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校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论文六篇
第一篇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把数学思想方法与知识内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数学思想;转化思想;符号化思想;数形结合;方程思想;分类思想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而知识内容只是其表层的东西,只有掌握其思想精髓,才能够很好地提升自身思维品质,实现进一步发展。数学思想对后续的数学学习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把数学思想方法与知识内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无形中吸收、理解,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一、渗透转化思想,促进学生思考
教学中,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其精髓。数学内容一般都有着一定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旧知识的角度学习新知识,也就是注重转化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学会转化,学会将陌生复杂的新知识内容,转化为简单熟悉的旧知识内容,从而便于理解掌握,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内容时,发现如果学生直接去探究学习,接受知识有点困难,一时之间不知从何下手。于是,教师就借此机会,渗透转化思想,引导学生从学过的长方形这一图形入手。师:你们每人手中都已经有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请探究一下,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大家可以将其剪一剪、拼一拼,拼成一个我们熟悉的长方形看看有什么规律可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学生们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并且发现拼凑成的长方形,它的长是原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底,宽为这个底边上的高。此时,学生就大胆地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有另外的学生说:“我还可以将这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三角形,我们可以将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转化为三角形的知识,这样我就可以通过求三角形的面积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们经过转化,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转化思想的渗透,教给学生一种解题的技巧。将陌生的数学内容,变得熟悉简单,成功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渗透符号化思想,活跃数学思维
数学中存在大量的数学符号,很多时候,大量的文字描述会显得很烦琐,需要一些符号来代替表示。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地为学生渗透符号化思想,让学生体会用符号语言代替文字描述,以更好地活跃学生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有效发展。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借助这一内容,为学生渗透符号化数学思想。师:“之前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知识内容,你们还能够说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吗?”学生们在思考了一定时间后,立即回答出教师的问题:长方形面积=长×宽。这时,教师又说:“这些汉字写起来,太麻烦了,我们可不可以用一些字母来代替。”有学生说:“我可以用字母a代替长方形的长,用字母b代替长方形的宽,这样我就可以很快速地写出长方形的面积=a×b。”还有学生说:“字母可以任意设定,我可以将长方形的长设定为字母m,宽为字母n,这样长方形面积为m×n”。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积极的评价之后,继续“乘胜追击”,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一些规律,比如一些运算定律。还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来解题,学生也从中体验到符号化的简便。符号化思想的渗透,使知识内容更加清晰明了,还让学生又掌握了一种解题技巧,让学生有了更加简便的记忆、学习方法。这样的教学活跃了学生数学思想,开拓了学生数学思维。
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简化数学内容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数学应用练习题,而学生最反感的并不是题目的难度,而是其大量文字性的题目要求。学生也会因此反感做数学练习。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善于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简化数学信息,帮助学生思考理解。例如:在教学“圆”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道应用题:小明和小红,沿着一个半径是500米的圆形湖边背道而行,已知他们两人的出发点为同一处,小明的步行速度是每分钟81米,小红的步行速度是每分钟76米。请问他们两人多久后可以相遇?有一大部分学生在读完一遍题目后,会忘记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如果反复地读题,势必会浪费很多时间。于是,教师借此机会,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解题。此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绘图。首先在纸上绘制一个圆形,然后在其中画上半径,并标上相应的数字500,随后,又用两个字母代表小明和小红,将其画在这个圆周的同一处,并在旁边标上他们二人的方向和速度。学生在绘制完图形后,便发现已经将文字信息全部转变为数学图形与符号的形式,题意一目了然,随后便能快速地给出结果。教学中,教师通过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将复杂的文字内容,演变为形象的图形符号,使得学生对知识内容或题意一目了然。这种教学方法,将知识化繁为简,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渗透方程思想,提高解题效率
方程思想是数学学习中的一大重要思想,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意义重大,它的引入,使得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有方向,将未知变已知,促进学生理解思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渗透方程思想,让学生学会利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解题效率。例如:在教学“简易方程”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道应用题:一车间计划六月份这一整月一共生产5480个零件,现在已经生产了9天,还剩余908个零件,问这九天内,平均每天会生产多少零件?大部分学生在教师给出题目后,开始列算式求结果,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有一点困难,不知道该从哪步开始想,思路受到了阻碍。此时,教师借机引导学生利用方程的思想来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设平均每天生产x个零件,并去寻找相应的'等量关系。想到每天生产x个,那么9天就会生产9x个,9x+908就等于总零件个数,这样就可以列出一个等式9x+908=5480。随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出这一方程,得到最后x的值。学生通过借助方程思想,很轻松地列出相应的算式,整个练习题瞬间变得简单易懂。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渗透方程思想,让学生意识到方程的重大价值。这种教学方法,化复杂为简单,以增添条件的形式,将数学问题变得清晰易解,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解题效率。
