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新常态下创新教育人才观实践论文
面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大背景,如何调整教育新思路,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深综改”确定了教育发展的新格局,也使教育更加专注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实际获得,从而形成了一种教育的新常态。针对教育的新常态,如何实施教育的创新,培养创新人才,实现“中国梦”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必解的课题。
1新教育常态下的创新人才观念解析
新教育常态下,需要的人才观念就是需要人具有独立思考、理性质疑精神和探索未知、勇于创造的精神。所具备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因此,我们的教育要由只重视同一性和规范性向同时鼓励多样性和创新性转变,由只重视指导学生被动适应性学习向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求索、学习、创新转变,由对学生的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由重视知识单向传授向重视师生研讨、重视实践、探索和创造转变,把培育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放在教育目的优先目标之一。
2新教育常态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特征
首先,新常态下的教育是一种超越式教育。坚持的是以追求未来理想与成功为价值的“明天”教育价值观,它不以“重复过去”为己任,旨在人文本质上创造超越前人的一代“新人”。可以说,新常态下的教育就是以对既有文明的伟大超越作为自身最高价值追求的超越式教育。其次,新常态下的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将要求每个公民都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体。这就决定创新教育必须将学生培养成能在激烈的变革环境中自由地确定自己的位置,能同他人合作共事,善于终身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人才。最后,新常态下的教育是一种健全人格教育。应试教育的最大危害就是变相“奴化”学生的人格。创新教育则努力塑造智商与情商和谐共融,完善健全的理想化人格,强调人格发展的特异性,即坚持探索,不随大流的独立品质,破除陈规的批叛精神,博采众长而又独树一帜的胸襟等等。所以追求健全人格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大特征。综上,新常态下的教育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特征。
2.1心理上的创新
这就要加强人的心理教育,不断克服人们心理障碍,培养人们心里活动的创新素质,培养创造性心里动机、广泛而集中的创造兴趣、热烈而丰富的创造情感和坚定的创造意志等相互融为一体的良好的创造环境。
2.2思维上的创新
这就要加强对人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教育,锻炼人的思维能力,不断培养人的思维素质,提高思维创新活动的诸方面能力,诸如思维发散能力、思维想象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思维直觉灵感能力。
2.3实践上的创新
也叫人的动手创新能力教育。俗语说得好:想的好不如做得好,心动不如行动。一切停留在思维创新而无动手能力的话,那么他(她)就永远只配做行动上的矮子,其创新因无法最终实现而毫无意义。因此,不能忽视人的行为操作能力的创新教育,要提高人们实践创新能力。新教育常态下的人才的培养也应以心里、思维、实践的创新教育为前提、基础,才能对新思想和新机遇能迅速作出反映并有应变能力。
3新教育常态下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
3.1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新教育常态下,我们既要注重为学生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保护和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发展学生的潜能。有个性的学生才会适应社会对人才的一种“任性”需要。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要全面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发展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个性教育和个性化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提高学生求知、分析、综合与理解的能力,问题提出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3.2改革教学方法
彻底摈弃扼杀学生学习兴趣、思维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方法。按照心理学、教育学和认知科学的规律,紧紧围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提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通过启发、研讨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将科学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思维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请社会行业专家开设前沿课程,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和指导学生直接参与社会生产实践,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并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能力。
3.3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适应新教育常态下人才培养规律的教育体制,是培养造就新时代人才的基础与关键。一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和定位,政府应从传统的教育实施监督者向教育实施服务者转型,增强政府的服务功能,充分保障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尊重各校的办学特色和多样性。在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法律和政策的引导下,促进社会等中立机构积极参与办学质量的评估,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二是要在坚持和完善学校体制建设,形成党委领导、教授办学和师生监督的新教育常态下的教学管理机,促使校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的民主化、科学化,充分尊重和发挥学校各类群体在教育、科学研究和管理方面的职责与主导作用。三是制定办学章程,从制度上保障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保障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充分发挥,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求、个人爱好和潜质选择学业,发展各自的兴趣和专长。
4新教育常态下教育工作者素质的提高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途径与方法虽然是多样的、综合的,但主要还是通过教育过程完成的,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学管理应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自己出发点和归结点,教学目标、教学投入、教学内容、教学频率、教学评估等等,都应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来确定和进行,教学管理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个性发展、注重因材施教,以使适应力强的创新人才源源不断涌现出来。在新时期素质教育要求下,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教学管理工作就不再是一种简单的适应性工作,而是一种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创新工作。如果因循守旧,凭经验办事,只是简单地、年复一年地重复过去已经做过的事情,缺乏改革意识,没有对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状况与师生心理学变化特征的了解和把握,就难以提高人才培养的位置,无法培养出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只有不断改革教学管理工作中不合理地方,不断增强现代管理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在高校中形成以创新为荣的氛围,鼓励学生创新,鼓励教师创新,鼓励管理创新,这对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所以,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势必对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活动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和利用所有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能力,主要的是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和欣赏每一名学生,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意见;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创新情景,提供机会,启发学生思维,使他们依靠自己的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③教师要鼓励所有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独立探索与解决问题,教师要支持学生学会合作,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共同创新;④教师要自觉地将创新意识融入教学中,要在教育改革实践中勇于创新,在教学中求新求异,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把创新的种子播撒在每一名学生的心田里。要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就必须要求教师做到如下几点:①运用启发式教学,尝试发现法、探索法,运用变式教学,教法有新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热情;②提供创造学习的气氛,平等、自主、民主、开放、温暖、幽默,让每名学生都沉浸在创新式学习的快乐中;③善于发挥每名学生的长处,创造性运用提问技巧,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④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讲课少而精,以让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为主线,指导学生学会思考;⑤避免过早地下结论,特别是启发学生自己学会判断,鼓励学生要有独立见解,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创意和与众不同的观点。
培养高素质人才靠教育,教育是通过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产生,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具有很高的素质修养,否则,就当不了“伯乐”,就可能把一些天才扼杀。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创新性,新教育常态下的教育工作者若缺乏创新基因,教育现代化就会失去生机。在新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只有创新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也随之发生变化,不但要求21世纪的人才知识渊博,而且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个国家拥有创新人才多少,将决定经济发展的快慢,也决定科技进步的大小。所以人才的标准是创新,我们真诚地期待着通过创新教育为企业、为国家、为21世纪培养和造就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人才。
【新常态下创新教育人才观实践论文】相关文章:
新常态下,创业者要有创新“功夫”05-01
创新教育下的田径教改论文04-30
新常态下企业内部审计转型思考毕业论文04-29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践探索论文03-04
新形式下的高职教育质量观、人才观04-30
论新环境下我国农业组织创新05-01
教育管理下的中学教育论文04-30
新常态教育学习心得体会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