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三大任务
我向来不善用华丽而空泛的理论术语来装饰我的文章,我喜欢明白如话的表述一切。因此,在我的文章里,几乎没有人能够找出他所期望存在的可以标明文章“论文”身份的痕迹。但我以为,这不单是我的个性使然,更重要的,它代表了我的语文教学的基本观点。
对于语文教学的任务,言者颇多,但“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说穿了,我只将我的语文教学任务观归结为三大点:一是语言教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教会学生一种语言。汉语语言的教学,从语音、文字、词汇、句子、修辞及基本的语法规则等方面,所囊括的内容应该很多。但我以为,除语法专家外,对于中小学生,是不必讲授太多的呆板而枯燥的语法规则的。因为人们对很多东西的掌握,不是靠理性传授,而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学习语言尤其是这样。从基本的语音、文字开始,到大量词汇的掌握运用,再到妙语佳句的品味积累,最后到名段名篇的赏析记诵,都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感知。事实上,如果在中国随便找几位有声望的大作家来给大家讲授汉语语法规则,我想他们也未必是真正的行家里手。教师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能熟练地、有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语言,完成交流,这算是完成了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二是认知教学。教会学生认知客观世界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最好媒介。记录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改造是语言文字的重要功能之一。人类的行行色色,世间的万事万物,社会的昨天今天,都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记录,客观上也能找到很多这样的记录。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别人的记录来认知世界,积累语言;也可以通过我们自己对世界和人类的认知来练习运用语言。在教学中,我们把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对生活的感受、对情感的体验运用自己最理想的语言记录下来,梳理成文,或存放,或传递、交流、沟通,便构成了我们自己对客观物质世界和主观心灵世界的新认知。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作文教学。其实,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既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又要让学生独立认知世界。三是思维品质的教学。听弦外之音是思维,见人所不见是思维。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思维。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应该是教会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读史使人明智”。“读史”必然带有语言学习的性质,但要起到“明智”的作用,就必然离不开读者伴随“读”这一活动的思维过程。我们常常“读史有感”,并情不自禁地圈点批注,就是用来记录历史史实的语言文字激活了我们的思维。我们喜欢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作评价,这就是基于我们在读书活动中的思维的结果。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如何才能把“史”当作一面镜子,并从中看到兴替?说到底,是思维在起作用。我们所要培养的思维能力,并不只在于“读史”。从“苹果落地”到“万有引力”是牛顿的思维,从洗澡时溢水的多少到浮力大小的计算是阿基米德的思维,从草叶划破手指到锯子的发明是鲁班的思维,这都是关于思维品质的典型范例。其实,人生处处皆思维。每一个人,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需要有思维伴随。从表象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从此类到彼类,都是思维。但思维的结果有对有错,思维的品质有优有劣。优秀的语文老师应善于指[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