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字音读法之浅谈

时间:2023-04-30 20:44:16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字音读法之浅谈

 

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字音读法之浅谈

在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唐人王维的《鹿柴》一诗: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在这里,题目中《鹿柴》的“柴”字,本字应为“砦”,通“寨”,按古音应读作“zhai”,而不读“chai”。

    另有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该诗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字,按古音,应该读作“xia”,而不读作“xie”。

  在初中教材里面,选有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此诗中,“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字,应该读作“cui ”而不该读为“shuai”。

李白的《望天门山》诗: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在该诗里,“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回”字,应该读作“huai”而不是“hui”。

    但是 ,在平时 ,却常常听见有人把 《鹿柴》 中的  “柴”念为“ chai”;“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念作“xie”、“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衰”字念作“shuai”、 “碧水东流至此回”中的“回”念作“hui”,严格说,其读法是不对的。

    以上几首诗中的“柴”、“斜”、“衰”、“回”,它们都应保留古音的读法,如此,念起来才顺口、押韵、合乎平仄,如果按照今天的读音去念,是既不合辙也不押韵的。

    对这一点 ,《鹿柴》、《山行》二诗在小学的《教学参考书》里边有明确的说明。

    此外,在初中教材里,苏轼的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高处不胜寒”的“胜”字读音,也应念作平声“sheng”, 而不是念去声“sheng”。

    有此一说是 :根据古今音变 ,文言文和旧体诗词中的“斜”、“衰”、“回”、“胜”等字,应统统按照普通话的读音去读,方为正确。    

此说差也。

    在统编中学教材高一册《诵读的要领》知识短文中如是说:“一般说来,读音要以现代字典上的普通话标音为准,不是有特定要求的,不要再读古音。至于一些异读字,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应该这样理解:只要是不影响文字的表达和含义的情况下,我们是可以按照普通话的读音去读的,但是,如果影响了其文字的意义和表达,那就应该

[1] [2] 

【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字音读法之浅谈】相关文章:

浅谈中学语文教材对原作的一些改动04-30

阅读方法之默读法12-18

山中古祠,山中古祠张籍,山中古祠的意思,山中古祠赏析 -诗词大全03-13

浅谈衬托手法在新教材古诗词中的运用04-30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引读法”04-30

初中古诗词教学探究04-29

浅谈善用教材中的插图04-30

浅谈传统启蒙教材的优势04-29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05-02

浅谈孔孟之德治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