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环保观念的融入与结合论文
0 前言
现代社会伴随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 人类变的越来有自信也更有力量, 大家相信凭借先进的科技和完善的制度可以带领人类走向更美好的明天。但与此同时, 在工业高度发展的背后, 实际上存在着巨大的危机和隐患。面对即将枯竭的能源、大气环境的污染等生化危机的出现, 每个国家都在积极寻找应对这一巨大问题的方法。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几代领导人对此不懈的努力, 发现了一条走生态文明道路的发展方法, 将生态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 才是适合未来人类经济发展的长远道路。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科技手段的支撑, 还必须不断加强人类的环保意识, 将环保意识变成行动, 调动广大人民积极相应参加。
大学生群体知识丰富对先进理念接收能力强,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和传播者, 对社会各阶层的价值观都有示范和渗透影响, 引领社会主流思想潮流, 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责任感在大学时期确立形成, 因此, 在高校中生态文明及环保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1]。生态文明教育不仅能培养大学生生态素养和生态责任, 还能传授生态环境类知识和生态技能, 将来社会的建设者在高校的学习教育中不断的充实积累自己, 才能承担起未来生态保护的责任, 使社会逐步走向生态文明的社会。
1 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的教育思考
1.1 生态意识培养的第一环节是家庭
家庭是所有思想意识萌芽的地方, 所以家庭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态观等都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应更多关注孩子的教育成长, 注重养成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生活中则应更多以身作则, 为孩子打造良好的榜样效果, 有意识的与孩子参与各种环保活动, 在寓教于乐中把环保观念意识植入孩子印象当中, 最终这种印象会变成意识成为行动, 对孩子的一生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基础, 在此之上还可以有效带动身边周围的人群参与到环保的行动中来, 因此, 家庭教育对环保事业来说是第一站, 也是尤为关键的一部分, 父母需要自身具备较好素质和较强的环保意识, 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灌输孩子环保观念, 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半途而废, 这本身就是一种长期有效的环保教育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将环保意识等深入的贯彻到家庭以及各人。
1.2 全面提高环保观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
1.2.1 生态意识教育
生态意识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发展经济水平的基础上提升人类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保护意识, 而这正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众所周知, 意识不是人脑的原有产物, 而是后天培养得出的, 因此在高校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生态环保意识的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应将生态环保意识不断融入大学生的思维中, 具体措施就在高校思政课上加入关于生态环保价值的内容, 宣扬生态环保意识, 此外还应筹备组织各种关于生态环保类主题活动, 将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建设和环保意识相结合, 改变部分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薄弱的现状。
1.2.2 生态责任教育
生态责任主要是人们对自身对生态造成损害而需要承担的后果。高校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过程中, 应确保学生对地球生态资源的使用价值重视度增强, 使得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态度, 并且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主动承担责任的使命感, 创造生态环保意识模范生, 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生态责任方面意识, 更加关注自然保护的环境。
1.2.3 可持续发展教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指在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对资源不造成伤害且不妨碍以后发开再利用, 是一种有长远目标的全新发展观。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生态价值教育过程中, 需要充分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 使得学生对可持续发展观进行全面学习, 并提升自身对生态价值观的意识形态, 对自身的环境破坏行为进行实时分析和调控[2], 使得大学生能够塑造科学的生态价值观。
2 环保观念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径
多种原因构成了生态问题,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的生态意识较低, 直接影响了环保制约了生态发展, 没有意识就不会产生行为, 因此人类很少会做出自觉保护生态系统的行动。为了摆脱目前的生态问题, 重建生态文明, 在高校中增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就显得意义非凡, 在没有能力开设生态专业课的学校中, 可以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内核容于大学的思政教育当中, 在思政教育中渗透核心理念和主要内容。思政教育完成的基础上也对大学生进行了生态文明教育。
2.1 学校内部应积极组织协调、强调教师责任
当前, 全球生态问题严峻, 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将其引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内部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也突显出来。若要把生态文明教育和高校思政教育完美结合起来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应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的职责感, 要先保证教师本人对生态文明教育有深刻的使命感, 明白其中的历史意义与社会使命, 在教育中仔细研习生态文明教育核心的基本内容, 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教育效果。当前思政教育的课本教材有四本, 各个老师各司其职, 在进行知识融合的期间可能会出现生态文明知识教育点上出现重复, 也还存在知识点遗漏的可能, 甚至不排除一部分老师认识不到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 认为不在自己的授课范畴就没有讲解的必要, 希望其他老师代为完成, 针对此类问题, 学校必须加强管理[3], 统一进行组织协调, 为思政老师重新制定教学计划, 统一备课, 通过对课程材料章节的合理运用加入生态文明教育理念, 扩大大学生的理论知识面。思政老师应在教学方式上多下苦功, 将生态文明教育以适合的方式嵌入思政课堂, 例如以国内外最新关于生态环保的动态时事可以适当交插于书本上的环保理论观点,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用理论分析时事, 用时事来验证理论;在知识教育同时可以将生态理念和考研要点相融合, 完善合理性, 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 使生态意识溶于生活点滴, 在大学生关注自然生态的同时内心的信念可以促使其为环境行为做出正确的导向和调节, 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高环保素质的“全球公民”才是思政教师的重中之重, 经过在校的长时间思政环保理论课的学习教育[4], 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会有系统而全面的了解, 培养生态文明意识的社会萌芽乃至为全球的环保事业奠定了扎实的意识基础。
