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思品课观点的把握与直观教法使用

时间:2021-10-01 20:48:20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思品课观点的把握与直观教法使用

    (北京市教育局教研部 王玲)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德育课程,要通过教学给学生讲明道理,进行正确观点的启蒙,帮助他们对一定的社 会道德关系以及关于这种道德关系的理论原则、规范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道德认识。因而教学中自始至终把 握好观点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反复学习大纲,钻研教材,教学依纲靠本。

    教学大纲是国家对这门课程的规范化要求,每位教师在上岗前、学期起始以及日常备课时,都要反复研读 ,特别是对大纲中规定的内容层次要把握好,才便于在每课具体教学中把握观点。例如“尊师”内容,低中高 三个年级都涉及,低年级是从“老师爱我,我爱老师”的角色;中年级是从“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导 ”的角度。高年级则是从“老师劳动的社会意义”的角度。不同年段、层次要求不同,讲授观点也就不是一个 角度。依纲教学是把握好教学观点的前提。

    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首要的仍是找准教学观点,找准才谈得上把握好。即第一要明确此课属于哪个方面 的内容,第二要明确具体讲清什么观点,第三明确讲到什么程度。例如《国旗,国旗,我爱你》一课,首先明 确属于热爱祖国的教育,这一教育内容十分广泛,具体这课的观点是讲明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爱国旗是爱 祖国的表现,培养爱国情感。这里既含有爱国意识的灌输,又包括爱国情感的激发,还含有浅显的政治常识和 礼仪的训练。那么具体要求到什么程度呢?一是认识国旗国徽,知道国歌,二是尊敬国旗国徽,懂得升国旗时 要敬礼,唱国歌时要肃立,这样教学中就容易把握准确了。

    此外要提及一点,就是在钻研教材时,一定要将课文与练习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考虑本课观点。因为练 习有时是从巩固深化扩展观点的角度出发的,那么应该说带有观点指示性;另外一种练习,则为观点的补充, 即课文中容纳不下的部分,在练习中显现,与课文合起来考虑,才是较为完整的观点。

    第二,以课文为典型事例,以事论理。

    这是把握教学观点十分重要的方面。课文中一般都选用一个故事为典型事例,再配以适当插图来说明。但 是,思想品德课又切忌就事论事,就图论图,就故事说故事,讲故事的目的在于通过故事讲观点,而不是故事 本身。例如讲《为中国人争气》,课文中举了徐悲鸿年轻时到法国留学,开始受到外国留学生的歧视,后来如 何刻苦学画以至最后一举成名,为中国人争气的故事。举这一故事为例,目的在于通过徐悲鸿面对外国学生的 挑衅,毫不示弱的表现,讲明“争气”要做出争气的“志气”;通过徐悲鸿发愤学习的事例,讲明“争气”要 有争气的“本领”;通过徐悲鸿自己的画展轰动巴黎,使众人折服,讲明“争气”要做出争气的“成绩”,从 而使学生明白,为中国人争气,是一种民族自尊心的驱使,是热爱自己祖国的表现。

    第三,联系实际时,把握好观点的内涵和外延。

    课文主要事例讲完之后,也就是集中讲明观点之后,并不等于“明理”的结束,思想品德课的“明理”, 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特别是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观点。

    例如,在联系实际中,有时需要补充事例以便更有深度、广度,更富有时代性、生活性,但这种事例的选 择首先是要符合本课观点,不能“跑题”。如果我们能在备课时,反复学习大纲钻研教材,在讲解课文时能以 事论理,在联系实际时,也能紧紧围绕观点进行,那么就会做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较好地把握了教学观点。

    然而一节思想品德课的优劣,除把握好观点之外,还与教法直接相关。许多有心计的教师,都十分注重教 材教法的同步改革。特别是直观教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更有现实意义,因而要大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