五、渗透分类思想,促进思维发展
分类讨论思想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数学方法。它将数学对象分成几类,并逐一进行讨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渗透分类思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变得更有逻辑性、综合性,以更好地开发学生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道数学练习题:农民伯伯想要在自己家中开垦一个长方形的菜园子,打算用篱笆将其圈起,为了节省材料,选择利用一面墙。已知农民伯伯想要设计一个长为3米,宽为1米的菜园子,请你帮农民伯伯设计一下,怎样使得花费最少?学生在教师给出问题后,陷入了思考中。花费最少,就是篱笆的用量最少,即需要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再减去其中一条边的长度,就是最后篱笆的长度。学生开始分类思考。首先学生让靠墙那一边为宽,即1米,求得篱笆的长度为3+3+1=7(米)。接着,学生讨论第二种方案,让靠墙的那条边作为长,即3米,最后得出篱笆的长度为1+3+1=5(米),经过对比,学生找到了最优的方案。分类讨论思想的渗透,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为学生的进一步思考指引了方向。这种教学方法,成功地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促进了学生有效参与。
总之,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是对数学知识进行更深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思维模式。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善于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掌握其精髓,体验其奥秘,以便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数学,也为更高年级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篇
一、大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一)大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美术教育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在其他国家一直倍受重视,尤其是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高校纷纷开设美术专业,美术教育发展的风生水起,国内的很多高校也注意到这一点,开始向西方学习,很多高校也开始开设美术专业,但是由于起步晚,教育水平较低,美术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大学美术教育开展缓慢,美术教育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发展严重脱节,与时代不相适应;其次我们的美术教育缺乏创新,学生对美术教育重视度不够,很难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突破,这就导致美术教学质量一直难以提高;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校和社会对美术教育的不够重视,引进美术教育教学过多的停留在表面,在根本上不够重视,无论是教学环境还是教学设备,都跟不上现代教育的发展速度。大学美术教育虽然有了一定得发展,但是当今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速度仍不容乐观。
(二)大学美术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1.大学教育中重视应试教育,轻视素质教育。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中,虽然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是应试教育的本质还是没有改变,学生们更加注重的还是分数,只有分数才能代表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很多的学生想要去接触、去学习一些新的东西,但是迫于分数的压力,不得不放弃一些东西去获得更高的分数,很显然,美术就是这些东西中的其中一样。除了极少部分的美术专业生,大部分的普通大学生对美术教育都不够重视,甚至是一些美术爱好者,在升学的路上也还是会放弃美术。美术教育完全沦落为一种“无用教育”,造成这一结果最主要原因就是我国教育体制中根深蒂固的观念,过多的重视应试教育而忽视了素质教育。
2.大学教育中重视理论知识,轻视能力培养。大学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对学生各方面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由于残酷的就业压力,很多在校大学生继续深造成为其努力的方向,他们每天忙于各种考试和比赛,一味的去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而忽视了自己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美术作为一种提高综合能力的公共艺术,对个人全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重视大学美术教育很有必要。
3.大学美术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形式老套。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平台,但是现在的大学美术教育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并且教学内容都延续了传统,教学形式也没有创新,所以导致大学美术教育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学生对大学美术也没有很高的兴趣,大学美术教育随时可能会被取代。
4.大学美术教育针对性不强,脱离实际。大学美术教育作为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不能脱离生活而去创作和教学,只有去融入生活,感悟生活,才能获得新的灵感和体验。但是在我们目前的大学美术教学中,课本依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向,与社会接触的时间远远不够,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没有自己的想法,一味的在课本中寻找灵感,同时由于自身专业素养不够,很难与大师有心灵上的共鸣。所以,现在大学美术教育应该着重从这一个方面下手,提高美术教学的综合性和多样性,联系生活,切忌脱离实际。
二、大学美术教育的发展策略
(一)转变教育理念,重视素质教育
在推动大学美术教育发展的道路上,改变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是首要的任务,只有在思想上进行了改变,在行动上才不会有大的差错。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
(1)改变教学态度,深入了解学生内心。只有真正明白了学生需要什么,才能更好的去帮助他们提高自己;
(2)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性。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要充分动起来才能真正的收获东西;
(3)因材施教,因人施学。差别教学并不是对学生的歧视,而是保证教育利益的最大化。转变教育理念,摒弃传统教学中的缺点,融入时代的特点,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增加社会实践,联系生活增加一定得社会实践
对美术教学具有深远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更好的与外界接触,接触不一样的人和事,更好的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板;
(2)通过社会实践更多的与大自然进行接触,触发生活与艺术的灵感,开拓自己的思路;
(3)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与社会进行直接的接触,可以更好的了解社会,对自己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通过社会实践来感悟生活,体验与课堂不一样的文化氛围。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与社会接轨,因此在教育教学方面就要紧密的与社会联系,这样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
