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新的道德教育
——二战后美国的道德教育及瑞安的五种学习模式
(西北师范大学教科院 潘发勤 编译)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K·瑞安(Kevin Ryan)在总结了二战后美国道德教育的得失后,提出了实际上是植根 于古典教育思想的新的道德教育方法(五个“E”)。本文以瑞安的《The New Moral Education》中的要点加 以编译。
瑞安首先简述了二战后美国的道德教育。他指出美国的教育有许多成功的地方,如普及教育和对精神病患 者、残疾儿童的教育。但考察美国的教育史就可以看出它有一个症结,就是好追求时尚,往往是一种补救措施 尚未实现,就转向另一种,如程序教学、开放教育等。这种时尚也影响到学校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方式。不 过,道德教育这方面的变化没有象其它正规课程中激烈的变化那么明显,这是因为美国的道德教育很少在课时 计划、课程标准中得到反映,而把德育的许多方面归于隐性课程,学生在一种道德情境中通过开展大量的道德 实践活动形成道德品质,学习个体对团体和社会所应具备的义务。
纵观美国的道德教育,大体上经历了由认知转向认知和行为并重,即起初由于六十年代中期社会危机引起 的价值混乱、道德教育呈现出高度的认知性质,学校帮助儿童澄清自己的价值,达到道德思维的较高水平。八 十年代后道德教育开始注重学生的行为,学校给学生提供参与校内外道德活动的机会,使学生既具有道德思想 ,也具有道德行为。此时学校在传递民主价值和传统道德方面更加自信。
根据道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的变化,可分成三个阶段:一、40—50年代;二、60—70年代;三、 80年代前期。
一、40—50年代
这二十年美国经历了二战、朝鲜战争和冷战,还经历了由经济的稳步增长和闲暇时间的增多而引起的文化 的巨大变化,婴儿数量的激增和城市郊区的迅速扩展使得教育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然而,道德教育没有根本地改变。学校向学生灌输美国式的民主,反对共产主义,这正是美国社会所期望 的最好的价值观。学校要求尊崇总统罗斯福、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尊敬校长和老师,因为他们代表着一定的 权威。学校教育是一份有附带条件的礼物,是有限的权利:谁能按上述要求去做,遵守这些规章,谁就可以留 在学校;谁违犯纪律,就被拒之门外。虽然学校制度也有不公正的地方,但那被看作是例外情况。
此时对儿童的道德教育多象往常一样进行。学生学习遵守一些日常规则,读一些反映爱国,勤学这类文化 价值的故事,并参加各种仪式、集会,从情感上进行这方面的强化,教师也不自觉地向学生灌输是非善恶的标 准,告诉学生他们所认识到的正确的生活方式。虽然教师的育人作用并没有这么简单轻松,但相对来说,此时 的道德教育目标还是清楚的。
二、60—70年代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理想主义的兴起为开端。当时美国总统肯尼迪向年轻人提出要求:“别问国家能为你 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学校也积极响应总统的号召。然而,几乎就在同时肯
[1] [2] [3] [4] [5]
【新的道德教育】相关文章:
21世纪德育新课题:生态道德教育04-30
创新思维培养: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课题04-30
道德教育过程问题与道德教育的创新04-28
论道德教育论文04-29
试论佛教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影响--从道德教育手段的角度04-27
道德教育方法的本体探讨04-27
道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世界04-30
孔孟道德教育的历史透视04-28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刍议05-02
信息道德教育活动方案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