师组成。其皆属于正式“科班”出身的美术教师。师资较为整齐,其专业水平完全可以满足少儿学习美术的要求。然而,由于性质所定,一般中小学美术教师都会出现一个老师带多个班美术的情况。这样无非就分散了老师对学生教学的效果和精力。再者,学校美术教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教学方法多半按照教科书来,传统,无新意。完全凭借教学经验和书本所学。一般学校针对美术的教学讨论或交流会相当之少,这样对中小学美术的发展无形有所滞后。 更有甚者,笔者发现,在许多的学校只有一到两个甚者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而是由语文老师、体育老师等其它教师兼带,由于美术学科的特殊性,很难得到规范和统一的要求。这是学校美术教育的一大难题。
而校外美术培训则不然,先抛开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谈。在校外美术培训中,教师之间的交流甚为频繁。社会上的书画教学交流会、美术老师之间的切磋交流会更多。例如去年的“《书法报》全国书画教学高峰论坛”就有几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美术老师在一起就书画教学进行近一个星期的交流和讨论,与会者更有许多较有名气的书法家、美术家。大家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教学方法,相互学习。像这样的交流和商讨无疑对美术教育的进一步推动有着重大的意义。而各个培训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增加生源,对此的投入都是相当的大。这是学校美术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校外:培训班教师参差不齐,专职兼职混合 据悉,针对家长对美术培训的`意见,有专业的机构做了详细的调查。对于调查问卷中“您认为美术培训班哪一点最重要”的提问,70%的家长选择了“老师好”,20%的家长选择了“教学理念先进”。 可见大部分家长更希望把孩子托付给一个好老师,但是实际情况怎样呢?笔者通过对多个美术培训中心的走访发现,培训班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活跃、更有亲和力。但不足的是,有的老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就不够;有的老师则是美院刚毕业或未毕业的学生,他们画画很棒,但缺乏循序渐进的教学能力,不知如何把较难的东西用浅显的话讲出来;而有的老师就是来自某中小学,只不过把课内的东西搬到了课外。“两个小时的时间,其实学不到什么东西。遇到负责任的老师还行,不负责的就抄起手任由孩子们画,哄得孩子高高兴兴就行” 。某培训班的张老师坦言。 “还有些老师为了体现自己的教学成果,就亲自动手给孩子改,这种现象很普遍。家长看了挺满意,却不能反映孩子的真实水平” 。杨持平老师说,“而有些老师所教学生画出的作品都一样,孩子都被模式化了” 。
另一方面,培训班老师们在交谈中,对课外美术教学的一致感受是“乱”。“除了美术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外,课外美术培训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一个合理的教课系统,所以每个老师都自成体系,一个人一套教法。”在某培训班教授少儿国画的蒋意表示。 可见,并非所有的美术培训中心都有专业的美术教师和先进的美术教学理念。许多的培训中心带着“糊弄”的侥幸心理,专门请一些美术专业在读的学生上课。笔者并非有歧视心理,专业研究绘画与美术教学还是很多的不一样。真正的好的教学还是要有相当的教学实践和自己科学的教学理念,更要有一个适合中小学生心理和能接受的方式,远远不只是能画画,有亲和力就能教好少儿美术的。
三、教学环境之比较
校内:规范、统一、传统,依学校情况而定 对于学生学习美术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中小学生上美术课都是在自己的教室,很少有学校有专业的美术教室或者画室。教具也是因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笔者在这里很难做一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学校的教室都是规范而统一的,也基本上是可以满足中小学生对美术基础学习的要求。 校外:注重教室的布置,地点各一 校外培训机构大多设在人口较为密集或者交通方便的地方。没有一个规范的统一的标准。有的培训机构把美术教室设在写字楼、居民楼,有的培训班就设在购物商场的顶层。并且和乐器、英语等培训班交叉在一起,空间狭小,声音嘈杂,很不利于孩子静下心来画画。当然也不乏许多环境较好者,除了光线充足、宽敞明亮,设施齐全,更有专业的展示台,有多媒体教学,环境颇为优越。 但是不管如何,各个美术培训点都有一个共性。都注重室外和室内的布置。从房间的颜色上,墙面的设置上都颇具新意,很得少儿的心理需求。也让学生有新意,更有学习的氛围和提高他们的兴趣。在走访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培训中心学生较多者,往往其教室的布置也比别的培训点要更具新意和有更多的亮点。虽然这都是每个培训班为了招生而使用的手段,但依笔者之见,这对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美术教学质量都是有益的,值得推崇。
四、教学成果之比较
校内:普及为主 普通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有别于专业学校的美术教育,其具有普及性、基础性、综合性并有建立于一定兴趣之上的应用性,皆着眼于螺旋上升的发展。而对技能的片面强化与对稚美的静态倚重,均割裂了知识技能与情意美感内容的有机联系,形成小学与中学间的智能断层和中学毕业生审美素质的严重匮乏,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美术学习是学生眼、脑、手和材料密切配合的智能、情感与操作活动,美术教学任务实现的具体表现也是促使学生的眼、脑、手协调并用,因而学习呈现着“观察→思维(感受)→表现(创作)→观察??”的循环渐进过程。而现行美术教育均切断了这个螺旋型过程,不能实现视有所获、脑有所思、手有所动、料有所用的最佳结合,也违背了学习规律。 所以学校美术教育的定位应是以普及和打基础为主,其教学成果难以有个真正的定义。 校外:参差不齐,比赛中获奖检验成果,但不乏商业性较浓的比赛 校外美术教学的效果到底如何,这个很难做一个严格的评语。在各个培训机构中,有的学生的确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水准。在笔者的眼中,很多学生的作品生动,用笔用色都大胆而又不失准则,创意新颖,让人喜爱。许多优秀的培训机构通过多方面教育手段,如参观、欣赏、体验、绘画、创作等途径,启发,认识,产生灵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耐力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种环节,以知、情、意、技的结合为基点,由深化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让学生感悟到了生活的乐趣和艺术的美妙。
当然不乏很多的培训中心,单单以学生的获奖证书来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通过说服家长、联系组委会无休止的参加各类书画大赛。其中大半冠名“国际”、“全国”等“有分量”的比赛。这类比赛到底是不是所谓的那么“权威”和“有分量”呢,对于那些获了奖的孩子们又带来了什么呢? 中国美协儿童艺术委员会主任杨永青曾在媒体上呼吁,少弄些少儿类书画大赛。他认为社会上有些人借繁荣少儿美术之名,搞有偿竞赛以牟利。不久前的所谓“全国少儿艺术大奖赛”的骗局被揭穿就是一例。他还说,比赛搞多了,势必加重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也会干扰正常的艺术教学活动,还会 诱使一些教师为争名次获奖项而对学生一味拔苗助长。 是的,许多孩子已经成为了“获奖专业户”。拿起证书来一大摞。不知道是喜悦还应该是尴尬。少儿教育,应当是启迪心智、培养爱心的教育,至于将来能否成才成家,那要看孩子日后的发展,由他们自己决定。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艺术不过是一种素养而已。当家长做老师的是不是该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接触大自然,欣赏各种容易接受的美,发挥自己的天性,珍惜可贵的童心,不要用技能束缚、挤压他们。如今的有些教育说是艺术教育,弄到最后,很可能培养出一群呆呆板板、功名心切、老气横秋、乏味单调 的所谓“艺术人才”。
结论:应当相互取补,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青少年美术教育应把校内美术教学与校外教学之优劣有机结合与补充,各自扬长避短。优化内容,改进方法,注重过程。建立并完善中小学美术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评量标准与展赛机制。从理论到实践,从理念到操作,逐渐摸索自己完整的体系。并有相应配套的教材、教具、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的支持来体现自己的特点,把特色教育纳入教科研轨道,做到以科学理论为依据进行理性思考,以科学方法为指导进行具体操作,以实践结果为基础进行理论飞跃,以新的理论为起点进行新的构建。 面向未来和世界,着眼于全面发展,广泛深入地研究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外因素,结合时代与学生主体特征因材施教;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应个体与社会、有特色的中小学美育新路。
参考文献:
[1]罗克中,李庆云:《中小学美术教学法》。广西美术出版社20xx年版。
[2]曾令格,禹明:《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3]沈金龙:《美术教育的创新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4]孔起英:《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南京师范大学20xx年版。
[5]湖北省文联:《书法报》少儿书画。
[6]中国文化报。
