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课改,别忘了教师的苦和累
课改,别忘了教师的苦和累
思想 2003-09-03 17:27:41
□ 戴志强
从2001年9月开始,成千上万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者,陆续地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可是经历过最初的狂热,渐渐平静下来之后,我却发现大家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教师的苦和累。
在中国,小学教师大多既教课,又当班主任。按常规每天要上课、备课、批改、辅导,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可进入课改以后,上述内容已全方位地出现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备课形式要创新,上课要转变学习方式,评价要倡导鼓励、针对学生个性等等。除此之外,还要写教学感悟、实验记录、学生成长手册,要搞月评甚至周评,考试形式要多样化,成绩要统计分析,要参加各种培训和各种研讨会议,撰写各式各样的材料……更重要的是“成绩”一定不能出现问题。这样一个学期下来,教师们大多疲惫不堪,工作中能真正称得上实验“成绩”的东西,并不是很多。
造成这种现象和局面的原因何在呢?在我看来,有以下几点。
其一:违背科学,期待过高,不顾实际,拔苗助长。
教师需要研究,需要成长,但这一切都需要一个过程。他们的成长速度和水平绝不与工作的强度及行政命令的力度成正比,我们犯了一个拔苗助长的错误。
其二:碍于面子,盲目攀比,为“名”所苦,为“令”所累。
在有些地方,“课改”异化为地区和学校竞争的主要内容。许多领导不能冷静地分析现状,不能很好地从本地本校的实际出发,盲目决策,甚至花样翻新,使一线的教师“疲于奔命”。表面看,这是为了工作,实际却是面子在作怪。为了完成任务和指令,课改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应付”差事,自主性和创造性根本无从谈起,本来是“课程改革”,但实施起来却成为另一种沉重的负担。例如:学生“成长记录”在中国八十人的大班型学校里实行起来,实际吗?“教师手记”非得达到固定的篇数和字数要求吗?“小组学习”在八十人的班里能收到多少实效?……但是上面就是这么要求的,不做行吗?细想想,有些苦累太不值得,机械、缺少创造,这恰恰违背了课改的精神实质。如此下去,课改收获的最大成果也许是教师们的抱怨、退却,以及对课改方向和成功的极大怀疑。
其三:浮躁心理,表面理解,形式主义,误入歧途。
课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育人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有些同志没有能冷静下来,从整体上把握课改精神,人云亦云,造成了“教学的倒退”。比如新课堂中出现的“合作学习”形式主义,带来了学生的两极分化;盲目宣扬学生主体论,教师作用削弱,放手变“放羊”;偏离学科
[1] [2]
【课改,别忘了教师的苦和累】相关文章:
课改,别忘了教师的苦累04-30
关于男人的苦和累说说05-06
女人的苦和累散文随笔04-27
对课改的实践和认识04-30
课改.语文课堂和教师04-30
提高教师参与课改的动力和能力04-29
别忘了,给生活加点苦作文700字04-27
军训有感:或苦或累 终将铭记04-28
教师个人课改总结04-29
再苦再累也要坚持的说说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