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生最优发展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学生最优发展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一、模式的提出
教学要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掘学生潜在能力,满足学生适合自身最佳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学生最优发展的教学实践中,既要整体有序地把握教学进程内外诸因素的关系,又要符合学生认知和个性发展的规律,充分体现教学的因果发展、层次梯度,表现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发展个性的素质内化进程。在近些年的学生最优发展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我们根据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要求,结合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能涵盖各学科教学特点的学生最优发展教学模式:“抓起始、打基础、重能力、促发展”。诚然,该教学模式的表述较简明,但其内涵却十分丰富,需要有序地、分层递进实施。各学科围绕该模式,结合自身的特点,相应制订各具特色的实施方案。而且还要做到学科间相辅相成、和谐地同步前进。
二、模式实施原则。
1.整体性。
用整体性观点看教学过程,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从属于学校的整个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系统。我们在“抓起始、打基础、重能力、促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全面优化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组织形式、教学评价,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全面改进教学条件,实现教学现代化等方面,力求过程中每一成分和环节都能充分发挥最优功能,进而求得全过程最大程度的整体效益。
2.联系性。
用联系性的观点分析教学过程的结构,揭示过程发展的规律和动力,可以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多种多样的内在联系,这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相互作用的联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学过程本身作为一个整体,既表现在师生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中,也表现在教学过程的前后衔接,学生兴趣、知识、能力、素质形成的因果联系和发展联系上。
3.综合性。
用综合性观点(方法)处理教学中的方法和形式问题,以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任务之间具有对应性,在对应范围内,教学方法会显示出其优越性和高效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自始至终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而必须综合选择多种教学方法,使之相互配合,最优结合,以达到整体优化、优势互补的教学效果。 常用的三种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全班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各有其优点和弱点,因而在各个阶段与场合都必须考虑其最优结合,尤其是要根据具体需要在教学过程的相应环节中突出某种组织形式,而以其它形式为辅,以求最优的组合效果。
4.最优化。
用最优化观点开展教学工作,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我们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每个教学环节都以整体的低耗高效来衡量教学行为和效果。
三、模式实施的基本要求
1.以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为出发点。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是一个反映学生学习的内外部条件的综合性概念。由于学生总是处于受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和自我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情境中,所以, 实际的学习可能性这个综合概念是动态的。因此,我们要求全体教师不断地研究学生,积累
[1] [2] [3] [4]
【学生最优发展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相关文章:
实施模式教学 促进学生最优发展04-30
地面搜索问题最优模式研究04-28
日喀则旅游发展模式研究05-02
我国工业发展模式研究04-28
数控加工与编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04-30
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05-01
循环经济村发展模式研究04-28
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发展的共同点研究05-03
“引导-发现”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04-30
四段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的论文04-27