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爱心教育研究的学科论文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动人心者莫过于爱”,充满爱心是与他人友好交往的金钥匙。爱心是人类特有的、最伟大的情感,是人情的基本要求,是造就健全人格所需要的关键因素。但近年来,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在家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父母的娇惯宠爱使子女只知道受宠,不知道爱人。他们自私、跋扈、没有同情心。这样的孩子,爱的情感中断,他们不会感受爱、回报爱,不会与同伴合作,不利于健康成长,以后很难适应社会。因此,我们幼儿教师必须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幼儿进行爱心培养。
我们的课题就此提出,想借助小班幼儿“爱心教育”,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爱父母、爱同伴、爱老师着手,进而激发他们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的情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爱的种子。生态式教育认为,幼儿园教育既不是日常生活经验的重复,也不是要与日常生活经验相孤立隔绝,而是日常生活经验的清晰化、丰富化、深刻化,使之日趋和谐、完美、生动,对幼儿来说,有体验的知才是真知,有体验的美才是真美。本课题提倡爱心教育应以体验为关键策略,强调要把爱心落实到行动中。
一、情动如诗,爱心如画,爱心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小班的孩子由于受年龄和生活认知经验的限制,他们道德情感的形成还处于一种萌芽和不稳定的状态。因此,需要我们成人不断地给予引导、激励和强化。我们从孩子身边的人和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激发爱的情感,鼓励他们将爱心付诸行动。从而获得爱的体验,加深对爱的理解,使爱心行动成为自发的行动。
1、以主题为形式注重情感体验与激发。
在爱心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坚持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深化活动内涵、丰富活动形式、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为此,先后开展了“亲亲热热一家人”“我爱爸爸妈妈”“亲亲好妈妈”“迎新年献爱心”“一起玩真开心”……等一系列的主题活动。通过分享、游戏、故事、歌曲等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塑造爱心,培养幼儿对同伴的友好意识和行为。鼓励幼儿自己动脑筋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做法,把自己关心父母、尊敬长辈、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故事说给大家听,让小伙伴们一起学学自己的好办法。我们对主题内容进行了合理的计划和编排,力求做到由近及远、由表及里、以情制景、以情动人。随着主题活动的蓬勃开展,孩子们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获得了情感、认知、语言、动手能力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2、以饲养小动物等进行情感迁移和内化。
亲爱的动物,美丽的花:学期初,班内的饲养角增添了几尾活泼可爱的小金鱼。孩子顿时活跃起来,围着看个不停、讲个不停,还兴致勃勃的喂食。第二天一早他们发现金鱼死了,于是有了埋怨、失望、沮丧。我问:“为什么会死掉呢?”潘恒一说:“是饿死的吧?”涛涛:“不对,鱼食还很多呢。”程程:“对,它们的肚子饱饱的。”后来他们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老师。我们一起观察分析后,认为是喂的太多,胀死了。“小金鱼多可怜呀,如果你是小金鱼会怎么对小朋友说呢?”…… 有效的设问引起了孩子的思考和探索,让孩子们学习从动植物的特性出发爱护它们,并承担起养护的责任,亲身体验动植物与人的和谐关系。
可爱的玩具,爱护它:小朋友都非常喜欢玩具,但是却不会收拾整理玩具,摔、踢、踩等破坏举动经常有。小班幼儿非常幼稚,认为万物都有生命。我们先将物拟人化,再通过“移情”来培养幼儿的爱心。移情就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欣赏和理解别人的感情,替别人着想。我们先给孩子讲了《哭泣的玩具》、《小红花》等故事,再进行谈话:我们应该怎样爱护玩具?小朋友都懂得了:爱护玩具就要学会整理,就要了解玩具该怎么玩。
3、以亲情为主线开展幼儿爱心教育。
在我们的研究中,幼儿爱心教育的实施,始终是围绕着“亲情”这根主线展开的。因为我们深深体会到孩子和父母那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是世间最浓烈最珍贵的情感。在孩子和父母之间更有着说不完的爱的牵挂、爱的故事。如:
在三八节时,我们设计了“亲亲好妈妈”的主题活动。活动内容有:夸妈妈、画妈妈、唱妈妈、亲亲好妈妈等……。我们建议妈妈要配合孩子一起挑选妈妈的照片,告诉妈妈们在和孩子一起找照片的过程中,应该给孩子讲讲妈妈以前的故事(妈妈为了照顾你,不再精心打扮;妈妈生下你以后,身材不再苗条了;妈妈以前有很多的照片,现在的照片越来越少……)通过和孩子一起找照片,看看妈妈那么多的变化,使孩子在亲子交流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妈妈身上这么多和原来不一样的地方,其实都是为了我呀!在接下去的画妈妈的活动中,孩子们纷纷用自己的爱心画出自己妈妈最美丽的样子,把它作为礼物送给自己最亲最爱的妈妈。为妈妈服务活动中,给妈妈捶背、洗脚。像这样的亲子活动内容还有:“爸爸真辛苦”“对换节”“我是爷爷奶奶的乖宝宝”等,通过亲子交流,让幼儿进一步体验父母长辈的辛劳,尊敬和关爱他们。
