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生活教育课堂环境 丰润教学策略运用

时间:2023-04-30 22:35:31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营造生活教育课堂环境 丰润教学策略运用

  营造生活教育课堂环境 丰润教学策略运用

营造生活教育课堂环境 丰润教学策略运用

  [内容摘要]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找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学生生活化氛围的营造、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内容、编拟生活化的作业等就是数学教学运用生活教育的上上策略了。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策略   生活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不仅要诱发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同时应培养学生感悟生活,体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与快乐。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好比一个人的小名与学名。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那么怎样的数学教学,才能实现生活教育,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他们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

  一、 生活化教育氛围的营造

  美国教育家杜威有至理名言:"教育本身就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课堂教学好比生活在家庭里,生活在邻里间,好比运动在动动场".生活是教育的本源,生活就是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

  生活化的教学氛围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陶行知说:"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进而他提出,都师应变成小孩子,"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和小孩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你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新课程提倡师生的互动和对话,在互动和对话中,教师和学生体验身份的变化。所以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教师要象主持人一样具有"亲和力",让学生有"向师性".教师的每一个亲切的称呼,友好的眼神,期待的目光,关切的手势和充满爱意的微笑都可以在无形中缩短师生情感上的差距,教师应该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的学习伙伴。同时我们还要正确对待爱插嘴的学生,因为循规蹈矩的学生不会插嘴,不动脑筋的学生无法插嘴,只有上课精神集中,思维敏捷的学生才会。虽然插嘴有时会扰乱课堂秩序,有时还会让你难堪,但插嘴的学生在思考,与其扰乱课堂纪律而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不如顺水推舟,让他当回老师,真的说不定他会有更新颖的想法,让他成为课堂的一个亮点。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1、实际生活与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总是对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感兴趣。"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第二基本原理。他指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素材,创设一种模拟生活的情境,不但能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可亲可近的,而且还能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逐步产生求知的欲望。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而这样的教学活动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开始,从直观和容易引起学生联想与想像的问题出发,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的情境之中,并与学生已经了解和已学过的知识相联系,特别是与学生学习生活积累的那些已有的、但未经训练、不那么严格的数学知识体验相联系。这样,学生在解题时,就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并形成解题的基本思路和策略,学生已有的良好的数学意识得到凸显。学生凭借生活中的经验,能较好的训练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如,教学乘法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应用题:爸爸、妈妈和女儿一块去公园踏青,每张门票4元,一共用了多少钱?

  生甲:4×3=12(元)    一共用了12元。

  生乙:老师,是否可以4×2=8(元)?

  师:为什么?

  生乙:女儿的身高如果没有到1米就不需要买票了,这样不就是要买2张了吗?我小的时候和爸妈去玩就只买2张票。

  这时教室沸腾起来了,许多学生纷纷举手。

  生丙:4×2+2=10(元)  因为女儿也可能买半票啊。

  生丁:三种情况可能都有。

  所以说,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注重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提出问题外,还要注意为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解题依托,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饱尝成功的快乐。

  2、生活实物与问题发现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他认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www.unjs.com)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在数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作用更多地在于点拨,"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如我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开始部分是这样处理的:

  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教师举起粉笔盒)它的表面在哪里?你能指一指吗?师生共同指出粉笔盒的6个面。书本封面呢?你感觉到它们有大小吗?请你摸一摸课桌上物体的表面,(四人小组准备橘子,树叶,文具盒等)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比较说一说哪个物体的表面大,哪个物体的表面小。(学生汇报)

  同学们,你们看到桌上的橘子吗?怎样比较橘子表面的大小呢?我们来开展"剥橘子"比赛,看谁的手最巧,剥得最快。(选择剥得最快的两位同学,实物投影)

  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个橘子的表面,哪个大,哪个小?(学生回答)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各种物体的表面,知道它们的面是有大有小的。(板书:物体表面大小)