[7]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小学美术教学简论》。广西美术出版社出20xx年。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8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美术教育,对幼儿创新潜能的开发具有的积极作用,被现代教育所公认。美术活动是以培养幼儿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毕加索曾这样说过:“每个儿童都是艺术家”.我们应该让儿童找到自己的感觉,父母或老师决不能用简单的像不像,比例准不准来评判孩子们作品的好坏,有的地方不到位就遭到批评,这样会伤害儿童的自尊心,压抑了儿童大脑思维活动。运用绘画语言让儿童在绘画创作中受到教育,尽致地发挥儿童稚气的想象力,提高儿童的素质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因儿童在学前还没有受大人思维的影响,儿童观察事物有其独特的视角。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往往会表现出令成人难以想象的创造潜能和天赋。
目前,农村美术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幼儿园美术活动开展与创新的首选,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认为,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福禄贝尔也曾说过:“通过生活并来自生活的课,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课。”而在我们农村,其自然资源更是丰富多彩,粮食、树木、花草这些不同质地的自然物、得天独厚的农村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正是我们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极好的素材和内容。新《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农村有农村的特色,有农村特有的风俗民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就应该让幼儿融入这些自然资源的主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幼儿学习的大课堂,引导幼儿感受到身边的美,生活的美。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提高欣赏水平和利用率,使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创造性的、有个性与特色地开展起来。
我园一直重视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探究,在实践与研究中发现,幼儿对美术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美术活动中孩子是最富有想象和创造力的。随着幼教改革的一次次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但旧的僵化的教学模式,始终难以摆脱,美术活动中注重创作结果,评价方式单一陈旧,新的教育理念始终难以转化为教学行为,面对出现的种种纠结,我园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美术教育手段促进幼儿全面可持续性发展,开发幼儿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确立“对农村幼儿园特色美术活动探索”的研究课题。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及与本课题的关系
德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给儿童自由发展的空间较大,注重儿童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在艺术教育方面有独到之处。重视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强调儿童在艺术活动中的主动性,突出艺术活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让艺术和生活紧密相联。从儿童作品就可以看出儿童用他们的表达水平、表达方式,表达其对真实生活的理解和自我情绪的再现。他们更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能力。这一点正是我们中国儿童美术教育在发展儿童审美创造力的探索过程中所要借鉴的,农村有着无限的美术创作素材与空间。
在我国,人们虽然已认识到自然资源对于幼儿美术活动的重要性,但对于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刚刚起步,农村幼儿园所具备的丰富的各种资源还未被开发与利用。我们课题组认为:农村幼儿园美术教学改革应该以研究农村美术教学资源,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实际特点,从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入手,寻求合适的利用方法、原则,使农村园有效利用各种有价值资源,创造性的开设美术课程,绘画、临摹、写生,手工制作等。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对中国教育的反思,人们已经开始越来越重视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重视艺术教育对人的创造性发展的独特作用,苏州、上海等城市的许多儿童美术教育者和幼儿教师都在发掘儿童创造潜能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促进了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也形成了一些风格,儿童天生敢想,敢画,从“涂鸦”起步,让作品放飞儿童的梦想与追求,但是教师的影响往往会左右儿童的思维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农村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例如:春天的小蝌蚪成长过程、金灿灿的油菜花变花为籽、妩媚的桃花结出小桃、泥土、沙子、石子、树皮、落叶、草根、菜叶、各类种子、水果皮、稻谷、芦苇杆等自然材料随处可见,随手可得,具有成本低、可塑性强、经济实惠的特点,便于收集和拼贴。幼儿对这些自然材料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只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这些材料用于幼儿的各种美术活动中,就会取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除此,农村的乡土文化也是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区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我们地处农村,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农作物的种子(黄豆、红豆、绿豆等等),各种树叶,小花小草,还有稻麦的秸杆,飘荡的'芦花、洋槐花、杨柳絮…这些都能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只有幼儿对自然感兴趣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快乐中学习。作为农村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就地取材,合理利用农村资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形成我们农村幼儿园的特色,我们必须从农村资源着手,充分利用农村资源丰富幼儿美术活动,形成一种富有农村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必须回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以,我们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来,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上去观察、去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揣摩他们的心理、去理解他们,就容易发现他们的绘画中融进了许多单纯、真实、自然朴质的元素,甚至,能用强烈的色彩,大胆的构图,奇特的想象来描绘他们自己心中的那一方神圣与美丽。
“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创新能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基本目标。因此,认真领会《纲要》精神,进行具体的教育实践探索,在教育行为中调整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新观念指导下,重新认识在美术活动中的儿童,达到既开发儿童美术创造力,又提高儿童审美表现力,同时促进儿童创造性人格形成的目的,建构一种方便可行的、新型的儿童美术教育优化机制。这种在美术活动中把技能学习和创造力协同发展的举措,将会使孩子对世界万物产生无限的遐想和兴趣,使幼儿终生受益,同时充分体现创新教育的真正内涵。使美术活动成为儿童爱玩的“游戏”,成为儿童善于表达自己情绪和认知的一种“语言”,成为启迪儿童创新思维的摇篮,成为自信懂得欣赏的小“艺术家”,更好地发挥农村园在美术活动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作用。由此可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美术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课题的界定与理论
(一)课题的界定
农村幼儿园:《幼儿园教育纲要》非常关注农村幼儿教育,提出许多农村幼儿教育的策略。的确,农村有丰富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充分地将他们挖掘并利用,是一笔很大的知识“财富”;而我们幼儿园也刚好坐落在环境优雅、自然资源丰富的农村里,园舍前后有着很多值得师幼共同探讨的资源,这些资源是农村幼儿园最真实、最精彩的课堂,教师加以引导、启发,幼儿就能够自主地欣赏、探究,形成自我的知识观点,体验学习的过程,并在体验中收获。因此,本课题开展的“特色美术”界定在“农村”.
