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民办高校学风教育体制的思考与实践教育论文

时间:2023-05-01 19:21:34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构建民办高校学风教育体制的思考与实践教育论文

  【摘要】

构建民办高校学风教育体制的思考与实践教育论文

  本文在对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学风教育工作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几年民办高校学风教育工作的实践,提出和实践了构建我国民办高校学风教育体制的问题,并就具体内容进行了阐述,期盼能引起广大同仁们的思考。

  【关键词】

  构建 民办高校 学风 教育体制

  一、构建民办高校学风教育体制的依据

  所谓学风是指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客观行为所表现的,有关学习的思维方式和精神风貌,是学习主体的人格因素在学习方面的综合反映。因此,所有高校都毫无例外地将建树优良学风作为全局性工作的永恒主题。

  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作为同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特别是在学风教育方面体现较为明显。

  其一,在学风教育工作方面,部分民办高校教育者对学风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已经实现了高度的统一,但对于学风、学风教育等部分概念认识模糊,对于民办高校学风教育问题的特殊性研究不深;部分民办高校教育者针对学风教育的各种实践活动已经广泛开展,但学风教育活动内容的设计和学风教育活动载体的匹配缺乏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规划;民办高校学风教育工作队伍已经建立,但部分同志不能够与时俱进地提升自己的工作素质,解决学生学风问题,稍显力不从心。

  其二,在学生学习特点方面,从我们针对省内几所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特点展开调查的结果来看,部分民办高校学生较之于公办高校学生在学习自制力、学习生活的科学规划、学习心理的调适能力、学习规范养成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能力不足。针对民办高校学风教育工作现状,特别是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民办高校学风教育体制的构建问题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二、构建民办高校学风教育体制的基本设计

  1.在学风教育目标和内容层面

  (1)坚持全面性原则构建民办高校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总目标和内容”

  在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认为必须要依据全面性的原则开展民办高校学风教育工作,特别是在制定教育目标和安排教育内容方面必须要涵盖与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优良学风,与学生成长、成才有关的全部目标和内容,这样学风教育才能实现育人使命。为此,民办高校可以尝试在进行学风教育工作过程中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两大主题,开展一系列明确学习目的教育、铸造学习意志品质教育、规范学习纪律教育、提升学习能力教育、端正学习心态教育,从而帮助学生积极适应有关学习各方面的要求,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有关学习的思维方式和精神风貌,最终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坚持过程性原则构建民办高校大学生学风教育的“阶段目标和内容”

  我们认为,要实现民办高校学风教育的总目标和内容,必须要坚持过程性原则,即在学生四年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面的大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任务把总目标和内容分解到各个年级,一定要根据大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各个年级学风教育的具体目标和重点内容,重点强调全过程的规划、指导和监督,总之,要以年级为切入点,分专题,有层面,有针对性、全过程地组织学风教育活动。

  大学一年级侧重进行提升学生学习适应性、规范学习纪律和端正学习目的的教育。在此方面,民办高校可以进行一些学习适应性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心理误区;可以加强学习纪律教育与管理,指导学生树立纪律意识;可以进行专业理想教育,加强学生学业指导等等。

  大学二年级侧重进行端正学习目的、铸造学习意志品质和继续规范学习纪律的教育。在此方面,民办高校可以进行专业理想与职业理想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明确步入社会所需学识、品质和能力;可以进行成才价值观教育,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端正学习目的;可以进行谈心活动,帮助制定学习提高目标,落实改正措施,不断强化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品质;可以继续进行学习纪律教育,鼓励学生进行学习上的自我管理,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时间管理工作和学习目标的规划工作等等。

  大学三年级侧重进行进一步铸造学习意志品质和提升学习能力的教育。在此方面,民办高校可以继续深化成才价值观教育,突出学生奉献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升学习意志品质;可以进行感恩教育和责任感教育,帮助学生提升正确的学习动机,铸造坚韧的学习意志;可以进行先进典型的选树工作,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生活;可以进行后进生转化工作,重点进行跟踪教育,实行动态管理,做到耐心教育,悉心引导,提升后进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