  本堂课是"面积"教学的起始课,学生对于面与体的概念很模糊,为了及早让学生从这种模糊中脱离出来,在教学中我没有采用花俏的课件,而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体会面是有大小的。在学具准备上既提供平面学具,又提供曲面学具,拓宽了学生的认知领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每样东西都可以将它的表面找出来,并且都有大小。学生只有充分感知,建立起"面"的直观形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自然而然地引出"面"的概念。

  3、生活经验与探究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目标,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比较面积的大小时,我首先出示大小比较接近的两个画框(面积分别为9平方分米和8平方分米),请学生观察比较面积的大小。起初学生意见发生分歧,发现仅靠前面学习的观察法已经难以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引导:提出:"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的探索欲望被激发了,有的说:"可以用尺子量,因为我发现爸爸在计算房间大小的时候是用尺子量的".有的说:"我把两本本子重叠就可以比较出大小,可以把这两个画框也重叠比一比".有的说:"可以用同样大小的小纸片摆一摆,看看可以摆几个。"教师则抓住学生回答闪光点把握时机,把画框反过来,呈现出画有小方格的一面。在观察法、测量法、重叠法的基础上数格子法应运而生。同时使学生的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以启发。

  经历上述的学习过程,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学习数学的方法。

  4、生活情境与应用意识

  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有着许多的教育资源,有些早已存在,有些正在发生,而有些则稍纵即逝。如果我们放着这些生活资源不管,而去挖空心思地"编造"虚拟情景。也许,开始还能"唬"住学生,有点新鲜感,但聪明的学生会很快发觉你的虚假,他的学习热情有可能会因为这些虚拟情境而日渐消退,自主学习的愿望将不再迫切,那你的辛苦就白费了。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师要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从而培养正确的数学观。

  如: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在练习时我捕捉了当天发生的一个生活情境:一学生今天带了七角钱,他想买一块橡皮,橡皮三角一块,请帮帮他有哪些付款的方式?教室里立刻沸腾了,有的动起了小手摆弄着桌上的纸币,有的则同桌两人热烈地讨论起来,有的干脆立即举起了小手想要发言,教室里好不热闹。不一会儿,个个都按耐不住向我挥起了小手。有的说:"老师,他可以付三张一角的".有的说:"付一张二角的和一张一角的",还有的说:"付两张二角的".立刻有人起来反对:"这样不行,还要找钱给他才行。"太好了,我不禁暗自赞叹。"我有了,我付一张五角的,阿姨找他二角就行了",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高兴地说……

  当代是信息时代,许多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如果教师只是把这些知识简单再现或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这样构建知识就是静止的、有限的。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一课时,如果教师按照教材的设计得出计算公式,这样的学习经历使学生的思维僵化,获得的发展的空间是非常狭小。学生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后,对立体图形的体积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所以说教师应该凭借学生已有的知识想法设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让学生感悟构建数学模型的本来面目。

  三、作业的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但由于课堂时间短暂,所以作业成了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成了创新的广阔天地。学生在实际生活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也是对书本知识的一种印证、一种补充、一种体验。

  教师在日常学习中可以灵活引进一些实践作业。如在教学了"认识人民币"以后,让学生回去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商店买东西,帮助爸爸妈妈和营业员阿姨算算帐,应付多少钱,实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回学校后和其他小朋友们交流。再如布置学生绘制"房间平面示意图",并到装饰市场了解瓷砖价格,为自己的房间地面装修设计方案。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更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离开了生活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为改造社会生活而服务,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都不能脱离现实与社会生活的需要。教师要做一名有心人,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时收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数学教学内容源于学生生活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手段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学习活动应用、验证于日常生活,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长此以往,不断深化,就能逐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从而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和完善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目的,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营造生活教育课堂环境 丰润教学策略运用】相关文章:

以钝感的力量营造自由课堂05-02

营造良好的供用电环境04-28

营造农业保险的政策环境04-28

《科学》课堂中隐性课程教学策略初探-以营造学生自主式科学探究策略为例05-01

运用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04-27

中关村:营造人才信用环境04-28

社会环境与品牌氛围的营造04-30

如何营造孩子良好的饮食环境05-01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演绎数学课堂文化04-28

营造优良城市环境重在环境设计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