特色美术活动:以美术领域课程为载体,结合本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如:泥土、蛋壳,树叶,种子,稻草等等)和社会进程中长久积淀、传承下来的与众不同的民俗、习惯、景观、人文环境等地方资源引入美术教育而形成的独特风格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大自然是活教材,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因此,我们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农村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
2、英国当代著名的艺术教育家赫伯特?里德提出: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他们的人格得到成长。里德强调美术教学应顺应儿童生来固有的潜力,教师仅仅扮演一个鼓励者,使儿童通过美术活动发挥潜能。
3、《纲要》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教学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五、课题研究目标、时间、对象、方法及过程
我园坚持教改、科研、日常工作一体化的原则和人人参与的指导思想,在确立课题《对农村幼儿园特色美术活动的探究》的基础上,全员参加、全程参与课题研究,思路首先是成立课题组,制订课题组管理条例,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与职责,根据课题方案,确立相应的子课题。其次,全园各班在课题组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特长,结合班内实际情况确立小课题。全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各班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网络化、制度化、规范化和过程化的工作格局。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和加深幼儿对美术活动内容的兴趣,培养幼儿感受美的情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摸索出适合农村幼儿园实际的,具有在实践中运用的可操作的园本美术教育经验。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教师幼儿美术教育专业素养,促进科研兴园。
(二)、研究时间
20xx.6--20xx.9月,历时三年。
(三)、研究对象
本园小、中、大班幼儿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资料,借鉴他人的理论和经验,收集国内外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不断充实我们的理论知识,推进我们的科研实践和教学实践。
2、调查研究法:
其他成员投身课题活动实践,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目标,以教师对实践活动的反思为中介,达到由“行动--反馈--调整--再行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产生的实践资料,并由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课题研究和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边实践,边思考提炼,不断交流、及时总结,及时推广。
3、成果分享法:
通过分享幼儿的作品,去了解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情况,由于幼儿在创造活动过程中经常运用语言和表情去辅助或补充作品所不能表达的思想,所以,对作品的分享需结合观察和倾听进行感悟,适时表扬肯定,鼓励进步。
4、案例分析法-- 一是研究幼儿作品案例、分析幼儿作品与个性发展;二是研究教师的活动设计案例、凝集教育智慧。
(五)、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将分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1、收集资料,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撰写实施方案。
2、对幼儿园现有的艺术教育内容和形式进行反思和讨论。
3、与相关研究专家取得联系,学习经验,讨教方法,统一思想,形成共同理念。
4、根据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各年龄阶段幼儿的研究目标
实施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6月)
1、开展具体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根据小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情感发展的规律确立教育目标。
2、通过学习、研讨、论证,选择和设计各具体教学内容,原则是保证每班有一个主题。
4、教师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各个具体活动内容,提高教师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
5、每学期进行课题阶段小结,整理出幼儿美术技能学习与创新能力协同发展的活动体系,逐步形成我们的园本课程,并向专家进行咨询,改进方法。
总结阶段(20xx.7-20xx.6)
1、整理有关资料,分析资料情况,作出评判,对目标达成度进行分析。
2、收集教师优秀活动案例及幼儿的优秀作品,做成光碟或汇编成册。
3、撰写结题报告,以及相关论文,编写有关教案集、课程反思集,形成幼儿园美术园本课程教材。
4、办一场儿童美术成果展示活动。
六、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组研究论文集汇编
2、农村幼儿美术活动评价指标
3、教师教学反思
4、幼儿作品成果汇报展
5、园本课程案例集
6、中期论证报告
7、结题报告
七、完成本课题的保证措施
1、课题负责人吴兰红同志是高邮市教坛新秀、高邮市中青年骨干教师、曾撰写多篇论文获高邮市、扬州市一、二等奖,荣获省“师陶杯”论文三等奖。05年完成“培养合格小公民”课题的实践研究,09年兼管幼儿园教研工作,带领全园教师进行美术方面的教研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2、本课题由具有高级专业职称,从事多年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给予指导,有骨干教师的参与。
3、课题组成员分工:
组长:吴兰红(园长、大专学历)负责课题组领导和指导工作;
赵方春(教研组长、大专学历)主持课题研究与协调 ;
副组长:徐玉银(大班组教研组长、大专学历)引领小班老师和小朋友进行课题实施;
徐惠君(中班组教研组长、大专学历、幼教一级)引领大班老师和小朋友进行课题实施;
吴秋珍 (小班组教研组长、大专学历) 引领中班老师和小朋友进行课题实施;
成员:成留华、刘金红、谈晓兰、吴建英、宋月红、吴月琴、乔萍、王立新等老师直接参加分组实践指导与课题研究,不断反馈阶段成果和经验。
4、加大领导力度。成立由高级教师引领的课题研究小组,全面负责研究工作,加强课题的组织管理,明确分工。
5、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期开展研讨、观摩活动,交流课题的研究情况,确保研究落到实处。
6、研究经费的保障,园部每学期挤出3-5000元经费用于课题研究性支出,同时,积极向争取中心初中的支持,全力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9
一、贴近生活开展多种绘画活动,活化课堂教学氛围
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模式大多依赖于教师的说教和指导,一步步按部就班,难免显得有些程序化。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无法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幼儿的创造力,有悖于幼儿美术教育的初衷。为调和这种矛盾,幼儿美术教师应冲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采取活动课、体验课、游戏课等生活气息浓的活泼教学方式,让孩子充分参与实践,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
(一)染色活动染色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材料进行染色,对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材料进行再加工,让它们焕发新生。比如麦秸、易拉罐瓶、小树枝、落叶等,教师可先让幼儿自己选择所需要的材料,用水彩、水粉等去进行恰到好处的染色,再将这些材料合理地组合,变成一幅幅充满童真童趣的工艺作品。虽然幼儿的画笔还很稚嫩,但在他们大胆涂色的过程中,我们能明确感到幼儿欢欣的心情和成功的喜悦。在染色活动中,幼儿通过采用浸一浸、染一染、画一画、摆一摆等的方法,使之前废弃的生活用品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不仅是对生活资源的循环利用,而且使得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提升了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二)石头作画沙石是生活中随处都可取的,用来作为幼儿美术教学的材料再好不过了。用石头作“石头画”对于幼儿来说还是比较新奇的,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鹅卵石一拿出来,立马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幼儿三个五个为一组,用鹅卵石围起画来:有的围出了机器人的轮廓,有的围了个太阳,有的又围出了汽车,还有的孩子突发奇想用鹅卵石堆起了城堡,欢声笑语不断。有时候也可以用弹珠等来代替:让孩子把弹珠蘸上颜色放在纸盒子里翻滚,不一会儿一幅五彩斑斓的纸板画就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了。
(三)拓印活动拓印活动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于自然物的内在纹理和色彩在纸上进行拓印的活动。教师可在区域活动的时间指引孩子将地上的落叶、花坛中的杂草、吃剩的瓜果皮等收集起来,待到美术课的时候再拿出来,用叶子的'切面蘸上彩色墨水进行拓印,染成一幅幅生动优美的画。如有的幼儿在纸上拓印了橘子皮之后,给它又印添上了眼睛、嘴巴、鼻子等五官,将它变成了一个滑稽可爱的小丑;有的幼儿用葡萄柄拓印出了梅花,等等。就在这样的色彩游戏中,幼儿大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情绪,做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了有效的开发。
(四)拼贴活动自然物简单、方便又实惠,比如说彩纸、橡皮泥、鸡蛋壳、瓶盖、铅笔屑等等,如果将他们恰到好处地排列和粘贴,就可以重新在纸上拼贴出栩栩如生的画作。而且这些东西都是随处可见的,所以大大扩展了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场地,使美术教育更加生活化。
(五)吹泡泡轻巧灵动的肥皂泡泡是幼儿在平时的活动中非常喜欢的东西,如果将它运用到美术教学中,想必教学效果一定很好。教师可在引导幼儿开心地吹泡泡之余进行泡泡画,即用吸管蘸取加入了洗洁精的颜料对准自己作画的白纸吹泡泡,泡泡破碎之后就在纸上留下了一道道优美的彩色弧线,有意识地排列整合即可完成一幅优秀画作。
二、结语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幼儿美术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改革方向,应努力革新教学模式,让幼儿接受更生动、更贴近生活的教育。因此,幼儿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元素对幼儿进行教育,把美术教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和生活体验。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10
