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构建良好的课堂生态提高教学有效性
构建良好的课堂生态提高教学有效性高中生。心理因素决定他们上课不爱发言,且由于知识量及难度大,课堂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常常是教师讲,学生机械地听、记、练的过程,这样日复一日,学生活力缺乏,沉默少言,课堂气氛显得过于沉闷。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活课堂气氛非常重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上,教师是参与者,组织者,参与整个学习活动,教师的情感伴随着学生情感的波动而起伏,这里充分展示了人性化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主导者,学生也不再是总受制约的主体者,师生之间可以有更多的眼神交融、语言交流。此时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语言都能使老师心神领会,而教师的一个指点、一句旁白往往主学生豁然开朗。把课堂还给学生,师生真正得到了民主、尊重、平等、友善、理解的心理情感体验,学习活动成了富有生命力的活动,课堂也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1.保护好奇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新奇感和兴奋感。好奇心是创造活动的动力源,爱因斯坦说:“人的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无数科学史例表明,“好奇心造就科学家”。
学习兴趣是学生想学乐学的基本情感,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要进行创造力培养,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生物学现象、生物学知识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对学生创造力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能增强学生的创造动机,提高观察事物的敏感性,也能帮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如:绪论课上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先入为主的效果,为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以新颖、生动、活泼的例子导入绪论课。导入的方法有多种,如提问、讨论、设疑质问、选讲故事等,介绍一些生命科学与解决人类及全球性问题密切相关的事例给学生,如介绍生物学在攻克癌症、艾滋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人体器官的修补、移植与人类健康等研究进展,通过这些事实使学生放眼未来,感到任重道远,立志努力学习和深入探索,兴趣由此而生,学习才有动力。授新课时,加强直观教学,使用各种手段和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呈现生物体的多姿的形态结构、奇妙的生理现象,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另外善于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给学生以新奇的刺激,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兴趣,才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创造精神。
2.善于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问题意识,加强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对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自信心、独立性和恒心等个性品质以及创造性思维和技能都有重要作用。自主学习不只限于课外,在课内也要给学生留有“空白区”让学生自己思考,教会学生主动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爱因斯但曾经说过:“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行。”正因为如此,心理学理论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科学上很多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毋宁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作为自然学科的生物学,其研究的范畴是生命活动的现象和规律。千姿百态的生物所表现的种种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给了生物学教师指导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最好的素材,充分发掘、利用好这些现象,我们的课堂就会成为学生主动寻找问题、发现问题的一方沃土。
在学生初步形成了寻找问题的习惯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后,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及时加以引导,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后研究问题的习惯,学会思考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一直坚持对学生有意识暴露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
当我们的学生已经有了对问题思考和分析的习惯后,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触发新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进一步得到发展,问题意识才会变得更有创新意义,更趋向于创造,更接近于发明。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我奉行“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教学原则,其中核心是主体参与。
(1)有计划地组织小组讨论课堂上适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是一种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也是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学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尚未得出结论时组织学生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再如,教材中出现了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时组织讨论,有时讨论会陷入困境,但学生经历了一番研究和思考,思维得到了发展,在探索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有时学生可能产生争论,思维得到从发散到集中的训练。实践证明,小组讨论人人参与,增加了学生动口、动脑的机会,学生参与面广,增强了后进生的自信心、勇气。同时,学生能从各个角度多向思维,淡化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逐步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习惯。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教学中将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习具有探究的性质。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古语说得好:“学起于思,思缘于疑”。授课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种子为什么会萌发?食物是怎样被消化吸收的?细胞怎样分裂?等等,从中都可引出丰富的猜想。它将推动学生不断带着疑问去思考,萌发了创造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是创新素质的核心要素。是各种思维方式的综合与提高,其灵魂是创新性想象力,其表向性特征是具有独创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就是让学生的学习不拘泥于课本,不搞简单的就事论事。课堂教学要不断创设梯阶问题情境、以疑激趣,以疑促思。让学生在不断解决新的问题中获知、练能、增信,即在学生的头上始终有一个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层次性,做到层层递进;解决问题具有启发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克服包办灌输的做法,绝不能把桃子摘下来送到学生的手中。此外还要做到让学生的思维从书本拓展到生活、社会和自然,让学生逐步由跟着问题学转变为学中能发现疑问、解决疑问。
(3)创设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 授课当中,我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他们在动手中善于求异,创造新的方法;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毅力,使他们具备一旦认为有价值就一定奋力去做,不怕困难,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实验课上,有的放矢地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有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让他们认真观察,认真记录。通过他们亲自触摸、观察、实验,使感、观协同作用,手脑并用,思维活动程度大大增强。
此外,我还带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通过建立生物兴趣小组、开设研究课等途径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生物特长。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研究,让他们自己动脑设计,亲自观察记录,调查统计,以调查报告、小论文的形式得出自己的结论。在适宜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里,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外部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的创新意识,如果得不到表现,得不到认同或修改的建议,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创新意识就不能强化,慢慢地,学生就会失去创新的动机。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努力培养每位学生表现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动手操作绝技,充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及他们精心构思的作品,如模型、标本等。鼓励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提出新颖、独特的问题和涉及新的实验方案、尝试新的实验材料,对于学生的错误观点和失败行为要持宽容态度,使学生敢于创造。构建良好的课堂生态,带动全班更多学生投入到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构建良好的课堂生态提高教学有效性】相关文章:
构建生态课堂,提高教学效率11-19
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01-20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1-16
如何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10-18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论文09-10
关于构建生态课堂的思考与实践10-04
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09-10
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的论文09-22
提高课堂展示的有效性论文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