(三)提高大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相对与其他课程的学习,美术教学更需要耐心和灵感,这使很多学生都对美术望而却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非常关键,具体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优化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要让大家知道,美术教学不仅仅是传统的画图,还有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处理;
(2)结合实际,紧贴生活。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生活中的小细节入手,更加的能够吸引人;
(3)营造活跃的文化氛围,带动课堂节奏。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课堂,感受美,欣赏美,课堂也是很有趣味性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兴趣,推动大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四)加强对老师的培养,提升教师队伍力量
老师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负责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非常必要,开展教师工作培训,参与教师课程调研,落实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队伍力量。
大学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公共艺术课在大学里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能够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本文从大学生美术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大学美术教育当前面临的四大困境,也相应的提出了解决方案,希望大学美术教育能在新时代多元文化环境的影响下有一些新的改变。提高我们国家大学美术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我们都需要为大学美术教育的改变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切实提高我国大学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第三篇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多以及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这就要求高校就业指导本着创新意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服务,深化就业指导工作。大学生进行创业就业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极为有利,更是提升学生就业实力,增长知识和才干的有效措施。纵观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其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最近几年,国内各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力度不断提升,进行了很多有效的探索,强化培养师资,提升物质保障等等。但是,由于国内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研究成果不多,国内很多高校在这放面都是被动的模仿西方国家,没有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突出问题主要如下:
(一)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
体系尚未形成很多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中纳入创新创业教育,就课时安排以及执教内容来看,大部分教师大都侧重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并未对创新创业教育加以重视。由于任课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上的实践经验缺乏,甚至把这部分教学内容一笔带过,一些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不属于普及教育之一,仅仅针对的是部分学生,因此讲课的过程中重视就业指导,这严重挫伤了一些学生的创业意识,他们获得的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机会较少。很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商务实践,把其限制在创业实务上,对实务技能的训练过于重视,而轻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这种教育缺乏理论指导,如无源之水,难以长久。
(二)缺乏创新创业教育师资
作为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从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或者辅导员。他们就业指导理论基础以及管理学生的经验比较丰富,但是对创新创业的知识了解较少,大多依靠书本进行创新创业知识的讲解,不和学生分享一些实际案例或者实践经验。和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相比,师资力量和数量较为缺乏。
(三)校内缺乏创新创业氛围
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力度不足,缺乏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这对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造成严重的影响。不仅如此,创新创业课程单一,活动缺乏,课堂设计简单,难以形成深刻的影响。一些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活动浮于表面,各高校创办的课程、教授的内容极为相似。同时,没有充分发挥创新创业社团的作用,有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的同学缺乏沟通和展示的平台,这也严重抑制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借鉴意义
(一)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协调培养高校教育主体
长时间以来,人们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成长,虽然知识基础比较扎实,但是缺乏必要的创新能力精神。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知识经济作为主导力量,要想学生全面发展自身,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并实践中运用这种素质和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显然,这种素质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系统的锻炼和学习,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就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理念来主导。
(二)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对高校教育结构进行调整
当前,一些传统的痕迹在高校内教育结构中还有存在:细化专业,学生进行课堂教育学习,时间能力缺失,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难以提升,和当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求相比,教育的结构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提出创新创业教育之后,有机的结合教育主体和学校、社会的发展,保障学校走出粗放型、走向集约型。所以,我们应在教育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便于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三)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对高校教育功能进行拓宽
高校要把高素质的研究型人才向社会输送,更需要致力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创新创业教育角度而言,其能够提升大学生就业率,更能保障高校毕业生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能力。显然,以学生学习、就业、成才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承担着更多的育人任务,因此我们必须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教育效果。