摘 要 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本文在指出近年来幼儿美术教育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如何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具体对策,涉及到:构建激发兴趣的和谐氛围、教会幼儿必要的美术知识、带领幼儿融入丰富的生活以及合理鼓励幼儿的美术成果。
关键词 美术教育 幼儿 学前教育 创造力
一、引言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是我国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因为创造力是幼儿认识及智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幼儿创造力是国家的财富,是未来的希望。美术教育是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幼儿美术绘画一般分成三大阶段,分别是:涂鸦阶段、象征阶段以及图式阶段。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思维阶段,采用的主要是拼接方式。因此,幼儿的生活世界越生动丰富,积累的表象也会越多样化,创造潜力也会越大。
然而据笔者的从教经历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发现:在幼儿美术教育方面存在不少妨碍孩子们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比如,不少幼儿教师习惯于先示范、再让幼儿进行依葫芦画瓢式的绘画,甚至直接要求孩子们绘画时的颜色、形式都要与示范画一致。这样的美术教育方法虽然能够教会孩子们一些绘画的基本技能与方法,但是却严重阻碍了幼儿的思维及想象力的发展。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引导,鼓励幼儿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美术绘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想像,接纳幼儿独特的审美感受。本文就是针对幼儿美术教育,探讨如何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对策。
二、构建激发兴趣的和谐氛围
绘画创作的灵感取决于一定的氛围。教师在指导绘画时,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思维不受限制,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大胆作画,大胆创新,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构建激发幼儿兴趣的和谐氛围,幼教首先要注意在情感上亲近孩子们,培养师生之间的亲密感。幼儿的心理反应是比较敏感的,他们感觉氛围温馨、可预测,就会产生安全感受,也就会有更多的兴趣去创造快乐。当然幼教也要提供足够的资源去启发孩子们的创造潜力,让孩子们借助于各种创造性的媒体去绘出心中所想的内容。教师不要以质疑、冷漠的态度去面对他们,应该以微笑、赞许的神情去对待他们,同时根据孩子们提出的需求,在保证安全及可行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孩子们,让他们去尝试新的东西。当然,教师要有一定的忍受能力,比如:孩子们的吵闹、混乱、无理等。因为有时候,幼儿处于高度绘画创造欲望以及兴奋时,他们就会更加活跃,有点手忙脚乱。如果教师过于注重所有时间内的良好秩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们的创造能力的发挥。
三、教会幼儿必要的美术知识
要想让幼儿在美术教育中更好地培养创造力,掌握必要的美术知识是前提。因此,首先,教师应该教会幼儿必要的绘画知识,让孩子们掌握最基本的绘画技能。比如:可以指导孩子们学会绘画工具的灵活使用,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色彩的调配及合理运用。并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美术材料。因为爱动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一个模型、一张绘纸都会让孩子爱不释手,摆弄半天。因此在美术知识教授的过程中应尽量提供幼儿感兴趣的物质材料,让孩子们多看、多摸、多玩,从而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
其次,在具体的绘画技能方面,教师要指导孩子们学会以不同视觉角度去观察人与物。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大胆地采用线条、色彩以及构图进行初步的创造性尝试。教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发现幼儿在运用所学美术知识时所创造的闪光点,并进行及时的因势利导,从而给幼儿创造的自信心,促进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不断发展。
四、带领幼儿融入丰富的生活
幼儿美术教育应该注重体验学习。只有让幼儿亲自参与活动,印象才会更深刻,也才会更容易激起创造的动力。比如:每年春暖花开之际,可以组织幼儿去春游。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个快乐的旅程。幼儿可以看到青青的小草、各种颜色的小花和水果,可以在花园里玩游戏,可以观看路上流动的风景。活动结束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美术教育,让孩子们画出春游的主题画,表现出孩子们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孩子们的快乐跃然纸上,呈现较好的创新性。
五、合理鼓励幼儿的美术成果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艺术领域的指导要点中明确提出:“ 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可见,针对孩子们的美术成果,教师应该进行正面的评价。
即使是细微的进步也应该给予表扬与鼓励,不足的地方可以通过委婉的方式提出。比如可以通过“你画得真棒!”,“画得真像,真漂亮!”等语句对孩子们的成果做出肯定的评价。同时,教师应该耐心倾听孩子们绘画的想法,真正知道他们在作画时的所思所想,这不仅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表述能力,更可以拓展孩子们的想象力。
六、总结
创造力对于任何时代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幼儿抓起。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创造潜能的载体之一,能够为幼儿的创造能力发展提供一个空间。幼儿通过美术活动,不仅可以引发幼儿丰富的审美情感,而且可以呈现幼儿内心世界,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总之,利用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应该得到更多幼儿教师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平,余朝肃.怎样提高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xx,01.
[2]彭怡.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J].学前课程研究,20xx,02.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11
“麦当劳化”(McDonaldization)—词的提出源于美国学者乔治.里茨尔(GeorgeRitzer),他于1983年在一篇题为《社会的麦当劳化》的论文中首次提出“麦当劳化”现象,后于1992年正式出版《社会的麦当劳化》一书。此书将麦当劳快餐店的经营方式作为一种现象研究,并指出社会上很多领域一包括教育领域、医疗领域、体育领域等的运作模式都符合麦当劳快餐店的经营特点。麦当劳快餐店因其食物品种单一、制作过程简单、食用方便快捷等特点一度风靡全球,而它的弊端追求量而非质的高效、可计算性、可预测性、非人性化的控制也逐渐呈现。里茨尔承认“麦当劳化”确实比以前的杂乱无章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他更着眼于未来:如果世界不那么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话,人们将会有比现在更多的思想、技能、创造力和更全面的潜能。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在细枝末节处完全放手、举足轻重处稍作保留的话,或许人们的创造性将会得到更大的发挥。
一、“麦当劳化”的涵义及其特征
所谓“麦当劳化”是指一个社会经历着速食餐厅特色的过程。里茨尔认为,“麦当劳化”有四个特征: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控制。
追求量而非质的效率。效率意味着为达到一既定的目标选择最佳手段。而“麦当劳化”的行业重视的所谓效率并非真正的高质高量,而是重量不重质。麦当劳快餐店将效率原则付诸实践有两大方式:一是采取流水作业,一是简化产品。这两种方式使得顾客能够很快取得已点食物,却不能真正感受到食物的美味。
可计算性。可计算性要求客观的事物必须被量化,而非用主观感受代替。以业绩考评为例,麦当劳中央管理层对分店的考评依据是每个雇员平均销售量、利润、产出以及QSC(质量、服务以及清洁)率。这种僵化刻板的制作模式和评价方式虽然利于管理者合理掌控营销,却忽视了人的主观感受。
可预测性。可预测性就是指要提供标准化和均一化的服务。正如麦当劳快餐店一样,它在全球各地都有相同的金色拱门、相同的食物、相同的麦当劳叔叔雕像以及相同的服务,顾客完全可以相信不论他进入哪一家麦当劳,他所享受到的产品及服务都是一样的。这种模式带给了顾客安全感,却显得呆板僵化、毫无创意,当意大利的第一家麦当劳快餐店开业时就遇到了数千人的普遍抗议活动,认为破坏了当地情调,最后这家麦当劳快餐店不得不改变建筑风格,设计成意式建筑。
非人性化的控制。控制意味着用高技术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来实现对人的管理。麦当劳餐厅用精密的生产设备来实现对产品的控制,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实现对雇员的控制,甚至用不舒适的座位、不美味的食物来实现对顾客的控制,以达到让顾客尽快用完餐离开为新顾客腾出座位的目的。这种严格的控制虽使得经营效率大为提高,却使得用餐的乐趣消失殆尽,并且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这种方式忽视了人的情感,被里茨尔称为非人性化的经营。
二、幼儿美术教育“麦当劳化”的表征
“麦当劳化”最初体现在商业领域,随后教育、医疗、文体等领域也都呈现出这样一种快餐化的模式。当前,我国幼儿美术教育也呈现出““麦当劳化”的四个特征。
(一)追求量而非质的效率:灌输式教学
从教学方法上看,现阶段幼儿美术教育一味追求进度和速度,而忽视了教学质量。具体而言,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采用灌输式教学,突出表现为教授简笔画。
