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回族教育问题管窥
关键词:回族教育来源:《甘肃民族研究》1991.3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对于一个民族来讲,教育是这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教育,回族当然不能例外。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来看,各民族都有强烈地保存自己文化传统的趋向。因为每个民族特有的文化不仅是相同民族互相认同、互相帮助的重要标志,而且是各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表现民族自我的重要标志,是造成一个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重要精神力量。各民族在培养后一代的过程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本凤族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习惯、民族语言和生活方式传递给下一代。这使得在民族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对本民族文化传统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亲切的归属感,使人们产生倾向于本民族传统的内聚力。
回族的民族特点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建立在信仰伊斯兰教基础上的民族自觉感。它反映在回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回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回族教育的特殊模式正是在这种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产生的。其具体表现是回族有学习伊斯兰文化的传统,这种传统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回回先民入居中国时本身所具有的,并一代代保持下来。明末出现的经堂长育是这种传统的规范化和具体化。回回民族所以能在“大分散”的居住条件下生存下来,并在民族内部保持着极强的内聚力量,与这种伊斯兰文化的传统教育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回族也有学习中华文化的传统。在中国各少数民族中,回族的这个特点非常明显。这是与其特殊的形成过程分不开的。回族先民由这远的阿拉伯、波斯及中亚等地进入中国境内。他们要生在,必然要吸收移住国的文化,首先是语言。因为这些东来的穆斯林不仅不熟悉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的语言,就是他们相互间也存在着语言的差异。这样,他们在与汉族长期的共同生活中,不得不逐渐抛弃他们原来使用的语言文字(而在宗教教育和宗教生活中还保留着一部分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人而学习使用汉语汉文。汉语成了回回民族的共同语言。回回民族的普通教育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普通教育是回族形成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反映了回国民族对时代的应变能力和生存活力。
正是由于回族同时受两种文化——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反映在教育上是出现了两种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教育形态,即经堂教育和普通教育。从回回先民起,到回族的形成,甚至到今天,这两种教育虽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背景下所表现的程度不同,但都未曾中断,而且在发展中互相交织、互相影响。回族人民正是通过这两种不同的长途径,培养和造就了本民族各种人才,促进了回回民族的的进步和发展。
由于教育的共性作用,回族教育具有普通教育的一般规律,但从内容和形式上又有着独特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宗教色彩,也反映着强烈的社会需要和时代气息。它对回国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因为回族使用汉语汉文而忽视她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心理素质,而应该从实际出发,注意研究回族教育发展的内在原因和客观规律,以促使回族教育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本文的目的,就是想从回族教育的现状出发,探索与民族特殊性相关的落后根源及解决办法,力图从历史学和民族学的角度,为研究回族教育问题提供一些参考性素材,聊尽绵薄之力。
一、回族教育的现状
回族教育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从经堂教育,到近代新式回民教育,一直到现代的普通教育,应该说发展是很快的。但从横向比较来看,则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除了当前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教育经费短缺、师资队伍不稳定、学生流失严重、教育结构单一、教材内容脱离实际等问题外,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2] [3] [4] [5]
【回族教育问题管窥】相关文章:
回族04-29
佛学管窥04-27
回族婚俗01-02
《坛经》版本管窥04-27
管窥生态保护04-29
《管子》道德思想管窥04-27
曾子教育思想管窥04-30
袁枚美学思想管窥05-01
村子里的回族散文04-30
回族古籍散论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