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借助课题改善薄弱校的探索
一办学条件与教育质量的不均衡是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障碍之一。近年来,各地采取了许多行政措施解决这个问题。如:加大投资力度,改善薄弱学校办学的基础条件;加强学校管理能力;实施招生制度改革等。然而,从实践反映,制约薄弱学校的根本因素还在于其自身能力建设不足,尤为突出地表现在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及其工作业绩方面。因此,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如何增强学校内在的自主发展能力就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最近结题的《全面提高北京市初中教育质量》课题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承担该课题的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教委及北京市区5所基础薄弱初中自1998年以来创造性地实践了“以教育科研为动力、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的宗旨,在组织校长、教师和研究人员共同开展为期半年的需求调研分析基础上,结合各学校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确定了17项子课题,学校又进一步设立了57项校级研究课题。实验学校校长及500位教师都直接参加了课题活动,配合研究工作需要,他们还开展了以更新教育观念为目的的专项学习、参观考察和专题研讨,并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了许多探索实验。由此,通过课题实施在学校建立了一种崇尚变革的校园文化,从而有效地调动起全体教师、学生的教学积极性。如今,学校的教学秩序井然、师生精神面貌为之一新。由总课题组、学校课题组及第一线教师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大面积涌现。这些都标志着5所学校的能力建设得到显著增强。他们的实践探索为北京市及所在区依靠教育科研机制促进基础薄弱校建设,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化目标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因而,该项课题已成为众多学校自发引进的科研兴校项目,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也将他们的经验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而首都师大组织指导该项课题活动的专家、教授也已成为基层学校竞相邀请的咨询专家。研究该课题的成功实践及其发展过程,我们从中可以获得许多新的启示。
二
首先要创设重视教育科研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可被视为:对学校各类人员的行为方式具有约束或影响作用的价值观念的总和。主要指学校通过相对稳定的管理和教学所形成的,对全体师生的态度、思维及活动方式具有规范作用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积极的文化能够激励人们不断学习、开放和创新;消极的文化则易诱使人们悲观消极、不思进取。因此,学校如欲谋求发展,必须要建立崇尚积极变革的文化氛围,克服随遇而安、因循守旧的行为定势。课题的成效表明:随着崇尚变革的新的价值观念逐步被接受,教师必然由个体到群体逐渐开始调整自身的教育行为方式,学校的变革便会悄然而至,实施教育研究课题在这方面则发挥了刺激和强化变革的作用。
其次是对教师角色及其行为的认识。现代社会知识来源日益多元化,人类的学习活动无论从空间、时间或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校教育不再是一旦获得便可供享用终身的资本,而只是帮助公民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因此,现代的教师不应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职能,他们还应坚持继续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终身学习者。前者只是将自己的价值定位于帮助学生获取知识,以教学作为一种就业的方式,而后者则在促进少年儿童学习、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学习和探究活动,不断地丰富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对教育者日益提高的专业要求。教师自身的变革最终还要体现为更富有成效的教育行为,即能做到依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需求及现有教学资源条件,设计科学可行的学习进程,并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教学进程的设计与实施水平是反映教师专业素质高
[1] [2] [3]
【借助课题改善薄弱校的探索】相关文章:
改善英语口语教学探索04-28
改善艺术教育现状的途径探索04-30
借助04-30
借助与实现作文05-01
加强协调改善管理探索货运保价工作新格局05-03
以借助为话题的作文05-02
借助背景 鉴赏诗歌04-30
借助冰眼看日本04-28
借助班级文化建设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04-28
借助情景实施音乐教学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