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课堂留颗悬念的种子

时间:2023-04-30 18:56:54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给课堂留颗悬念的种子

  

给课堂留颗悬念的种子

 

    课堂应该起始于学生的真实问题,结束于学生产生的新问题,在从一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使命。

    在听语文课时,笔者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教者在课堂上往往会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问题,然后引导他们围绕所提的问题展开讨论、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这本无可厚非,但奇怪的是,临近下课,教者总要关心地问一句:大家都懂了吗?当看到学生频频点头,于是就满意地结束了教学。

    学生的问题全解决了,是不是就意味着这就是一节完美无缺的语文课了呢?新课程倡导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就是要求我们打破封闭的课堂,把学习的触角伸向课外。课堂应该起始于学生的真实问题,结束于学生产生的新问题,在从一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学生所提的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要澄清,也没有必要全部澄清。 

    一位教师在执教《少年闰土》时,就是这样结课的:

    师:闰土年少、健康,天真活泼,形象非常可爱,给我们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几年过去了,“我”又和闰土见面了,你们能想象得出这时闰土是什么模样吗?

    生1:我想那时候的闰土该是黑黑的脸,高大健壮,头戴一顶旧毡帽,显得很酷。

    师:说说你这样想的理由。

    生1:他长年累月在外边劳动,风吹日晒,皮肤肯定是黝黑黝黑的。加上经常干体力活,所以他的身体一定很强壮,充满阳光!

    (众笑)

    生2:我想,多年以后,闰土那紫色的圆脸已变成红润润的了,人也不那么害羞了,见到人总是就打招呼,日子过得还不错。

    师:什么原因呢?

    生2:他家种的西瓜非常好吃,他子承父业,成了一个种瓜专业户,攒了不少钱。

    生3:我想到那时,闰土已是一个成熟稳重的男子汉了,他还是那样热情好客,肯定还会讲更多精彩的见闻给“我”听。

    ……

    师:大家想得都很好,但是——大家请看——

    教师出示中年闰土图,当看到中年闰土一脸憔悴、懦弱、麻木时,孩子们一片哗然:为什么会这样?这还是那个见多识广、充满活力的闰土吗?教师微笑着说:“课后,请你们从鲁迅先生的作品《故乡》中寻找答案吧。”

    此时,下课铃声清脆地响起,但孩子们却坐在座位上久久不肯离去。

    一节课只是整个教学内容体系中的一小部分。把一节课的结尾作为学生学习新知的起点,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求新的知识,形成积极的学习迁移。这里教者先让学生想象中年闰土的形象,然后予以否定,最后介绍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故乡》,不但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还使这兴趣自然地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1] [2] 

【给课堂留颗悬念的种子】相关文章:

《60颗饱满的种子》04-27

一颗种子作文02-08

两颗种子作文04-22

[精选]我是一颗种子作文12-25

一颗幸运的种子作文01-12

一颗梦想的种子作文04-30

我是一颗种子作文11-07

一颗幸运的种子作文(经典)01-22

我是一颗种子作文04-30

《两颗种子》续写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