(四)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高校生态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和学校育人、学生发展有效结合在一起,并连接服务社会发展的本质需求,在教育主体、客体之间进行深层次的互动,保障这一系统发展获得可持续进行。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连接教育客体和教育主体,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对和谐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加以重视;
其次,就设置交互手段和教育模式的来看,需要确立兼并互溶,相互吸收的原则;最后,在对教育之间各方利益进行处理的时候,需要很好的统一学生、社会和学校三者的效益。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一)在高校整体育人体系中纳入创新创业教育
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在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完善的过程中秉承服务学生的思想和理念,对学生培养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创业意识、精神和理念,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日常教育教学之中。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科学构建的时候,可通过开设相关创业课程,把学生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以创新的眼光对待创业教育,把不同专业的知识和理念充分的交叉和融汇,把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对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创新,把创新精神融入学生的人格培养之中。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把基本知识、理论向学生讲授,还需要在和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耳濡目染学生。
(二)强化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和平台
从学生创业意识、能力的培养一直到学生创业项目的'申报、验收以及最终的实施创业的过程中,学校要给与重视,并重视相关知识的传授,在知识、经济、制度等倾斜。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扶持制度建设。在高校内积极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基金,对学生新课题的研究加以支持并扶持。构建相关学生确认制度,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获得发明专利,取得学术比赛名次等,可以申报科研创新学分。完善各类勤工助学活动机制建设,让学生树立坚持不懈、奋斗不止,秉承自强不息意识以便于和社会的需求相匹配。可以创设创新创业导师、科技创新学分、创新创业基金会以及各种与此相关的讲座等形式,不断深化和推进创业教育工作。在高校内积极举办多种多样的实践性创业活动,营造高校浓厚创业氛围。通过各种活动、学科竞赛的开展,保障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被科技促进,在高校内广范围宣传和创新创业相关的知识,把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能力尽可能提升。
(三)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学校外部环境进行优化
促进各高校所在地政府部门制定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相关的政策扶持。只要和制度相符合的大学生进行创业,就应该在政策、资金上进行扶持,以便于保障学生能够获得足够的资金进行创业。合理的构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孵化园在构建的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在税收、土地等进行倾斜,完善科技资源、设备设施的建设,更应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不断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门槛,保障更多有创业梦想的学生完成自己的梦想。对创业之后的培训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通过成立相关机构,由培训专家,专业教师以及创业成功人士组成的咨询机构,让大学生获得的服务更完善,在其项目选择、审批、计划制定和修改等中给予帮助,解决大学生经验少所带来的弊端。
(四)在高校内构建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对创新创业文化中所蕴含的不怕失败、勇于拼搏,坚忍不拔等精神和理念深入挖掘,融入求变、求新等精神,让大学生把创新创业作为一种理所当然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在高校内鼓励学生建设创新创业社团并鼓励学生深入参与。如在高校内建设相关协会,深入动员学生参与其中。各个社团由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科学指导社团建设和活动的开展,并为社团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让社团建设步入正轨。完善高校内部创新创业鼓励机制。在高校内举办相关评选活动,树立高校内部创业典型并广泛宣传,保障学校内部具有浓厚的科技氛围。把学校毕业生中创业较好的学生请进学校给学生进行经验传授,以真人真事的方式宣扬创新创业活动,科学指导学生的创业活动。
第四篇
摘要: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创业教育环境、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创业教育支持服务体系四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模式
1优化高职学生的创业教育环境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和浓厚的创业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业教育的活动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将创新创业理念渗透到校风、校训、校歌等校园文化中,借助参观访问、宣传板、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
第二,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热点和难点,定期邀请社会上有经验的成功的企业家、风险投资家、知名专家及成功校友与师生进行直接地互动交流,让师生与实践者近距离进行创业实践经验和技巧交流。
第三,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专业优势、建设规模和办学特色,定期开展创业论坛、创业大讲堂、创业讲演等一系列创业交流活动,以开阔学生的创业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其次,增强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从实践意义上来说,创业教育不是单纯的创办企业、实现短暂的经济效益,要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建立以培养创业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完善实践教育体系。
第一,鼓励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并将其纳入到创业教育课程学习体系中。
第二,加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完善实践教育的硬件条件,以增强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第三,建立多种多样的创业实践形式,为学生增加实践教育锻炼机会,并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其中。