2.2 将学生作为思政实践的主体、提高解决生态问题的实际能力
培养大学生应在实际生活中对生态问题的思考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实际处理能力等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除了大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探索自然以外, 教师还要负起更大的责任, 应引导大学生在思政课的理论基础上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实践中加深理论意义, 比如学校周围环境的生态保护, 周边居民生态意识的培养, 所在城市地区的环境现况等等。可以根据不同的具体的问题设计不同的解决方案, 首先要查阅相关文献, 确定所实践内容的中心思想和基本方法, 然后设定时间安排人员分配, 制定问卷设计和走访主题, 以便于环保实践项目的顺利开展。根据不同方案实施不同类别细节时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该过程需详细完整收录调查资料, 详尽记录实践全部步骤程序, 对材料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然后再由小组讨论分析结果, 得到实践报告。最后以组的形式向全班汇报实践过程和结果, 教师认真点评并给予意见或建议, 促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进一步提高对生态系统的环保意识[7], 使这种意识变成信念, 最后转变为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具体行动。树立正确合理的生态价值观, 强化自身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并且提高维护自然探究自然的实际操作能力, 使当代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成为生态环保的中坚力量。因此, 除了明确的环保意识和社会使命感, 一定的自主动手操作能力也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
2.3 将师生互动进行长效展开、将生态文明教育不断延伸下去
高校思政课通常采取都是大班教学, 课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时间不够, 互动也不能满足课时需求。针对此类情况, 学校应启用师生互动的长效机制, 鼓励教师走进学生环保团体当中在其中担任班主任或者辅导员等职务, 参与到学生环保具体行动中, 掌握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看法,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教育指导, 加深思政教育对大学生环保生态文明的意识性和时效性, 老师可以适当指导大学生在学校周围的环保团体或者是以班级为单位的校内, 进行有规模有组织的发展关于生态文明的宣传活动, 以个人为单位点线、面连接辐射展开绿色生态文明教育, 用自己的行动、思想去传播生态文明的意识, 通过影响其他人群将生态价值观逐步发展成正确主流价值观。具体细节在日常生产生活当中得以实践应用。实现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对社会的积极促进作用, 使人类最后走上生态文明社会正确道路。
2.4 对大学生生态行为实施综合控制
(1) 政府塑造完善生态保护法制体系, 使生态保护行为在大法律和制度上有据可循, 这样可以从根源上遏制试图利用法律漏洞, 蓄意破换环境并以此牟利的不法分子, 也能使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们找到行为规范的准则, 而不至于迷失在自由复杂的社会漩涡中, 保证能在多元化的价值综合中坚守自己在学校形成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底线。
(2) 加强舆论和法制宣传, 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积极进行生态保护的宣扬, 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法律意识, 绝对不以谋取暴利为目的破坏生态环境。让人民容于生态环境保护, 都在其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从内心认同并自觉遵守其规则, 全方位调动出每个人的环保积极性, 使其成为环境保护的中心力量。同时让大学生也产生内在认同感, 进而上升为环保生态理念, 保证生态观教育长远有效的发展, 最终完成社会所赋予的绿色环保责任。
(3) 发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如果死板的进行思政教育对大学生来说这种单纯的传统灌输是起不到有效作用的, 应该让教育丰富起来回归生活, 可适当结合各种活动, 开展影视创造、新闻热点、公益活动等, 将生态环保行为融于生活, 作用生活, 最后成为一种日常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 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方面有效协调作用, 才能塑造出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面向社会培养的优秀大学生。三者缺一不可, 不能仅仅以学校为主体, 停留在现行教育阶段, 思政教育生态价值必须长效而全面, 成为全民教育的终身教育, 这样中国环保才有希望, 世界生态环保才能取得踏实的长足进步。
3 环保观念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结合
生态文明教育确定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传播后, 对于如何对此路径进行优化就必须加以严谨的考虑, 如果想要在思政教育中更好的更深的加强生态文明教育那么就必须选择好优化路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应建立在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中, 感情和被认同的归属感则是大学生社团组织所能给予的, 思政教育的课堂授业中产生的互动行为则体现出教师和学生的互相尊重, 而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则体现在大学生在产学研模式下的技术创新[5]。
3.1 通过课外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生态环保参与度
通过参加课外活动的过程能让大学生更深入了解生态文明的教育意义, 应为大学生生态文明课外活动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帮助, 制定关于参加生态文明教育的课外鼓励计划, 政府也应在政策上提供支持和保障, 以发展出更多形式多样化的优秀课外活动。此外, 应提高纪念馆、博物馆等包含特定文化氛围的领域对大学生开放程度, 增强城市绿色生态区域的美化保护强度, 提高高校同福利院等特殊机构间的帮护关系, 实现思政教育的长久发展, 在大学生的课时计划中加入课外活动学时, 并且增设与之对应学分, 充分调动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环保教育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3.2 通过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生态主题活动的质量
