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课堂提问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自人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恰当的课堂设疑,既能起到反馈课堂教学信息的作用,又能揭示教材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提问,一般包括老师设问、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总结评价等过程。但在此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老师必须针对这种情况,从设问的内容的难易,说话的语气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变化,因材施教,克服学生各种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下面针对学生在课堂提问过程中不同的心理反应,从几个角度进行一下分析和讨论。
----1、紧张心理的调整。当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会有一部分同学表现出心理很紧张,急躁不安,低着头,躲避老师的视线,分析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同学性格内向,害怕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发言,担心说错了引起同学们的讥笑;二是可能因某种原因导致思维受阻,心中紧张,回答问题时往往结结巴巴或答非所问,回答不到点子上;三是可能成绩比较差,对问题找不准思考方向或不能完全领会。针对以上不同的情况,老师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对第一类同学,就应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用鼓励的语气对他提问,增强他的勇气,在答完后总结时,要用非常激励性的语言增强其自信心。对于第二类情况的同学,我认为在提问时就要把问题分成几问,由浅入深的引导他回答,帮助他理顺思想,找出最后的答案,对于第三类成绩较差者,就提一些基础的,相对简单的问题,答对后一定在总结时加上表扬的话,增强其自信心,激发他的学习动机,使他在课下会努力学习,使成绩有所提高。 2、好胜心理的引导。好胜心理强的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高,但由于激进导致争强好胜,善于表现自己,便往往思考不周密就举手求答,导致答案欠妥当,甚至不着边际,离题甚远。针对这些同学,在教学中最好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思维比较周密的问题,如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对复杂题目过程的分析,解题方法的归纳等问题,使他边思考边回答。当学生回答不完整或欠妥当,或思维卡住时,教师既不能附和其心理,但也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加以指责和挖苦,应恰当指出由于思考问题片面或粗心而引出的错误。敲响警钟,教给他正确的分析方法,但对此类学生不易过多的表扬,否则他们会有飘飘然的感觉,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例如在分析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形变量的关系时,向学生提问:"弹簧的形变量越大,其弹性势能就一定越大吗?"有的学生就会不加思索的回答:"当然是了"。当学生自以为是时,再加上一问:"如果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呢?"在这样的反问之下,学生就会立刻认识到思考不周密而导致的错误,而答案也就不言自明了。 3、求进心理的激发。对于智商较高,思维敏捷,并且容易发现问题的好学生,一般都具有很强的求进心理。他们能够对问题较快的得出答案,并能够把问题引深,开阔思路,对于这类学生,我们应提一些思维逻辑比较周密的问题,或提一些能引出新知识的规律的问题,或可以从不同角度思维均可得出正确答案的问题,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总结,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变换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探讨一个问题的不同的思路,例如,在复习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时,我们一般是先从动力学角度入手,分析粒子的受力特点,运动特点再逐步求解,分析完之后,即可提问:"除了这思路外,还有其它方法吗?"这时,必有好的学生想到用动能定理求解,再进一步还可分析到用能量守恒的观点来分析,这样一来,就可以由同学总结出处理问题的不同角度,然后再由老师总结出对不同特征的问题选择哪一种思路为佳。这种由学生活动起来带动全体同学积极思考的方法,定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除了上述三种情况外,还有一类比较差的学生,他们思维比较迟钝,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也有的是因为某种原因,如对教师某些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方法不理解或受到同学的冷遇,使他们对学习物理产生了逆反心理,进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放弃学习。这类学生对任何问题都懒得思考,所以显得无能为力,我认为他们的症结主要是缺乏自尊和学习兴趣,而学习的动机与兴趣总是与情感相联系,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加强启发诱导作用,又要注意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给予充分的信任,鼓励他们勤于动脑、动口、动手、提问时则提问一些简单而有趣的问题,当他回答正确时
[1] [2]
【课堂提问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相关文章:
优化课堂提问方式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04-30
课堂提问的设计与思维能力的培养04-30
把课堂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04-30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04-30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04-30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05-01
课堂提问的技巧04-30
研究英语课堂提问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04-30
课堂提问“六要”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