第四,为师生创业搭建广阔的实验实训基地和研发平台,制定产学研合作教育制度,以激发师生的创业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2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第一,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一般来说,创业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四大类,即创业意识类、创业知识类、创业务实操作类和创业能力素质类。百森商学院创业中心的研究认为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在四至五门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再根据各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组合而成的。在课程设置上,高职院校一方面应学习和吸收国外优秀课程;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规模建设、学生偏好和学科特色,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首先,要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考虑到不同学科课程的特点,实现专业知识与创业知识有机结合。其次,要将创业教育理念渗透于整个高校教育课程体系中。在编写或选择教材时,既要注重内容的通识性、基础性和全面性,又要强调实践性、创新性和个性化的高度,以满足有创业想法学生的更高需求。
第二,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实践,需要将理论教学、实践训练与职业技能融为一体。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创业教育的课程,但理论研究和实践环节脱节严重,侧重于创业教育理论课程,忽略了创业实践教学环节。由于创业教育特别注重实践,要想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除了要在传统教学式的课堂授课上进行改进,还需增加创业讲座、创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而且在实践教学中,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注意与将创业实践结合起来。一方面,开展创业经验交流论坛,邀请著名的创业成功者或企业家与学生进行直接的经验交流,提高他们创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第三,创业实践活动设置。创业实践活动是由创业教育引进的特殊的课程模式。高职院校在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时,还要注意创新实践活动设置。高校要利用科研力量和人力资本等方面的优势,组织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创业论坛等拓展活动,以弥补课堂理论教育的不足,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有效的完善的创业活动设置需要满足四个条件:一是必须具有创业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二是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学习为主线的教育活动;三是属于创业教育的特定课程模式;四是以社会实践为纽带,把课堂教学与创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合理科学有效的创业教育机制。
3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教师是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主导力量。要确保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应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业化、结构合理的由校内专职教师、校外企业家兼职和校外成功创业者组成的综合性高素质创业教师队伍。要加强创业理论教师的培养,遵循“走出去”的原则。首先,高职院校可以加强对创业骨干教师的理论知识专业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创业教育培训活动,让其学习最前沿理论知识,掌握最新的学科动态,积累充裕的创业知识。其次,制定走出去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前往企业挂职锻炼、参观学习,或到创业一线进行创业实践,深入了解企业机构、运营机制、法律法规等,以提高教师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第二,鼓励企业家和创业者加入师资队伍。可聘请社会上一些既有创业经验又有理论素养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从事兼职创业教学和研究工作,充分吸引企业家或创业者加入教师队伍。从社会各界聘请具备学术背景的行业专家、创业精英等作为兼职教师,形成一支既有创业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坚持“引进来”的原则。企业成功人士与专业创业师资共同参与创业教育,能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高校可以聘请成功的创业家、企业家、技术创新专家加入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吸引他们到创业基地任兼职教师,扩大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构建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校企互补的复合型创业师资队伍,以保证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把企业有工作经验的工程师、企业技术骨干等聘请到学校来,开设相关专业的创业课程,以解决学生创业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在引进来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这些校外教师的教学方法,使其能更好地完成学生的创业课程和创业实践等课程的教学。
4完善创业教育支持服务体系
第一,政府、学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持续的、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对于推进创业教育的进程发展尤为重要。政府要不断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财政投入,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资金支持。营造鼓励创业的氛围,进行创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利于创业的税收政策,保证高校创业教育项目的资金来源,进一步增加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积极贯彻创业支持政策,加强大学创业园、创业中心和创业孵化器建设,把创业教育视为重大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政府有关部门技术人才引进、相关用地、厂房建设等方面为创业学生有所政策放宽,特别是一些标准高的限制性条件。尽可能地降低学生的创业门槛,进一步提高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建设创业教育实践实训基地。大力拓展校内外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是推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重要的工作环节。国外创业教育相关经验表明,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实训基地是培植创业中坚力量的沃土。而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因此,高职院校要促进创业教育理论知识与创新实践的有机融合,必须要努力搭建适合高职学生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高职院校在具体创业教育实践中,要尽可能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等优势资源。多渠道组织学生定期和不定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实习活动,及早得到创业体验,帮助学生积累初期创业实战的经验。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内现有的实训基地的资源,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拓展校外创业教育实践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综合性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参考文献
[1]陈江.浙江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与探索[D].浙江师范大学,2015.
