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科学专家61昼夜缉拿非典“元凶”
非典病毒显示图。
在《焦点访谈》记者采访的同时,昨天,本报记者也赶赴科研专家“缉拿”非典元凶的第一线,亲眼目睹了他们目前的工作状态,听他们讲述了“缉凶”的全过程。
感受“非典”实验室
在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微生物流行病实验区,科研人员在井然有序地忙碌着,时而还有爽朗的笑声传出,而且,他们并没有戴口罩!实验室主任王贵杰看出了记者的疑惑,他解释:“非典病毒全部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只有到那儿我们才用得着戴口罩、穿防护服。”
三级实验室就在楼道的尽头。它主要包括控制室和实验室,控制室内大大小小的电脑监控着实验室里的各项数据。再往里不足两米,就是进行非典病毒试验的实验室了。实验室门口的墙角一侧,十几只实验用的小白鼠在铁笼里胡乱地蹦跳着。王贵杰主任告诉记者,实验室内的空气每小时要净化15次之多,而且因为气压比较低,室内空气只能进不能出。科研人员穿着特制的三层防护服和防生口罩在里面工作,感觉有些像来到了高原唐古拉。
然而,就在这间实验室,科研专家苦苦奋战61昼夜,剑指非典。
识别“非典”病毒
今年2月,当得知广东部分地区流行非典型肺炎后,军事医学科学院主动请缨,承担起破解“非典”之谜的任务。
查找非典元凶,必须首先获得病变组织样本。2月12日,经总后卫生部批准,医科院派出五所所长助理、流行病专家曹务春,病毒学专家祝庆余前往广东疫区采样。两位专家四处奔波,多方寻找,终于在第一军医大、广州军区总医院等单位的帮助下拿到有限的宝贵样本。50多岁的专家祝庆余在给总院领导汇报时,激动地哭了。
在派人取样的同时,医科院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由13名权威学者参加的专家组。
2月15日,经过紧张的前期准备,参加非典科研攻关的科研人员携带非典标本进入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攻关战正式打响。
锁定冠状病毒
根据人类对于传染性疾
[1] [2]
【科学专家61昼夜缉拿非典“元凶”】相关文章:
中外专家携手战非典04-30
大班冬至昼夜科学教案04-24
昼夜04-29
非典05-01
当昼夜同在之时04-30
非典后的沉思04-29
非典的道德反思04-29
“非典”不可怕04-30
全家抗“非典”04-30
非典机遇--非典灾难激活产业发展机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