  大学四年级侧重进行端正学习心态和扩展学习能力的教育。在此方面,民办高校可以进行专业理想与职业理想相结合的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可以进行职业生涯与心理健康相结合的教育,提升学生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化工作;可以进行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观相结合的教育,帮助学生提升自己学习向实践转化的能力,提升就业、创业的意识。

  2.在学风教育主体层面

  学生的学风教育工作是高校全体教职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家庭、社会的责任。所以,学风教育工作要突破性进展就要调动校内外、校内各系统、各部门的力量,建立学校与社会全员育人的主体联动育人机制。因此,在工作中,民办高校应该坚持全员育人的原则构建民办高校学风教育“实施主体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建立校内三级学风教育责任主体和建立校内外学风教育联动队伍。

  (1)建立校内三级学风教育责任主体

  院(校长)长、党委书记对学风教育工作负全面责任。要将学风教育工作作为全校工作永恒主题的工作理念;教务处长、学生处长、团委书记是学风教育评比督导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研究制定加强学风教育工作的计划和目标并承担组织、协调、检查、评比工作;各职能部门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成立各自的检查评比小组,开展专项检查评比活动;各院系成立以系主任为组长,系学生工作负责人为副组长,辅导员、班主任和各年级学生代表为成员的系级学风教育指导小组,根据本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计划、有步骤的学风教育工作。

  (2)建立校内外学风教育联动队伍

  建立校内外学风教育联动队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利用校外资源进行学风教育实践体验,通过自己实际考察、调查、实习,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训练学习方法等等;另一方面,发挥家长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家长联系制等措施,争取与家长一起做好学生学风教育工作。

  3.在学风教育模式层面

  (1)构建“建制度、抓队伍、强落实、重评价”的民办高校学风管理教育模式

  通过几年民办高校学风教育工作实践,我们逐渐的认识到,在民办高校学风教育工作过程中,规范管理工作是基础,是大局。为此,我们提出构建以“严导相济”为原则的“建制度、抓队伍、强落实、重评价”的民办高校学风管理教育模式。

  “建制度”是学风管理教育的前提。制度建设是学校基本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风管理教育工作的前提。“抓队伍”是学风管理教育的关键。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是提升学风管理教育工作效果的关键。“强落实”是学生管理教育的根本。学风管理教育工作要取得实效,真正实现学风的好转,落实各项措施是根本。“重评价”是学风管理教育的保障。建立健全科学、公正、客观的学风评价体系,对于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学风教育工作,保障学生的成长,学校学风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构建“明目的、铸意志、修心性、炼能力”的民办高校学风养成教育模式

  每当提及“养成教育”,很多人都将其与小学生、中学生联系起来,很少有人把“养成教育”与大学生、与学风教育联系起来,然而,几年的学风教育实践,我们体会民办高校学生较之于公办高校学生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由于养成教育不当甚至是缺失造成的学生学习心理、学习方法、学习生活等行为习惯不科学、不规范,因此,加强民办高校养成教育的投入,将养成教育理念引入到民办高校学风教育领域就显得十分必要和意义重大。经过几年实践的探索我们提出构建以“知行统一”为原则的“明目的、铸意志、修心性、炼能力”的民办高校学风养成教育模式。

  “明目的”是有关学风养成教育中“知”的问题。重点要进行明确学习目的的养成教育,着力解决学习目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志向。“铸意志”是有关学风养成教育中“情”的问题。重点要进行铸造学习品质的养成教育,着力解决学习意志品质问题。“修心性”是有关学风养成教育中“意”的问题。重点要进行修炼心性的养成教育,着力解决学习心态问题,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心态,提升心理调适的能力。“炼能力”是有关学风养成教育中“行”的问题。重点要进行锻炼学习能力、培养科学学习方法、提升学习生活方式和规划学习行为的养成教育,最终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高校学风教育工作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作为民办高校亦是如此,尽管在学风教育工作中我们进行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仍有部分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在今后中我们一定不断充实完善。

【构建民办高校学风教育体制的思考与实践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对民办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05-01

浅谈对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的论文04-27

构建和谐股市的思考论文04-29

家长参与课程构建的实践与思考04-29

构建和谐交通的实践与思考04-28

关于构建生态课堂的思考与实践04-29

教育体制改革的公共经济学思考04-30

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构建论文04-27

对大学教育的思考论文11-10

对发展民办高校的几点思考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