幼儿美术教师往往在设计一堂美术课时,为满堂课都设定了相应的任务,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很少花时间鼓励儿童自发想象和创造,多是采取灌输式教学。当前幼儿园流行的美术教学方式一般都是这样的:教师首先展示一幅范图,讲解范图所包含的知识,示范范图的画法,然后让幼儿模仿。这样的'教学当然能够让幼儿很快学会画画技巧,但却忽视了幼儿的认识规律和幼儿美术教育的审美作用。2至4岁的幼儿,其绘画发展处于从象征期,这一时期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为满足自我需要而行动,不受社会评价的约束,他们的心理符号由直觉控制,在没有成人干预下,他们能大胆地、独立地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创造出直觉的象征性图式。”)他们往往通过总结外部事物的特征,在““曼陀罗”式图形的基础上,加上相应符号,创造出符合大脑表象的图画。而到了5至7岁,儿童进入了图式初期,这一时期是儿童形象思维发展最敏感时期“想象力特别丰富,储存在儿童头脑里的形象常常是鲜明的、直观的、充44满情绪性的。”处于这两个时期的儿童,其绘画的过程是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总结规律的过程,这一过程能够促进儿童认知水平的发展。而这个时候如果教师没有鼓励儿童自发进行思考,而直接采用灌输法,那么这种“成人的概括就会代替儿童思索,阻碍儿童抽象化能力的进程。
灌输式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加方便、容易,幼儿美术教师往往在教授简笔画时,将客观事物用寥寥几笔概括起来,使得儿童画起来更加容易。不可否认,简笔画确实使儿童的画面内容更丰富,但儿童却渐渐被模式化,失去了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失去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和个性风格,甚至会扼杀儿童潜在的创造力。
(二)可计算性:成人化的评价标准
从教学评价上看,教师往往以绘画所表现的事物是否符合客观事物为评价标准,给儿童设立等级,画得像的可以拿高分,画得不像的往往会遭到老师的批评甚至谴责,这是幼儿美术教育强调可计算性的表现。
把儿童内心的主观情感表达用这种完全客观量化的标准去衡量,从表面上看似乎有利于鼓励儿童上进、为教师教学优劣作参考,但实际上却适得其反。须知这一阶段的儿童是充满了活性与张力的,他们的大脑里蕴藏着丰富的创造力,如果放手让他们去创造,他们一定会画出富有童真和想象的优秀作品。同时他们也正处于需要鼓励和赞扬的年龄,只要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他们就会更加热爱绘画。然而现行的成人化的评价标准却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将孩子局限在了狭小的客观世界里。如果教师因为孩子画得不像而批评孩子,则更是打击了孩子的信心,许多孩子因此而畏惧画画,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长此以往,儿童的思维就被固化了。
(三)可预测性:千篇一律的美术作品
从教学内容上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强调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造成儿童的作品千篇一律,不论是班级、校级,还是全省、全国的儿童画展览上,对同样的事物表达往往都是同样的画法一热带鱼一定是由两个三角形组成、房子一定是正方形加三角形。提到某个主题,立刻就会让人联想到其中的事物、画法,这其实正是可预测性的体现。
我国20xx年颁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艺术教育要避免仅仅重视儿童绘画技能的习得,而忽视儿童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积极学习体验的获得及良好情绪情感的激发。”然而,1些幼儿美术教师认为幼儿年龄小,还不能够依靠其自身的能力描绘出好的作品,于是也就出现了旨在训练儿童专门化形状知觉与形状记忆能力的教学内容,这种““固定僵化的美术教学内容与机械死板的训练模式,使儿童陷入被动的苦恼之中,尽管儿童所画的形象与客观事物越来越像,但其自主表达的能力却越来越差。”H与此同时,1些幼儿美术临摹作品的参考书、练习册也应运而生,这些范例的提供造成了儿童思想的僵化,失去了探索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曾有人对100名3至7岁学画儿童的调查显示:真正得到比较全面开发的儿童仅占整个被调查人数的9%,能较好地掌握某一种绘画语言的仅占4%,思维比较活跃但无法用绘画语言表达出来的占35%,只能照教师教的样子机械呆板地摹画的占51%,还有剩下1%的儿童既想不出来也讲不出来,甚至连最起码的摹画都有困难。4成人化、模式化的作品已然失去了儿童本应该有的童趣,即便有些儿童画故作“天真”,却已然寻不回儿童自发探索、自发思考的意味。
(四)非人性化的控制:技巧和纪律的束缚
现阶段美术教师对幼儿美术教育最大的误读就是将幼儿美术的审美教育曲解为技艺教育。虽然许多美术教师知道教授儿童美术主要是为了培养儿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但在具体教学时又觉得很难实施,只能把教授儿童技艺作为第—要义。于是,我们在很多幼儿美术课堂上看到教师变相教授儿童远小近大、色彩搭配、人物比例等,却忽视了鼓励儿童自由创作。现在的幼儿美术课堂往往教授儿童命题画,比如画海洋世界时,老师会要求儿童把远处的鱼画小一点、近处的鱼画大一点,海草应该有两条波浪线组成,热带鱼由两个三角形组成等等,儿童在这样的课堂上不能自由发挥,常常会感到不愉快。其实这恰恰违背了幼儿美术教育的初衷。
教师还会习惯性地严格要求课堂纪律。一些儿童思维活跃、踊跃发言,但是教师会觉得该儿童影响了课堂秩序,于是制止他、批评他,这使得课堂上气氛沉闷,儿童心情压抑。久而久之,不但不利于发展儿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反而让儿童厌倦绘画、畏惧美术,甚至有损于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超越幼儿美术教育的“麦当劳化”
幼儿美术教育的““麦当劳化”很可能导致幼儿想象力的逐渐消失和同质化的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幼儿美术教育“麦当劳化”的危害,回归幼儿美术教育的本真。
(一)采取灵活开放的教学方法
以往的幼儿美术教育采用灌输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其实质是一种拔苗助长和填鸭式教育,虽然使儿童得到了知识,却使他们丧失了感知能力和直觉能力,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为此,我们应当转变这种重量不重质的教学模式,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如意境想象法、启发探索法、修改图像法、主题联想法、色彩欣赏法等。教师不论采取何种方法,只有与儿童平等对话,才能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引导儿童与艺术品、与自然的对话,更为重要的是儿童初步分化的“主我”与“客我”之间的对话。
幼儿教师应尽量少用作品临摹法进行教学,而应结合故事、音乐、游戏等方式启发儿童,同时安排—些活动课程,如带儿童观察大自然、描述妈妈的样子等,让儿童发自内心地愿意去表达内心世界。
(二)转变作品评价方式
将“像不像”作为评价标准,这往往会压抑儿童爱幻想、爱创造的天性,打击儿童创造的信心和愿望。幼儿美术教育重在培养儿童的审美、激发儿童的兴趣,因此不能用儿童技能技巧的高低为标准来评判孰优孰劣。教师在评价儿童美术作品时,应主要“关注幼儿作品中能够彰显儿童个性、突出儿童思维的内容元素,鼓励儿童自主自由、富有想象力的表达。”0要学会“移情”、学会“共情”,这样才能让儿童爱美术、懂美术。
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儿童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间的相互评价。自我评价是为了让儿童比较自己前后不同的学习情况,看到自己的进步;同伴评价则是促进儿童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能够让儿童认同自己的优缺点、学会肯定他人,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儿童的语言能力、审美能力。
(三)鼓励幼儿自由选择美术内容
幼儿美术作品千篇一律,其根源在于教师对内容限制过多,一味要求儿童参照临摹,同时又多是命题作画,使得儿童自己的兴趣得不到重视。然而儿童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他们感兴趣的主题往往就源于他们自己的生活,成人不应将他们的兴趣强加给儿童。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将“命题画和自由画相结合,既要关照学前儿童生活中的大主题,又要关照学前儿童个人生活中小的愿望”,鼓励儿童画出自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福禄贝尔曾说过“通过生活并来自生活的课,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课。”生活化的美术活动有利于幼儿去发现问题、搜集问题,展开想象去表达自己的生活,这样,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会随之发展起来。
(四)重视审美教育
以往的幼儿教育主要传授幼儿绘画技巧,而忽视了幼儿的审美教育。审美活动是体验性的活动而非认识性的活动;情感体验始终是主要的、决定性,而认识性则是次要的、从属的。。3要想让幼儿的绘画插上想象的翅膀,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少作技巧示范、少对儿童的绘画技巧做要求,而是与儿童进行平等的对话,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教会儿童如何去理解一幅画、欣赏一幅画,从而熏陶儿童的艺术情操。教师应当为儿童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重视儿童的情感,将艺术创作所需的自由愉快和幼儿需求的趣味性结合起来,这样儿童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富有童真的作品。
不可否认,幼儿美术教育的“麦当劳化”不仅对幼儿个人的成长,也对整个幼儿教育事业有着不良的影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对儿童创造力、想象力的限制以及人格塑造的副作用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消除的,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的教师以生为本、因材施教,那么幼儿美术教育一定会由单调乏味的““麦当劳快餐”变成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的营养盛宴。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12
内容提要:
诗画教学是针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思维特点,教学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经验,运用幼儿喜欢的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情节有趣的诗歌,配以线条简洁、生动形象、一目了然的简笔画、图形画、一笔画等各种形式,边诵边画进行美术教学活动,并整合各领域教学,让“幼儿手口脑并用、教学玩合一”,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提高了幼儿的整体素质,幼儿兴趣浓,易于接受,深受幼儿和教师的喜爱,广泛应用于幼儿园美术教学,效果显著。
关键词:诗画教学 美术教育 幼儿 边诵边画
兴趣能导致意专心诚,进而对感兴趣之事表现得分外热衷。人们常把志和趣连在一起,称为志趣,志者志向,趣为志之源,人的志向、目标在兴趣的沃野上才会开出芬芳的花朵,任何能力的发展也应是以激发兴趣为前提的。幼儿时期,对于事物的认知易受兴趣的驱使,兴趣是促进幼儿产生学习动机和创造欲望的主要因素。幼儿学习创造的主动性就是因兴趣而产生的,因而就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诗画教学是在“诗画”活动中,孩子们手口一致,边诵边画,边说边做,随着诗歌情节的发展,呈现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形象,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面。根据不同内容的教育目标,形成各种趣味诗画游戏,使其视之有物、闻之有声,既能让幼儿感兴趣,又能综合贯穿五大领域认知内容,寓教于乐,愉快教学,在诗情画意之中,育情感、增智能、练思维、学本领,达到“手口脑并用、教学玩合一”的教育佳境。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创设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学习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兴趣。