[2]陈江.地方性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之实践探索——以绍兴职业技术院校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2016(06).
第五篇
一、秉持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构建幸福学校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科学知识、学习能力与生活方式;其“四个尊重”的核心价值观与学校的校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所倡导的精神与文化是一致的,我们把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作为引领幸福学校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建一所幸福学校,不仅是出于对教育目的和终极追求的思索,更是源于学校具体的历史积淀和师生需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以尊重为核心,关注师生的主体体验尊重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幸福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因此在幸福学校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关注和尊重师生的主体需要和体验,尊重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按教育教学规律引领学校发展。
2.以行动为途径,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以建设幸福学校四大载体促学校可持续发展,包括四个方面:构建幸福课程,促进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建设幸福课堂,实现有趣、有参与、有成就的师生生命互动;创建幸福班级,营造自主、特色的班级文化氛围;建设幸福环境,创建温馨、怡人、融洽的育人环境。
二、遵循可持续发展教育原则培养可持续学习能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就是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树人的工作。在可持续发展“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知行并进”的“16字教学原则”的指导下,结合学校“有趣、有参与、有成就”三有幸福课堂的标准,打造参与、共生的幸福课堂,培养具有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学生。
1.绽放课堂的精彩与价值,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兴趣在可持续发展教育“16字”教学原则引领下,围绕“三有”幸福课堂标准,各学科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幸福感,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我们对课堂教学“三有”是这样解读的:“有趣”,就是学生快乐地学习,即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宽松学习氛围;“有参与”,就是课堂上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有成就”,就是课堂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如学习自信心的培养、合作交流意识的形成、独立思维习惯的养成等。
2.开展学科整合与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用什么来迎接新课改和中高考的改革带来的挑战?学科整合成为必须考虑的思路和举措,它强调素养的综合性,整合了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突破学科教学相互割裂的局限,以主题探究为路径综合某些学科教学,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的、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如美术、地理、语文、政治选取各自学科有关我国黄土高原的内容,打造以“黄土地,民族魂”为主题的文科综合课,展示了西北的民俗、地理、历史和西北人“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性格,使学生从多方位了解西北地区,形成整体印象,在丰富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科能力,提升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已有的跨学科研究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以某一学科教学为主线探索综合教学。初二数学孙丽老师围绕“新能源背景下的函数应用”上了一节理科综合研究课。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学校的节能减排设施,以数学教材中的函数内容为主,结合所涉及的物理、地理、生物学科内容,确定以“新能源背景下的函数应用”作为研究主题,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的改进,培养学生综合和可持续的学习能力。
三、践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提倡低碳生活方式
1.依托节能减排设施,建立节能减排教育基地在可持续发展教育“尊重环境、尊重资源”价值观的指导下,学校创建了节约型生态校园,形成了学校的生态校园文化,并建设了节能减排设施,主要包括:雨水回收装置、中水回用设施、地热资源使用装置、太阳能光伏照明系统、厨余垃圾处理系统等设施。我们在节能减排设施的基础上编写了“节能减排校本教材”,并建立了“节能减排教育基地”,学生在参观和了解学校节能减排设备的同时,掌握这些设备的原理,清楚它们在节约资源方面的作用,同时培养了全校的师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的好习惯,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做到节水节电、节约粮食、节约用纸等。
2.借力世行资助项目,创建新能源创客教室学校是北京市首批5所世界银行资助建立新能源教室的学校之一,为了让新能源教室在学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制订了几种新能源教室使用方法:开学第一课认识了解新能源。参观新能源教室是新生的开学第一课,目的是了解学校的新能源使用情况,学会使用新能源。对初一学生,重点介绍雨水回收装置和厨余垃圾装置的原理及作用,对高一学生,重点介绍中水回用、地热和太阳能装置的原理和作用,并把相关的内容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开设新能源教室选修课。相关学科教师利用新能源教室设备,编写新能源校本课程,开设“新能源利用”选修课,让学生掌握较为系统新能源利用的相关知识。成立“新能源创客”社团。成立“新能源创客”社团以及研发小组,并与相关新能源企业合作,联合举办“我是新能源发明家”赛事活动。师生共同遵守环保公约。参观新能源教室的同时阅读学校师生环保公约,并在环保公约上签字承诺。
四、秉承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担当社会责任