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社团活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提高社团活动的专业性和制度性, 提升社团活动对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度, 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专业化培训要以学生为主, 大范围的选取一些思想道德品质优良大学生进行生态环保方面的培训, 培养出的优秀者可以分配各个活动团体中负责引导大学生成员生态意识教育, 并从专业角度对社团活动进行专业指导, 使社团活动开展的更顺利更有成效,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起到更加积极的影响。
3.3 塑造优秀的校园生态环境
优秀的大学生态环境对大学生来说可以愉悦心情, 对学校的归属感加深, 使得大学生即使在没有外界要求的情况下也可以自觉遵守环保秩序, 做到垃圾分类投放、保护环境等, 可见美好的生态环境对大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的。所以高校中应将生态绿化环境做好, 后勤人员应切实履行好职责和义务, 在校园中合理的进行植树、种草、养花等, 美化校园生态环境。此外还要进行人文关怀, 可以在校园布局合理的情况下设立一些标语或者口号, 提高大学生对校园生态环境的认可度, 让心灵得到升华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3.4 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学校应与企业保持亲密合作的关系, 开展广泛的联系和互动活动,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做到两者的优势互补。在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上企业和学校都应提供大力支持。其中包括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完善企业和学校合作的相关制度, 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等, 高校教育是大学生同企业沟通的纽带[6], 高校教师应充分了解企业环保观念以及科研技术, 并将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成果利用企业转化出来, 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习的学时要予以适时增加, 思政教师在注重学生对环保意识的培养之外还要加深知识的灌输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3.5 塑造生态文明教育网络平台
为了建造生态文明教育网络综合平台, 可以通过网络对全部生态教育资源进行综合评估, 提高网络生态教育的使用范围和力度, 增强高校生态文明教师同大学生间的交互质量。高校教师应充分采用网络主页设计方法, 提升自身的多媒体教学质量, 使教师在最大程度上了解网络技术的能力;大学生也应及时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网络化, 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宣传教育短片。通过微信和微博等媒体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加入到环保队伍中, 使学生关注微博、微信的同时可以与之交流互动, 加深对环保观念的认识, 与更多的人一起交流探讨环保方法, 生态文明的教育意义等;在每个班级可以自主建立环保微信群, 以轮流的方式让每个同学都能提出自己对环保的看法和建议, 相关管理人员应在微信群内提示大家关注环保记录片, 督促学生写出心得建议发到微信群中让大家及时参与讨论。
微信群负责人可以通过每天在群里分享教育片的方式从其他角度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 珍惜生命, 要与自然、他人、社会相处融洽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发展, 辅导员还要和班级干部建立单独微信群, 这样可以及时将班级情况和本班同学的思想情况进行汇报, 同时便于布置每天的活动和学习任务。学校督察人员需要定期对网络平台实施管控, 教师和学生群体的密切关系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 在高校中可以横向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网络联系平台, 通过学校、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相关部门, 建立与学生之间的纵向平台, 形成多方位全角度以环保观念为主的网络平台[7]。
4 结论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对于丰富生态文明相关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都有重要意义, 环保观念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对于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科学实践发展乃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现都有深远的社会影响。从思政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角度对生态文明教育进行了深入分析, 确定了综合采用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的手段, 改进高校思政课中关于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 基于路径选择的目标以及规范等同课堂教学, 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社团组织、产学研相结合, 创建新型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以及多媒体网络平台等, 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张平泉.生态文明素养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容结构和表达方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 35 (10) :51-53.
[2]陆海兰, 李宗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管理的影响[J].教育观察月刊, 2016, 5 (1) .
[3]朱慧芸.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 2016, 2 (15) :139-139.
[4]张萍, 张婧妍.论大众媒介在我国环保运动中的角色、职能与现实问题[J].思想战线, 2015, 41 (4) :124-129.
[5]徐蓓华, 周子牛, 周惠燕.在高职药物化学教学中融入绿色化学理念[J].化学教育, 2016, 37 (16) :52-55.
[6]傅鑫媛, 方秀英, 寇彧.自我控制可以抵御不良示范性规范对初中生环保行为的影响吗[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 32 (1) :106-113.
[7]李强, 田双双, 刘佟.高管政治网络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考虑政府与市场的作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6, 38 (3) :90-99.
【浅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环保观念的融入与结合论文】相关文章: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育叙事法的运用论文05-02
高校法制教育课中融入德育教育论文05-02
浅析对高校体育教学观念转变的几点思考论文04-27
思政教育的心理疏导融入思路论文05-04
高校音乐教育融入原生态民歌教育论文05-04
高校主题教育与思政教育研究论文05-04
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论文04-29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科学教育的探究论文05-02
浅析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05-04
高校思政工作中逆反心理的探讨的教育论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