一、诗画教学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优势。
(一)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孩子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诗画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手口脑并用、教学玩合一,使他们思维积极,想象丰富,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教师出示范例-讲解范例-幼儿模仿-教师讲评,对幼儿来说,枯燥的形式缺少审美的感知,很难激发幼儿的兴趣,而诗画教学是结合教育教学的认知内容,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与生活、游戏之中。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使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
(二)诗画教学能促进扩散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幼儿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当今的社会日新月异,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会模仿,不懂创新的人要被淘汰,诗画教学在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幼儿可根据图画创编绘画诗歌,边说边画,诗歌和线条相结合生成一幅幅画面 ,使幼儿思路开阔,想象丰富了,培养了幼儿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二、诗画教学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具体运用: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运用诗画教学,对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一)诗歌和线条相结合,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创造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稳定,易受情感支配,很容易分散。小班的孩子刚进入幼儿园,什么都是以激发兴趣为主,教他们画画,就要让他们感受画画的乐趣,喜欢画画,愿意画画。儿歌即儿童歌谣,富有童真童趣,形象生动,易教易懂易记,最贴近婴幼儿现实生活。儿歌的语言优美、逼真、形象,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把儿歌和画画相结合,幼儿很感兴趣,进一步提高了绘画教学的效果,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基本都采用诗画教学的方法指导孩子画画。
例如:在教小班孩子如何画线团时,我用诗画教学法,先教幼儿学习儿歌《线团》:绕呀绕,转呀转。我为妈妈绕线团,织件毛衣真好看。幼儿对儿歌很感兴趣,很快就学会了,这首儿歌讲述了线团的画法,我和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画线,把儿歌和线条相配合,大大激发了孩子画画的兴趣,调动了孩子的主动性。
又如:我用诗画教学法教小班孩子画小鸭时,先教幼儿学习儿歌《小鸭》:脑袋圆圆,身体像船。眼睛大大,嘴巴扁扁。嘎嘎嘎嘎,水中游玩。这首儿歌形象的描述了小鸭的形象及画法,我和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画线,把儿歌和线条相配合,边说边做,很快就画出了小鸭的形象,一副形象的画面展现在幼儿的面前,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幼儿很快学会了画小鸭。
(二)多维配图,整合各个领域的教育教学
孩子喜欢的美术教育活动,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一些技能,更多的是知识的丰富和积累。新课改的理念体现了各学科的整合,老师可以通过诗画教学达到这一目的。做到知识的.整合,各学科领域间的整合。
如小班上册诗画学完后,为了整合更多的知识,我便引导幼儿边画边串讲,讲述要语句通顺,有故事情节。首先,出示图片:小鸡、小兔、线团、太阳。教师引导幼儿画一副情景画,把小鸡、小兔、线团、太阳画在里面,并创编一个简单的小故事,边说边画。在教师的引导下,编出了故事:有一天早晨,太阳出来了,小鸡去找朋友玩,它来到小兔家,看到小兔正在绕线团,小鸡说:小兔,我来帮你绕线团吧!小兔说:谢谢小鸡!这个活动的目标是通过引导幼儿边画边串讲,训练幼儿的扩散思维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从中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可见,这个活动不仅仅是让孩子会画画,更多的是整合了多方面内容。
(三)把美术教育活动延伸为幼儿喜欢的游戏。
教师要把美术活动和游戏结合起来,不能把美术活动局限为画画,贴画等形式。孩子把美术活动看成是游戏,那么我们就应当像游戏那样去教学,教他们观察,启发他们想象,鼓励他们勇敢地画出所看、所想、所爱。
如:课本中的《小兔》是运用诗画教学法边说边画,画出小兔的形象,怎样引导孩子们大胆的想象,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思想,用幼儿喜欢的游戏达到这一目的。幼儿可以根据画面创编表演简单的有关小兔的故事、儿歌,还可以学小兔蹦蹦跳跳进行体育游戏等。
总之,通过诗画教学,激发了幼儿绘画的兴趣,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整合了多方面教育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幼儿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景同:《幼儿园各科教学法》: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年2月
2、陈帼眉 冯晓霞 刘桂珍:《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冯艳红:《快乐诗画》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 20xx年7月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13
幼儿的美术作品不仅能展现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同时也是孩子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充满着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的每一个作品都是他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和表达。对幼儿的美术作品做出即时有效的评价,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还可以促进他们审美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有人把绘画比作幼儿的第二语言,而教师对幼儿第二语言表达的分析与评价对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由于我国幼儿绘画教育受传统绘画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工作者在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过程中往往以范画为衡量标准,以“像不像”为主要评价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幼儿创造性思维在绘画过程中的培养问题,导致幼儿很难完成创造性的绘画作品,而幼儿绘画教育活动恰恰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目前,有关幼儿绘画教育评价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方面的研究和报道很少。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是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教育要从孩子抓起”的教育背景下,传统的教师单方面的带有总结和鉴定色彩的评价语言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中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需求。
一幼儿美术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标准单一,忽视了幼儿个性发展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往往用评判成人作品的标准评价幼儿绘画作品,如画面整洁度、比例、与范画的一致性等,从而忽视了幼儿个体之间本有的差异,造成了幼儿在创造性绘画方面的障碍。例如,在活动开始时,先出示范画,让孩子们仔细观察。然后,教师再进行示范,并强调要孩子们要仔细观察,等会要照着模仿的。在评价时,总会以范画为标准进行比较,若孩子画得比较像就会在集体面前表扬孩子画得好;若孩子没按照范画画的,就会和孩子说明哪里需要改进。这样单一的评价标准严重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导致孩子在美术活动中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所见所想。
2.评价内容片面,偏离了绘画的教育目的评价多以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为主,如构图、色彩、比例等,但对于幼儿的情感、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不予重视。同时还表现在侧重幼儿“画”的行为和效果,偏离了绘画的教育目的,使幼儿绘画成人化,从而脱离了以创造性为发展目标的原则,使幼儿绘画走向了误区。在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时,教师会及时提醒孩子注意画的颜色、构图,主要会注重孩子的绘画技巧的培养,忽视孩子自己的想法。许多老师会以把孩子教会画这一事物为目标,这样一来孩子会觉得绘画活动枯燥乏味,甚至会哭闹,大喊自己不会画。
3.评价主体单一,客体处于被动地位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评价主体,而幼儿则是被评价者。教师在评价作品时常常独自评判幼儿作品的优劣,扮演“裁判员”的角色,弱化了评价主体多元化、多向化的价值。教师会以范画为标准,告诉孩子们要照着画,画得像范画就是好的。教师会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去评价孩子的画,不像就是画得不好。笔者在某幼儿园实习时,老师在评价孩子们的画时,会指出孩子的不足,还会说说出与范画的差别,让孩子们知道到底该怎样画。这种以范画为标准的评价方式,严重扼杀了孩子的绘画兴趣,不利于孩子创造力发展。