幸福学校的建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精神追求和个性的自然释放,培养了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1.引领示范全国青少年节水创新活动2014年,我们与德国国际教科文组织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全国工作委员会、渴望宣言组织等合作举办了“我们与水”青少年节水创新竞赛活动:一是养成青少年节约水资源的意识,二是通过学生们动手参与,培养他们的节水创新能力,三是带动更多的青少年投身到节水创新的活动中来,培养一批具有节水创新能力的杰出少年。此活动由我们发起,目前,2015年北京市16所学校开展,2016年全国范围内100所学校开展。这些活动让学生们有了创新的.基础,我们的学生获得了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例如,杨永健同学的“绿化沙漠植物机”项目创意:使用负压吸沙的方式,在沙漠中快速得到一个植树坑,因为在沙漠里种树,植物必须深埋才能成活,但由于沙粒流动性强,很容易出现“一边挖一边被埋”,所以在沙漠里挖坑是个技术活。该项目2014年获得了科协颁发的“科技创新发明奖”和北京交通大学颁发的“思源科技奖”。在2014年7月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奖,从而在此次活动中被评为“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2015年获得第十三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又如,2012年3月23日,在“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颁奖典礼上,学校巩炳辰同学荣获第十届市长奖桂冠。巩炳辰同学在师长的引导和自身的努力下,在各类青少年科技大赛中斩获颇丰。2011年8月,他携“基于‘手机KEY’的文件保密柜”项目,夺得第26届全国创新大赛的一等奖。
2.传承敬老爱老美德,培养感恩重责的学生校学生发展中心和团委每年多次联合组织学生开展“春风化雨”关爱老人的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们走入敬老院,与老人聊天,教老人折纸,为他们表演文艺节目,在实践中体会关爱老人、服务社会的快乐,同时也进一步加深对孝老敬亲内涵的理解,传承敬老爱老的美德。
3.开展典型环保主题教育活动交大附中节水先锋队。节水先锋队的学生们长期在交大附中校园内和北京交大家属区进行广泛的节水宣传和节水活动,并能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进行节水。节约粮食监督岗与光盘行动。针对学校食堂存在的浪费粮食现象,由学校德育校长助理牵头,成立学校节约粮食监督岗,主要职责是:监督学校的师生,吃多少,买多少,不能浪费。由学校德育处的教师、学生进行抽查,发现浪费粮食的师生,及时制止。交大附中绿色银行。学校的“绿色银行”社团,接替环保小组,开展废纸和饮料瓶的回收,本活动已持续开展十多年,活动主旨是:希望每个人都存入一点绿色,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他们的存款项目是: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回收废旧水瓶、“以旧换新”兑换再生纸。一年一度的跳蚤市场活动。每届跳蚤市场活动都有明确的活动目的、活动人群、交易原则及要求,目的是:搭建平台,让学生手中的闲置物品“动”起来,懂得如何变废为宝,宣扬一种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提倡资源重复利用,营造节约型校园。环保小卫士。每个班有一名学生,负责课间时间检查各个教室的和办公室人走后用电设备的关闭情况,对做的好的表扬,不好的提出改正建议,并监督执行。低碳生活示范班。每个班级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班级节水节电、绿色出行等方面进行强化的监督管理,学校设立相关的评比机制,每学期进行评比,节能减排效果最显著的班级,获得“低碳生活示范班”的称号。引导学生树立低碳环保意识,培养珍惜能源、爱护环境的良好品质。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引领下,在幸福学校的建设中,不忘初心,做幸福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这是我们始终如一的教育信念与情怀。
第六篇
未来,是“互联网+”的时代,教育必将紧抓这一趋势。2016年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中指出:“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新技术逐步广泛应用,经济社会各行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社会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有关政策密集出台,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战略,教育信息化正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但《通知》中也指出,当前“思想认识尚需深化,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力度有待加大”。因此,中学教师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一、“互联网+”时代教师为何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教师也不例外。比如:在我们的课堂教学领域,新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三环节教学刚刚有点起色,翻转课堂、微课又随之沓来,让很多教师应接不暇。在当今时代下,传道、授业、解惑再也不能恰当地反映教师这一职业了,引领、启发、参与应该是今天教师职业的恰当概括。“一桶水”就可以满足一届又一届学生的观点必须改变,如果不转变思想观念和实践,教师自身的发展就会出现停滞,很快就会落后于形势之下。好教育的前提是要有一大批好教师。当前正处在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全面关注学生发展的教育转型关键期,要求教师从思想观念到行为方式有一个大转变。同时,社会对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的要求与日俱增,使教师这一职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竞争力,同时教师职业也成为高强度、高压力的职业。教师每天面对着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和家长的不同要求,繁重的教学任务、超强的工作负荷和社会给教师的神圣标签,以及工作的重复性和过分看重的升学率,无疑给教师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工作几年后,初迈讲台时的激情和对工作的热爱都随之减退。如果工作不能得到很好的肯定,再加上教材内容更新比较慢,经验主义根深蒂固,极容易出现“混日子”的情绪,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职业的倦怠感。现实中经常听到有人说一本教材可以打天下,有些人对教学内容兴趣不高,科研更“谈虎色变”。正如美国教育协会主席麦克占瑞所说:“倦怠的感受正打击着无数具有爱心、乐于奉献的教师,教师已经在逐渐放弃他们的专业工作。”有职业倦怠的教师很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失去对精彩课堂的兴趣,不能全心投入工作,从而影响教育效果。当今广东高考的改革和新课改正如火如荼,面对教师对职业产生倦怠感的现状,探索出一条解决职业倦怠、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促使教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紧张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还能促进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加快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改革。