我们在组织这样一系列的亲子活动中,在充分利用了来自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帮助家长建立和形成了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使家长认识到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更认识到了孩子良好情感品质的建立会真正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4、以互动为模式烘托情感激发的氛围。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幼儿爱心教育。我们整个的研究过程就必定要和家长紧密合作,连手互动。我们利用家园联系栏、专家讲座、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向广大家长介绍和宣传本课题实施和开展的价值和意义,以此获得家长的配合、发动家长积极参与。我们把定期开展的爱心教育活动方案详细地张贴在信息栏中,并明确标明家长配合的事项。例如:
新年临近,由课题组发起全幼儿园“迎新年献爱心”义卖活动。我们让孩子通过讲述、图片、录象,来了解天台南屏山区幼儿的生活和情况;接着发倡议书,取得家长的配合;每个小朋友捐出自己的一样玩具或学习用品参加义卖;义卖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一起写爱心卡、挂爱心卡、选玩具、捐款,每一个环节都让他们感到了浓浓的爱意。活动共收到10284元,我们进行了定点捐赠。经过这些活动后,孩子懂得了:爱就是了解,爱就是付出。
5、持续各种活动,强化“闪光点”,让爱心行为成为他们自觉自发的行为。
幼儿的大脑神经系统活动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要使爱心教育达到长期性的效果,就必须使幼儿的爱心行动成为习惯,并变成幼儿自身需要的行为方式,这就要持之以恒。在平时多讲,多行动,一发现孩子的“爱心闪光点”就及时表扬他们,加以强化。
二、爱心教育的体会与思考
通过行动和体验,幼儿对“爱心”有了他们自己独特的理解,渐渐的变得富有爱心,经常能换位思考。尊重、关心、宽容、同情、分享、欣赏、有责任感、体贴等良好情感和行为都从行动中表现出来。
然而,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呼唤“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大背景下,在孩子道德情感形成的萌芽期,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爱的.熏陶、爱的感受、爱的体验和爱的引导,在幼小而纯洁的心灵中播下爱的种子。在这期间我们必须做到:
1、注意良好人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2、重视幼儿直接的情感体验。
3、注意幼儿道德认知能力的内化迁移。
4、重视幼儿爱心教育的持久一致性。
我们在本课题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有效地整合了幼儿园、家庭、社区各方面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但在具体的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许多的存在问题和不利因素,其中较普遍的问题有:
1、教育方面的不一致不利于孩子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
2、社会人员的某些不良行为或价值判断标准不利于孩子的情感体验。
3、幼儿园在开展爱心教育方面目前还缺乏系统性和持久性,不利于孩子良好道德情感的稳固发展。
综观现状,我们认为:幼儿的爱心教育必须还要持久、有效、深入地开展下去。同时应在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和提升经验,不断丰富内涵、注重实效。从而逐步建立起富有园本和地区特色的幼儿爱心教育模式。幼儿爱心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的教育范畴,还应该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关注良好教育环境的创设和形成。让我们共同努力,播洒爱的种子、演绎爱的真谛、传递爱的真情,让精神文明之花开遍每个人的心田,携手创建一个美好、和谐、文明的美丽大家园。
参考文献:
1、朱慕菊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2002、4。
2、王月嫒等:《幼儿社会性活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
3、陈帼眉:《学前教育新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4、《学前教育》2004年1、2期,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
5、《家庭教育》2003年10、12期,杭州《家庭教育》杂志社。
6、陈慧:《中班幼儿家庭爱心教育的实践研究》,崇明县北门幼儿园 ,网上发表。
7、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
【小班幼儿爱心教育研究的学科论文】相关文章:
小班多动症幼儿的个案研究的学科论文05-25
幼儿教育生活化研究学科论文05-23
幼儿挫折教育学科论文05-23
幼儿教育实例的学科论文05-24
幼儿赏识教育研究的论文01-17
幼儿情感教育研究论文01-17
幼儿美术教育研究论文01-13
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学科论文05-24
小班幼儿心理健康的培养的学科论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