4.评价缺乏艺术性,制约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语言是一种沟通工具,也是一种艺术。教师在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时,往往不够具体,缺少针对性和启发性。比如说在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画时,教师往往会不时提醒孩子该画什么,怎样画。当看到孩子画得好时往往会以“某某小朋友画得真好。”“嗯,你画得真不错。”等语句来表扬孩子;当孩子在思考该画什么时,教师则会提醒幼儿想想平时自己看的是什么样子的,或者让孩子看看范画和其他小朋友的作品。诸如此类“整体不错”“你画的太阳怎么是扁的”“你的作品有些凌乱,重画”等评价语言,不但影响了幼儿绘画思路,而且很容易打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5.评价重结果轻过程,忽视了创造性思维的塑造过程绘画活动是孩子表达所见所想的过程,孩子在作画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教师在活动中介绍的知识,画出自己所想、所感,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但是在日常的绘画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弱化了过程评价,幼儿得不到及时点拨,导致评价在激发兴趣、开阔思维、自我展现等方面的目的难以有效实现。
6.评价观念守旧,忽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绘画活动中,教师会要求孩子们尽量要画得像范画,范画怎么画,孩子们就该怎么画,画多或画少都不可以。长期的传统教学使我国幼儿绘画技能较好,如绘画活动设计太阳娃娃的脸,虽然每个幼儿在娃娃的五官、光芒和背景上有所变化,但仍能从作品中看出在构图上的临摹痕迹,绘画具有均一性。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依赖老师的示范、范画,变得心中无构图,只能重复他人的作品。这不仅违背了绘画教育的初衷,而且不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美术教育评价的相关对策
1.评价时间延时性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有一部分幼儿不能完成绘画活动,并且他们越画越想画。此时进行评价,幼儿的注意力还不能很快被转移,评价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因此,建议改变过去活动结束时的即时评价,采取延时评价,将所有作品展示出来,幼儿不仅可以回味自己的画,还可以欣赏到同伴的作品,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评价主体多元化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对幼儿作品的评价似乎是教师的专利,幼儿只是评价的客体,只能单纯地、被动地接受。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仅会大大弱化幼儿参与评价活动的积极性,还很难让幼儿把自己作品的想法和亮点介绍给同伴和教师。因此,只有改变以往的一元化评价模式,多让幼儿参与评价,使他们有主动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的机会,才能充分体现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在幼儿自信和创造性思维培养方面的目的。幼儿完成画作后,请幼儿自己来说说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这么画,然后教师可根据画作的内容进行相关的点评。接着,可以让所有的孩子将自己的作品放到展板上,大家共同欣赏,找出自己喜欢的作品。此时,可以请幼儿上来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画,让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评价标准多层次由于遗传因子、家庭环境及接受的美术熏陶不同,幼儿之间的绘画水平差异是客现存在的。在评价时,只有客观地正视幼儿的个体差异,细心发现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在评价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改变过去整齐划一的标准为多层次性的标准,才能达到因材施教、因人而评的教学效果。对于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幼儿,若此次画作有较大进步,就应及时鼓励,并适当给予建议,让他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作画能力;对于能力强的孩子来说,可以培养他颜色搭配、构图布局的能力,让孩子知道怎样画自己的作品将变得更美。
4.评价语言生动化在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时,切忌用较为空洞、生硬、高大上的评价语言,应摆正姿态,善于换位思考,站在幼儿的角度,灵活运用一些具有激励效应的语言。如采用一些有趣的提问或征求意见式的谈话,反而能让幼儿鼓起参与活动的勇气,增强绘画创作的信心,感受到绘画活动的乐趣,切实提高他们绘画实践中的创作水平。幼儿绘画教育评价与幼儿创造性的关系十分密切。首先,幼儿绘画教育评价与幼儿创造性发展是一个有机整体,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幼儿绘画教育评价是幼儿创造性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幼儿创造性发展是幼儿绘画教育评价的目的和内涵提升。其次,幼儿绘画教育评价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都是一个动态过程,正确的绘画教育评价将会使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充分体验绘画带来的无限乐趣。反之,错误或不恰当的绘画教育评价将会阻碍或抑制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甚至会导致幼儿步入传统绘画教育思想的误区。最后,只有幼儿绘画教育评价与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均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达到通过对幼儿绘画教育评价来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最终目的。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14
幼儿时期是人类的大脑成长和智力发展的一个最佳时期,而抓住这个最佳时期对幼儿进行教育,为幼儿的一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美术教育作为幼儿时期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功能。它能够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动手和动脑的协调能力,挖掘幼儿的知觉和情感等潜能而在当今的幼儿美术教育发展过程中,生活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幼儿美术教育的生活化是指将幼儿平时的生活经验作为基础,以他们比较熟悉的人和事物为教学内容,将其生活经验和美术教育相结合,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实践能力,实现美术教育的真正价值,幼儿美术教育的生活化对于幼儿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它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意识,它让幼儿亲自体验生活,探讨他们所感兴趣的人和事物,使得幼儿自主地参与到美术教育活动中去,激发了幼儿的艺术感;它也能有效提升幼儿的自主意识,幼儿在进行生活化的美术活动时,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融入其中,表现出更强烈的自主性m,帮助其自身的成长鉴于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性,它已经在我国的幼儿教育中逐步推广,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中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美术教育逐步探索将幼儿自身的生活体验融入其教学过程中时,也暴露出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存在某些幼儿园或者教育部门一人识不够的问题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到了生活化模式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但是,这并不能意味着幼儿园和相关教育部门就已相当重视了,而实际情况是,幼儿园和相关教育部门在探讨和提倡幼儿美术教育生活的同时,却并没有真正地加大对这个新课题的投入,也没有要求幼儿园的美术教师或其它相关教师真正地在美术教育中推行生活化教育这个现状的存在实际上还是透露出幼儿园和教育部门对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的是不够的,因此他们不信任此种教育模式其次,从事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不够在幼儿美术教育的生活化模式推广过程中,一般由幼儿园的美术教师或具有相关经验的教师进行演示但是,往往会出现美术教师无法适应生活化模式的传授方式,他们往往是打着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改革的旗号,却仍然采用传统的美术教育方式进行授课,只是强调对幼儿一些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没有真正地挖掘幼儿的生活体验因此,很多幼儿园缺乏具有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教育理念和相关实践经验的教师,这一问题的出现与幼儿园和相关教育部门对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的认识程度相关,它的存在也进一步阻碍了幼儿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最后,幼儿美术教育的生活化开发程度不够由于幼儿美术教育的生活化模式是近几年的新的发展方向,整体说来,它的实施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因此,就全国范围来看,幼儿美术教育对于生活化教育模式的开发是远远不够的众多的幼儿园只是由美术教师在某些美术教育示范课上进行了相关的尝试,并没有真正在平时的美术课堂上实施生活化教育模式,也就是说,就整个幼儿美术教育发展来看,由于相关部门的认识问题、资金投入问题和师资问题等,生活化模式的开展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
二、对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的一些建议
基于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开展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改善建议:
一是幼儿园和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加深对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一人识在幼儿教育的改革过程中,美术教育的生活化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项目,只有相关教育部门和幼儿园重视生活化模式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运用,加大对生活化教育模式的投入,对各教师进行广泛而深人的宣传和动员,才能真正使得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得到落实,从而更好地发挥生活化美术教育对幼儿人生的积极作用。