二、何谓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是“人”,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高素质的教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条件,所以每个学校都必须重视高素质教师的培养。而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就必须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对教师发展研究的日益重视和不断深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也越来越多地被教育界所重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就教师职业而言,教师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既能出色完成当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胜任教学改革后教学任务,协调教师各方面能力正面持久的发展。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决议《21世纪议程》中所说:“教育对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能力极为重要。”教育离不开教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该是教师可持续发展,而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基础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期,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改变僵化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理念。目前,广东高考的改革稳步推进,全国卷对教师与考生的要求都相当之高,这无疑给教师和考生带来严峻的考验。此时,教师必须要深入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随着形势的发展而改变自己,实现可持续发展,终生学习,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学教育,促进中学教育改革的发展。
三、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翻转课堂”、“颠倒教室”的概念也开始流行。教师角色也将发生变化,教师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问题和引导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面对教师角色的转变,为了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应该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时反思、跨学科交流三个方面着手。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教师只有读书,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古人曰:“腹有读书气自华。”读书是拓展教师视野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下,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仅有一杯水是不够用的,我们需要源源不断的泉水,才能让课堂充满新意。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教师要怎么读呢?我认为一方面要博览群书,不能仅仅局限于本学科的书籍,另一方面要读教育教学论著,并尝试将新知识用于自己的课堂,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育家波斯纳斯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是浮浅的知识。”进而总结了教师成长的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根据这一公式,我认为教师在实现自身不断进步的同时也不应停步于经验,要经常反思教学,只有深思熟虑的经验与反思相结合,教师才能“成长”。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才能避免课堂千篇一律,“下课铃声一响就万事大吉”的想法,必须丢弃。每天反思自己,反思课堂,才能让课堂大放异彩。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思考与学习并重。在学术和教研书籍充分丰富的今天,教师应根据形势,经常反思自己,挖掘自己的潜能,才能在历史课堂始终保持活力。当然读书和反思是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但是科学本来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近代科学更是体现着高度的综合性,因此高中各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在知识上是一个“杂家”,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让自己的能力不断提升。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文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任何人都是在社会交往关系中获得发展,人的精神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中才能产生发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都说明一个道理:学习他人、与他人进行交流是学习的有效途径。只有经常进行跨学科的交流,教师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才能在课堂上激情四射,旁征博引,让课堂丰富生动,又不乏新鲜感和前沿性。总的来说,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知识和技术的更新越来越快,教师为了实现自我提升,克服职业倦怠,应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实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让新时代下的自己知识更加渊博、更加丰富!
【高校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日韩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探讨及启示论文05-02
日韩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探讨及启示论文05-02
职业教育模式探讨与启迪论文05-02
高校教育改革模式研究论文05-02
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探讨的论文04-27
高校农学类专业实习模式的探讨04-27
试论高校公共体育课教育模式论文05-0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践探索论文03-04
浅谈高校教育技术中心职能的探讨论文05-02
中学体育教育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探讨的论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