二是加大对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师资投入在幼儿园和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之下,一方面,聘请具有生活化理念的'有实践经验的优秀的教师来幼儿园讲授美术课程,并给幼儿园的所有美术教师进行示范和指导;另一方面,加强对幼儿园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可以派遣他们到国内进行美术生活化教育的优秀幼儿园学习,甚至可以到国外的相关著名院校学习,以便于在整个幼儿园进行推广同时,对幼儿园的相关教师来讲,自身应该主动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适应幼儿美术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三是在幼儿园内尽可能多地开展有关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相关实践。这个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教育部门、幼儿园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对教育部门来说,在提高对生活化教育模式i人识的同时,加大对幼儿园相关课题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帮助生活化美术教育的开展;对幼儿园来说,应该多次开展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相关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推进美术教育生活化1对幼儿园教师来讲,应该不断学习,积极与优秀的教师交流,提高自身在美术教育方面尤其是生活化模式教育方面的能力,在平时的课堂上融入生活化教育模式,加强实践活动,从而推动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的新发展,综上所述,幼儿美术教育的生活化作为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改革方向,对幼儿的审美情趣的提高、生活体验的增强、个性的发展、创造能力的开发和人格的完善等都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应该重视对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的开展但是,在当前的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阻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应该提高对生活化教育模式的认识,增加资金和师资力量的投入,增强生活化美术教育方面的实践工作,从而实现幼儿美术教育与生活体验的真正融合,推动幼儿美术教育的改革和进步。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15
摘要:陶行知最让我感动、最让我认同的是他的教育观念——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做作的与人无关的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是当前教育界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活动的迫切任务,从美术教育着手,浅谈对幼儿园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意美术教育、生活教育、托班教学
创新能力是指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之基础,在创造人才培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陶行知先生指出,“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是创造之地。”凡是具有正常智力的幼儿都具有创造潜能,并且这种潜能可以通过实施创造教育得以更好的开发。幼儿教学又不同于其他教学。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呢?从以下几点浅谈我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提高创新意识。
托班孩子由于年龄小,总是不能按照老师所期望的去回答问题,动手操作,当我们从日常活动开始培养,孩子的进步是很显著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 兴趣是幼儿乐于学习、积极创造的动力。对于幼儿来说,做任何一件事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去观察、去积极探索新事物。陶先生还说过,一个人创造的兴趣越浓,创造力就越能发挥。
在一次思维训练活动中,我用剪刀随手将卡纸剪成弯三角形,问孩子们这是什么?孩子们的答案千奇百怪,有伞、桥、帽子等等。孩子们越说越多,越说越精彩,这时候我就发现孩子的潜力无可限量,在他们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可以变幻出这么多东西,这些东西也许是现实中有的事物,也有可能是我们世界中的新事物。这就是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从此我便开始经常给孩子提发散性的问题。
二、学会观察,丰富感性知识经验和技能。
对托班孩子而言,观察也许有点勉强,但是当我引导孩子仔细看一看教具时,孩子们就能按照要求做,虽然需要引导,但已经很让我满足了。
记得让孩子观察一张白天与黑夜的图片,孩子们先看出的是天空颜色的不一样,然后是天空中的星星与白云,再后来是楼房窗子的颜色,经过引导部分孩子能说出是晚上房子里的灯亮着和白天房子里的灯熄着,孩子们连细微的窗子的颜色都能看出来,说明,他们已经在认真、投入地观察,并跟着老师的引导在一步步地发现。有了一次这样的经验,在之后的游戏、教学中一定会有更棒的观察力。
三、鼓励质疑,开发创新的潜能。
陶先生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质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起点。一个宝宝在看我示范给花涂色后,一筹不展,我疑惑的站在一旁看着,并鼓励她大胆地画出来,说完我就站远一点观察,发现她并没有按照我的方法去涂色,而是将一朵花涂成了多种颜色,我当即就表扬了她,孩子很高兴,眉毛高挑着偷着笑的样子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她觉得花儿不是一定要一种颜色,一朵花可能是彩色的。我们看到的花有很多都是有两到三种颜色的,这就是渐变色、相近色。
四、诱发想象,鼓励标新立异。
想象是思维跳跃的表现,是创新的基石。陶行知先生指出:“儿童不但有学习模仿能力,而且具有童稚创造活力。”这种创造力能加快他们对学习的理解,又能发现新的东西,实现儿童的早期创造,怎样才能激活学生的这种创造力呢?诱发想象是一种常用的有效方法。想象是人们在头脑里把原有的表象加工改造成为新的表象的思维方法,能使人跳过某些思维阶段,想象出最终的结果。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力是创造思维的重要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性。离开想象,创新的翅膀就会折断;离开想象,创新变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在教学中要为孩子创设想象的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有所思考,有所探索,进而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孩子自主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儿童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应该为儿童的创新性思维发展创造一个民主宽松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在安全、民主、宽松、自由、活跃的氛围中,大胆思考,勇于标新立异,勇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
在进行美术活动时,我总是从孩子喜欢的事物上着手,引导他们进行在创作。所以我的孩子们会画出西瓜味的花儿,香蕉味儿的花儿,橘子味的树叶,棉花糖味的云朵等。由于孩子的能力有限,还不能完全进行线条、事物的创作,只有从颜色开始,用孩子最喜欢的水果、糖果等开始他们的创作之路。有要求、有目标的一步步的引导,孩子一定会创作出让你惊奇的作品。随音乐用大毛笔蘸墨汁、蘸水敲打出的水墨画,用各色颜料喷洒出来的彩虹墙,用颜料吹出来的魔幻迷宫等。
五、回归生活,激励实践创新。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主张帮助学生“养成自我教育的精神”,“跟老师学、跟伙伴学、跟民众学、走向图书馆去学、走向社会与自然界去学。”生活是幼儿获取知识的源泉,知识又在生活实践中得以验证和再创造。幼儿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度阶段,动手操作不仅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符合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幼儿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给教学内容找到生活的原形,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教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幼儿更好的学习。让知识教育与生活实践互补共存,优化教学效益,发展创新素质。因此,要促进幼儿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想象能力的发展,就必须在时间、空间上给幼儿一定的自由,并为其提供所需的物质条件。
近来总是有家长跟我说起孩子在家做老师。爷爷奶奶当宝宝,宝宝当老师,给爷爷奶奶上课,模仿老师说话,还会让爷爷奶奶做各种他们想要做的事情,听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我的孩子们有做老师的天分呢?
六、树立范典,关心、热爱“创新型”幼儿。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那么如何找到这些具有创新才能的“创新型幼儿”呢?通常具有创新才能的孩子活泼好动、自信心和探索欲望强,爱别出心裁。但这些优点又常常被他们调皮、淘气、放任的行为所掩盖,以致被老师们视为“调皮捣蛋”的“不安分”的学生。因此,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就必须从陈旧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关心、热爱创新型的孩子,正确对待他们的好问、好动,应看到在那些顽皮、淘气、越轨行动中,往往孕育着孩子天真和创造的幼芽,对他们的某些不足和缺点,应循循善诱,扬长避短,是他们的个性心理品质朝着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
即使表扬,让孩子有对比,鼓励孩子向爱回答问题的宝宝学习,对于回答问题抢着说的宝宝,则可以引导他们用举手回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美术教育学论文09-03
初中美术教育论文06-07
幼儿园美术教育教案01-31
幼儿美术教育心得体会06-27
幼儿美术教育心得体会10-18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教案02-28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方案05-03
香蕉幼儿园小班美术教育教案01-16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教案15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